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爾街日報:圖說中國的失業率和貧富差距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6-7 1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12月12日15:02

  來源:搜狐財經

  中國西南財經大學、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教授甘犁公布一份新的調查報告,徹底打破了有關中國經濟的傳統看法。

  他在2011年8月、2012年6月對全國8,000戶家庭的兩次調查表明,2012年經濟放緩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大於人們原先所想;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富裕,但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華爾街日報「中國實時報」用圖表的方式列出其中的要點。

  

  甘犁的調查發現,2012年6月份中國城鎮失業率是8.05%,僅略高於2011年8月份的8%。但這差不多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官方登記失業率4.1%的兩倍。

  大部分失業都發生在勞動技能不高的城鎮居民當中。51歲到60歲城市戶口持有者的失業率達到27.5%。這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關停國有企業期間丟掉工作、後來從未加入勞動者隊伍的一個群體。

  在總人口當中,大學畢業人群是失業率最低的群體,他們的失業率只有3.6%。相比之下,高中畢業人群的失業率達10%。但在21歲到25歲這個年齡段中,大學畢業人群的失業率最高,達到16.4%;同年齡段高中畢業人群失業率為8.2%。這可能反映了經濟放緩期間大量畢業生找不到滿意工作的現象。

  

  中國勞動力市場並沒有毫髮無傷地擺脫2012年經濟放緩的影響。甘犁的調查顯示農民工失業率從2011年的3.4%上升到2012年的6%。這反映了出口和建築行業這兩大農民工就業行業的急劇減速。

  中國農民工數量在1.6億左右,所以從甘犁的調查結果來看,失業人口已經從2011年8月份的550萬上升到2012年6月份的1,000萬,增加了450萬左右。不過相比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2,300萬農民工失業(國家統計局估計數字),目前的狀況相對較好。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孟昕另外曾對5,000戶農民工家庭展開調查。她的調查發現,農民工工資增長已經大大減速,從2011年23%的同比增速放慢至2012年的1.7%。這也說明,隨著出口和建築行業的低迷削弱工資增長勢頭,農民工勞動力市場正在惡化。

  甘犁調查中顯示的失業水平不僅遠高於官方數據,也高於其他學者調查所顯示的水平。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國勞動力市場專家朴之水(Albert Park)說,2010年他同中國社會科學院一起調查了全國不同地區五座大城市的6,500戶家庭,發現城鎮居民失業率為2.4%,農民工失業率為0.7%。

  甘犁的調查可能高估了失業水平,原因有二。

  首先,甘犁的調查使用的失業定義比國際標準略微寬鬆。結果可能使一些按國際標準歸類為沒有積極找工作的人被記為失業者。國有企業關停后,一些被裁員的年紀較大的員工可能被歸為此類。

  

  其次,家庭調查可能未將工廠和建築工地的宿舍計算在內。在這些地方,失業率基本上為零。

  甘犁的調查發現,中國的平均收入比官方數據顯示出的要高。根據他的調查,2010年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人民幣22,196元(合3,563美元),比官方公布的19,109元高出16.2%。

  上述數據顯示出的趨勢與中國改革基金會(China Reform Foundation)的教授王小魯2008年進行的另外一項調查相同。王小魯的調查發現,中國城鎮收入被低估的幅度更大,達90%。

  概括起來,這些調查結果提供了一種對中國經濟失衡問題略微樂觀的看法。根據官方數據,2010年家庭收入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約45%。如果家庭收入被低估的幅度高達甘犁的研究所顯示的程度,那麼家庭收入可能應相當於GDP的約50%(假設隱性家庭收入在官方數據中被錯誤的歸類而非未計算在內)。

  中國可能比此前人們認為的要富裕,但中國貧富差距非常大,或許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最大的。甘犁的調查顯示,中國收入最高的20%的人控制著68.4%的收入,收入最低的20%的人僅控制著0.5%的收入。

  這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收入最不平等的社會之一。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數據,在美國,收入最高的20%的人控制著50.3%的收入,收入最低的20%的人控制著3.4%的收入。

  基尼係數是一個被普遍用來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標。基尼系統為1表示絕對的不平等,即一人控制著國家的全部收入;基尼係數為0則表示絕對的平等。根據甘犁的調查,中國的基尼係數為0.61。這比一家中國非營利機構根據官方公布的家庭收入數據估算出的基尼係數0.44要高很多。

  中國收入分配中的這種嚴重不平等有助於解釋世界經濟中的主要謎題之一──中國超高的儲蓄率。傳統觀點認為,中國超高的儲蓄率是因為中國勤勞的窮人存錢以備不備之需。

  甘犁的調查則顛覆了這種觀點。

  2011年有一半以上的中國家庭收入非常低,實際上沒有存下什麼錢。相比之下,中國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掙錢很多,即便是在享受奢侈生活方式的同時,仍有大量的錢可以存入銀行。

  根據甘犁的調查,中國家庭儲蓄率為19%,比官方數據顯示出的城鎮家庭儲蓄率30%低很多。但儲蓄率的主要貢獻者是富裕家庭。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將60%的收入用於儲蓄,占存款總額的74%。

  其他人則勉強度日,掙的錢幾乎全花光。這對北京解決中國高儲蓄率和消費不足的問題有著深遠的影響。甘犁說,政府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收入再分配,將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放到中國廣大家庭手中。

  本文原載於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作者Tom Orlik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0: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