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什麼是愛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愛一個國家的方法是什麼?赴湯蹈火,我們懂;坐穿牢底,我們懂。但揭發自己國家殺戮的真相,呼籲自己的國家與其他敵對鄰國和解,算愛國,還是叛國?

  半島電視台近日報道,以色列《國土報》記者吉登·拉維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他長期關注以色列佔領區的巴勒斯坦人遭遇的不人道待遇。

  吉登發出的第一則故事,來自無意間於邊境採訪的經歷。1996年,他親眼目睹一名臨盆的巴勒斯坦女人,如何在以色列各個崗哨被攔阻,每個崗哨的士兵皆無視車內婦女生產前劇烈疼痛的哀號,面無表情地拒絕車子通關。

  一個崗哨、再一個崗哨……最終至深夜,在一個距離醫院最遠的崗哨,這名巴勒斯坦婦女獲得通融,但孩子已於車內自然分娩,全身沾血。

那裡是市郊,非常荒涼,車子的油已耗盡,家人只好扶著產婦,抱著呼吸微弱的嬰兒,徒步走了兩公里才抵達醫院。
  一天後,嬰兒還來不及展開他的人生就死了。

  1996年,吉登第一次將此事登上以色列《國土報》,《國土報》馬上遭到各方言論攻擊,一些讀者甚至用石頭砸報社的窗戶。從此,吉登的名字在以色列也家喻戶曉——有一大半的以色列人質問他:「你為何叛國?你身上流的真是猶太人的血液嗎?」

  從此之後,吉登經常揭露以色列軍人的殘酷冷血。他對以色列在佔領區的暴行的報道,毫不退讓。他看到巴勒斯坦孩童被殺,父母被殺,巴人農場被刻意縱火,農夫的土地被以色列軍隊莫名其妙地充公。

  16年來,罵他的聲浪愈來愈大,但他始終堅持用自己的筆記錄。他要那些在以色列特拉維夫海灘邊度假、生活如天堂狀態的人知道這一切,無所逃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慘遭屠殺的猶太人,來到這個「應許之地」,建立以色列國。吉登不斷地反思,這群人在近一個世紀的悲劇中,學到了什麼?獲得了什麼?

  他的報道引發全球媒體對以色列佔領區暴行的批判,多次為國際媒體所引用。但也正因如此,他在以色列國內因和主流民意背道而馳而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他愈受到國際矚目,大部分以色列人愈恨他。以色列激進組織多次揚言,要殺了他全家。

  在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時,吉登回顧了這一切,沒有畏懼,他說:「我寫我相信的事。如果真相很激烈,事實就是殘酷且激烈的。我選擇記錄歷史激烈的真相,反應當然是激烈的。我在乎的是:以色列人真的相信他們能以巴勒斯坦人的鮮血換取和平嗎?」

  吉登不是唯一關注此事的人,否則他在以色列連發表文章的機會都沒有。不只《國土報》一路力挺他,2012年10月底,一群以色列人在首都特拉維夫遊行,此舉不是抗議聯合國同意巴勒斯坦成為非會員觀察員國家,而是為支持巴勒斯坦人有權建立自己的國家。

  一名參與遊行的猶太長者,拿著刊登吉登文章的《國土報》,如此說:「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承受痛苦,每個人……」

  有的人在屠殺悲劇后,幸運地留下生命,但也不幸地留下仇恨;有的人在屠殺悲劇后,回到上帝面前,放下仇恨,獲得救贖。

  吉登最初孤獨的文字,如今已成為許多以色列良心分子的共識。

  什麼是愛國?

  知道真相,寫出真相,預見未來,無懼威脅,然後毫不退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3: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