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若頂不住美國壓力將步蘇聯後塵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6-12 17: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全球戰略調整即重返亞太以來,中美戰略關係和中國安全環境發生歷史性重大變化。這種變化絕非出自某屆總統的個人偏好或兩國之間的所謂戰略誤判,而有其必然的戰略根源,是美國全球戰略進入新階段的必然結果。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全球戰略大體經歷了兩大歷史階段:頭10年即上世紀90年代,戰略重點是消化東歐,主要方式是北約東擴和歐盟東擴;新世紀頭10年,戰略重點是在中東和中亞擴張,主要方式是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策動以獨聯體國家為主要對象的顏色革命,以及實施大中東民主化計劃。美國的總目標是全面控制歐亞大陸,而掃清這些外圍的目的是為最終制服中俄鋪平道路。

新世紀第二個10年開始前後,美國在中亞、中東的戰略任務告一段落。儘管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極不順利,但美國成功推翻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美政權,扶植起親美政權。所以,美國戰略重點從中亞、中東轉向東亞完全是按既定計劃實施的戰略步驟,不存在亂了方寸、沒有章法的問題,只是中國崛起的勢頭進一步加強了其戰略重點轉移的必要性、緊迫性而已。

自戰略重點調整以來,美國在東亞的一系列戰略舉措,概括起來就是政治上圍著中國搞統戰,軍事上針對中國搞部署,經濟上瓦解中國影響力。東亞是全球最具經濟活力國家特別集中的地區,實際上,東亞也已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地區。出於霸權主義的地緣政治需要,美國決不允許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對岸出現不受美國控制的、統一的地緣政治板塊。經過二戰和冷戰,美國在大西洋對岸成功地做到了這點,現在則試圖通過新型冷戰在太平洋對岸也實現同樣目標。另外,中國最發達和繁榮的城市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在這一地區最容易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傷害。而且中國對外貿易和能源供應的最主要通道是海上航線,控制了西太平洋經馬六甲至印度洋一線就等於掐住了中國的經濟命脈。所以,將戰略重點放在亞太特別是東亞,對美國來說必要,對中國來說致命。

戰略重點轉向亞太,意味著美國已將中國作為其現階段全球戰略的主要目標,這就把中國推上了風口浪尖的位置,退無可退,躲無可躲,只能針鋒相對。值得警惕的是,美國不會對中國只搞單純的遏制,即阻止中國影響力的擴展。從美蘇冷戰的歷史經驗看,遏制的背後必然伴隨著謀殺。美國在非洲排擠中國經濟利益和政治影響力,在中東卡中國的能源咽喉,在中國周邊尋找和扶持牽制力量,更在東亞直搗中國安全和發展要害,再加上從內部進行的滲透、演變和分裂,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以阻止擴張為目的的遏制(contain),而是以操控乃至窒息為目的的扼制(choke)。對此,只強調辦好自己的事,只從內部進行體制改革是不夠的,必須給予地緣政治上的有力回應。

太平洋關係與大西洋關係有本質的不同,中國不可能成為美國的盟國。擺在中國面前的出路只有兩條,要麼頂住外部壓力,獨立自主地在未來多中心化的世界格局中佔有一席之地;要麼步蘇聯的後塵,再經歷一次劫後餘生的摧殘。鬥爭的尖銳性自不待言,但5000年來的文化底蘊和63年來的革命建設成就應該使中國能夠戰勝挑戰。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0: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