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的那些「拆字」趣聞,感覺太高端了

[複製鏈接]

5203

主題

5258

帖子

749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堅果兒 發表於 2013-6-1 15: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文字多奇趣,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玩味其中以為樂。如有一種文字遊戲叫「拆字」,被廣泛用於作詩、填詞、撰聯,或用於隱語、制謎、酒令等。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載有一首拆字詩:「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石皮破乃堅,古木枯不死。可人何當來,意若重千里。永言詠黃鶴,志士心不已。」每一句中都含有拆字,構思奇特新穎。用於撰聯則更多,如「張長弓,騎奇馬,單戈獨戰;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上聯拆拼「張、騎」二字又合併「戰」字,下聯拆拼「嫁、孕」二字又合併「甥」字,分別表現了馳騁疆場和兒女情長的兩種場面,富於趣味性和藝術魅力。

  正史中也對「拆字」這種遊戲有記載,如《後漢書》載:「獻帝初,童謠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這條隱語中,「千里草」即「董」,「十日卜」即「卓」,暗示董卓專權事。

  歷史上曾發生過大量的「拆字」趣聞,筆者擷取幾例,與各位看官共賞之。

  一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名傾天下的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

  最早稱「巴陵城樓」為「岳陽樓」的人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陽樓,最後一次到岳陽樓,有個過路人在岳陽樓的牆壁上留下了三個字:「一、蟲、二」。眾人不解其意。等到李白來時,人們就向他請教。李白沉思良久道:「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對聯。『一』指水天一色;『蟲、二』便是風月無邊」。人們嘆服,並請李白留下墨寶。李白欣然命筆,寫下「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八個大字。如今,這副對聯刻成雕屏,懸掛在岳陽樓三樓主門。

  二

  北宋文壇巨匠蘇東坡與詩人佛印和尚是至交好友。一次,蘇東坡去找佛印和尚,看到他正在與三個木匠為廟頂上設計雕刻一個木頭的小狗,只見他們四人圍在一起,對著木頭狗品頭論足,靈機一動,想起一個拆字上聯來。他上前對佛印說;「我有一上聯在此,佛兄可對否?」隨即出口吟道:四口圍犬終成器,口多犬少;

  佛印一聽,心想這是一個拆字聯,四口人圍住一隻犬,正是一個「器」字,四口對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嗎。佛印正皺眉撓頭時,忽然看見兩個人抬著一根木料走了過來。他眼前一亮,聯從口出:二人抬木邁步來,人短木長。

  蘇東坡聽罷,連聲稱妙。原來,「來」的繁體字是「木」字腰窩兩個小「人」,木頭挺長,人卻極短,佛印同樣用拆字法對出了下聯,可謂天衣無縫。

  三

  佛印和尚與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曾有過一次「拆字聯」妙對。

  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訪蘇東坡,大吹佛力廣大、佛法無邊。坐在一旁的蘇小妹有意開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聽,也反戲她一聯,「女卑為婢,女又可為奴。」蘇小妹和佛印的妙對,就是利用拆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戲謔,妙趣橫生。

  四

  宋朝仁宗時期的宰相呂蒙正,幼時家境貧寒,缺衣少吃。但他學習刻苦,天賦頗深。一日,私塾先生帶領幾個學童上山遊覽,呂蒙正因未吃早飯,肚中飢餓,看到有一山泉,忙跑過去伏下身子飲水充饑。先生見此情景,知其必是飢餓所致,便即景出聯問曰:欠食飲泉,白水豈能度日?

  呂蒙正人稱「神童」,知道這是一副拆字聯,「欠」、「食」是一個「飲」字,「白」與「水」是一個「泉」字。此聯觸到了他的痛處,勾起他無限愁情。他當即對出了下聯:才門閉卡,上下無處逃生。

  他將「才」與「門」組成「閉」字,「卡」拆為「上」「下」二字,既說出了自己的家境,又與上聯相對甚妙。

  先生見他說的可憐,又深愛其才,當下把他領到自己家中,讓他和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並免除了他的一切費用。

  後來,呂蒙正終於在大考中被欽點為狀元,最後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品首輔。

  五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眼看大明天下已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於是憂心如焚,寢食不安,遂遣一宦官出宮打探民情。宦官來到一個測字攤前,想拆個字,預卜一下國運。

  宦官先寫個「友」字,測字先生說是「反」賊出頭。

  宦官暗驚,再測「有」字。

  測字先生說「有」字也不吉,乃「大」字掉了一半,「明」字去了半邊,「大明」岌岌可危。

  宦官聽得滿身是汗,忙說前面兩字寫錯,實欲測「酉」字。

  測字先生說,此字更為不祥,「尊」字去頭去尾,皇帝至尊快完了。

  三個同音字測下來,皆是明王朝亡國之兆。是年,崇禎皇帝在景山上吊自盡。

  六

  乾隆皇帝擅長對對聯,且常藉此戲人。一次,他喬裝改扮,與張玉書在酒樓上飲酒。席間,他乘著酒興指著一姓倪的歌姬出了上聯:「妙人兒倪氏少女」,要張玉書接對。這上聯是「妙」、「倪」二字的拆字聯,張玉書一時苦思莫對。

  歌姬在一旁隨口答道:「大言者諸葛一人」,將「大「諸」二字拆開。乾隆大為讚賞,命張玉書賜酒三杯。不巧,酒已喝完,傾壺只滴出幾點。

  歌姬見此,笑著對乾隆說:「『氷涼酒一點兩點三點』,下聯請先生賜教」。上聯既暗含前三個字的偏旁,又冠以數字,窘得乾隆面紅耳赤。幸好此時樓下走過一個賣花人,張玉書靈機一動,代言道:「『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才算為他解了圍。打那以後,乾隆皇帝再不輕易用對聯戲人了。(劉繼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