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之間有差別么?

[複製鏈接]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5-18 1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之間有差別么?

看過因緣相應的經文才忽然明白緣起法則的奧妙。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后善,善義、善味,純一滿凈,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雜阿含(三三五)經

南傳經文對照:
:
135     『迦旃延!此世間多依二[邊],或有,或無。迦旃延!若以正慧如實觀世間之
    集者,於世間不生無見。迦旃延!若以正慧如實觀世間之滅者,於世間不生有見。
    迦旃延!此世間多為近倚、取著、現貪所縛。然而不接近、此近倚、取著、意之攝
    受、現貪、隨眠3則不取著。則不攝受『我體』,現生者則苦生、現滅者則苦滅、不
    疑惑、不猶豫、無其他緣而智生。迦旃延!如是為正見。
    一七  迦旃延![一切是有]者,此是一邊:[一切是無]者,此是一邊。迦旃延!
    如來離此二邊,依中而說法。謂: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乃至……如是
    而有此一切苦蘊之集。然而,無餘離滅無明,則行滅……乃至……如是而有此一切
    苦蘊之滅。』』    一八  『友阿難!如是具壽為同梵行者,欲哀愍、利益、所說教導、教誡者,我亦聞
    具壽阿難之說法,而現觀於法。』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沙發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6:03 | 只看該作者
見緣起即為見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387

帖子

421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21
3
metrotown 發表於 2012-12-4 14:08 | 只看該作者
從空間來說緣起,此有故彼有;
從時間來說緣起,此生故彼生。
緣起為從因說起,
緣生為從果說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4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5 22:43 | 只看該作者
metrotown 發表於 2012-12-4 14:08
從空間來說緣起,此有故彼有;
從時間來說緣起,此生故彼生。
緣起為從因說起,

什麼啊,亂七八糟的!緣起法被割裂成了什麼?!世間,空間。。一切有為法不都是符合緣起法則嗎?!緣生為從果說生?看來你真是不了解緣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5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5 22:46 | 只看該作者
看看佛經是如何說的吧

【雜阿含經】第296經 (第12卷)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

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際。言。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不求后際。我於當來世為有.為無。云何類。何如。內不猶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為前。誰終當云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何之。若沙門.婆羅門起凡俗見所系。謂說我見所系.說眾生見所系.說壽命見所系.忌諱吉慶見所系。爾時悉斷.悉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是名多聞聖弟子於因緣法.緣生法如實正知。善見.善覺.善修.善入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九六、因緣經:本經敘述緣生之法,則如來之降世與否,都常住法爾。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於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在當說因緣法,以及緣生之法。甚麼叫做因緣之法呢?所謂此有故,彼有,所謂緣於無明,而有行,緣於行,而有識…乃至像如是,而有如是的純大苦聚之彙集。
甚麼叫做緣生之法呢?所謂無明、行是。不論是佛陀出現在世間,
或佛未出現在世,此法都是常住,都是法住法界。那位如來自己有所覺知,而成就等正覺,而為人演說,開示顯發此義。所謂緣於無明,而有行。…乃至緣於生,而有了老死。不論是佛陀出現在世間,或未出現在世間,此法都是常住,都是法住法界。那位如來自己覺知,而成就等正覺,而為人演說,開示顯發此義。所謂緣於有生之故,而會有了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這些諸法,乃為法住、法空(法的定性)、法如、法爾的。法乃不離於如,法乃不異於如,為審諦真實,並不顛倒的。都像如是的隨順緣而起,這名叫做緣生之法。所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就名叫做緣生之法。
多聞的聖弟子,對於此因緣之法,以及緣生之法,能正知善見,不追求前際(宿世)之事,不會說:『我的過去世,或者為有?或者為無?我的過去世是何等之類?我的過去世是如何如何?』也不求后際(未來世),不會說:『我在於當來之世為有?為無?會為是甚麼類?會變成如何?』對於內(現在世),並不會猶預,不會說:『這是和甚麼相等類?為甚麼有此?為從前,會有甚麼人終會當它如之何呢?此眾生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在此沒亡后,當會去那裡呢?』如果沙門、婆羅門,起凡俗之見,而被系著的話,則為他們說:『被我見所系,被眾生見所系,被壽命見所系,被忌諱吉慶見所系。』那時,就能因之而悉斷、悉知。會斷其根本,有如截斷多羅樹頭那樣,在於未來世,會完成不生之法。這名叫做多聞的聖弟子,對於因緣法、緣生法,已如實而正知,而善見,而善覺,而善修,而善入」。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〇] 第十 緣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世尊曰:『諸比丘!我為汝等說緣起及緣生之法,汝等諦聽,當善思念,我則為說』。
彼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世尊曰:
三 『諸比丘!何為緣起耶?諸比丘!緣生而有老死。如來出世,或如來不出世,此事之決定、法定性、法已確立,即是相依性。如來證於此,知於此。證於此、知於此,而予以教示宣布,詳說、開顯,分別以明示,然而即謂:『汝等,且看!』
四 諸比丘!緣生而有老死。諸比丘!緣有而有生。諸比丘!緣取而有有。諸比丘!緣愛而有取。諸比丘!緣受而有愛。諸比丘!緣觸而有受。諸比丘!緣六處而有觸。諸比丘!緣名色而有六處。諸比丘!緣識而有名色。諸比丘!緣行而有識。諸比丘!緣無明而有行。如來出世、或不出世,此事之決定、法定性、法已確立,即相依性。如來證知。此已證知而予以教示宣布,詳說、開顯、分別以明示,然而即謂『汝等,且看!』
五 諸比丘!緣無明而有行。諸比丘!於此有如不虛妄性、不異如性、相依性者,諸比丘!此謂之緣起。
六 諸比丘!何為緣生之法耶?諸比丘!老死是無常、有為、緣生、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減法。
七 諸比丘!生是無常、有為、緣生、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滅法。
八 諸比丘!有是無常、有為、緣生、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滅法。
九~一六 諸比丘!取為……諸比丘!愛為……諸比丘!受為……諸比丘!觸是……諸比丘!六處是……諸比丘!名色是……諸比丘!識是……諸比丘!行是
一七 諸比丘!無明是無常、有為、緣生、滅盡之法、離貪之法、滅法。諸比丘!此等謂之緣生法。
一八 諸比丘!聖弟子對此緣起及緣生之法,以正慧如實善見故,彼憶起宿世,即:『我於過去世有耶?我於過去世無耶?何故於過去世有耶?於過去如何有耶?於過去世如何有耶?如何而有耶?』
一九 [彼聖弟子,]馳思未來:即:『我於未來世有耶?於未來世無耶?何故於未來世有耶?如何於未來世有耶?我於未來世何有?如何而有之耶?』
二〇 [又聖弟子],於今之現世就已有惑。即:『有我耶?無我耶?何故有我耶?如何有我耶?此眾生來自何處耶?彼將赴何處耶?』不知其理。
二一 所以者何?諸比丘!聖弟子如實對此緣起及此等緣生之法,以正慧善見故。』
此頌曰:
食與破群那 沙門婆羅門
迦旃延法說 支羅玷牟留
對愚之賢者 第十則為緣


第三 十力品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387

帖子

421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21
6
metrotown 發表於 2012-12-6 02:56 | 只看該作者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5 06:46
看看佛經是如何說的吧

【雜阿含經】第296經 (第12卷)

我觀察你很久了,你引經據典的功夫不錯。

但只要你不開口說自己的話,你引的都是佛經佛語。但只要你開口說自己話的時候,你的話里就充滿傲慢,甚至是驕橫。你在這裡撒野已經很久了,你引這個經,引那個文,都只是想證明你自己很高明,佛經也都只是在為你背書了。你的所作所為,固然是讓菩提樹下熱鬧了不少,但卻也讓此地少了一片清涼。

不要以為版主慈悲,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6 04:01 | 只看該作者
你的題目完全是斷章取義,

原文是「(1)此有故彼有,(2)此生故彼生(3)此無故彼無,(4)此滅故彼滅。」意
思是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沒有絕對存在,都是以相對的依存關係而存在。這種依存
關係有同時的異時的兩種,異時的依存關係,就是『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此是因而彼是果。同時的依存關係,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是主而
彼是從。前者是指縱的時間,後者是指橫的空間。因此,所謂宇宙,在時間上說,
是因果相續,因前復有因,因因無始;果后復有果,果果無終。在空間上說,是主
從相聯,主旁復有主;沒有絕對的中心;從旁復有從,沒有絕對的邊際。以這種繼
續不斷的因果,和重重牽引的主從關係,而構織成這個互相依存,繁雜萬端的世界。
  但不論是異時的因果關係,或同時的主從關係,其根本條件,皆不出五蘊。由五
蘊因緣和合,而構成山河大地和有情眾生的器世間與有情世間。  但是,五蘊世間,
森羅萬象,生滅變異,剎那不住;在這萬法生滅變異的過程中,究竟有沒有一個規
律或法則呢?有的,這法則,就是佛法上的『萬有因果律』。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千經所指,萬古不變的真理

你只斷章了紅色的部分,卻忽略了綠色的部分,所以你引述的經典只是「說一切有
部」所解的一部分。請你留原文的意義是要說明兩點:--

(1)   1和3,2和4,是一個相對的關係

(2),「此」和「彼」是一個因果關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8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6 11: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2-6 11:06 編輯
metrotown 發表於 2012-12-6 02:56
我觀察你很久了,你引經據典的功夫不錯。

但只要你不開口說自己的話,你引的都是佛經佛語。但只要你開口 ...


不要搞誅心之論!明明錯的一塌糊塗,還在誹謗別人!錯就是錯,對就是對,符合三法印的就是佛法,任何人的知見都要以佛經為依據,難道您的見解比佛經還高明?!可以使人清涼?!什麼邏輯啊,為什麼引用佛經都讓您不高興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9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6 11:21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6 04:01
你的題目完全是斷章取義,

原文是「(1)此有故彼有,(2)此生故彼生,(3)此無故彼無,(4)此滅故彼滅。」意

上面的經文是關於緣起法則的一個思考問題,引用的是第一義空經的南北傳對照經文。表達是一個道理。


 引用:在《阿含經》中,有一經名為《第一義空經》,其中佛陀說:「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此段經文前部分講的是異時因果的苦諦,即世間任何具體的物質與精神現象,如眼、耳、鼻、舌、身、意等諸陰,皆是「此陰滅已,異陰相續」——此無故彼有、此滅故彼生的,一切既是無常生滅的,又都是相續不絕的,都是苦法。「凡盛必有衰,以衰為究竟。」(《阿含經》)而於此諸法生滅之中,一切都是業力所致,既沒有一個實有的「神」、「我」、「靈」有來有去,也沒有一個實有的「神」、「我」、「靈」或「作者」主宰生滅,即所謂的一切現象皆「無我」,此是「空」的含義之一,即俗諦的空義。

  此段經文後半部分講的是俱時因果的集諦與滅諦,即世間的一切隨著無明的生而生,隨著無明的滅而滅——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無明滅,則一切物質與精神現象乃至諸苦隨之而滅,即是無形無相、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於涅槃境界中,離一切相,超越因果法,既無緣起法,也無四聖諦,正如《心經》所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究竟涅槃。」這種涅槃的「無我」,是「空」的另一含義,即真諦的空義,又叫第一義空。其中,「俗數」中的「俗」與「數」,二者含義相同,都是指世間一切物質與精神現象,比如,「能知諸受已,現法盡諸漏,依慧而命終,涅槃不墮數。」(《阿含經》)俗數法,就是關於世間一切物質與精神現象如何俱時生起與完全滅盡的法則。

  佛陀所說的緣起法及四聖諦,常住現象界——世間,永無壞滅。「王所乘寶車,終歸有朽壞,此身亦復然,遷移會歸老。唯如來正法,無有衰老相,稟斯正法者,永到安隱處。」「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阿含經》)即使是「末法時期」,也不是「法不行了」,而是人們都去追逐如恆河沙數般的「主佛」、「無上師」之類的邪師,都不能依法而行了。

  什麼時候佛陀所講的緣起法則才會壞滅失效呢?只有見到緣起法則,才能離開一切物質或精神的現象界,到達無形無相的涅槃彼岸。於超越緣起法的涅槃境界中,超越了一切時間、空間和因果法則,不生不滅。唯有不變的,才是絕對和真實的,所以,只有拋開相對的生滅現象,才能見到絕對與真實。所謂的絕對,絕,就是滅絕、斷絕;對,就是對立、對待、相對。就如愛因斯坦所說:「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物理學家維韋卡南達也有類似說法:「時間、空間和因果律就像玻璃一樣,透過它們可以看見『絕對』……在『絕對』中既沒有時間和空間,也沒有因果律。」(《物理學之「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0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6 11:23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6 04:01
你的題目完全是斷章取義,

原文是「(1)此有故彼有,(2)此生故彼生,(3)此無故彼無,(4)此滅故彼滅。」意


關於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錯謬

凈空邪師編造經文「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凈空邪師說:「佛在經上說得好,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緣起法即因果法,緣起法必自性空,所謂「空」是指空無自性,即諸法無我。
  請問,因是緣起的,沒有常恆不變的因存在,所以因是空的;果是緣起的,沒有常恆不變的果存在,所以果是空的;因果相續,其中沒有一個常恆住、不變異的自我,所以因果是空的。那麼,怎麼理解凈空邪師所說的「因果不空」呢?
  凈空邪師還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屬於萬法之一」。
  請教:萬法除因果法這一法之外,另九千九百九十九法如果不是因果法,凈空邪師指的又是些什麼法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1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6 11:34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6 04:01
你的題目完全是斷章取義,

原文是「(1)此有故彼有,(2)此生故彼生,(3)此無故彼無,(4)此滅故彼滅。」意

這個標題其實蘊藏著一個深意,也就是十二緣起是俱生俱滅的。詳細請參看阿含經中關於緣起的經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2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6 20: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2-6 08:10 編輯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5 22:23
關於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錯謬

凈空邪師編造經文「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有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個人的觀點是:---

在巴利論藏里把究竟法分為---心法,心所法,色法,和涅槃,「「因果不空」只能
軌跡於前三者,所以」生滅和有無「都是前三者,這個不可以成為一個真理,只可
以說一個定律,因為它只規範於三界之內,凈空法師所講的」修慧不修福,羅漢托
空缽「只是指羅漢修成之前一世所作的業。

而有關」業「的定律,巴利論藏里是把它列為」非心路程「,所以才有」萬法皆空,
因果不空「的定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13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21: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6 21:37 編輯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前者是從勝義諦角度講,後者是從世俗諦角度講。達摩傳中有個故事,達摩到中國時,有位高僧說什麼都是空的,萬法皆空。給達摩敲了一下頭,問他疼不疼。罪性本空,有罪,說明有因果,但其性是空的,那是從勝義諦,聖人境界。佛陀時期,很多已經證得空性的聖人也一樣有宿世的果報,但這個果報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心,就是說他們的心不動,對他們來說,萬法皆空,沒有這件事在他們心中,沒這件事的分別。但在我們看來,這件事在我們心中,我們分別出這件事,我們的心動了。因果不空。
如果沒有理解佛經都是從不同角度講,是相對的,那麼會看到處處是矛盾,不懂的人就會說是錯的。所以才有佛理一說便已錯。所以達摩在印證他的弟子時,二祖一句話不說,拜了三拜,達摩說他得到了他的真傳。
我知道這句話說出來,又有人要造口業了。有意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14
-ND- 發表於 2012-12-7 00:58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21:35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前者是從勝義諦角度講,後者是從世俗諦角度講。達摩傳中有個故事,達摩到中國時,有 ...

你自己上午說的話,下午你還記得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5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7 10:10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6 20:42
有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個人的觀點是:---

在巴利論藏里把究竟法分為---心法,心所法,色法,和涅 ...

1.請將所謂的阿毗達摩擱置吧,錯謬頗多,不能指導修行的,系偽造,而且出處就有明顯的錯誤。
2「.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本身就是對阿羅漢的誹謗,修慧就是修福,哪有不修福的阿羅漢?!關於這個問題的探討,在天鑒論壇有專輯,歡迎賢友去看。

3.「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錯謬在上貼中已經說明了,恕不重複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6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7 10:16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6 21:35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前者是從勝義諦角度講,後者是從世俗諦角度講。達摩傳中有個故事,達摩到中國時,有 ...

關於「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很明顯的邪教案,在下已經下上貼中說明了

看不懂凈空邪師編造經文「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凈空邪師說:「佛在經上說得好,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緣起法即因果法,緣起法必自性空,所謂「空」是指空無自性,即諸法無我。  請問,因是緣起的,沒有常恆不變的因存在,所以因是空的;果是緣起的,沒有常恆不變的果存在,所以果是空的;因果相續,其中沒有一個常恆住、不變異的自我,所以因果是空的。那麼,怎麼理解凈空邪師所說的「因果不空」呢?
  凈空邪師還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屬於萬法之一」。
  請教:萬法除因果法這一法之外,另九千九百九十九法如果不是因果法,凈空邪師指的又是些什麼法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7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7 10:17 | 只看該作者
-ND- 發表於 2012-12-7 00:58
你自己上午說的話,下午你還記得么?

緣生緣滅,有業力而無作者,並不是說沒有因果的存在,而是自性空,否則就沒有解脫的可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8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8 08:19 | 只看該作者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6 21:10
1.請將所謂的阿毗達摩擱置吧,錯謬頗多,不能指導修行的,系偽造,而且出處就有明顯的錯誤。
2「.修慧不 ...

現在回答你的三個問題:--

(1)  你讀你自己認為是「原汁原味」的經藏那就是完全是正法,你不讀的巴利論藏
你就認為是偽法,這是甚麼邏輯?

(2),無論修慧或者是修福,為何要要別人去你所謂的「天鑒網」去看你所謂的「正
法」,而人家的「安詳禪」你又套上別人「相似佛法」的莫須有?

(3) 因果無論「空」或「不空」,個人做了都要自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9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8 08:21 | 只看該作者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6 21:10
1.請將所謂的阿毗達摩擱置吧,錯謬頗多,不能指導修行的,系偽造,而且出處就有明顯的錯誤。
2「.修慧不 ...

現在回答你的三個問題:--

(1)  你讀你自己認為是「原汁原味」的經藏那就是完全是正法,你不讀的巴利論藏
你就認為是偽法,這是甚麼邏輯?

(2),無論修慧或者是修福,為何要要別人去你所謂的「天鑒網」去看你所謂的「正
法」,而人家的「安詳禪」你又套上別人「相似佛法」的莫須有?

(3) 因果無論「空」或「不空」,個人做了都要自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20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8 08: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2-7 19:35 編輯

現在回答你的三個問題:--

(1)  你讀你自己認為是「原汁原味」的經藏那就是完全是正法,你不讀的巴利論藏
你就認為是偽法,這是甚麼邏輯?

(2),無論修慧或者是修福,為何要要別人去你所謂的「天鑒網」去看你所謂的「正
法」,而人家的「安詳禪」你又套上別人「相似佛法」一頂"莫須有"的帽子?

(3) 因果無論「空」或「不空」,個人做了都要自受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