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上十大名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伊甸園蘋果樹
《聖經創世紀》中記載東方伊甸園中發源的有四條河。耶和華神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里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有生命樹和智慧樹。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但亞當和夏娃受蛇的誘惑吃下智慧樹上的蘋果,被驅逐出「伊甸園」。從此,人類似乎便再也沒有重返伊甸園。這個地上樂園成了人類最美好的記憶。
2.昆崙山建木
《山海經海內經》中,有一段描述,都廣之野河流貫穿,水渠發達。黑水是條大江,青水、若水以及數不盡的溪河,環繞著都廣之野上神女們居住的矮丘。許多的丘陵(九丘便是許多)環繞著都廣之野,而在都廣之野的正中,立著一棵參天大樹,名叫「建木」。這棵奇特的「建木」,據說是由黃帝所樹立的,既是眾帝上下的天梯,也是用於考察太陽升落的。
3.諾亞方舟橄欖枝
據《聖經創世紀》記載:上帝因世人行惡,降洪水滅世。四十天後,洪水退落,諾亞放出鴿子去探測洪水是否已退去。當鴿子口銜一枝綠色的橄欖枝飛回時,諾亞知道洪水已退,和平的日子來臨,世間生命開始了新的繁衍生息時代。從此,人們便把鴿子和橄欖枝當做和平的象徵,也代表著勝利。堅強、希望、永遠。古代奧運會的獎品就是橄欖枝編成的花環。
4.菩提迦耶菩提樹
菩提迦耶對於全世界每一個佛教徒而言,都是最中心的聖地和朝聖的目的地。因為偉大的釋迦牟尼佛在2000多年前,結束了在尼連禪河邊的苦修之後,來到菩提迦耶的這棵菩提樹下,靜坐七天七夜而最終成等正覺,成為娑婆世界眾生離苦得樂的導師!
據說阿育王當年把菩提樹枝以及佛陀舍利分到各個國家,建立八萬四千佛塔,以將佛法傳到各地,其中包括斯里蘭卡這個重要的佛教國家。
後來,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不知是被戰爭摧毀還是人為破壞,總之是沒有了,印度再從斯里蘭卡將以前移植過去的那棵菩提樹的樹枝取了一枝回來栽種成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棵樹。「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佛拭,勿使染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5.詩經桑梓
《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原來,在我國古代桑、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的兩種樹。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蠶,果可以食用和釀酒,樹榦及枝條可以用來製造器具,皮可以用來造紙,葉、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葯。
而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名為梓白皮),木材輕軟耐朽,是製作傢具,樂器、棺材的美材。此外,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正是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食、住、用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代的人們經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而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
6.皖南檀樹
《詩經》中有「坎坎伐檀兮」的歌聲,表達勞動中的詩意。東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造紙家蔡倫死後,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師傅畫像修譜,以表懷念之情。但年復一年難以如願。一天,孔丹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倒在溪邊。由於終年日晒水洗,樹皮已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潔凈的纖維,孔丹取之造紙,經過反覆試驗,終於造出一種質地絕妙的紙來,這便是後來有名的宣紙。宣紙中有一種名叫「四尺丹」的,就是為了紀念孔丹,一直流傳至今。
7.景山歪脖子樹
明末,崇禎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景山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5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上弔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8.洪洞大槐樹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鶴窩。」數百年來,這首民謠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婦孺皆知。若追尋它的由來,還得從元朝末年說起。與中原鄰省不同,元政府統治的中心腹地山西卻倖免天災戰亂的禍害,山西尤其晉南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為了發展經濟,鞏固政權,明初政府從洪武至永樂十五年,五十多年的時間裡一共組織實施了8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由於洪洞地處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帶,明政府就在廣濟寺設局駐員,專辦移民事務,大槐樹下成了移民的聚散之地。當年,移民們就是在這裡領取「憑照川資」後上路的。臨行之時,移民紛紛折槐為記,頻頻回首,最後看到的只有大槐樹和老鸛窩,它們成為移民惜別故土的標誌。隨著歲月的流逝,後人們已記不清到底遷自何縣何村,唯有大槐樹深深刻在了一輩又一輩離鄉人的心底。
9.泰山頂上一青松
松,世界上最長壽的樹種。我國人民對松樹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每個年代都為它留下了著名的詩篇。《石縫中的生命》中寫道:「松樹,那粗如巨蟒,細如草蛇的樹根,盤根錯節,從一個石縫中扎進去,又從另一個石縫間鑽出來,沿著無情的青石延伸過去,像犀利的鷹爪抓住了它棲身的岩石。有時,一株松柏,它的根須竟要爬滿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纜繩緊緊地縛住,由此,它們才能迎擊狂風暴雨的侵襲,它們才終於在不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為自己佔有了一片天地。」
10.項脊軒枇杷樹
歸有光的文章《項脊軒志》的最後一句是這樣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裡沒有悲傷一類的字眼,但悲傷眷戀之情溢於言表,此時無聲勝有聲!意味雋永:賢妻已死多年,作者無時無刻不在懷念她,人已死,物猶存,枇杷樹是妻子對十拿九穩愛的延續,「亭亭如蓋」的綠,彷彿妻子一片忠貞的愛,這種愛與作者的久遠緬懷及眷戀融合在一起,是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抒情鏡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