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人視角 中國用「世界再平衡」應對美國「亞太再平衡」

[複製鏈接]

193

主題

252

帖子

55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蕭十一郎 發表於 2013-7-16 2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人視角 中國用「世界再平衡」應對美國「亞太再平衡」――走出囧局

          中國自開放開始,就走一條韜光養晦的發展路線。這是充滿智慧,符合當時因文革而離開世界發展主流軌道的戰略大構思。走出自我封閉,要回歸世界懷抱不難,但要在百廢待興中建設一個「新中國」就具難度,這些難度既來自內部(思維),也來自外部(競爭)。筆者首次用另一個「新中國」來形容1978年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因這是中華民族又一次涅磐再生。
         回歸世界初期,1979年鄧公到美國訪問,他執意要參觀美國的太空中心,當他坐上飛船模擬器出來后,美國人以為鄧公體驗後會大讚美國的科技發達,心裡正準備接受恭維時,鄧公只說了一句話:「總有一天,我們也要上太空!」。2013年,中國的神十再次實現太空對接,這已經是中國超過10次上太空了。神十上太空,是中國這30多年韜光養晦取得成功的一個縮影。
          從1978年到2013年,中國發展路線軌跡一直是高速爬升中,衡量經濟總量的GDP一度達雙位數,昨天公布的最新季度GDP是7.5%,雖然已經回落,但仍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國發展的成功,除了自己發奮外,還得益於世界幾個大的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的衰落。自2008年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總體進入下行,很多強國多年積累的內傷逐一爆發,如義大利,西班牙等均進入國家資不抵債的境地,日本更早就進入衰退,已經連續20年通縮。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連打二場超過10年的伊拉克,阿富汗戰爭,國力受損,元氣大傷,近二年的軍費預算破天荒削減,更別說其他行政預算了。相反,中國經濟的一枝獨秀顯得格外奪目。相形見拙的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岌岌可危。為此,時任總統奧巴馬提出 「亞太再平衡」重返亞太。美國其實一直沒離開過亞太,一直保持軍事存在。故「重返」一詞,表示的是一種決心――壓制,圍堵中國刻不容緩。
         美國對華「亞太再平衡」的招數,軍事上,陸續布置美軍60%軍力在亞太――這比冷戰時期與蘇聯華約集團邊境對壘時的兵力還多,說明在美軍眼中,現時一個中國的軍事力量,已經抵上昔日整個華沙軍事集團;經濟上,除了年復一年地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禁買等懲罰措施,打擊中國出口外,還構思打造「環太平洋經濟組織」,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組織是把世界經濟火車頭,亞洲經濟龍頭――中國排除在外的,入選的十幾個國家,均是無論外交或軍事上都唯美國馬首是瞻的亞太國家,把目前亞洲最大的經濟組織「東盟10+3」峰會組織架空,從經濟上圍剿中國之心昭然若揭;外交上,用媒體不斷發布「中國威脅論」,「中國黑客盜竊論」等抹黑信息,離間中國與亞太各國本來睦鄰友好的關係,讓欣欣向榮的亞太自此陷入風雨飄搖中,同時採用軍事外交――軍演,和亞太各國發展捆綁式軍事聯繫,並為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日本,菲律賓出頭,不斷指責中國。從以上看出,美國「亞太再平衡」已成型。中華民族又一次面對發展的十字街頭――是對美國服軟,接受美國調遣,出賣自己,還是逆流而上,再創高峰呢?習總已經給出了答案:雙百實現「中國夢」,雙百即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020年,建國100周年2049年。
         顯然,美國是不會輕易讓中國實現夢想的。就算今日中美第五輪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一些協定,但筆者看來是中國讓步多於美國付出――美國一直企圖不勞而獲。如量化寬鬆就是損人利己的經濟政策,是直接干預市場行為,而美國至今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自己做的卻是計劃經濟的事情――干預自由經濟――美國對自己對別人的雙重標准已經成為一種外交政策,這也是筆者在3月份撰文《美國已經不再偉大》的原因,那時還沒曝光「菱鏡計劃」。當然,若本帖只是西方怨婦式指責中國般指責美國,撰文意義就低了很多。所以,筆者提出,用「世界再平衡」應對美國已經出招的「亞太再平衡」。
         筆者目前判斷,美國的招數基本已經用盡,目前只能靠不斷發布新武器來維持聲勢了。
         「世界再平衡」,是走出去的平衡,不再局限在亞太地區。現在的亞太地區,包括東盟在內,整體是持觀望態度――對中美不輕易明確站邊。原本很多國家都跟隨中國步伐的,但現在已經停下來觀望了――中美之間的交量沒有明確結果時,都不宜得罪二邊,當然,美國在亞太的馬前卒日本,菲律賓例外。而中國對亞太國家最好的牌,就是經濟牌。東方經濟發展一直落後於西方,經濟發展是各國重中之重,這方面,善於做生意的中國人可以用經濟外交加強與亞太各國關係。在筆者留意的中國經濟布局中,利用邊境省份分頭出擊是一個很不錯的策略:用雲南,廣西加強與越南,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等經濟聯繫;用寧夏,西藏,新疆加強與中東,中亞各國(都是信奉真主的)經濟往來;用東北加強與俄羅斯,韓國,朝鮮的經濟貿易;用上海,浙江,廣東等沿海城市,發展與歐洲,美國,拉美,南美,非洲,澳新大洋洲等經濟合作。可以說,經濟牌,是中國目前手上最好的一張牌,即可保證經濟總量發展,又可削弱競爭對手如美國,日本。筆者覺得,目前最具經濟戰略價值的地區,一是非洲,二是美洲。美國,歐盟復甦尚有時日,加上並非真心待中國,培養經濟第二梯隊是對未來的布局。如非洲,一直被西方列強殖民,無工業基礎,中國的產品大部分十分適合非洲市場,加大開發,也可以有很大收穫。現在日本已經盯上非洲了,這不能大意。
          軍事上,除了繼續和俄羅斯合作,抗衡美日軸心外,還可以與政治信任度較高的國家如巴基斯坦,組建武器出口集團,把更多防守性武器,大量向非美國盟友的國家出口,一來爭取收入,二來平衡美國的軍事力量。讓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基地都有存在的必要,讓美國有更多大大小小的假想敵,從而逼迫美國不斷爭加軍事開支,從而影響國內民生髮展,影響美國人的稱霸思維,最終迫使美國回歸一個負責任,別動不動就用軍事恫嚇別國的正常的國家。為何要與巴基斯坦等國合作?這樣可以減低中國針對美國的用意――純商業行為,無可厚非。軍事上,拖垮美國不是天荒夜談。在全球範圍加大武器出口,讓一些國家更有底氣對美國說「不」,有利於日後中美糾紛的國際輿論,不至於沒人吭聲幫一下中國。現在拉美國家經過斯諾登事件,已經比以前更加反美了。中國就應該打鐵趁熱,加強與各國經濟,軍事的往來。不要怕別人閑言――中國外交一直在別人的閑言中開記者招待會的。猶如美軍來黃海走一走,解放軍也到關島走一走;美國來亞太圍堵,中國為何不去南美,拉美髮展關係呢?這是「世界再平衡」的一個支撐點。畢竟,通過斯諾登申請避難一事,世界上懼怕美國的國家佔了大多數,南美,拉美國家是僅有敢對美國說「不」的地區之一。拉美不是要搞「加勒比經濟共同體」嗎?中國應該積極融入。
         「世界再平衡」里,光是以上經濟牌,軍事牌遠不夠。現在國人不知道,很多外國人對中國印象並不清晰,很多仍停留在文革時期的中國印象。加上西方媒體長期抹黑,中國給人的印象很多時是「民不聊生」的一個社會。很容易被敵對勢力煽風點火挑撥。為樹立中國正面形象,筆者提議的「世界再平衡」里。還需要打一張文化牌。用電影,電視劇開啟外國人的眼界,也包括在當地發展媒體出版,英文版,中文版都好。在澳洲,敵對媒體不少,很猖獗。需要更多充滿正能量的媒體,讓大家聽到更多聲音,而不是只聽一面之詞。這些民意,將影響到政府對華政策的制定和取向。分佈各國宣揚中國文化的孔子學院構思不錯,但似乎影響力不大。還需要一種新思路經營。
         「世界再平衡」的另一目的,就是增加美國維持超級大國的成本,只要達到這一目的戰術均可行。長遠來講,只要美國不放棄稱霸,必將走向毀滅。世界才有回復安寧的一天。曾經的「美國夢」,已經隨著布希欺騙世界發動伊拉克戰爭,發動阿富汗戰爭,發動科索沃戰爭等已經煙消雲散了,美國也不再是以前那個偉大的美國了。為了一己獨大之私,把國家利益至於世界利益之上的國家,早就應該入棺正寢了。外媒懷疑中國步入一流強國的能力,又提到中美共治世界的可能。其實不管中國能否做世界老大一點不重要,美國下馬才是最重要。由一個國家統治世界不是一個合乎世界發展潮流的局面。真正的老大應該只有一個――聯合國,當然,這是指沒人操控的聯合國。當世界由聯合國規劃發展時,地球文明才能走向宇宙。16-7-2013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