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遼寧營口國企老總實名舉報一號民生工程違規

[複製鏈接]

187

主題

243

帖子

73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刺蝟 發表於 2013-6-21 1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大刺蝟 於 2013-6-21 10:26 編輯





本報記者 王晨攝

  萬金華是遼寧省營口市熱電公司法人代表,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他,是營口市勞動模範,營口市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有著40年黨齡的老黨員。

  然而,萬金華兩年來卻一直在實名舉報上級主管部門營口市公用事業管理局,以及3年前由該局主導的、目前已完成投資約6.3億元的供熱管網改造「一號民生工程」。

  營口熱電公司是營口主城區最大的供暖單位,承擔著主城區85%以上的供暖任務,政府改造供熱管網的初衷是有利於該公司向全市供暖。但在萬金華看來,這個重大民生工程未完全按照設計工藝施工,致使工程從2010年11月1日投入使用至今3年時間,在運行壓力未達到設計壓力的情況下,仍不斷出現嚴重質量問題,供暖無法達標,全市最長一次停暖長達10餘天,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給全市群眾供暖埋下了重大隱患。

  真實情況究竟怎樣?這項投資額巨大的惠民工程是否存在上述違規行為?又是什麼原因讓一名國企老總舉報其上級主管部門?中國青年報記者前往營口市進行調查。

  巨資鋪設的新管道問題多

  據萬金華介紹,2010年為改善市民人居生活環境,營口市委、市政府實施了集中供熱改造工程,共鋪設主管線約116公里,更新改造二級管網176公里。這個工程量浩大的工程按設計規範,施工期應該是3年時間。可實際上主體工程(116公里主管網、二級泵站),只用了大約3個月的時間。

  資料顯示,2011年該市一名主管領導在公用事業局的總結大會上講話稱:「116公里的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集中供熱管網改造工程,只用了不到3個月時間就全面完成。按常規設計、常規施工,得需要3年時間。」

  據營口熱電公司的資料顯示,該工程管網從2010年11月1日建成至今爆管、開焊(有的甚至是360度橫斷)30餘次。

  「開焊、爆管這些問題的確不應該在剛完工頭幾年就出現,因為這是設計使用壽命30年的工程。」遼寧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按設計規範,這樣的大工程應有3年施工期,可營口只用了3個月時間。施工時間過於緊張,該檢查的沒有檢查,該拍片的沒有拍片,該做基礎的沒做基礎,給群眾供熱帶來巨大問題。

  2011年當地一家媒體報道稱:「昨日(2011年11月2日——記者注)是全市開栓供暖第二天,但是市區中心地帶很多市民家裡依然感受不到暖意。當日上午9時20分,市熱電公司供暖投訴接待辦公室,不到1分鐘的時間,接線人員就接到3個供暖投訴電話。市熱電公司投訴中心主任說,大概有6000餘戶居民供暖受影響。」

  營口熱電公司的供暖訴求統計顯示,2010年入冬在工程剛剛投入使用的45天內,有4204件投訴;在2012年11月1日至10日短短的10天內,投訴有1167件。這還不包括信訪局和市政府熱線的投訴電話。

  應營口市熱電公司要求,錦州衡遠建築工程質量司法鑒定所對該改造工程三標段、一標段工程質量進行了鑒定。後者2012年10月28日出具的鑒定意見書稱:「其鑒定的管道焊接質量不滿足中國行業標準CJJ28-2004《城鎮供熱管網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的要求,管道焊接實測強度值不滿足Q235B建築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對其的技術指標要求。所鑒定標段管網在鋪設施工工程中未按設計要求在管底管頂及周圍用中砂或細砂回填,經過濕陷性土壤地段的管道的溝基也未按設計增加不小於800mm厚的山皮石基礎。」

  審計局調查發現:工程項目未按規定招投標約1.1億元

  供熱管網改造后頻頻出現的問題也引起了營口市一名政協委員的關注。這名政協委員2013年1月的提案稱:「在調研中發現,我市在2010年供暖管網改造中,由於部分標段沒有按照工程設計工藝施工,導致工程質量存在嚴重質量隱患。今年,公用事業管理局不得不採用木質電線杆子打入地下、混凝土加固包封,用鋼筋做護牆、用路障做保護等辦法,勉強維持供暖。但管網不能提溫、提壓,嚴寒期群眾上訪量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經濟損失嚴重,特別是供暖期老百姓挨凍,政府形象受到影響。如果此段管網不徹底返工,年年供暖都會出現問題,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一旦出現嚴寒期供暖管網大面積癱瘓,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該提案建議,首先對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四五公里管網返工,對存在嚴重工程質量問題的城建單位問責。 對當年管網改造貸款使用情況請審計部門介入調查,要求施工、監理、設計單位承擔責任,以徹底解決今後年復一年的管網質量隱患問題。

  今年4月,營口市審計局回復了一份《答覆函》。

  答覆函》稱,為徹底解決主城區集中供熱管網老化,提高供熱質量,市政府決定於2010年實施主城區集中供熱管網改造工程,市公用事業局成立指揮部負責項目組織施工。

  經審計調查,工程合同總價款47495萬元,已完成投資45677萬元,待攤投資13728萬元。截至2012年末,該工程資金來源合計77780.5萬元,其中銀行貸款實際到位56294.3萬元,財政借款10000萬元,財政撥款3080萬元,其他資金來源8406.2萬元。截至2012年末,累計已使用資金63002.5萬元。

  審計調查發現,工程項目未按規定招投標11423萬元,涉及105個施工及材料採購合同中的25個施工及材料採購合同。

  審計還發現,工程項目竣工決算進展緩慢。指揮部共48個施工及安裝工程,合同總金額14588萬元,未決算工程項目30個,金額11939萬元,佔總額82%。此外,熱電公司共12個施工及安裝工程,合同總額9101萬元。已決算工程項目4個,金額227萬元,未決算工程8個,合同金額8874萬元,占合同總金額98%。

  工程款建設辦公樓,人均辦公面積約150米?

  萬金華質疑工程施工中修改規劃超標建設辦公樓。按照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設計的工程規劃,營口市熱網控制中心大樓應為4層樓3600平方米,但實際卻建成了7層6332平方米。營口熱電公司本部辦公人員40餘人,人均辦公面積近150平方米,辦公樓至今仍有兩層閑置。

  熱電公司反映,工程一、三、七標段濕陷地段未按照工藝要求,未打地基、未加固處理而直接鋪設管道,導致大面積管道變形開焊、頻繁爆管。至今,該市熱電公司不得不採用水泥電線杆子打入地下、混凝土加固包封,用鋼筋做護牆、用路障做保護等辦法,勉強維持供暖。3年僅維修費用和水損費即高達七八百萬元。

  七標段施工管理員高鵬是熱電公司工程處處長。高鵬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他2010年時負責該標段3公里左右的現場管理。按照招標技術要求,柏油路上保溫管上浮土不小於1.2米厚,管下面上面各20厘米細沙,如果在魚塘、泥沙等土質鬆軟處,管子下面應該填80厘米山皮石,防止保溫管下沉移位。然而,實際上該段工程在人行道、綠化帶、工地等處沒填沙。施工過程中,高鵬向指揮部反映了此事,但沒有得到明確答覆。

  高鵬說,由於害怕擔風險,負責該工程現場管理的部分施工員拒絕在「現場驗收報告」上簽字。管道接頭正常是3遍焊接、施工人員只做了兩遍焊接,攔阻也沒效果。沉陷地面,應該做好地基,也做得不夠。沒按設計施工,存在質量問題,因此他也沒簽字驗收。

  高鵬說,2011年3月,離供暖期結束還有半個月,管口出現偏差、管裂,焊口上半部出現開口,設計壽命是30年,結果剛運行半個月就出現了問題。當時施工也一直在趕進度,2011年8月開始施工,11月就結束了。

  營口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回應稱:工程建設公開透明,管網質量合格

  對於營口熱電公司反映的以上問題,營口市公用事業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稱,2010年該局成立主城區集中供熱改造工程指揮部。成立領導機構,從組織上保證工程建設的公開透明,公用事業管理局成立了招投標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局招標辦公室,指定熟悉業務、工作認真的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為辦公室主任,並從基層抽掉了兩名專業技術人員,為招投標工作組成了強有力的工作班子,明確了工作職責與分工,為工程開工建設提供了保證。嚴格執行《經評審的最低價法》,從方法上有效杜絕暗箱操作,保證了公正公平招標。

  關於管網質量問題,該工作人員稱,經過幾年的運行,管網穩定,沒有出現影響供暖大的質量問題,供暖效果明顯改善,市民滿意度明顯提升。2010年營口市供暖企業位列全省729戶供暖企業前十佳,信訪量大幅下降,連續20多天零投訴,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幾年來,百姓由被動收費變主動交費,管網改造后,收取的取暖費總額逐年遞增,這些可說明群眾是滿意的。

  熱電公司稱,取暖費增加是由於城市供暖面積擴大了,因此總額增加並不能說明群眾是主動交費並滿意。此外,供暖網的改造是有必要的,供暖效率提升也是事實,但熱電公司並非質疑該工程建設的合理性,質疑的是,為什麼設計壽命30年的工程,改造完初期就出現這麼多問題和安全隱患?

  關於一、三、七標段出現頻繁爆管,焊口開裂等問題,營口市公用事業管理局的這位工作人員認為,除由於重車碾壓,地質鑽探等物理原因導致5處滲漏外,只發生13處焊點滲漏。供熱管網共有2.4萬多個焊點,滲漏率不到0.054%,2012年市政府組織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對管網工程進行了論證,一致認為質量合格。

  然而,營口熱電公司卻表示,滲漏並非重車碾壓,現在有的道路上還能看見暴露的保溫管。此外,這種演演算法並不合理,供熱公司反映的是一、三、七三個標段的焊點集中滲漏,回應卻用這3個標段的滲漏點除以全部管網焊點總額,那比例當然很低。同時,萬金華稱,這些所謂稱工程合格的施工單位的論證文件上多數無單位蓋章。

  「按照設計標準,管網可以承壓1.3兆帕壓力,現在只能是0.7兆帕、0.8兆帕,根本不敢提壓、提溫,害怕一提壓加溫導致爆管,所以供暖效果不理想。」營口熱電公司一熱電廠長說,「這個管網設計,1.1兆帕是最佳運行參數。公用事業局要求我們管網壓力不能超過0.75兆帕,超過這個壓力必須上報局裡和市政府。這個壓力在室外溫度零下七八攝氏度時還可以,可是2012年冬天,室外溫度零下攝氏16度左右、最低零下21攝氏度的天氣多達40多天,既然局裡認為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質量沒有問題,那麼就應該按照最佳運行參數運行。」

  「如果沒有質量問題,為什麼那麼害怕提壓?」該廠長說,「不讓我們提壓增加流量,又命令保證溫度達標。這溫度能自己上去嗎?」
  對此,營口市公用事業管理局的這位工作人員回應稱,供熱管網設計參數最高壓力為1.3兆帕,實際運行參數隨著室外天氣變化科學合理調整,保證達標供暖又兼顧經濟效益,如今已上調到0.95兆帕。

  究竟供暖改造的管網承壓能力是否達到了設計標準要求,營口熱電公司和公用事業管理局各執一詞。

  記者從2012年末營口市政府出具的一份《關於主城區供暖存在問題的處理意見》上看到了如下信息。

  意見》稱,進入2012年12月份以來,氣溫不斷下降,甚至急劇降低,供暖出現死角,部分群眾家中室溫下降,導致群眾投訴量大幅增加。群眾反映問題較多的區域約100萬平方米。

  「這個面積接近全市主城區當年供暖的十分之一。」萬金華說,一、三、七標段是主管網,供熱面積700萬平方米,營口主城區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老百姓都靠這條管網。如果不及時對現有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整修,將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大問題。

  本報將繼續關注此事進展。

  本報營口6月20日電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1: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