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駐美大使與媒體對話,少有"牛"人

[複製鏈接]

970

主題

1283

帖子

226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政府官員和媒體的精彩對話——對話崔天凱:中國招牌駐美大使

面臨美國頂尖記者的尖銳問題,駐美大使崔天凱大使的回答思維清晰,直面質疑,不吭不卑,有禮有節,值得政府官員和一些官媒學習。希望以後國內也能見到這樣的精彩對話。這樣的回答要比」答非所問「、「打太極拳」、「咬文嚼字」、「別有用心」等方式好太多了。

中國新任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了美國《外交》雜誌採訪,就中美關係、中國的自我定位、如何應對網路安全以及中日爭端等熱點議題發表了見解。

年屆花甲的崔天凱接受了他的新職位——中國駐美大使,並於4月2日抵達華盛頓。崔天凱的英語非常流利,他畢業於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院,擁有國際公共政策碩士學位。在「文革」期間,他在農村幹了5年苦力活,後來進入上海師範大學學習。在其漫長的外交生涯中,他曾擔任中國駐日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長等職。就在數周前,他向奧巴馬總統遞交國書之後,在由知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新中國駐美使館中,接受了美國《外交》雜誌總編Jonathan Tepperman的專訪。

閣下剛剛抵達華盛頓,您怎樣評價中美關係目前的狀態?
過去四年來,中美關係穩步推進,我們甚至希望雙方關係能發展得更快些。過去四年間,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共會面12次,這是非常罕見的,即便在美國與它的盟友間也很少見。在中國的外交關係中,這的確是少有的。
現在,中國已經產生了新一屆領導班子,我們必須花一些工夫來完成這個過渡。習近平主席上任后不久,就和奧巴馬總統通過電話,進行了十分融洽的交流,重申了雙方將盡一切努力,構建中美合作夥伴關係。

作為大使,您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首先,我必須確保延續高層級別的接觸,並將中美雙方建立的對話機制延續下去,在必要的地方作出改進。

許多人似乎都在擔心,中美關係正出現起伏,而習近平主席似乎想出了一條新名詞,叫做「新興大國關係」,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兩國政府對於構建一份富有建設性、穩定的中美關係——也就是建立在互信互利基礎上的關係有著明確的認識。這是我們的目標。不過,這當然是個長遠的目標,這意味著我們必須使其不斷充實。
過去,當某個大國迅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就會被放在既存大國的對立面,這是一種零和遊戲的思維,往往會導致衝突,甚至戰爭。當前,中美雙方都懷著不能讓歷史重演的決心。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新方法,使一個發展中大國和一個既存大國得以友好合作,而不是相互對抗。

學術界往往會區分既有大國和修正主義國家,爭論的焦點是:當後者是個新興國家,並試圖改變規則時,才會產生問題。中國是其中的哪一方?
將中美兩國相提並論,這過於簡單化了。美國要發達得多,強大得多。中國雖然大,但在經濟、科技和軍事方面,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在許多方面,要想與美國相提並論,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至於我們是不是要改變遊戲規則,試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顯然,中國正在融入現有的國際秩序。我們已經加入諸多國際機構,不僅包括聯合國,還有世界銀行和國際基金組織。我們還加入了世貿組織,參與了諸多區域性的機制。
所以,我們已經準備好融入世界體系,遵守國際規則。當然,這些規則在沒有中國參與的情況下業已建立,而世界正在發生變化。你不能說,半個世紀前定下的規則,還可以一成不變地適用到今天。但是,我們並不需要革命。我們呼籲對國際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而不是將它全盤推翻,構建一個新體系。

中國認為哪些規則需要進行調整?
過去幾年間,我們有了20國集團,這是個非常新穎的機制,不同於7國集團和8國集團。20國集團囊括了既有大國,以及印度、巴西、南非、俄羅斯等國,中國也是其中一員,並且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歷史上,這些大國首次平等地圍坐在談判桌旁,討論重大的國際金融與經濟議題。這就是我們所期待的變化。

美國人有時候會懷疑,中國是否真的有心協助解決關鍵的國際問題。就拿敘利亞來說,美國政府試圖建立一個國際聯盟來應對當地發生的內戰,而美國認為,中國一直不那麼合作。
如果我們雙方都認真地去建立一種新型關係,我們必須做到互諒互讓和相互理解。這不是說,我們要單單幫助美國,或是美國要單單幫助我們。我們要互幫互助。我們必須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
我們當然不希望敘利亞或世界上其他國家發生混亂和內戰。我們知道,在敘利亞國內存在政治上的分歧。但是我們自始至終遵循一個原則:一國的事務應由本國人民做主,而不是由局外人做主。敘利亞的未來不是由中國或美國決定的。

但是,依據得到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認可的「國家保護責任」信條,當一個領導人大肆屠殺他的人民時,國際社會有責任,或者至少有權介入。您剛才提到,敘利亞人民有權自行決定政府,但敘利亞人民已經進行嘗試,結果是,他們的政府要殺死他們。
坦率地說,這種理論並不總是經得起檢驗,當初,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人們也說有責任保護伊拉克人民,或者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結果顯而易見。誰在保護誰?保護了些什麼?這還值得商榷。

北京和華盛頓都希望朝鮮半島走向和平與無核化。然而,中美兩國看起來並不像預想地那般齊心。這是為什麼?
中美雙方在朝鮮問題上擁有許多共同利益,但在如何實現我們的共同目標上,可能做法略有不同。
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有三點:首先,我們主張穩定。其次,我們主張半島無核化。第三,我們主張和平方式解決。這三點是相互關聯的,缺一不可。

近來,北京似乎對平壤越來越失望,並希望向平壤施加切實的壓力,這是否屬實?中國真的開始疏遠朝鮮了嗎?
在地理上,我們難以疏遠朝鮮。我們的問題就是——它離我們太近了。朝鮮半島上發生任何混亂或武裝衝突,都會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必須時刻牢記這一點。
我們對朝鮮的影響力並不像媒體所說的那麼強。當然,作為鄰居和長期的朋友,我們的確對朝鮮有一些影響力,但朝鮮是一個主權國家,它可以不聽我們的,它可以拒絕我們的提議。

但中國有其特殊的方法向朝鮮施壓,比如,切斷對朝鮮的能源供應。
我們仍在向朝鮮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這是為了朝鮮人民著想,而不是支持其(領導層的)野心,特別是核計劃,我們對此表示反對。他們對此非常清楚,他們知道,中國永遠不會接受他們的核計劃。我們反對核試驗,這就是我們投票贊成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措施的原因。

所以,如果朝鮮繼續咄咄逼人,中國已準備好採取更有力的措施?
我們將會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實現半島無核化和穩定的目標。不過,我們必須思考,這些措施是否能服務於我們的長遠目標。如果我們的措施將導致局勢升級,這就會違背我們的意志。

但中國比朝鮮強大多了。
照你這麼說,美國就更強大了,但它試圖去改變朝鮮的行為了嗎?我覺得,到目前為止,美國都做得不太成功。

你認為華盛頓的「支點」重返亞洲戰略有什麼新意嗎?是否會損害中美關係?
美國在亞太地區擁有長期的利益。在過去十年間也是如此,美國如此關注中東、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國有些人就相信,這麼做會犧牲美國在亞太的利益。但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根基從未根除,所以並不需要所謂「支點」,它本身就在那兒。

但美國出現了關於「支點」的爭論,向澳大利亞派駐美軍,弄出一個把中國排除在外的新貿易合作夥伴機制等等,這些做法原本就是錯誤的,因為這些舉動會造成美國敵視中國,試圖圍堵中國的印象。作為中國人,有這種感覺嗎?
有些中國人的確有這種看法。不過,今天的中國社會更加多元化,你會聽到各種各樣的看法。
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美方一直試圖以更為全面的方式闡述其亞太政策。到訪北京的美國官員總是試圖向我們解釋,你剛才所說的「支點」,或是「再平衡」,並非針對中國,而且,中國還是這些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非常用心地傾聽這些闡述。不過,在現實情況下,我們會靜觀其變。舉個例子,我們正在密切觀察《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的談判,不過,現在就得出「TPP是針對某個特定國家」這樣的結論,還為時過早。

美國最高軍事官員Martin Dempsey將軍近期前往北京,與中方討論網路安全問題,這已成為兩國間緊張關係的一大源頭。美國人認為,中國沒有充分制止針對美國的網路攻擊,或者說,中國就是網路攻擊的實際指揮者。中國願意制止這種行為嗎?如果願意,中國想要什麼回報嗎?
網路安全是國際社會面臨的一道新難題。首先,這項技術是新的,攻擊是無形的。傳統意義上的威脅是可以感知的,但在網路空間並非如此。
其次,針對此類問題制訂的國際法屈指可數。因此,我們必須制訂出一套每個國家必須遵守的新國際規則。
第三,就IT業的發展和本身水平來看,美國比中國要先進得多。從邏輯上講,弱的一方總是更關心強的一方。強的一方在攻守方面都居於有利地位。

然而,美國的商用和軍用計算機總是受到來自境外的攻擊,許多攻擊似乎都來自中國。《紐約時報》追溯到,這些攻擊的源頭位於上海某幢與軍方有聯繫的大樓內。據此,許多人得出結論,中國政府,或是其中的某些力量參與了攻擊。
到目前為止,我沒看到有人給出了確鑿的,經得起推敲,可作為呈堂證供的證據,證明真的是中國某些人,在國家層面做出這些事。網路攻擊可以來自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即便你定位了一台計算機,你也不能說,這台計算機屬於某個特定國家的政府,或者,進行攻擊的人是這個國家的國民,這很難證明。
有大量的中國計算機、中國企業和政府機構的計算機都被黑客攻擊過。如果我們追溯這些攻擊的來源,或許其中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都來自美國。但我們並不會做出,「這些攻擊是由美國政府發起或支持」的結論,這種斷言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所以,你否認美國的指控?
我認為,如果做出指控,就必須亮出證據,要鐵證。而目前,沒人提供出確鑿的證據。對於兩國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坐下來,制訂出一套新的規則,共同合作,防止這種攻擊再次發生。

目前,中日關係正處在非常危險的旋渦中。持有武裝的中國船隻在有爭議的釣魚島/尖閣諸島海域定期巡航,面臨與日方船隻發生武裝衝突的風險。中國和日本經貿往來密切,但雙方似乎都不願去解決這一爭端,這是為什麼?
這個問題由來已久。這些島嶼本是中國領土,但在19世紀末,由於中日之間發生戰爭,日本就採取行動,將這些島嶼划入了自己的領土管轄範圍。當美國(在1972年)將沖繩歸還日本時,將釣魚島也一併奉上。我們對此表示反對,並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得很清楚。所以,中國在島嶼主權歸屬上的立場是一貫的,不容置疑。
另一方面,我們也深知,解決此類問題需要時間,我們不急於在一夜之間就解決這些問題。當(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時,兩國領導人決定擱置爭議。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策。圍繞這些島嶼,平靜的局面持續了多年,直到去年日本政府決定將這些島嶼國有化為止。

但他們這麼做,只是為了避免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那位民族主義的東京
很明顯,在國際法機制下,日本的決定將帶來很嚴重的後果,甚至比那位東京都知事企圖乾的事更加嚴重。

所以,中國有著強烈的歷史訴求,日本也做出了類似表述。從某一方面來講,這有必要嗎?好吧。歷史是歷史,但我們活在當下,我們得考慮未來。你能想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嗎?
你說的非常睿智,但沒有任何一方應該採取行動,打破這種平衡。日本政府採取的法律行動真的打破了這一切。
我認為雙方應當進行非常嚴肅的談判。我們去年同日方進行了接觸。但我覺得,當時他們不怎麼樂意進行談判。現在,他們換了一個新的執政黨——一個新的老牌執政黨。自民黨(自由民主黨)又上台了。但我沒看到他們有願意坐下來,同我們進行嚴肅談判的意圖。

中國是否認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民族主義歷史觀將使解決這一問題更加困難?
這取決於他的選擇。我們了解他的政治態度,但另一方面,他上次擔任首相時(2006~2007年),他做出了不參拜靖國神社(一個供奉著大量日本戰犯牌位的日本軍人紀念堂)的正確決定。所以,他現在應該也能做出正確的事。
中日擁有巨大的共同利益,涉及經濟和其他方面。兩國擁有巨大的合作潛力,而我們需要消除政治障礙。

美國可以從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這一問題上,美國若要發揮有益作用,最好的就是保持真正的中立,不持立場。

由美國幫助雙方實現溝通如何?有時,第三方可以起到很好的協調作用。
如果是這樣,我非常歡迎。但實際上,這取決於第三方的實際行動。它真的能做到公平嗎?美國同我們會談的時候就說,他們不持立場,但有時候,他們與日本會談,或是進行公開聲明時,我們會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有人說,當美國調頭往東時,中國就調頭往西,越來越多地參與俄羅斯、中亞、中東和非洲的事務,有朝一日,是否會威脅到美國的利益?
美國很幸運:它只有兩個鄰國,左右鄰海,而我們有一圈鄰國,而且,我們與這些鄰國有著漫長而複雜的歷史淵源。所以,中國必須小心處理與鄰國之間的關係。這不只是一個方向的問題,不是向東或向西的問題。我們當然希望同各個鄰國進行經濟合作,因為我們需要更多貿易,我們需要更多的進口與出口,我們需要更多的能源。我認為,我們不是在轉往某一個特定方向,我也不認為,我們所做的事會損害美國的利益,如果我們能與各鄰國保持互利互惠的關係,將有利於保持地區穩定。

讓我們來談談這些鄰國。近十年來,中國努力說服整個地區,乃至整個世界,它致力於「和平崛起」。緊接著,在胡錦濤執政的去年,中國似乎變得更咄咄逼人,這讓它的鄰國變得緊張。這到底是怎麼了?
我們從來不挑事。我們仍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前進。如果你仔細觀察過去幾年間發生的事,你會發覺,爭端都是其他國家挑起來的,雖然我們沒有挑起事端,但我們必須應對它們,因為這些都涉及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而且公眾對這些問題情緒強烈。

既然如此,為什麼會存在「是中國果斷地壓制了他國領土主張」這一看法呢?
正如我所說的,我們從未挑起事端。我們只是在應對這些事端。中國必須維護國家的利益。同時,我們也呼籲對話。中國一貫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過去數年間,為了貫徹這一主張,我們做了很多努力,我希望其他國家也能做到這一點。

你認為,同你上一次被派遣到美國相比,美國有什麼變化嗎?
從1997年底到2000年初,我被派到紐約的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當時,9.11事件還未發生,所以,現在的美國和當時的美國相比,有很大的區別。現在的美國似乎充斥著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雖然,我對此感到不完全理解,因為,如果全球最強大的國家都感到不安全,其他國家又怎麼會有安全感呢?
但綜觀全局,我認為美國的實力、社會活力與國際地位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放眼世界,你會聽到有人談論說,世界上出現了新的「極」,或是中國、印度等國正在迅猛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你可以說——只是相對而言——美國不像從前那麼強大了,但這只是意味著,別的國家也在迎頭趕上,並不是說,美國正在衰落。

但有很多人認為,美國的政治制度遭到破壞,或者至少是嚴重失調,站在中國的角度,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問題。是的,美國在政治上存在很大的問題,人們容易走極端,不過,我相信美國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並繼續向前邁進。沒有證據表明,美國由於(國內)問題而喪失其在全球的地位。

你剛才在講話中談到美國的不安全感。那中國的情況如何呢?30多年來,中國走在一條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道路上,在許多方面,令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驚羨不已。但中國似乎仍然缺乏安全感。你能想象當中國的舉動更像一個「正常的」國家的時候嗎?這個時代已經到來,而不是繼續成為一個既指望恢復往日國威,而又同它的過去艱難鬥爭的國家。
我認為,一個正常人總有一些事情要擔心。所以,一個國家有些事情要擔心,這也是正常的事。而且,中國仍面臨堆積如山的問題。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是快速發展衍生出的副產品。我們必須邁步向前,努力應對這些挑戰,這樣才能實現整個中華民族的現代化。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或許有時候,對於個人或國家而言,有點危機感也是件好事,這可化為讓我們努力工作的動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9: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