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總統手中的「隱形神兵」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3-7-5 15: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隱藏在國家安全局裡的絕密機構

    「定製入口小組」(TAO)隱藏在國家安全局(NSA)米德堡總部內,但卻與該機構的其他部門相互隔離,甚至連很多NSA的僱員都對這一部門毫不知情。由於高度保密,而且需要特殊授權才能與之接觸,因此只有少數NSA官員能夠完全掌握有關TAO的全部信息。該部門內部擁有高度現代化的設施,門口由全副武裝的警衛把守,只有輸入了6位數的正確密碼,而且通過了虹膜掃描才能進入到巨大的鐵門裡面。通過這些安保措施,便可確保只有獲得特殊授權的人才能進入該部門內部。

    據前NSA官員透露,TAO的使命很簡單,那就是搜集外國目標的情報信息,具體方法則包括秘密入侵海外目標的電腦和電信系統、破解密碼、攻破保護目標電腦的安全系統、竊取存儲在電腦硬碟上的數據,然後複製目標電子郵件和文本信息系統內的所有消息和數據流量。NSA使用「電腦網路開發」(computer network exploitation,簡稱「CNE」)這一技術術語來描述這些行動。

    TAO還負責研究一些信息,使得美國可以在得到總統的授權下,通過網路攻擊破壞國外電腦和通訊系統。負責實施這種攻擊的機構名叫「美國數字指揮部」(Cybercom),其總部設在米德堡,負責人由NSA局長基思•亞歷山大將軍兼任。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4月以來,在羅伯特•喬伊斯的領導下,TAO發展迅速,現已成為NSA下屬信號情報署(Signal Intelligence Directorate)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機構。

    喬伊斯是NSA信息保護署(Information Assurance Directorate)前副署長,該機構負責保護美國政府的通信和電腦系統安全,而信號情報署的僱員則超過1000人,包括軍方和民間電腦黑客、情報分析師、電腦硬體和軟體設計師以及電氣工程師等。

    TAO的核心機構是米德堡內一個名叫「遠程行動中心」(ROC)的超現代行動組織,該機構包括大約600名軍方和民間電腦黑客(他們自稱CNE操作人員),每周7天、全天24小時輪班工作。

    這些操作人員夜以繼日地尋找電腦系統漏洞,協助改善一些可能被國外恐怖分子利用的電信網路。一旦這些電腦被鎖定,ROC的電腦黑客就會藉助自有軟體設計師和工程師隊伍設計的專用軟體,通過電子手段侵入目標電腦系統,下載硬碟中保存的內容,在這些電腦的操作系統中植入監控軟體或其他稱為「buggies」的設備,接下來,身在米德堡的TAO操作人員,就可以不間斷監控目標電腦或手持式設備收到或發出的電子郵件或簡訊。

    不過,若沒有「數據網路技術部門」(Data Network Technologies Branch)電腦科學家和軟體工程師團隊的大力協助,TAO團隊不可能完成上述任務。這些技術天才開發出先進的計算機軟體,讓操作人員可以實施情報搜集任務。

    TAO下屬還有一個獨立部門,稱作「電信網路技術部門」(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Technologies Branch),其開發的技術可以讓TAO黑客秘密接入目標電腦系統和電信網路,同時還不會被對方所察覺。與此同時,TAO下屬「任務基礎設施技術部門」(Mission Infrastructure Technologies Branch)則負責開發和生產敏感的電腦和通信監控硬體,以及維護保證相關行動正常運行的基礎設施。

    TAO甚至還擁有自己的秘密情報搜集機構——接入技術行動部門(Access Technologies Operations Branch),後者包括借調自CIA和FBI的情報人員,他們實施所謂的「網外行動」,即安排CIA特工在海外目標電腦或通信系統中秘密安設竊聽裝置,以便TAO黑客可以從米德堡遠程訪問。

    奧巴馬對「TAO」情有獨鍾

    值得注意的是TAO並不是針對在美國的國內目標以及他們的財產,這應該是FBI的職責。FBI是美國唯一被特許可以進行國內通信監控的情報機構。但是,鑒於NSA需要窺探更廣泛的信息,人們需要審慎關注TAO能否勝任在不接入通信源頭或通過美國中轉通信的前提下收集外國情報。

    自1997年創建以來,TAO就以向美國情報界提供最好的情報而聞名,享有盛譽。TAO提供的情報不僅僅與中國有關,還包括外國恐怖組織、外國政府對美國進行的間諜活動、全球各地發展的彈道導彈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全球各地最新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發展情報。

    據一位前NSA官員稱,到2007年,TAO旗下的600多位監聽員秘密侵入了成千上萬的外國計算機系統、訪問受密碼保護的計算機硬碟驅動器以及目標人物的電子郵件賬戶。正如一份2009年撰寫的NSA歷史中所詳述的那樣,高度機密的攔截程序秘密哨兵(Secret Sentry)被證明在2007年美國軍方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幫助辨別確定了100多名位於巴格達附近的伊拉克與「基地」組織叛亂分子。同年,有消息稱TAO因提供特別重要的情報而獲得美國政府嘉獎,該特別情報與伊朗是否在進行原子彈實驗有關。

    到2009年1月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TAO已經成為美國情報界「神童」級別的機構。一位前NSA官員稱:「TAO本身已經成為一個產業,他們能夠到達情報人員難以到達的地方,得到情報人員難以得到的信息。」

    考慮到TAO的工作屬性和超凡的政治敏感性,它在公眾面前極少曝光就不足為奇了。直到現在,TAO還保留其非常神秘的面紗。關於TAO的一切都是高度機密,甚至在NSA內部,人們對TAO也是遮遮掩掩的。在過去十餘年來,TAO這個名稱見諸印刷品也僅有寥寥數次,少數幾個敢於探尋TAO真相的記者也被美國高級情報官員禮貌而又非常堅決地拒絕。據一位熟悉TAO的美國高級國防官員稱:「當局相信,對於TAO,人們知道的越少越好。」

    在NSA官員中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若想晉陞或被

    認可,應儘快轉到TAO部門。現年54歲的NSA信號情報長官特雷莎•西亞(TeresaShea),得到目前職位的大部分原因要歸功於在9•11事件后帶領TAO所取得的成績——他們收集了很多非常不易獲取的信息,受到當局的高度認可。「我們不知道TAO在那個時期到底收集了什麼信息,但消息人士相信那段經歷與西亞後來的晉陞關係密切。」

    在奧巴馬出任美國總統后,毫無疑問TAO的規模在持續增長,其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這充分反映了TAO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最近幾年來,TAO收集情報的工作範圍已從米德堡(NSA總部所在地)擴展到該局在美國的一些重要的監聽站。現在,在位於夏威夷瓦胡島NSA瓦西瓦分部的信號情報攔截和處理中心也設置了小型TAO單元;NSA喬治亞州分部、德克薩斯州分部以及丹佛郊外的巴克利空軍基地都有TAO的身影。問題在於,隨著規模越來越大,所收集的價值信息越來越多,TAO再想「保持低調」就非常困難了。對於美國政府來說,當對手知道你手裡的牌時,你就只能祈求幸運之神降臨了。

    「每當美國批評中國黑客攻擊美國目標,中國就會說自己也是受害者,且大部分針對中國的網攻來自美國。原來中國政府的說法基本上是正確的。」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10日發文披露稱,一系列機密信息顯示,正陷入「監聽門」窘境的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設有一個名為「定製入口組織」(TAO)的秘密機構,在過去15年時間裡,TAO已成功滲透進入中國計算機及電信系統,獲得了有關中國國內所發生的「最好的、最可靠的情報」。這篇由馬修•M•艾德撰寫的報道全面曝光了TAO這支專門刺探美國海外敵人的情報「網路部隊」。

    相關鏈接:美國國家安全局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是美國保密等級最高、經費開支最大、僱員總數最多的超級情報機構,也是美國所有情報部門的中樞。它名義上是國防部的一個部門,而實際上則是一個直屬於總統、並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情報的組織。它甚至能監視包括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在內美國其他情報或政府部門的高級官員。該局諜報活動每小時至少耗資100萬美元,每年耗資150億美元。該局總部和駐外站共有軍事和文職僱員約16萬人,比美國其他情報部門僱員總和還多。在美國政府每天收到的秘密情報中,近90%是NSA提供的。因此該局一向有世界上最大的情報機構之稱。
    近日,NSA被控通過網路攻擊破壞國外通訊系統。

    (《環球視野》摘自2013你那6月19日-6月25日《世界報》)

    鏈接:「監視帝國」是怎樣煉成的
   
    米德堡,馬里蘭州,這裡距離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大約16公里,美國國家安全局總部就坐落在此。

    其戒備森嚴的大樓被稱為「神秘迷宮」。在表面平靜的氛圍中,這裡每天「暗流涌動」,不斷匯總情報機構從全球搜集的信息並進行分析。而這一機構也是愛德華•斯諾登口中那個「稜鏡」監視項目的始作俑者。如今,「稜鏡」一出,美國國家安全局這個習慣了「低調」的機構正被推上前台。

    連日來,斯諾登像古希臘故事中的潘多拉一樣,揭開了米德堡這個「魔盒」掩蓋多年的蓋子,讓美國這個早已被塑造成秘密監視大國的真實一面暴露在全球民眾面前。

    與網際網路公司達成「情報默契」

    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Agency)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美軍安全局,前總統哈里•杜魯門1952年頒布一項秘密指令,使該機構從軍隊中獨立。

    在華盛頓北部,美國國家安全局總部一直是一個神秘的所在。它佔地面積超過15公頃,各類聘用人員不下16萬。外界難以獲知這裡發生的一切,因此也戲稱這一機構為「無此單位(No Such Agency)」。

    名義上,美國國家安全局是國防部的下屬部門,但與其他類似機構不同,該機構不受政府行政部門的約束,可自行僱用人員並開展情報搜集項目。就本質而言,國家安全局是直接向總統負責,向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情報服務的機構。

    一些媒體判斷,美國國家安全局集中了從語言學家到數學家在內各類分析人才,能夠迅速就情報價值作出判斷,在監控全球目標上領先於西方其他國家的情報機構。也難怪這裡的工作人員自詡:「我們相信上帝,我們監視其他所有人。」

    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稜鏡」能夠進入包括微軟、谷歌、「臉譜」、蘋果等美國多家信息技術巨頭伺服器,搜集用戶的瀏覽記錄、電子郵件、文件傳輸和在線聊天記錄等個人隱私文件。換句話說,全球個人電腦在某種程度上都成了美國的「情報終端」。

    在一份41頁的幻燈片文件中,美國國家安全局宣稱,由於全球網際網路主幹「基礎設施」都在美國,所以美國在情報搜集領域具有「先天優勢」。換句話說,以微軟、谷歌和「臉譜」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基礎服務都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視目標的渠道,而這些大型跨國公司在美國情報機構眼中,無非是些「下屬機構」罷了。

    打造巨型黑客組織入侵他國

    隨著「稜鏡」事件的不斷發酵,美國國家安全局更多隱秘監聽手段和項目正曝光在公眾眼前。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此前報道,在美國國家安全局辦公大樓內部,有一個與其他部門相互隔絕,由特警把守的秘密部門,多年來一直從事入侵別國電腦和通訊系統的黑客行為。這個部門稱之為「定製入口行動辦公室」。

    「定製入口行動辦公室」成立於1997年,名義上是基於網路的情報搜集機構,分管針對敵對國家的識別、監聽、滲透和情報匯總工作。實際上,這一機構就是電腦「黑客」團體,一直從事侵入他國境內電腦和通訊系統的網路攻擊,藉此獲取有價值的情報。

    《布隆伯格商業周刊》先前採訪多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官員報道,「定製入口辦公室」每小時能夠自動獲取2000兆位元組的信息。

    據報道,為了維持這一機構強大的情報搜集能力,美國國家安全局僱用了總數超過1000名「黑客」、情報分析師、目標定位專家、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設計師以及電子工程師。其中,一個被稱為「通信網路技術部門」的小組由600名網路監視人員組成,全天候檢測目標電腦和通信系統的運作。一些分析師估計,「定製入口辦公室」多年中已經侵入數千台外國電腦。

    另外,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員還包括3萬名在美國及海外為該機構工作的軍事和非軍事人員,以及2.5萬負責對軍事機構進行電話、電波信號以及雷達的監聽和攔截工作的人員。

    多家西方媒體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內部設有一個名為「梯隊」的監聽系統,用來分析搜集全球通信信息。

    打反恐旗號 為監聽開出「通行證」

    美國政府的監聽行為從嚴格意義上看已經違憲。不過,就政府的監聽行為,美國民眾更多體現的卻是一種複雜的心態。民意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美國人對於國家安全局「稜鏡」等監聽項目持支持態度。支持監聽的民眾比例與先前年份相比甚至有所增加。

    一些國際政治分析師認定,這種現象的產生與「9•11」恐怖襲擊密切相關。

    事實上,從「9•11」事件發生之曰起,不少學者就斷言,這一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恐怖襲擊將徹底改變國際政治格局和公眾對國家外交政策的看法。「9•11」之後,美國政府的政策走向趨於保守,以反恐為名在海外發動多起戰爭。「反恐」一時間成為美國政府百試不爽的「通行證」。在監聽領域,民眾對恐怖主義行動的擔憂也從另一方面給予政府過多權力。

    《紐約時報》2005年曾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在沒有經過最高法院法官授權的情況下,擅自依照總統的指令監聽美國公民與國外方面的通話。

    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希隨後發表電視講話,承認監聽電話行為,但辯解稱這一行為之所以產生完全是「為了國家安全」。小布希以「基地」組織勢力並未完全肅清為借口,指責新聞機構「未經允許公開(監聽),會危害國家安全,將民眾置於危險之中」。

    美國軍事歷史學家馬修•艾德研究美國情報體系長達25年。他認為,之所以美國歷屆政府都對這種有違美國憲法和法律的監聽手段聽之任之,是因為美國政府過於依賴監聽作出決策,每天上報總統的安全簡報中有超過60%情報源於監聽。

    為了限制政府在情報領域過多干預公眾隱私和通信企業運營,美國兩黨先前制定了《外國情報調查法》,並成立了專門負責外國情報調查的秘密法院,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美國民眾的權利不受侵犯。但「9•11」后,小布希政府裹挾「反恐」借口,啟動了非法的秘密竊聽行動。隨後,小布希還推動制定了新的法案,為「稜鏡」等項目的開展解除了法律障礙,而奧巴馬政府去年12月批准這一法案延續,實際上保證了國家安全局在監聽的「高速公路」上繼續前行。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64期,摘自2013年6月21日—27日《國際先驅導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5: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