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內朋友「富養」的兒子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3-7-15 0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yuanfang2012


回國時發現,在過去的同事同學中,送孩子出國不再是時髦的事,而是普遍現象了。差別就是出來的早晚,大部分是高中畢業出來讀本科,經濟條件好的則早早出來上高中。

出來讀高中的家裡都「不差錢」。可是家長的教育觀,價值觀和期望值的不同,卻讓他們花一樣的錢,換來孩子不同的留學生活。

過去的單位里,有人在十年前就開始送孩子出來讀高中,這些年簡直就是人人不甘示弱的勁頭。但是不得不說,很多人的孩子在國內就是吃不得苦,拔不上尖的,可是家長卻認為錢砸下去了,送出國門,孩子的前途就柳暗花明了。用我的朋友的話說:「孩子在國內學習不好,就以為送到美國孩子自然就變好了。」

一位部主任的兒子來美國的私立高中讀了不到半年,聖誕節回去以後就說什麼都不再回來了,連行李都不要了,學費自然也是打水漂了,把主任急得大病一場。

還有些同事的孩子從私立高中讀起,勉強混個大學文憑,然後馬上回國,借父母的光進到我們那個很搶手的單位。據說單位專門為此出個政策,就是優先錄用「海歸」子弟。

當然也有不同的。一位副台長的女兒算是最早出來上高中的,後來上了一所很不錯的大學。她爸爸幾次帶著驕傲和遺憾的口氣和我說:「這孩子再努力點就能進加州理工了。」女孩學的是機械工程,畢業后順利找到工作。她老爸曾說:「我們就你一個女兒,你回來吧,到爸爸單位工作。」女孩說:「我才不稀罕你的單位呢。我要是回去,也要等有幾年工作經驗后,憑自己本事回去。「

下面要說的是我的好友,也是我曾經的同事,是怎樣」富養「兒子的。

朋友家的經濟條件是沒說的,雖不是家大業大的億萬富翁,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國內富人的標準,豪宅,名車,保姆。。。她的兒子初中上的是寄宿學校,這是由一所有名的省重點中學辦的外語學校,那裡的學生都是奔著將來出國的。初中畢業后,朋友把兒子送到美國東部的一所寄宿私立高中,從九年級讀起。學費加各種費用一年 4萬多美元,我跟她說,你這兒子在美國讀完大學就得200多萬人民幣。不僅如此,她的兒子每年聖誕節,春假,暑假都回國,又是一大筆開銷。

看到這,你是不是得出這樣的結論:又是一個拿錢供出來的富二代。沒錯,從物質條件上講是這樣的。不過,朋友沒有把孩子交給「錢」就撒手不管了。

10幾年前,朋友是省城裡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許多年都生活在作為名人的光環中。儘管整天生活在名利場中,她卻始終頭腦清醒,沒有迷失自己。她的兒子我是從小看著長大的,一半先天遺傳,一半後天培養,那孩子天資很好,個性陽光。與那些把孩子撇給老人,保姆,自己在外瀟灑的同事相比,朋友在給孩子富足的物質條件的同時,很用心地關注孩子一步步的成長,為他規劃未來。

她兒子要來美國讀高中的那個夏天,我正好回國,問她喜歡什麼禮物,她說:「你看看我兒子去美國前需要補些什麼,你給他買本教科書吧。」我後來挑了一本厚厚的美國歷史的課本。那個夏天,我們聊了很多關於孩子教育的話題。朋友對那種把孩子送到貴族住宿學校就撒手不管的做法很不以為然。兒子周末回家,可是她每周周間還會去看一次,和孩子交心,和老師交流。兒子的興趣喜好她都知道,她說:「我兒子喜歡周杰倫,我就把他的歌都聽一遍,這樣兒子說什麼我都接得上茬。」兒子交什麼樣的朋友,喜歡哪個女孩她都門兒清,看到有問題苗頭時她就對孩子及時引導。送孩子去美國英國的遊學夏令營,請很貴的老師教網球,黑管,請外教補口語,上新東方的課。。。做這一切,朋友花的不只是錢,每一樣她都用心去研究,都有明確的目標。在兒子初中畢業典禮上,朋友被要求作為家長代表發言。她動情地回憶了兒子的成長,深情地講述了一個母親對兒子在人格塑造和學業進步上的期許。她的發言當場打動了很多家長,以前以為她是那種光鮮的花瓶式的名人的都對她刮目相看。

朋友的兒子被媽媽培養得情商很高,成熟懂事。我去他家作客,他像個大哥哥一樣照顧我的小女兒,領著她玩。和我說話時自然,有禮貌,我囑咐了他一些到美國生活學習要注意的事情,他認認真真地聽著。他還和我聊到他喜歡的美國電影,特別是一些導演,告訴我他在學校專門做過某個導演的project。

正是因為朋友和她的兒子在出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所以來到美國后,這個孩子很快度過開始的適應期,然後是如魚得水。這幾年,他的GPA一直是4,在學校里樂隊,足球隊,校報,樣樣參與,加上外表高大俊朗,在同學中很popular。

對兒子將來上什麼樣的大學,朋友也曾和國內很多人一樣有過誤區,認為中國孩子上美國名校是件很容易的事,孩子沒出國她就把目標定位在Columbia,我想這都是那些留學機構的誤導吧。漸漸地她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她說:「我不像你,在孩子身邊,做那麼多的事。我什麼都幫不了他,就不能對他有那麼高的要求,美國好大學那麼多,只要他讀喜歡的專業,我就滿意了。」最近她告訴我,兒子學校的康色勒的建議是NYU和佛吉尼亞大學。孩子知道努力,這個夏天回去后馬上進了新東方,準備秋天把SAT的成績再提高些,然後自己還安排了一些義工活動,都是為申請大學做準備的。他的目標很明確,是學商科,以後回國進入金融界。

聽得出,朋友對兒子在美國的表現很滿意,而這份滿意是很多人花了同樣的錢也得不到的。

現在國內的有錢人真多,也都捨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資。可是這筆投資是否成功,回報如何,則和他們投入的愛和關注直接相關。其實細想,不僅對國內的人,在哪兒都是這個理兒。

「養育孩子的是父母,不是錢。有養育,加上錢,能買到好資源,錦上添花,沒有養育,只有錢,錢就是給別人的。」(soundofsilence)

22

主題

465

帖子

205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051
沙發
深秋的雲 發表於 2013-7-16 02:32 | 只看該作者
her son is very lucky to have a mom like h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7-16 02:47 | 只看該作者
我接觸過不少國內出來讀高中的。大多數還不錯,但不具備進頂尖學校的實力。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