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根本之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十年一劍 發表於 2013-7-1 1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根本之道
去年以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得原本就令各國政府非常棘手的就業問題雪上加霜,隨著一批又一

批的大學生畢業離校,一批又一批的留學生學成歸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國家有

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也越來越感到頭疼。  為此,國家各有關方面推出的積極的措施,也取得了

一些明顯的成效。與此同時,我國的「大學生就業難」的形勢依然嚴峻。怎樣徹底解決或者說有效解

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呢?  我認為要想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首先要找到問題的根源

。「就業難」就是找工作難,找工作為什麼會難?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提供給就業者。為什麼

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呢?是因為能夠提供工作崗位的企業日子過得很難!那麼,誰能夠提供充足的工

作崗位?當然是企業家。所以讓企業家能夠放心大膽地招人、用人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所在。而能

讓企業家們放心大膽地招人、用人的唯一辦法就是減輕企業負擔。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出現

了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共同繁榮的大好局面。然而國有經濟因受體制、計劃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能夠

釋放的新增就業崗位數量有限。而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的民營企業則相對靈活,他們決策高效,機

制靈活,反應迅速,他們已經逐漸成為新興勞動力市場的消化主體。所以,要想解決好當前的就業問

題,就得打消民營企業不敢用人的顧慮。  具體來說,就是要減輕民營企業主們的負擔,負擔輕了

、壓力小了,動力自然就足了,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用人的膽子就會大起來。  因此我建議,國

家應出台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和規定,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  一、及時修正

《勞動合同法》。  建議及時修正《勞動合同法》中對企業方面比較苛刻的要求予以修改,建立起

比較自由、輕鬆的就業環境。企業主和員工之間可以自行選擇,來去自由,而不用承擔過多的風險。

這樣,至少可以打消企業主用人的顧慮。如果當一個企業主還沒招到人的時候,就在盤算,如果這個

人如果離開公司該怎麼辦的時候,企業招聘的積極性能高得了嗎?  新的《勞動合同法》的推出,

使得企業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風險明顯增加。從表面上看起來,新的《勞動合同法》是在保護勞動者,

實際上受傷害最大的也是勞動者本身。為什麼這麼說?當企業主感到用工是一件很有壓力甚至很危險

的事情,招聘新員工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的時候,就會自然而言地減少新的用工計劃,原本是三個人

做的事情就一定會想辦法讓兩個人去做,能省就省,能不招新員工就不招新員工。  記得一位有關

領導曾私下裡對我說,「什麼維權不維權的,有工作干比什麼都重要。把企業整垮了,工作沒了,還

談得上權益嗎?」是呀,新的《勞動合同法》看起來似乎使在崗的勞動者待遇提高了,但是由於企業

風險加大,企業倒閉的風險隨之增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企業倒閉了,所謂那些獲得優秀待

遇和良好保障的員工將會失去工作,繼而所謂的待遇也將成為空中樓閣。更可怕的是,很多無法獲得

勞動機會的待業青年和大學畢業生只能望洋興嘆。因為他們一方面缺乏工作經驗,沒有競爭力;一方

面由於政策的限制,使得企業主能不招新就不招新,久而久之,所以就業的問題勢必日益嚴重。  

2006品牌中國年度人物、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近日發表演講,呼籲果斷停止執行《勞動合同

法》;此外,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榮譽院長劉吉說,中國當前危機不在金融風暴,而在勞動合同法

。他呼籲北京「趕快改」,再遲就會影響經濟發展。  張維迎說,勞動法損害的是工人利益,因為

它讓工人找工作更難。「我們說一個政策不好,就是這個政策結果與目標背道而馳,勞動合同法就是

一個典型例子。」他表示,「如果一個企業變成『幹活的不如搗亂的』,第一個建議就是進一步推進

市場化改革,所以應儘快停止《勞動合同法》。」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近期也撰博指出,新

勞動法別無選擇,他認為「成文法是可以取締的。新勞動法別無選擇,取締算了。」  二、切實減

輕企業稅負。  國家要不遺餘力地把 「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稅改基本原則落到實

處。  讓我們來審視一下最有可能提供大量新增工作崗位的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一方面全球經濟

惡化、市場需求銳減,訂單急劇下降,另一方面由於融資難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資金鏈緊繃。尤

其是去年上半年,國家實施的從緊的貨幣政策,使得很多企業資金鏈斷裂,金融危機使得這個雪上加

霜,企業支撐不下去便紛紛倒閉。去年下半年起,我國開始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在實際操作層面

,那些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而言,由於沒有可供抵押的房產、土地等,貸款難的問題

依然沒有解決。  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的負擔在進一步加大。目前,民營企業的稅負明顯偏高,企

業綜合稅負接近甚至超過了10%。大家都知道,現在做生意越來越難,一些項目的利潤甚至還不夠交稅

。這些企業如果老老實實繳稅,加上辦公成本的員工工資,企業根本沒有任何利潤可言。所以好多私

營企業主不堪重負,紛紛被迫關閉自己的企業,或者裁減員工,把企業規模縮到最小,甚至被迫在家

辦公,成為SOHO一族,如此方能做到「一人吃飽了,全公司不餓!」  記得小時候在歷史書上學到

的是「五十稅一,或者二十稅一」,所謂五十稅一是就是交2%的稅,而二十稅一就是5%,現在則差不

多接近「十稅一」。  公開的數字顯示,我國稅收收入連續10年高於GDP增速,2008上半年全國稅收

收入同比增長逾30%。直到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機波及實體經濟收到重創,我國稅收增速才有所放緩

。國家的稅收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國庫也越來越有錢,我們的外匯儲備才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國家

越來越富,而企業越來越困難,這恐怕不太正常。  還有,稅負太高也迫使很多民營企業不得不想

法去偷稅漏稅,因為他們如果不偷稅漏稅根本就無法生存,這一點已經成為稅務行業和企業界公開的

秘密。在這種大環境下,各種教人避稅的學習班層出不窮,各種賣發票的簡訊和郵件肆意泛濫。與其

「逼良為娼」,還不如降低稅率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做到「放水養魚」,這樣國家在一家企業身上收

繳的稅收可能暫時會少了些,但是由於偷稅漏稅行為減少導致的稅基增加,說不定稅收總量還有可能

增加。  總是,減稅能直接減少企業的負擔,可以讓企業在冬天裡可以好好喘口氣,負擔輕了,壓

力小了,創業的積極性自然高了,還愁他們不招新的大學畢業生嗎?  三、補貼積極招新的企業。

  那些急需工作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由於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所以很難找到工作。加之在現行的《

勞動合同法》的約束下,用人單位更不敢去輕易聘用他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應該對積極聘用

大學畢業生的企業發放「招新補貼」,或者通過減稅的形式給予鼓勵。  現在有一部分大學畢業生

比較浮躁,能夠踏踏實實靜下心來學習的人不多,而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剛畢業的時候,他們都習慣

把前面幾家公司都當成跳板,屁股還沒坐熱就走人了。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畢業生由於沒有工作經驗

,不能為企業做太多的貢獻,所以在企業拿不到理想的薪水。原本企業用這些新人是希望能培養他們

,希望日後能派上用場。但等到他們稍微熟練一點之後,他們往往就忘記了企業的培育之恩,而是希

望馬上跳槽以便能拿到更高的薪水,讓企業失望。久而久之,企業便失去了培養新人的耐心,新人就

越來越難找到工作。  在我看來,一方面企業應該尊重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而不是一味地認為「人

是我培養的,所以一定要從這些人身上獲得超值回報」這種過於老套的想法,因為從員工的生存需求

來看,這種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對培養自己的企業心懷感激之心,有想法

的時候應該和企業好好溝通,不要一走了之。  建議由國家對積極招新的企業發放專項補貼,因為

實際上是企業幫助國家來培訓這些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維護社會穩定。  同

時,國家還應該鼓勵大學畢業生零底薪或低薪到企業去實習,允許企業可以不和那些只畢業一年之內

的大學生簽訂勞動合同,企業聘用這些大學生的時候可以不受《勞動合同法》的制約。這樣一來,至

少這些大學畢業生可以獲得工作的機會和工作經驗,對以後的發展非常重要。此舉可以有效避免出現

「企業不敢用新人」,「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的尷尬局面。  綜上所述,解決「大學生就業難」

的問題,主要是需要幫助企業樹立起招聘新人的信心,增強企業招聘新人的積極性。而提高企業積極

性的唯一辦法是減輕企業的負擔,通過「修正《勞動合同法》」、「減輕企業稅負」、「補貼積極招

新的企業」等辦法,讓企業沒有壓力的去聘用大學畢業生。總之,減輕企業負擔是解決「大學生就業

難」問題的根本之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