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上過的一堂印象深刻的印度歷史課

[複製鏈接]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3-7-22 23: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edison11


那是MBA的一堂課,那堂課討論印度獨立的歷史事件,幾個主要影響人物:代表英國利益的總督蒙巴頓,代表印度各派利益的甘地,尼克魯,真納。教授發下來的材料有好幾百頁,要求我們讀透這些歷史資料,並對以上人物的立場觀點策略等在課堂上討論。

我之前雖然沒有專門研究過印度的歷史,但是對印度並不陌生,自己覺得對印度獨立的那段歷史脈絡還是很清晰的。二戰之後大英帝國沒落了,而印度民族覺醒,要求獨立的聲浪不斷高漲,英國人再也沒有能力控制印度次大陸,所以英國不得不撤出印度,給以印度獨立自治。

二戰前數百年,英國人以區區4千萬人口佔領和統治了地球的大部分地區,稱為日不落帝國,主要手段就是分而治之,各個擊破。我很自然地得出結論,蒙巴頓的策略就是分化印度,暗中挑撥尼克魯和真納的矛盾,使印巴分列,英國好從中漁利。英國殖民印度幾百年,充分利用了印度國內宗教,種族,文化眾多的矛盾,分化瓦解印度,這是英國一貫的策略。蒙巴頓作為英國任命的總督也不例外,肯定是他分化了印巴,並種下印巴戰後至今幾十年的矛盾;而印巴國內民族宗教眾多,差異和不平等到處都是,因此產生錯綜複雜的各種矛盾,這正是印巴至今經濟仍然落後的主要原因,這是我的基本看法。

由於當時上的課比較多,時間很緊,沒有足夠的時間分配到每門功課中,有些課我必須偷工減料。這門課我覺得憑我以前的知識可以應付過去,就沒有認真去讀那些厚厚的資料,只是泛泛的翻了翻,根據自己定下的調調,找出一些支持的數據而已。

上課的時候,我坐到第一排。我的策略是越是不想花時間的功課,就越應該爭取主動,一開始就發言,這樣能按自己準備的話題講,否則到後面討論,前面沒有發過言的人肯定會被教授提問,被問到沒有準備的問題,就很容易露餡了。所以上課一開始,當教授問誰願意想做些總結的時候,我把手舉得高高的,可是教授沒有叫我,叫了印度人納丁。

納丁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是印度理工的高材生,本科畢業后曾在朗訊工作了4年再考的MBA.他 各門功課成績在班上都名列前茅。我想教授很高明,討論印度歷史,請印度人先發言當然是最合適的。大家最感興趣的當然是看看印度人是怎麼看這段歷史的,而不是我這樣的相聚千萬里之外的沒有什麼干係的人物。

納丁準備得很好,做了一個很出色的presentation.他的看法跟資料里的觀點完全一致,對蒙巴頓的評論完全是正面的。他認為蒙巴頓為協調尼克魯和真納的矛盾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和傑出的工作,避免了印巴矛盾的激化,對印巴獨立的和平過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觀點跟我的完全相反,這使我很吃驚。我開始後悔坐到第一排了,第二輪發言我不敢舉手了。我期待後面有不同觀點,可是後面其他幾個印度人的發言都是支持納丁的,美國人和歐洲人的觀點也一樣。我有點坐不住了,我沒有認真看資料,觀點又跟大家完全不同,這使我對自己的結論完全失去了信心。

我根本不相信英國人希望印度獨立后出現一個統一強大的印度,歷史也證明沒有。印巴爭端不斷,印巴國內也因民族,宗教眾多,宗教,文化,貧富等差距太大,而問題成堆,經濟發展一直滯后。我認為這些問題都跟英國人有關。可是我沒有準備好,沒有足夠的資料。再說那些資料都是西方人寫的,我能找得到對他們不利的證據嗎?沒有材料佐證,我就不能亂說。我決定不再發言。

我靜靜的坐在那裡想,印度人這麼想有什麼好處? 好處很多:第一,能保持跟英國的良好關係,英國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留在英聯邦里,在各方面對獨立后的印度幫助非常大。第二,宗教和民族矛盾是歷史問題,即使是英國人搞出來的,獨立之後,英國人也不可能對這些問題再有影響力,再使壞。為這些問題跟英國人搞僵於事無補,得不償失。

我再回想中國的歷史,老蔣跟司徒雷登關係搞壞,失去了美國支持,從而失去了大陸;退守台灣還是不尿老美,如果不是金日成打響冷戰的第一槍的話,就被CIA策反孫立人取而待之了。還有老毛,跟赫魯曉夫鬧翻,差點跟蘇聯打核大戰,跟蘇美抗衡了幾十年,社會經濟差點崩潰。

我明白了老印和老中的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待比自己實力強大的勢力時的態度不一樣,老印姿態比較低,能看到長遠的利益,能為長遠的利益放下身段。老中自我高大,沒有眼光,或者即使有眼光,知道長遠利益受損,為了眼前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爭個你死我活,寸土不讓。

同學們的發言轉了一圈,最後回到了前排。教授問我,一開始搶著舉手要發言,後來都不見我舉手了,為什麼?我說,大家的發言把我想說的都說了,他們說得太完美了,我沒有什麼好補充的。其實我有很多感慨,只是不知道怎麼說,該不該說。

0

主題

41

帖子

15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4
沙發
博峰 發表於 2013-7-25 11:11 | 只看該作者
"老印姿態比較低,能看到長遠的利益,能為長遠的利益放下身段。"
中印、印巴衝突,根源都是印度看到不長遠的利益,不能為長遠的利益放下身段。怎麼還不明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6: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