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式拆遷還將進行20年

[複製鏈接]

2479

主題

2935

帖子

4913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9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簡單快樂 發表於 2013-7-20 0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公方彬

站到公眾立場上,對目前中國式強拆不會有多少人表示讚賞,雖然我們的住房條件因此改善了,國家因此漂亮了,但一個個自焚事件讓大眾的心理不堪重負。站到政府官員的立場上,特別是站到地方執政官的立場上,則是另一種評價標準及其結論,幾年前就有縣官與教授激辯,縣官在回應教授批評時說:「強拆拆出一個新中國」,「不拆你們知識分子吃什麼?」持這種觀點的領導幹部不在少數。所以,立即停止強拆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管主動力來自何方,中國式強拆註定會進行到底,並且因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中國式拆遷註定由城市向廣大農村蔓延。目前能做的只是尋求各方博弈的平衡點。緣於此,我們有必要作一個發展預測,保證預有思想準備,同時平衡心理。筆者認為,中國式拆遷還將持續至少20年。


西方有沒有強拆?沒有!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西方的政權奠基於契約,並且高度尊重私權,即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沒有人想強拆,也沒有人能強拆。18世紀英國首相皮特有一句名言:「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意即,寒舍茅屋,風可以吹進來,雨可以打進來,沒有我的同意,國王不能進來。19世紀德國威廉皇帝因強拆與一位磨房主打了場官司,因為住在行宮中的威廉皇帝發現磨房擋住了自己的視線,就找磨房主商量,自己買下磨房拆除,磨房主拒絕,於是威廉皇帝派衛隊將磨房強行拆除,因此成為被告,最後法院判威廉皇帝敗訴,原樣恢復磨房。對此,磨房主坦言:「為帝王者或可以為此事,但德國尚有法律在」。有了這樣的法律和價值觀,強拆必無法進行。第二,西方在工業革命初期已經完成基礎建設,並且西方的建築多為石質建築、混凝土建築,持久性強,絕大多數維持百年以上不成問題,即使二戰在某些城市和地區造成巨大破壞,但恢復建設也早在半個世紀前完成,所以進入當代便沒有大拆大建的必要,再加上西方人口增長向來緩慢,對住房需求同樣沒有那麼大。第三,民眾的文明程度和擔當精神已經為正常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協商基礎,能夠協商解決也便不必暴力實現。此外,西方政府不能參與經濟活動,所有的拆遷都是政府之外的利益方協商進行;國家的所有制度設計都是抑制豪強,偏向弱勢階層;善於妥協是一種文化和價值觀念,諸如此類都決定了不會形成強拆與衝突的局面。


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強拆?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中國是后發國家,此前沒有進行過大規模基礎建設,艱苦奮鬥與「干打壘」的做法和觀念,決定了很長時間裡完成的建築都不耐久。深入分析這不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事情,而是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成因,看一下西方的宗教建築,因為是給神來住,所以強調永恆與空中發展,這種理念必然傳導於民生建築領域,所以西方舊建築耐久性很強。中國的宗教建築或是民生建築,其實都盯著人,既然是人也就百年,所以不求持久,建築材料磚木結構。為什麼今天城市建設中總在爭執某些古迹的存在問題,原因之一是建築本身已經腐朽。第二,經濟發展與權力運行的原因。強勢政府與法治不健全,GDP的政績觀與土地財政的綁架,都決定了強拆之必然。第三,人文素養與文化心理的推動。到西方國家,你會產生一種深刻的感受,就是建築的歷史感,他們特別重視對舊建築的維護,因為他們認為歷史沉澱於建築,那是歷史符號,尤其承載著文化印跡的建築絕對不能動,這一點不管是在義大利的羅馬,還是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都會產生十分強烈的感覺,甚至到南美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國家也是如此。中國人的歷史感主要在口頭上,落到實處歷史建築往往讓位於經濟發展,尤其喜新厭舊的文化心理在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的強拆為什麼產生如此激烈的衝突?原因同樣很多。一方面,政府參與了拆遷過程中的利益分配,並且成了最大利益方,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結果利益分配必然過度傾向於自己和開發商。另一方面,有許多政府官員在其間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並且藉助公權力剝奪屬於弱勢群眾的利益。再一方面,出現價值觀和評價標準的錯位。某種意義上,英國的「圈地運動」和中國目前的「趕農民上樓」沒有根本區別,都是工業革命導致的必然結果,為什麼當時的圈地運動衝突程度也沒有今天中國這麼慘烈?重要原因之一是價值觀和評價標準,也就是說工業運動成為主流后,老百姓接受了,有了價值觀與評價標準吻合,也就不會發生激烈而普遍的衝突。當今中國政府做的是西方人百年前做的事,但民眾採用的評價標準卻是當代的,並且是從西方照套過來的,期間存在嚴重錯位,結果衝突難以避免。或許有人要問,改革開放前也因建工廠進行小規模拆遷,當時不僅沒有衝突,相反熱烈歡迎,為什麼?因為那時是一元經濟,利益存在一致性,今天是多元經濟,利益出現了分化。還有就是民眾權益意識大大增強,擔當精神沒有同時提升,出現了不顧社會只求滿足自己要求,這也是發生衝突的重要原因。簡言之,拆遷的動力不是來自群眾,必然形成衝突的基礎。


為什麼筆者提出中國式拆遷還要進行20年?這不是一個精確量化概念,而是一個概略數,並且包含著拆遷強度衰減的過程。雖然是概略數,但並非拍腦袋而來,而是建立於邏輯推理和深入分析。媒體披露,英國房子平均壽命132年,美國房子平均壽命74年,中國的房子平均壽命25至30年。這個數據對我們判定拆遷周期很有參考價值。具體理由:一是,數十年形成的浮躁心態平靜下來,同時人生價值和財富觀實現升華,法治意識得到有效提升都需要長期過程。這個時間必須以代來計算。二是,中國經濟跳出高度依賴房地產,也需要至少20年以上的時間。為什麼?因為中國在很長時間裡都很難擺脫產能過剩的問題,這與中國人的勤勞和文化基礎有關,而要保證工業生產轉型且上台階,需要強大的科技和文化創造力的支撐,這恰恰是我們的軟肋,並且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我們不可能真正改善,要保證經濟維持一、二十年的快速增長,必然繼續高度依賴依賴房地產。三是,大致再過20年的時間,中國的人口才實現穩中有降,住房需要才有下降,且人們的心理滿足才會轉移。四是,改革開放后建起來的房子大部分又拆了一遍,再也沒有可拆的。所以說再拆一遍,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房子建設大多不精緻、不堅固,很多房子建起來就是準備拆的。五是中國政府的主流和主導出生於改革開放后,擁有更廣闊的世界眼光,更現代的價值理念,同時社會結構和體制改革發生大的變化,在法治環境下政府已經沒有今天這樣的強拆的權力和能力。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3-7-20 09:36 | 只看該作者
要都象印度那樣,貧民窟里連救護車都開不進去,老百姓一樣要罵。反正拆也罵不拆也罵,不如就拆。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4

主題

1947

帖子

4649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49
3
一九十一者 發表於 2013-7-20 13:24 | 只看該作者
對強拆要分析。
一是違法強拆。一定要依法處理違法強拆者。
二是依法強拆。一定要依法對釘子戶進行強拆,決不能讓無理取鬧、漫天要價的釘子戶得到非分的利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3: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