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和新聞網站GlobalPost都報道了奧巴馬的本次出訪活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文章標題是《奧巴馬赴非目標:抗衡中國》(Obama's Goal in Africa: Counter China),《金融時報》的是《奧巴馬非洲之行意義甚少——而且為時甚晚》(Obama's trip to Africa is too little – and very late), GlobalPost的則是《奧巴馬在非洲:中國1分,美國0分》(Obama in Africa: China 1, US 0)。這些文章都有一個相同的主題,那就是正當美國政府猶豫不決,或者受制於伊拉克和阿富汗之際,中國已經開始在非洲,這個21世紀的新興高增長地區經營了起來。
沒錯,非洲的自然資源對中國來說很重要。據美國獨立智囊機構對外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介紹,中國約三分之一的石油進口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不過,中國在非投資的多元化程度要遠遠超過有些人所說的水平。
旨在促進國際合作的非營利組織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提供的信息顯示,2009年,在中國對非洲的直接外商投資中,只有約29%進入了採掘領域。而同年,採掘業投資佔美國對非洲直接外商投資的60%左右。同時,中國在非洲製造業以及就業方面投入的資金都超過了美國——而上周末,奧巴馬總統還以在非洲建廠不足為由對中國指指點點。
首先,經常有人對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大肆添枝加葉,但就是找不到真憑實據。中國政府一直沒有公布對非洲的援助數字,兩家主要對非貸款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China Exim Bank)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aChina Development bank)也無數據可循。大多數估算都偏高,原因是重複統計以及涵蓋範圍過廣,將所有政府出資的經濟活動都歸類為「援助」。布勞蒂甘指出,專門提供援助數據的組織AidData估算中國對非援助約為750億美元(4,597.5億元人民幣),這個外界廣泛引用的數字簡直是無稽之談。
雖然有人擔心中國政府會惹惱當地人,但並沒有數據表明非洲人正越來越敵視外國人。中國公司不招收非洲員工的報道看來毫無根據。雖然不經常進行大規模民意調查,但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Center Research)在2007年進行的調查表明,一系列非洲國家,包括象牙海岸、馬里、肯亞、塞內加爾、奈及利亞、坦尚尼亞和衣索比亞,都對中國政府態度友善,持這種觀點的受訪者所佔的比例從67%到92%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