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夢逝去?現在悼念,還為時過早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3-7-29 1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評社
2013-7-29
最近,奧巴馬在演講中這樣強調:當美國經濟基本上從2008-2009的危機中復甦的時候,廣大的中產階級的境況仍然不容樂觀。

  近日,路透社刊發美國知名評論員扎卡里.卡拉貝爾(Zachary Karabell)的文章稱:總的來說,美國關於「只要努力,便可爭得一個更好未來」的信仰,在過去的這些年被侵蝕了不少。在今日的美國,「只要努力工作就可贏得未來」這一假設並不靈驗,但這種美國夢的消亡或許是必要的,因為它可為更富建設性的未來鋪路。作者還指出,在社會轉型期間無一例外都伴隨著陣痛,美國已經走到了這個節點,但往前,還不是悼念美國夢的時候。文章編譯如下:

  正如奧巴馬所說,在過去,「中產階級是國家繁榮的引擎。不管你是擁有一個公司,或者只是單純擦擦地板,這個國家會遵循一個基本的協定——你的努力工作都將得到回報,而這種回報會化為更高的工資福利、一棟房子、退休金的儲蓄、又或者,更重要的,為你的孩子爭取一個更好的生活。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這個引擎逐漸開始停轉了。」而現在,社會不平等顯現,這體現在收入、機會等各個方面。

  我們因此假設,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現象。曾經有過很多關於「美國夢已死」的故事,而底特律的破產則是最近的明證。在今日的美國,「只要努力工作就可贏得未來」這一假設並不靈驗,它逐漸變成了自滿的源頭,這種美國夢的逐漸消亡或許是必要的,因為這或可為更富建設性的未來鋪路。

  最近,《紐約時報》的一項研究結果引起了全民關注。該研究顯示,收入流動性隨著研究對象所在區域的不同有很大的出入。那些居住於美國大城市或者受過良好教育,亦或者有富裕家境的研究對象,其收入流動性比至於農村地區,表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由於工資停滯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過去十年對很多美國工薪人員來說都是痛苦的,有些甚至是災難性的。對於中產階級而言,其經濟安全感已然消失殆盡了。

  而至於收入不平等,這並不是一個新的問題。但在過去,不平等現象的存在並沒有阻礙到經濟的發展。而在美國革命后,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不平等的現象顯著增加並一直延續到20世紀早期。在當時,不平等並不是流動性的一個障礙,甚至正相反,它有可能扮演了鞭策的角色。看看在鍍金時代的強盜大亨們,他們的生活不僅引發了進步時代的改革,也使得成千上萬的移民大軍和美國公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可能,而對之心心念念。

  在20世紀中葉以前,美國經濟的成功並不意味著 「如果你努力工作,你就會擁有一個穩定而富足的物質生活」,而是「如果你努力工作,你可以創造這樣的生活」。這兩種說法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對於很多人,包括奧巴馬在內,這兩種說法的區別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了。它被錯誤地解讀為「如果你努力工作,你就應該獲得經濟保障,你的孩子也是一樣。」反而言之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沒有得到經濟保障那麼就說明制度出了問題,這樣來說,政府就有責任去供養。」

  與生俱來便擁有的東西從來都不是長期優勢的保障。到20世紀後半葉,美國夢從「你可以實現舒適的生活」演變為「作為一個美國人,你會、而且應該實現舒適的生活」。因此,很多人都有「承諾已經被背叛、系統已經崩塌」的感覺。

  而實際上,那個虛假保證(你可以實現舒適的生活)的逝去是具有積極意義的。緊迫的狀態和不確定性並不是消極的,它們可以為進取的態度和創造性提供必要動力。在19世紀中期,這種緊迫感和不確定性幾乎是常態,看看它們給美國帶來了什麼:強大的力量和繁榮的景象,這最終將整個國家帶到了世界的中央。

  美國,如同這世界上其他富裕的國家一樣,到達了這樣一個節點,過去遵循的成功模式並不太可能繼續成功下去了。19世紀的農業社會讓位給了20世紀的工業社會,而20世紀的工業社會讓位給了21世紀的服務、理念經濟。這其中,沒有一次的轉變是沒有經歷過陣痛和瓦解的。同樣的,我們現在所經歷的轉型也不可能不伴隨著很多人的苦痛。

  政府可以,也應該給那些在這轉變中敗下陣來的人們提供基本的安全感。但是,現在,這樣的協定已經被打破,也沒有很好地給這個國家帶來福祉。這個協定為戰後一代和他們的孩子提供了服務,但是卻沒有為如今的美國提供幫助。現如今,整個世界的其他國家正在如美國在兩個世紀以前那樣為它們的臣民服務,但是美國置身其中,卻並不自知。

  我們需要的,是這樣一個意識:美國是一個夢想可以得到證明的地方,但不是一個能向所有人都保證安全的地方。美國仍舊是一個努力和志向可以轉化為美好生活的地方,但是卻不是一個確保努力和志向一定會轉化為美好生活的地方。如果我們想要在21世紀爭得一個有活力的社會,那麼那箇舊版本的美國夢的逝去並不該用來悼念,我們已經走到了自滿的盡頭,現在悼念,還為時過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9: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