偶像能給人激勵,能從心靈層面給人幫助和改變。作為眾人偶像的企業大佬心中也有自己的偶像。
喬布斯崇拜盛田昭夫,馬雲崇拜華盛頓,任正非崇拜毛澤東,李嘉誠的偶像是父親李雲經,宗慶后的偶像是雍正皇帝,劉永好最崇拜鄧小平,王石最崇拜的企業家是褚時健……九個頭條將盤點企業大佬心中的偶像。
喬布斯親自到索尼向盛田昭夫請教管理之道
喬布斯雖然為人傲慢,但是對盛田昭夫卻恭敬有加。1990年代,喬布斯親自到索尼公司向盛田昭夫請教管理之道。喬布斯和盛田昭夫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兩個人都有著通過產品改變人們生活的遠大抱負。兩個人又都有著無窮的好奇心和與凡人不同的新思維,導致兩家公司不斷推出出眾而廣為人知的新產品。兩個人都將品牌視為生命,喬布斯對產品品質的執著和苛刻自不必說,而盛田昭夫一生為「讓索尼享譽全球」而工作。
有意思的是,兩個人都在生前為自己找好了合適的接班人,喬布斯選擇了產品的負責人蒂姆·庫克(Tim Cook),而盛田昭夫選擇的是上面提到的音樂產業的奇才大賀典雄。大賀保證了索尼在盛田昭夫之後10年的興旺,庫克是否能做到這一點現在很難說。
兩個人另一個有趣的相似之處是都不看重學歷。喬布斯自己輟學不必說了,盛田昭夫雖然是大阪大學的畢業生,但是在用人上一直強調注重個人能力而非學生背景。他還為此寫了本《學歷無用論》的書,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多次再版成為暢銷書。
另一方面,喬布斯和盛田昭夫的經歷和為人又有很大的不同。盛田昭夫作為家族企業盛田酒業原本的繼承人,雖然經歷了二戰後的貧困,但是作為社會上層的人士,給人留下的總是積極向上的活力和可親品行。喬布斯是個被遺棄的孤兒,從小品行乖張,同時對別人缺乏信任。
作為一個日本人,盛田昭夫畢生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讓西方世界接受索尼,而喬布斯則完全沒有這種麻煩,但是他不得不花了一生中的很多時間跟自己公司的合作夥伴和董事會展開權力鬥爭。
喬布斯和盛田昭夫都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但是缺了盛田昭夫(和大賀典雄)的索尼卻沒有了靈魂。而缺了喬布斯的蘋果前途可能也不會很美妙。
馬云:要走的是「華盛頓」之路
在卸任CEO前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的專訪中,馬雲稱,心中最尊重的領導者是華盛頓。
「美國建國200多年很好,到300年未必好,但走這條路過程中,捍衛了獨立、自由、民主的理念和價值體系,他們以全球最獨特的、最科學的方法做,我們也一樣。我不敢說要成為華盛頓,但我和我的同事就走這條路,應該走這條路,我保證老陸也會這樣走下去。」
據報道,過去一年中,阿里內部幾次研究了英國憲章運動、法國大革命、美國費城會議,請專家來上課。馬雲帶著團隊在外地開了三天會,專門學習討論美國獨立宣言。據說,馬雲還要在內部擬定出一個類似獨立宣言的綱領,目前仍在起草中,還未宣布。
此前總有輿論將他與所謂的「毛派」聯繫到一塊兒。
但馬雲曾說,毛澤東晚年那些事兒,對他的警示是非常大的。他自稱,正是從晚年毛澤東「腦子撞壞」的故事中,他決定「不能讓自己腦子短路了還在運營這家公司……要早點退。」
「(老毛)這是部活教材。這是部非常好的教材。沒有人是perfect。你只有收手,及早收手才能做到perfect。」
任正非:用毛澤東兵法治商
任正非很喜歡讀《毛澤東選集》,一有閑工夫,他就琢磨毛澤東的兵法怎樣成為華為的戰略。而此前,任正非在部隊期間就是「學毛標兵」。
仔細研究華為的發展,不難發現其市場攻略、客戶政策、競爭策略以及內部管理與運作,無不深深打上傳統權謀智慧和「毛式」鬥爭哲學的烙印。其內部講話和宣傳資料,字裡行間跳動著戰爭術語,極富煽動性,以至於有人說進入華為的人都被洗了腦。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華為初期「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運用。1992年,華為自主研發出交換機及設備,當時阿爾卡特、朗訊、北電等洋巨頭把持著國內市場,任正非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迅速攻城略地,通訊設備價格也直線下降。1996年,華為開始在全球依法炮製,蠶食歐美電信商的市場。
據稱,華為在內部還有例行的民主生活會,不變的主題是批評與自我批評。
當然,任正非的形象絕非冷酷。在華為每個人都有機會跟他面對面,哪怕是新員工。
而在感人至深的《我的父親母親》中,這位老總用嫻熟、樸實的語言展現了他溫情脈脈的一面。
「在華為,任正非是大家的偶像。」華為的確塗染了任正非濃重的個人色彩。有人說,華為的成功一半要歸功於任正非。而擔心與怨言也由此產生:「老任的這種能力是否可以培養?他的繼任者將怎樣跨越這樣的障礙?這樣的文化能否在接班人手中發揚光大?」
李嘉誠透露心中偶像:父親李雲經
李嘉誠是億萬人的偶像。那麼,李嘉誠心中的偶像又是誰呢?
他的答案是:父親李雲經。
李嘉誠說:「我爸爸是非常典型的中國人,有氣節,講義氣,且誠懇待人。」
1940年日軍侵華,李嘉誠隨父母從家鄉潮州逃難到香港,當時他才十四歲。李嘉誠的父親本為教師,到香港后一時找不到工作,舉家投靠家境頗為富裕的舅父庄靜庵。可是不久父親就患上了嚴重的肺病。他預感到自己不久於人世,把一切希望都寄託於兒子身上。為了維持兒子的學費,他堅持不住院;醫生開了藥方,他也不去藥店買葯。李嘉誠的舅舅庄靜庵知道這個情況后,「強行」送他住院。李雲經住進醫院后仍偷偷把葯錢省下來,準備給獨生子交學費。李嘉誠每每回憶起這段往事,都淚水潸然。
臨終時,李雲經沒有交代什麼遺言,反而問李嘉誠有什麼願望。李嘉誠當即承諾:「日後一定會令家人有好日子過。」後來李嘉誠果然沒有辜負對父親的承諾,挑起了家庭重擔,並且成為四兄妹中最成功的一位。
而正是對亡父的承諾,支撐李嘉誠度過了最艱苦的時期。而父親身上「有氣節,講義氣,且誠懇待人」的氣質則深深地烙入李嘉誠的心中,李嘉誠的事業將他在商業的「信」與他待人的「誠」緊密結合,合成為「義」,對於此,他身邊的人感慨良多。而這也成為他邁向成功的通行證。
宗慶后自稱勤勉像雍正皇帝
如果可以穿越,宗慶后可能更願意回到過去。他的偶像是雍正皇帝—在其眼中雍正是勤勉專制,且是把理財好手,用自己的無奈、艱辛及空前的勤勉為帝國的日後繁榮掃清障礙。「我覺得自己很像他。」宗慶后說。
事實上,娃哈哈人對宗慶后的感情,已經從信賴上升到了崇拜。據一位公司員工透露,在2012年10月舉行的經銷商年會上,一位來自東北的經銷商喝了幾杯酒後情不自禁的站起來振臂高呼:「娃哈哈萬歲!宗老闆萬歲!其他人也都跟著他一起山呼萬歲,場面煞是壯觀。
「萬歲」通常只用於皇帝,某種程度上,宗慶后就是娃哈哈的皇帝,而且,是雍正皇帝——在不同誠接受採訪時,宗慶后都談到過雍正皇帝對國家的治理。
宗慶后的管理風格確實與雍正有些相似。他建立的管理方式,本人稱為「大權集中,小權分散關鍵是,你很難界定大權與小權的邊界。娃哈哈這個營業收入達678億,擁有生產基地近60個、分公司150多家、工廠遍布全國各地,員工3萬餘名的龐大企業,至今沒有董事會,董事長和總經理由宗慶后一人兼任。娃哈哈事無巨細,都需要由宗決定。外界熟知的老故事是,哪怕買把掃帚,都得宗慶后批准。他是娃哈哈的大腦、動力和推手,而其他人只是齒輪和螺絲釘。宗慶后將他的意志完全貫徹到了娃哈哈生產和經營活動之中,他的觸角幾乎深入到了娃哈哈的每個角落。
宗慶后的女兒宗馥莉在一次電視採訪中被問到:「娃哈哈減去宗慶后等於什麼?」宗馥莉的回答是:「等於零。」
劉永好:我崇拜鄧小平
在2012年兩會期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劉永好說,他崇拜的人是鄧小平。
他說:我崇拜鄧小平,(崇拜)鄧小平的膽略。他在極其困難的時候,在順利的時候,都堅持實事求是,我覺得這確實是很不錯。正因為他的理論、他的思想、他的指引、他的改革開放,才能夠指引12億人能夠走到今天。
從劉永好的童年經歷和新希望集團的起家史里,我們亦能獲悉劉永好對政治的敏感和他為什麼會崇拜鄧小平。
劉氏家族本是巴縣(今重慶市沙坪壩區)的一個名門望族,只是到清朝末年逐漸衰敗。劉永好的父親劉大鏞早年參加過地下黨,但「文革」時受到衝擊,被迫在山上放羊。「文革」後期,劉永好的父親去世。
下海經商的過程也讓劉永好對政治不得不敏感。1991年,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方向還不明朗。在「育新良種場」的基礎上組建成都希望集團后,不堪社會壓力,劉永好兄弟向四川新津縣委領導提出,想把企業「送給國家」。需要交代的是:那一年,成都希望集團的產值已經超過億元。經濟實力不斷壯大,政治上卻毫無地位。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非公經濟在政治上的弱勢地位得以改善。1993年,劉永好作為非公有制經濟界推選出的政協委員,出席了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
劉永好曾對媒體闡述過自己被推薦當全國政協委員的情景。一天,四川省委統戰部的一位幹部找到劉永好,說準備推薦他為全國政協委員,「沒過多久就讓我填了表」。10月,作為來自企業界的惟一代表,他當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身份的變化,使劉永好的人生舞台擴大了很多倍。劉永好在此後多次公開場合的講話中,都提到鄧小平南巡講話。
王石評褚時健:我一定不會像他那樣勇敢
有人問深圳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你最尊敬的企業家是誰?王石沉吟了一下,說出了一個人的名字。這個名字不是全球首富巴菲特或比爾 蓋茨或李嘉誠,也不是房地產界的某位成功人士,而是一個老人,一個跌倒過並且跌的很慘的人——曾經的「中國煙草大王」褚時健。1999年他被判無期徒刑。
2002年,褚時健因為嚴重的糖尿病獲批保外就醫,回到家中居住養病。王石途經雲南,專程拜訪褚時健。他看到了一個面色黝黑但健康開朗的農民。他承包了2000畝的荒山,開始種橙。他向王石介紹的果園、氣溫、果苗的長勢。
王石為此感慨地說:「橙子掛果要6年,他那時已經75歲了。你想象一下,一個75歲的老人,戴一個大墨鏡,穿著破圓領衫,興緻勃勃地跟我談論橙子掛果是什麼情景。雖然他境況不佳,但他作為企業家的胸懷呼之欲出。我當時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樣的挫折、到了他那個年紀,我會想什麼?我知道,我一定不會像他那樣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