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總斑竹 於 2013-7-31 21:03 編輯

當鏡頭拉近到每個面孔的特寫時,冰冷的戰爭就會瞬間多出許多的色彩。麥克阿瑟叼著煙斗的傲慢,彭德懷眺望遠山的凝重,瑪麗蓮·夢露搖擺的裙褶,志願軍戰士雪中凍住的堅毅。無論是依依不捨還是毅然決然,這既是戰爭的一部分,也深刻的影響著戰爭的走向。讀臉,也是讀戰爭!

時任毛澤東衛士長的李銀橋記述道:「毛澤東考慮出兵不出兵,連續幾天不能入睡,吃安眠藥也睡不著。開會那天,他的東屋裡坐了一屋子人……滿屋子煙霧騰騰,從五六點鐘開始研究,一直到後半夜。」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做的決策之一。1952年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回國的志願軍代表團

在得知朝鮮發動進攻的消息后,杜魯門心中想的是,在二戰初期,民主國家是如何喪失阻止墨索里尼入侵衣索比亞的最後機會的,又是如何坐視日本侵佔中國東北的,以及法國和英國是如何輕視希特勒進軍捷克的。圖為1950年12月16日,杜魯門在白宮簽署聲明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1945年,當金日成被蘇聯安置在平壤時,這位朝鮮領導人就對揮師南下統一朝鮮念念不忘。他在這個問題上毫不退讓,一再懇請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准許他的行動。1949年末,他在一次會議上告訴斯大林,自己要「用刺刀尖碰一碰南方的土地。圖為金日成和彭德懷在一起。

李承晚大半生的時間都在國外流放,是朝鮮那一代人中在美國混的最好的,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他易動感情、自以為是。他曾經是一個民主主義者,可一旦掌握權力后,所有人都要對他唯命是從。他一生都在背信棄義中度過,由此變得鐵石心腸。圖為李承晚歡迎麥克阿瑟來到韓國參戰

楊雨田(原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電台台長):我那天就看到彭老總,親眼看到他叫那戰士把那大頭鞋脫下來,他要摸摸暖和不暖和。那戰士說,彭總,我腳臟,鞋裡有味,脫下來,他要摸摸,他親自要伸進去摸摸,是不是真的暖和,所以我就覺得什麼叫愛兵如子埃圖為彭德懷在前線視察

一位蹲守在倉庫的韓國士兵,他的身高還不及他手中的步槍,稚嫩的臉龐明顯帶著面帶相機的羞澀。戰後各國對戰爭傷亡人數統計雖然偏差很大,但韓軍死傷最多這一點沒有爭議。聯合國的數據顯示韓軍傷亡114萬,韓國自己的數據是98萬。佔到聯合國軍死亡人數的9成。

周恩來在看望從朝鮮戰場撤下來接受治療的志願軍

《誰是最可愛的人》: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它使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圖為志願軍飛行員群體

一位美軍士兵離家前親吻自己的妻子。二戰後,許多老兵選擇了退役,留在韓國和日本的幾乎都是戰後招募的新兵。戰爭爆發后,美軍在人民軍攻擊下節節敗退,不得不徵召大量的二戰老 兵重返戰場

艾森豪威爾視察韓國,並和士兵在野外一同進餐。在美軍跨過三八線之前,麥克阿瑟和總統杜魯門曾在威克島有過一次會晤。杜魯門問麥克阿瑟在政治上有什麼打算,麥克阿瑟稱「沒有,如果有哪位將軍反對您,那一定是艾森豪威爾。杜魯門回道:艾森豪威爾對政治一竅不通。

麥克阿瑟始終是一個喜歡站在聚光燈下的人。他對名氣與榮譽似乎有著某種無法抗拒的慾望。他總是站在舞台中央,在照相機面前擺出各種完美的姿勢,讓攝像師從最佳角度拍攝他高昂的下頜。有一次,為了顯示出將軍的偉岸氣魄,一名攝影師不得不按照要求雙膝跪地拍攝。

這張照片攝於《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后的第一天,他在三八線附近的陣地上搜尋戰友的屍體,一名美國攝影師饒有興緻的拿起了相機準備拍攝,該士兵急忙上前阻攔。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奧斯汀沃倫在安理會上控訴蘇聯向朝鮮提供衝鋒槍,他在現場拿出了一支在人民軍手上繳獲的波波沙衝鋒槍。


被美軍俘虜的一名朝鮮人民軍士兵。人民軍前期作戰非常勇猛,連蘇聯軍事顧問都感嘆其能力。然而,在仁川登陸后,人民軍馬上顯現出了舊式軍隊的通病,他們在潰散中毫無章法,沿著大路向北撤退。

時任日本東京都知事正在向第50000名前往日本度假的美國士兵頒發城市鑰匙,每一名參加朝鮮戰爭的美軍士兵,都有為期5天的日本度假福利。日本在戰時基石美國最大的基地,也是最大的消費常

一名韓國憲兵押送著一名朝鮮人民軍俘虜

李承晚在韓國接見一名美軍轟炸機飛行員,感謝他為韓國做出的卓越貢獻

1950年,一名美軍航母軍官在聖迭戈軍港與女友告別,前往朝鮮

毛澤東和兒子毛岸英在戰前合影。1950年10月24日,毛岸英隨志願軍越過鴨綠江,到達在朝鮮昌城郡的大榆洞,在後方的彭德懷的志願軍司令部任俄文翻譯兼機要秘書。毛岸英在朝鮮隱姓埋名,被稱作劉秘書,只有少數人知曉其真實身份。11月25日上午11時因美軍轟炸犧牲

一名美軍狙擊手正在漢城市區與朝鮮狙擊手對決

美軍憲兵正在搜查逃難的朝鮮婦女。

一名疲憊的美軍傷兵在救護車上睡著了

一名美軍隨軍牧師在戰場替陣亡士兵做禱告儀式。他身後的巨大的榴彈炮和他白色的教服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對比,讓整個場面顯現出一種詭異的感覺。

一位韓國士兵,擺在他面前的是來自日本的罐頭。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將日本列島作為主要後方基地,軍需品也大都在此採購,當地經濟馬上繁榮起來。1951年日本經濟總量便超過此前的歷史最高水平,隨後又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日本自己也承認朝鮮戰爭對其國內恢復可謂天賜良機。

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總團長賀龍(左三)向志願軍司令部獻旗。左四為鄧華,楊得志、李達等陪同。

第一次越過38線的聯合國軍拿著分界線標誌牌留念

美軍一支黑人部隊在前線陣地與志願軍交火

美軍轟炸機團指揮官正在布置任務

志願軍司令部的合影。中間是彭德懷,右側為副司令鄧華

第二天下午,中央又在頤年堂開會,在其他同志發言后,我講了幾句:"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主席決定我去朝鮮,我也沒有推諉。散會後在南海畔,有人向我說:"看來還不服老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