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慈禧花甲滿頭秀髮之謎(組圖)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3-6-28 1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國歷代養生學家大都推崇梳頭這一保健方法。古人常以指來梳頭,稱為「櫛發」。唐代醫家孫思邈善於養生,正因他堅持「發宜常梳」,榮邁百歲壽域。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以梳頭作為健身妙方,他常是「梳頭百餘下,散發卧,熟寢至天明。」在《酒醒步月理髮面寢》詩中說:「千梳冷快肌骨醒,風露氣人霜蓮根。」

  

  享年86歲高齡的南宋詩人陸遊,以梳理頭髮作為養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落的白髮中竟長出許多黑髮來。高興得頓生靈感,吟道:「客稀門每閉,意悶發重梳」;「破裘寒旋補,殘發短猶梳」;「醒來忽覺天窗白,短髮蕭蕭起自梳」。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是讓太監為她邊梳發邊按摩,使她到了花甲之年仍滿頭秀髮,老而不衰。

  梳發昇陽,百脈順暢。

  中醫認為,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發為血之餘,腎之華。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匯聚於頭部,有百會、四神聰、上星、通天、眉沖、太陽、率谷、印堂、玉枕、風池、啞門、醫明等近50個穴位;軀幹四肢在頭皮上的穴位分佈呈「大」字形的形態規律。

  

  梳頭時按摩這些穴位,加強頭皮經絡系統與全身各器官部位之間的溝通,促使諸陽上升,百脈調順,陰陽和諧,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清心醒目,開竅寧神,平肝息風的功效。《諸病源候論·寄生方》說:「櫛頭理髮,欲得過多,通流血脈,散風濕,數易櫛,更番用之。」可見,經常梳理頭髮具有升發陽氣、通暢百脈、卻病強身的作用。

   祛風明目,健腦怡神。

  明代《攝生要錄》中說:「發多梳,去風明目,不死之道也。」《焦氏類林》中說,「冬至夜子時,梳頭一千二百次,以贊陽氣,經歲五臟流通。名為『神仙洗頭法』。」《聖濟總錄·神仙導引》說,梳欲得多,多則去風,血液不滯,髮根常堅。

  

  研究表明,梳頭時梳齒與頭髮的頻繁接觸摩擦,頭皮末梢神經受到刺激后可產生電感應,通過大腦皮層,使頭部神經得到舒展和鬆弛,有利於中樞神經的調節,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和增強對頭皮及腦細胞的血氧供應,消除大腦疲勞,增強腦功能,使人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從而延緩了大腦的衰老。堅持梳頭對預防感冒、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腦中風、老年性痴獃等病大有裨益。

   疏通血脈,消除頭痛。

  中醫認為疼痛的機理是「不通則痛,通則不痛」,而梳頭能通絡活血。《攝生要錄》中說:「發是血之餘,一日一次,疏通血脈,散風濕。」當頭皮受到梳摩的刺激后,產生的生物電流,可直透皮膚到達骨膜,解除血管痙攣,血流通暢而疼痛頓失。對肌肉緊張性頭痛、神經性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高血壓頭痛、神經衰弱頭痛,梳頭可起到良好療效。

  日梳百遍,秀髮飄逸。

  《黃帝內經》中有「一日三篦,發須稠密」之名言;《養生方》中說,梳頭具有「發不落而生」和「頭不白」的奇效。研究表明,頭皮層下面有一個神奇的造發系統,每一層組織不斷地吸取營養和氧氣來支持頭髮的生長。梳頭時的溫和刺激,通過神經反射作用,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滿足頭皮及毛髮的血氧需求,加快細胞的新陳代謝,使頭髮變得烏黑光潤。

  

  因此,我們都應養成天天梳頭的好習慣。以指梳發時,十指微屈,從額前至枕后,從顳部至頭頂,每回100次。用牛角或桃木梳子,由前額向後梳,用力適中,動作緩慢柔和,2分鐘內梳100次為一回,每天早晨梳2至5回,下午或傍晚再梳一次,以頭皮有熱、脹、麻感為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23: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