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教的四惡語與四善語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7-20 1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陀在教化弟子時,經常向弟子們講說各種惡行與善行,令弟子們遠離惡行,奉行善行。僅就語言方面來說,佛陀分別向弟子們介紹了四種惡語與四種善語,讓弟子們隨時守護自己的口業,不說惡語,祗說善語。佛所說的四惡語是與四善語相對而言的。四惡語分別為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四善語分別為如實語、質直語、不兩舌語、依法語。茲分述如下:四惡語之一是妄言。妄言又稱妄語,所謂妄語,就是見到說沒見到,沒見到說見到,把假的說成真的,把有說成沒有。凡是這類心和口不相應的話,用來欺瞞哄騙別人的語言,都叫做妄語。如果自己尚未斷見惑和思惑,卻騙別人說斷了。自己尚未得道,卻騙人說得了。這種則叫做大妄語,罪過甚重。平時生活中那些口是心非,欺誑不實,或誇大或縮小或隱瞞,無中生有、不負責任地亂說話。以及那些說大話、空話、廢話等行為都屬於妄言的範圍。說妄言的人往往言不由衷,經常以假話騙人。妄語所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不僅說假話是妄語,作了承諾不去兌現,也是妄語。所以,我們在對他人有所承諾之後,就必須兌現自己的諾言。否則,別人就再也不會相信你。有時你甚至還要為你的妄言付出沉重的代價。據《佛說興起行經》記載:有位名醫因大財主的兒子沒有兌現自己向醫生許下的支付報酬諾言,每次都讓名醫空手而歸,這位名醫三次上當受騙後,最後痛下狠心,在處方中加了不對症反而有害的藥,財主的兒子服藥後不久就一命嗚呼。妄言有很多過患,《大智度論》說:「佛說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一、口氣臭;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智人謀議,常不參與;五、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憂愁;八、種誹謗業因緣;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正因為妄言有很多危害,佛陀告誡弟子,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說如實語。所謂如實語,就是實話實說。也就是在你與人交往時,一定要對人真誠,與人說話做到實事求是,不說與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當與人交流思想時,也應當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如實地告訴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感情共鳴。說如實語有多種好處。佛在《十善業道經》中說:「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鉢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不過,佛陀允許佛弟子說方便妄語。所謂方便妄語,就是為了解救眾生的苦難,不說妄言不足以救拔眾生出離苦海時才說。四惡語之二是綺語。「綺語」是指言不及義的輕浮言語,也指對人沒有益處的浮泛言詞,綺語聽來華麗美妙引人遐思,或者是談說淫慾等事,引起別的人起邪念。講黃色笑話、言情小說令人打妄想,甚至說些取笑他人的話,自己卻認為講得很幽默,這些綺語都是一種惡業。若現世與人言談喜論綺語,未來便會召感口齒不清、遭人戲弄輕賤的果報。說綺語的人,常是一些華而不實的人,他們與人相處時常會口蜜腹劍,花言巧語,就像一個騙人的狐狸,為了達到騙人的目的,盡向別人說一些虛假的恭維話。這些人對人通常是陽奉陰違,面是背非,使人一眼就能夠看穿其醜惡的嘴臉。孔子曾評價說綺語的人:「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說對人說著花言巧語,裝著恭維面孔的人,很少有心懷仁慈的。孔子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好說綺語之人的醜惡嘴臉。說綺語的人不但令人生厭,而且還會受到報應。據史書記載,明代小說家施耐庵因為在《水滸傳》小說中寫了大量描寫殺盜和姦詐騙人之事,令讀者受到影響,遭致子孫三代啞巴的果報。宜興人潘書升,於康熙甲子年秋天,夢至關帝殿,正逢殿試公佈分數。祗聽殿上宣佈:「第一名到」。隨即踢下。第二名正是自己,宣佈第三第五名都未到。又見壁上掛一黃榜,榜首之名,是「為楫」二字,卻不見其姓。不一會兒,來一赤面人,將他所戴的頭盔放在潘的頭上。潘一夢醒來很覺驚訝,等到榜發,果然得中第一。之後遍訪名叫「為楫」的人。不久知是婁縣的傅鹿野,特地前往拜會。傅素以文章馳名,主司原先預選他為首名,第一、第二場文,都評閱甚佳,因丟失第三場卷,遂被擯棄。原來,傅之為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綺語,喜歡揚人之短,故得如此報應。揭榜之後,主司欣賞其文,特請會面。此後傅怏怏不樂,抱恨不已,不多久,以臌脹暴亡。綺語對人有多種危害,所以,佛陀勸人說質直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8: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