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大選中那些精彩的失敗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在當代民主政治體系中,失敗者並非一定意味著永不得翻身。在美國歷史上,不乏雖在總統選舉中失敗,卻活得更加精彩的人物。

  「偉大的失敗者」:克萊、西奧多·羅斯福

  克萊被公認具有出色的才能、敏銳的政治眼光、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和寬厚的政治胸懷。

  在奴隸制仍十分盛行的19世紀早期,他就清醒地認識到蓄奴制度的不合時宜;在政治鬥爭不擇手段的當時,他能以大局為重,利用議員、議長的身份周旋、調停於各派之間,努力維繫美利堅合眾國的統一;他認定蓄奴制度是落後的,美國的未來屬於大工業時代,就堅定不移地主張廢除奴隸制,發展大工業,並因此屢屢在總統選舉中名落孫山;當幕僚建議他「委婉些」「先當選再說」時,他堅定地表示,「如果在總統和真理間只能選擇一個,我選擇真理」。

  如今,這位「美國總統選舉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者」長眠於萊剋星頓公墓,墓碑上刻著一句格言:「在我看來,地不分東西,人不分南北。」1957年,他被評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5位參議員之一。

  另一位讓人扼腕的失敗者,是曾經當選總統、退休后又試圖捲土重來的西奧多·羅斯福。

  1909年退休后,老羅斯福過起了週遊世界的悠閑生活。1912年,他發現共和黨選情堪憂,便慨然決定「回爐」,不料「老東家」共和黨不領情。憤怒的老羅斯福毅然另起爐灶,建立「進步黨」,並在很短的時間裡形成強大聲勢。當年10月,他在密爾沃基遇刺中彈,胸口的子彈此後終生留在他體內。但他帶彈參選,並最終壓倒了共和黨正式候選人、時任總統威廉·塔夫脫。然而,共和黨的內訌讓民主黨候選人威爾遜漁翁得利,最終成為勝利者。

  對於老羅斯福的這次失敗,人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認為,老羅斯福的意氣用事導致共和黨衰落了整整一代人,但老羅斯福「像雄鹿一樣頑強」的鬥志卻贏得了普遍欽佩。

  敗選后,老羅斯福意志不衰,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完成了亞馬孫熱帶雨林探險,並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暢銷書和學術報告。晚年他雖然疾病纏身,卻仍然堅持積極參政,樂觀生活,成為童子軍運動的積極推動者。他也因此被稱為「鬥志最旺盛、情緒最樂觀的敗選者」。

  敗后更精彩:卡特、蒙代爾、戈爾  (吉米.卡特)

  吉米.卡特在總統任上政績平庸,在1980年大選中更是完敗於此前是電影明星、後來是明星總統的里根。但這位任上口碑平平的失敗者,在敗選后卻秀出了精彩人生。

  從總統任上下來后,他積極促成美蘇削減核武器協議,多次斡旋朝鮮危機,在海地和南斯拉夫政治過渡進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主持的埃默里大學卡特中心,更是研究國際問題的學術重鎮。

  他不知疲倦地奔走和其豐碩的成果,使他贏得「美國歷史上最佳卸任總統」的美譽,美國一句流傳久遠的笑話,就是「卡特敗選后比當選時稱職多了」。

  在1984年的大選中,曾當過副總統的沃爾特·蒙代爾挑戰如日中天的里根,結果創下美國大選有史以來最慘的敗局:在全部538張選舉人票中僅獲13張(除家鄉明尼蘇達和哥倫比亞特區外全部失利),說是「慘敗」毫不過分。

  但失敗后的蒙代爾活得有滋有味,他當律師、做教授,兼任了許多大公司的董事,幹得風生水起。1992年,民主黨在野12年後重新執政,蒙代爾作為為數不多的有執政經驗的民主黨耆宿,被柯林頓重用為美國駐日本大使,並圓滿完成了4年任期。

  2000年「只差一步進白宮」的戈爾敗選后逐漸淡出政壇,卻在自己的老本行——環保領域取得重大成就。2006年,他參與製作的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一舉獲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電影歌曲兩座「小金人」。2007年10月,他以「喚醒對由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環境風險的認識」,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一起,榮獲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有福之人不用忙:菲爾莫爾、塔夫脫、福特

  有些失敗者自身能力、業績平平,卻運氣極好,敗選后名利雙收,正所謂有福之人不用忙。

  只當了兩年半總統的米勒德·菲爾莫爾就是這樣一員福將:他從沒選勝過大選,卻因身為扎卡里·泰勒總統的副手,而在1850年泰勒突然去世后「頂替上崗」;兩年後,他第一次正式參選就一敗塗地,4年後又輸得稀里嘩啦。兩次敗選讓他債台高築,不得不鄭重其事地向政府提議,為了「不讓退休總統開雜貨鋪糊口」,應該給每位退休總統1.2萬美元的退休年薪,卻未得到任何理會。1858年2月,眼看就要破產的他卻神奇地贏得富有寡婦卡洛琳的愛情。兩人結婚後,他不僅「脫貧致富」,還得以在餘生中成為家鄉布法羅出名的教育熱心人、文化贊助者和慈善家。

  米勒德·菲爾莫爾

  前面提到的威廉·塔夫脫也是個「有福之人」:1908年,如果老羅斯福謀求連任,他作為國防部長只能再等4年,可老羅斯福認定他是合適的接班人,硬是「脫袍讓位」;這位接班人上任后,內政、外交乏善可陳,國內外矛盾激化,不但遭民主黨對手猛烈抨擊,連恩師老羅斯福也翻臉另行組黨和他打對台,最後他成為有史以來唯一競選連任卻得票第三的現任總統,慘遭敗績。

  然而,這位在任與卸任后都無出色表現的「福將」,卻在1921年被號稱「美國有史以來最蹩腳總統」的哈定任命為美國首席大法官。這不僅讓他終身顯貴(大法官任職終身),更讓他成為美國迄今唯一一位出任過總統和首席大法官的政治家。

  另一位福將則是1976年敗選的傑拉爾德·福特。

  許多人都知道,他和菲爾莫爾一樣,是因前任出事(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而以副總統身份繼任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副總統身份其實也得之偶然——前任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於1973年辭職,當年底福特被推舉為繼任者。也就是說,他以副總統資格接任總統時,當副總統也不過8個月。

  他敗選的主要原因是特赦尼克松,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樁政治醜聞,甚至他的許多幕僚、朋友也以辭職或絕交表示抗議。但時過境遷,幾十年後,人們漸漸認識到,福特的做法是明智的。當年曾對福特此舉口誅筆伐的希拉里後來表示,在那時,用這件醜聞來抨擊共和黨再容易不過。但如今看來,對國家團結而言,此舉是一件好事。正因為「任上最大劣跡」如今被重新評價,他晚年的風評也變得越來越正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6: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