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央行製造金融恐慌?中國別被美聯儲戲耍了

[複製鏈接]

1198

主題

2123

帖子

224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禾苗 發表於 2013-6-30 17: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中國別被美聯儲耍弄了

  5月份,美聯儲先是一些委員聲稱應當逐步退出QE,然後是伯南克出面澄清,堅持QE直至美國經濟復甦;現在變了變花樣,先由伯南克出面忽悠,並制定超前的QE退出路線圖,然後再由若干貨幣委員會成員往回「找補」:市場誤解了伯南克的說法。包括美聯儲最重要的紐約聯儲主席昨天也站出來解釋:大家不要誤解伯南克的QE退出安排,實際上,如果美國經濟的指標依然疲弱,那QE將不是減少或退出,而是進一步增加。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理事傑羅姆·鮑威爾27日也發表談話說,美聯儲發布的經濟預測顯示,大多數美聯儲決策層官員認為要到2015年才會開始加息,但當前市場預計利率將在2014年上升,這與美聯儲的預期以及所傳遞的政策意圖不合拍。鮑威爾強調,美聯儲將關注經濟數據並視情況調整資產購買計劃,但所有的決策並非事先預設。如果經濟情況比美聯儲預想糟糕,美聯儲將延後削減量化寬鬆規模,甚至將加大資產購買力度;如果經濟情況好於預期,美聯儲將加快削減量化寬鬆步伐。

  其實在我看,這些出面為伯南克解釋的委員,其說法與美聯儲公告並不矛盾。伯南克的說法其實也預設了前提,只是隱晦了一點而已。是有意而為?我看像。為什麼?美聯儲內部的看法有分歧這一點也不奇怪,但我發現,當美聯儲報告說要堅持QE的時候,反對QE的人會出來唱對台戲,然後是伯南克定調堅持;而這次美聯儲報告說要安排退出QE時間表的時候,全部都是支持QE的委員在說話,而反對QE的人全部保持沉默。

  所以,美聯儲的方向很有意思。刮東風的時候全是東風,刮西風的時候又全是西風,幾乎不存在雙方的辯論。與此同時,這個金融市場的節奏都被有效地控制著,從來不曾出現過混亂狀態。

  反觀我們中國,這方面的掌控實在不敢恭維。美國市場基準利率——10年期國債利率從2.2%上升到2.5%已經是天大的事了,但我們中國的央行卻可以把市場基準利率20天之內從3%推高到13%,然後還振振有詞,還說流動性充裕。我們不知道是看市場的信號,還是聽央行的言論。難道這就是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的「偉大成果」?

  我看還是謙虛一點吧。毫無疑問,此次利率暴漲與美聯儲此前的政策變動密切相關。從那段時間市場利率大幅攀升,但人民幣卻出現小幅貶值的、扭曲的市場情況看,一定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美元升值引發套利熱錢外流之後,中央銀行不許商業銀行拋售外匯,而是自己拋售。不信,我們等到這個月外匯占款數據出來就知道了。我的預期是:央行外匯占款進一步減低,甚至出現負增長。

  央行拋售外匯,一定發生人民幣迴流央行的結果;而商業銀行不能拋售外匯,人民幣流動性短缺的情況就無法得到緩解。央行如此高度「自私」的做法,當然會嚇著商業銀行,尤其是在外匯市場上具有做市義務的大型商業銀行,它們開始拒絕融出資金,以應對被迫繼續購買外匯而可能出現的流動性短缺。正因為大銀行拒絕融出資金,甚至還要融入資金,所以整個金融市場亂了。

  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指出:央行必須給出穩定而明確的市場預期。這樣的說法已經十分客氣了。實際上,業內高層一定明白這是央行誤判所致,但央行和「馬屁專家」卻把板子打到市場主體身上,打到商業銀行和企業家身上,這簡直荒謬之極。

  不說「錢荒」的事情了。我今天要提醒的是:別被美聯儲耍弄了。它們是在用QE的收放調控市場,而絕不存在短期內退出的可能性。尤其是伯南克馬上要離開美聯儲的時候,美國的貨幣政策還會出現許多短期變數,但如果我們不承認「美國必須通過貨幣放水沖淡債務濃度」是非干不可的事,那我們永遠不可能有貨幣政策的前瞻性,而失去前瞻的靈活性,不僅被動,而且一定是會導致最壞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金融市場已經開始為做空中國、做空新興經濟體造市了。

  2.「錢炒錢」是央行傑作

  去年這個時候,中國出現「高利貸風波」衝擊了中國金融市場。此前,同樣是貨幣市場利率動輒大幅的攀升,雖說不至像今日的程度,但達到9%的高位也屢見不鮮。我想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會出現高利貸風波?原因就是,積極財政政策和緊縮貨幣政策錯配,當積極財政政策吸凈銀行貸款之時,對於民間企業而言,央行貨幣政策過緊,導致高利貸風起雲湧。

  誰在扮演高利貸的出資方?當然是民間資金,至少表面看是這樣。但是,當時媒體報道說,大量銀行資金藉助各色渠道偽裝成民間資金流向了高利貸市場。是不是真的?我不懷疑。也正因如此,當央行以治理高利貸為名進一步收緊銀行信貸時,高利貸泡沫崩盤。

  看到嗎?央行在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的前提下緊縮貨幣,實際促成了「高利貸泡沫」;然後,再通過更緊貨幣政策「刺破泡沫」,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惡性循環。

  現在的「錢荒」同樣如此。在境外貨幣泛濫之際,央行大搞匯率改革,大幅放寬人民幣浮動區間,其結果是大量外匯被商業銀行購買,越來越多地佔用了商業銀行的人民幣流動性,而中央銀行並未予以補充。量變到質變,最終形成了「錢荒」。

  在量變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個現象:人民幣流動性逐步變小,商業銀行不得不加速貨幣周轉,而加速周轉的過程中,大量銀行體外的套利資金開始和銀行做生意——通過短期高利的生意賺銀行的錢——這就是「錢炒錢」。現在有人出來為央行解釋說:央行製造錢荒是為了抑制「錢炒錢」。如果真是這樣,那不又是央行一手製造「錢炒錢」的泡沫,然後用更緊的政策「刺破泡沫」?不又是一個典型的惡性循環?

  高利貸泡沫和錢炒錢泡沫不同的是:前者發生在信貸市場,後者發生在貨幣市場。相同的是:它們都是央行一手「製造泡沫」、另一手「刺破泡沫」的傑作,都是典型的惡性循環,都是宏觀經濟管理的大忌。很遺憾,這樣的事在我們國家可以反覆發生?高利貸風波引發金融恐慌,錢荒同樣是金融恐慌的表象。

  更重要的是:長此循環往複的後果是什麼?請看現實:一場高利貸風波險些使中國變成國際熱錢做空的獵物;而此次「錢荒」,做空中國必將大賺一筆。同時,中央政府為了修復市場信心,為了擊毀做空勢力,付出了多麼大的經濟代價?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僅僅是因為中央銀行一個錯誤的決策或誤判,這能不讓人痛心嗎?我們是不是還要允許這樣的惡性循環繼續發酵?

  不錯,我們必須追根尋源,檢討中國經濟到底為什麼會在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我們已經再三重申,一切問題的核心實際都會指向一個關鍵點: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方向錯了。如果我們不意識到這個問題,中國經濟的慢性自殺現在就是斷點。

  3.央行製造金融恐慌

  據報道,6月20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隔夜拆息最高居然達到30%。也許是我「燕雀不知鴻鵠之志」,但除了上世紀80年代的「美元惡性收縮」、以及金融危機之下的國家「被逼收縮」之外,我確實沒有見過哪國的中央銀行如此調控市場利率,如此有意營造金融市場的恐慌情緒。我認為,中央銀行必須予以解釋,如此大起大落的利率,如此乾枯饑渴的流動性,如此無所顧忌的資本墜落、財富蒸發,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央行這樣的做法到底意欲何為?否則,這樣的行為就是對中國經濟、國民的犯罪。

  我們都知道,中央銀行僅僅法定存款準備金一項,手裡就握有21萬億元現金。這21萬億元現金,每年將消耗4000億元利息。這4000億元現金無非兩個解決路徑,第一中央財政支付,第二發行貨幣支付。但無論哪種支付方式,都是老百姓的心血——財政支出是老百姓的納稅,發行貨幣是通過製造通脹后的全民支付。

  有人心疼嗎?更令人心疼的是:這筆巨額支出,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為境外「熱錢」支付利息。更更讓人心疼的是:這麼一大筆流動性閑置在「池子」裡邊,中央銀行卻讓股票市場、信貸市場——讓中國實體經濟遭受饑渴之苦,大幅拉高市場利率,拉高貸款利率,拉高實體經濟成本。不管央行主觀願望如何,這樣的做法勢必引發國外「套利資本」湧向中國,客觀上幫助了「套利資本」從利息的最終支付者——中國實體經濟身上攫取巨額利潤。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調控?中國人民是否能夠或應對承受這樣的代價?「中國人民」銀行是不是必須予以解釋?中央、國務院一再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但我是在看不到,中國央行所做出的積極響應,而能夠看到的都是相反的情況。

  昨天有媒體報道說:中國股市不看肖鋼,而是看央行。何止股市,整個中國經濟都被栓到了央行的「褲腰帶」上。不是嗎?為了托住中國經濟,政府一直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但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否經得起緊縮貨幣政策的對沖?無法獲得金融支持的積極財政政策是否可持續?

  當積極財政政策被緊縮貨幣政策摧毀之後,那些市場原教旨主義者便站出來叫囂:政府投資的貽害無窮。因此,政府什麼都不該干,應對讓市場自然調節。這樣的言論,實際已經砍斷了中國經濟一根重要的支柱,廢掉了中國政府投資的政策手段。奇了怪了,全世界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都在干預,而且美國的干預已經取得成效,但我們這個「非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卻比完全市場經濟國家更加「市場」。天下豈有此理?

  中國央行一向是市場經濟改革的「堅定推進者」,但政策信息透明不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基本的原則嗎?那為什麼中央銀行還要偏好「暗箱操作」?所以我希望中央銀行言行一致,履行你們的信仰,向中國公眾公開你們的政策意圖。告訴我們,為了實現你們的目標,我們還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是誰賦予了中央銀行「順周期」調控的權利?

  最近,國際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一致看空,華爾街已經發出「拋售人民幣」的指令。而我們自己到底做了怎樣的準備?我們還看到,美國突然拋出「逐漸退出QE」的政策,這將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影響,我們自己到底做了怎樣的準備?美國利用自己獨特的貨幣地位左右開弓地傷害中國,我們到底懂不懂癥結何在?誰在想辦法應對?為此我請求、要求、渴求中央銀行敢於站出來,給國人一個全面的解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07: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