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印度出差回來,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多圖)

[複製鏈接]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孟買,一個號稱要超越上海的城市-----一個詞評論:我靠!

  上個月中,受到印度方的邀請,和三十幾位同僚一起造訪了孟買。30幾位中我們十位中國人是出公差,還有十位是歐美和中東國家的同行。剩下的十幾人是國內大學去短期進修的研究生,還有幾個驢友。他們特別先行出發,一來是為我們打前站,二來也是趁公差前有空去印度旅遊一圈,雖然最後我們的行程不一樣,但是月底的時候都會在孟買碰頭,於是大家就這麼聯繫上了。

  我們和幾個歐美佬中有幾個人去過印度,印象都不好,出發前紛紛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當年在印度時的各種「離奇經歷」,加之最近新聞報道印度頻繁鬧XX案,嚇得隊伍里幾位女同胞強烈向領導請示要退出。不過我們一大幫人大都是走過南闖過北,近的說國內邊疆地區,遠的東南亞,南美,黑非洲都去過,合計著印度不就是臟點,破點,亂點嗎,再過份有非洲臟,有南美亂嗎?所以覺得沒必要戰戰兢兢的,搞得去次印度就和下油鍋一樣。

  這次印度行,嚴格說要從買機票算起。去印度的航班,我們第一反映當然是問問它的國家航空公司,印航。但是

  印度,這個翻個喜馬拉雅山就到中國的南亞國家,這個和中國一樣是金磚國家的成員國,它沒有從德里或者孟買飛北京的航班!只有飛上海的!而且這就是唯一一條他們飛中國內地的航班!上海-德里-孟買!買機票時,中介強烈不推薦印度航空,強烈推薦

  


  


  


  


  


  關於印航,出發前我發現兩個很好玩的事情:

  1,在那個國際上給各個航空公司打分的網站上,如果看似是印度ID,給印航的都是5分,如果是其他ID都給印航打一到兩分;

  2 ,所有飛往印度的國際航班,不論是去德里還是去孟買,還是成奈或者班加羅爾,到達時間都是凌晨,出發時間也多是凌晨或者大清早。不管國際國內,機場一般凌晨是關閉的,但這個時段貌似是印度各個機場很忙碌的時間,不知作何解!

  慢慢更新 大家可以提問

  這印航的體驗說實話不太好,去印度那趟我可以給三分,回來那趟我真想給一分!最頭痛的問題是一進機艙,「氣味」比較大,很像腳臭和酸奶混合在一起的味兒。從上海起飛前,空嫂特地拿著清新劑把機艙噴了一遍,回來就沒這待遇了。飛機的配置挺好,還有艙外攝像頭可以看飛機第一人稱視角起降,比達美的加航的777要好,問題是保養的挺差,覺得像是用了十幾年了,好多座椅上的蒙皮都破損了,個人娛樂系統不停的出問題,比如我前面的顯示屏看著電影突然就死機黑屏了,再看周圍好多都黑屏啦。

  不過印度乘客都挺能聊,挺和氣。以前傳言說印度人不喜歡外人碰他們孩子,這有點失真。我們在飛機上逗著幾家印度人的孩子玩,又是抱又是捏的,大家都挺高興,沒啥不愉快的。印度人孩子就是黑點,但眼睛和耳朵大大的,挺像中東人的孩子,看著很可愛。

  第二點要指出的,就是印度電影現在也不一定非要有跳舞唱歌的橋段。飛機上看的幾部新的印度電影都很現代沒跳舞的,但老電影就不停的有扭秧歌一樣跳來跳去的。印度電影拍的鏡頭感不錯,看前幾分鐘覺著和好萊塢大片一樣很有氣場!但,很快,就冒出印度電影的通病:各種誇張的鏡頭和慢動作!大家知道老港片裡面發哥進場都是慢動作對吧,也知道恆源祥廣告和西遊記後轉那神片里不停的重放三次那種煩人的手法吧,印度電影經常通篇都是這樣的鏡頭!慢動作加三次重放,還不停的學日本A片那樣晃鏡頭來表現人物心理掙扎,看多了眼睛都要花了!

  到了孟買,機場和印尼雅加達的建設水平差不多,當然和國內各種是不能比了,但是在發展中國家來看,也算可以啦。出機場后,遇到等待多時的印度方接待人員。印方人員非常熱情,英語雖然印度腔很重,但交流一下覺得教育水平肯定不低,講話很有條理,思維很快。來接我們的司機們也都著裝統一得體,沒哪個是蓬頭垢面或者大鬍子的造型,當然,腳上蹬的還是很「印度特色」的涼鞋---我後來發現,除了我們三十幾號人,接待我們的印方人員,我們去過公司裡面見到的高管,還有高級酒店和夜店裡的,普通印度人確實都是穿涼鞋和拖鞋的。這貌似是他們的一種文化傳統和標誌,因為印航的空嫂們登機服務時也是把皮鞋換成涼鞋。

  


  


  


  


  


  和印度孟買的交通相比,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的交通都可以說是「秩序井然」了!我證明,印度有反光鏡的車都是新的日本和韓國車,有點年頭的車要麼反光鏡被拆了,要麼好像從來就沒裝過!反光鏡在孟買的道路上完全是毫無用處的!印度人開車想變道就變,後面有人按喇叭就變回來,沒人按就變過去!停車和變道時的車距及其小,都是車門貼車門,保險杠貼保險杠。就這樣的路況,印度人能把兩車道開出6車道,同時大家以6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限速40的路上飛奔!

  我們的司機第一天就是這樣開車的!在一大群大卡車中以110的速度狂飆,我們車上幾位一路上給他加油,高呼牛B,每次以夾縫的距離高速超過一輛卡車我們就對司機報以熱烈的掌聲!但心理我們其實緊張的要死,到目的地時我們雙腿都在打顫!這位司機老兄好像後來受到了警告,從第二天開始開車慢了,守規矩了,但也讓我們少了一大樂趣。

  孟買交通最糟糕的環節是在城郊接合部,大卡車拉著警報一樣的汽笛呼嘯而過。真到了市郊的公路上,車減少了很多,雖然路面大部分時候只有雙向兩車道,但還是很通暢的。郊區公路上的殺手不是車,而是各種橫穿公路的動物,常見的有牛,有猴子,有狗,還見到過馬,見過羊從路中穿過,偶爾還有大群的烏鴉或者鴿子突然群降在路中間。印度這點很有趣,不管是城裡還是郊區,走著走著很容易碰見野生動物。這些動物對人類是警惕而不敬畏,你手上有吃的它們就湊過來,不然就各走各路互不干擾。特別是狗,街上到處睡著狗!我在印度半個月,就沒見過一條在跑在走的狗,全是各種姿勢懶洋洋睡在地上的,除非被你逗起來了,平時真是睡得一動不動!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沙發
 樓主| 酷愛到碗里來 發表於 2013-5-26 15:45 | 只看該作者
  說說我們住的地方

  我們住的是一家四星級的連鎖酒店,母公司是阿拉伯的。和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這酒店內外兩重天,裡面是古色古香的印度傢具,恭謙整潔的門童隨時等待著為你提行李按電梯,外面就是臭氣熏天。我在印尼就體驗過,酒店裡面就是熱帶芳華,一拉開窗帘就是黑黢黢的低矮平房蔓延到天際。非洲國家更是如此,裡面是土耳其地毯,外面是泥巴路。我們這家酒店坐落在孟買靠南邊的中心城區,外面已經不算差,雖然味道還是重,至少污水和乞丐是很少見的。

  在這家酒店我們住了大半個月,大堂和門童們都熟悉了,也體驗到了很多東西。

  一是上網不靈:酒店房間配置很好,和國內四星級一樣,硬體上要的都有,軟體上隨時一個電話服務生立刻就上來。有幾位幸運的升級到了大套房,睡的床是雕花的大幔床,晚上服務生慢慢的幫你把帳子放下來,頗有一種體驗當年王宮貴族的爽感:當然,這幾間大套房全被「轉讓給」幾位擅長撒嬌的女同胞了。但這酒店唯一硬體上的問題是上網不行,每個房間只有一個wifi的IP,一周分配了60個小時,網速很慢。這是很要命的,這年頭沒網路很多事情辦不了。網速慢到打開郵箱要經常刷新,就不談和國內視頻了,QQ傳文件也半天不動。而且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覺得上網計算時間的系統有問題,有一天我明明只上網一個小時,卻顯示我用掉了近四小時!所以一不小心,所謂60個小時很快就用完了!大家一開始沒經驗,用完了之後只能跑到附近的印度人那裡蹭網,或者開國際漫遊的數據流……

  


  


  


  


  孟買隨處可見睡在地上的狗。這些狗都很瘦,我們想可能是因為印度全民吃素,所以狗也找不到肉吃。沒肉吃就沒精神,為了節約體力狗兒們平時就趴在地上睡覺

  


  


  


  這應該算是孟買的景觀路了吧,甘地大街,兩邊保留了很多英國殖民時代的建築。

  二是,從這個酒店我開始體驗到,印度的服務生,傭人,門童之類的數量很多。很多中國一個員工可以搞定的,比如端茶送水擦桌子,印度會有三到五個!他們會一個只負責端茶,一個只負責倒水,一個只擦桌子,還要算上邊上一個發號施令的小領班。後來在印度的公司我們也有體會,那就是在印度很多工作是不能僭越的:你是煎雞蛋的,你就不是負責遞東西的,哪怕你再閑而遞東西的人再忙,你也不會去隨手把手裡用髒的鍋遞給洗碗工。經常我要發個傳真或者明信片,總是大堂里一個領班代收,再傳給一個助理,助理再傳給去發傳真的門童。哪怕那個門童站在我邊上,他也不會收我的信件,而是把領班叫過來!所以印度人做事常常一個簡單的步驟也有很多人,而且一定其中有一個是像大堂領班那樣發令起頭的,否則大家就不知如何是好了。開始我們的揣測是這是為了保證就業,或者門童確實文化水平太差。後來我們漸漸覺得,這就是一個很隱晦的概念:階級……

  三是印度的服務生不是在服務你,是在伺候你……真的。這些服務中,你會覺得有一種在中國不會體會到的距離感。比如,在中國我們有打掃廁所的,但沒有趴在地方跪在地方擦廁所吧,印度就是這樣。比如我衛生間要換塊澡巾,電話一打來了三個人,一個領班帶了兩個幫手,領班一邊向我抱歉說剛才打掃的人疏忽了他們會加強管理,一方面就叫兩個人,一個負責換澡巾,另一個呢?擦衛生間地板。我和鄰班說話時,他就爬在地上,在我們兩個的胯下一點一點的擦地板,擦乾淨了也沒起來的意思。後來我發現,只要我和領班在講話,他就要爬著擦地板,哪怕地上很乾凈沒啥好擦的!不光是衛生間,公司的電梯里,學校的食堂和走道,都會不時有個小黑人在你的胯下擦地。特別是在電梯里,幾個人在個封閉空間里說話,我們腿下面是個人趴著擦電梯門,感覺特別怪,不自在。我們有時都求清潔工,能不能站起來彎腰擦呀,因為不習慣看幾個人跪著,他們還不停的掃里,掃里 (sorry),然後繼續趴著擦……

  四是印度的水,至少酒店裡的是能喝的。關於印度衛生狀況最誇大的就是不能喝水,不能吃當地的東西,甚至刷牙水都要是瓶裝的。我們有位仁兄就被嚇大了,滿滿一個箱子,託運了一箱子礦泉水!其他啥都沒帶!我在酒店裡刷牙就是用的自來水,洗澡時也有水入口了,也沒出問題。我們幾個去印度前就說好了,到了當地,一不吃洋快餐,二不吃泡麵,三不在酒店裡吃,就要到外面去找個地道的印度餐館,大不了就腹瀉唄,拉著拉著免疫力不就出來了唄!關於在印度吃飯,我會專門單獨講,這裡不重點說。總之,星級酒店的自來水還有可以的,千萬別到了見水變色的地步。不過街頭小販的水是有風險,我們幾次嘗試底線后,基本可以靠聞味道和聞杯子來分辨什麼水能喝什麼不能喝。這裡要說一點,你要是喝了印度的自來水腹瀉了,有可能還不是水中細菌沒消毒的問題,而恰恰是這水消毒過度處理不當,細菌不是罪魁禍首而是各種水中殘留的化學物。

  


  


  


  南城區是孟買最漂亮的地方了,這裡有陽光海灘,連綿的林蔭大道,保留了很多英國人時代恢弘的建築。這些建築包括了今日的孟買大學,孟買的火車站,還有稅務局和法院。

  


  


  


  


  五,這印度的酒店宰客太厲害。我們的酒店每個單人間每天收300歐元!還是公司內部協議價!我們一致認為這酒店的水平在國內就是一晚800人民幣,在美歐就是 200美元封頂!而在孟買這樣一個白領月薪200到300美元的地方,一晚上敢要收300歐元!如果不是印方支付,恐怕沒有哪位國人願意付這筆錢,就沖著這點我們都表示印度接待方還是很出血了。我們後來了解下,印度的酒店,這檔次都這價錢,童叟無欺,一致宰客。所以我們覺得如果想去印度旅遊,要住的好點就無法省錢,比去新馬泰貴多了,所以至少在開銷上來看印度旅遊的優勢不大呀。

  哦,對了,這錢還沒算稅,沒算服務費,沒算服務費上再加的一層稅!

  說道這裡要普及下印度盧比的匯率。

  一美元,能換53到55盧比,也就算是簡單點,50盧比吧。所以一個印度中產,一個月收入300美元,就是一萬五千盧比。

  記住一點,你到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當地去消費,除非是辛巴威或者越南拿著膨脹到髮指的地方,就不要去想當地貨幣和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否則你會抓狂。打個比方,一盧比對當地人來說,購買力就和50美分差不多,他們吃一頓飯一般就30盧比,我們在公司的食堂訂到60盧比的午飯已經是非常非常好。很多當地員工中午的外賣,就10盧比上下!所以想想看,一萬5千盧比在當地真不算差的工資,是可以叫中產了!孟買的低收入階層,每個月的收入只有幾百盧比,換成美元就 10刀不到!

  我們開始幾天在酒店裡訂餐,一頓飯兩個人要800盧比!我們開始覺得太宰客了,但是換成人民幣算算,每個人50塊錢,還讓人家伺候來伺候去的,還吃的安全點,值了。可是,這個價錢當地人看來是很高的。我們印方的接待人員就經常吃過飯才來找我們,因為在酒店裡他們實在自費請不起,公費控制又挺嚴…私企嗎,當然嚴格…

  一位印度人和我們說他在孟買大學商學院,畢業后他可以拿到相當於人民幣一萬的月薪,我們知道這在孟買確實已經是很不低的水平。而印度大企業的那些高管是和歐美的薪資水平平級的,換算成盧比在當地就是相當驚人的數字了。那些做IT外包的人,拿得是歐美標準的酬勞,瞬間就會和當地人拉開差距。所以,在印度,哪裡有IT外包中心,那裡的地價馬上就會飛漲!

  


  


  


  


  


  這是大家在媒體上最常見的印度車了,英文翻譯過來叫「大使」牌。這車是仿造60年代一款菲亞特的設計,一直生產到21世紀,知道最近幾年才停產。雖然這幾年來孟買計程車隊伍裡面也多了不少現代和本田的身影,但老大使依然是絕對的主力。我們看了下,現在應該沒什麼孟買當地人還買這個牌子的老車做私家車用了,日韓車大量進入印度,印度本地的品牌TATA和Mahindra也推出了不少新車型,民間的選擇比起以前多了許多。

  坐一次老大使是頗有意思的體驗。這車很小,坐在前排的時候就快和司機肩並肩了。所有座位都沒有安全帶,車門上沒有後視鏡,窗戶很多也拉不上去。這車的動力不行,開到60公里每小時的時候引擎就和哮喘了一樣,爬城裡的高架也很吃力,坐滿四個人爬坡就要掛二檔!

  是的,孟買是有高架的,其中一條是貫穿南北主幹的甘地大道。

  這張是周日早上凌晨5點多的時候拍的,所以沒車。

  下面這是孟買道路的日常,從早上7點堵到晚上10點。

  英國人給印度留下的最大遺產,就是竄連起了整個印度的鐵路網系統。

  鐵路對印度的運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至今這個國家內部的運輸還極為仰賴這個英國人的遺產。印度有很多河流,但是沒有水運。公路對印度來說是阿克琉斯之踵,國家發展的最大制約。

  孟買城南的火車總站,是英國殖民建築的遺產,叫做維多利亞車站。

  在上孟買車站圖之前,我先描述下孟買的地理構造。孟買是由幾個半島組成的港口城市,最大的兩個半島就是孟買市,和Mumbai Navi--現在新孟買城區的所在。這兩個半島像爪子一樣伸入阿拉伯海,在南部的爪尖中隔著大海,也就是孟買灣。在北部的爪子根部,幾個半島聯在一起,由公路橋相連。

  孟買南部靠阿拉伯海的地方,是當初英國人上岸的地方,也是殖民統治的政治文化中心。現在孟買城市標誌之一的印度之門,就是英王當年每次造訪印度時靠岸登陸的地方。

  


  


  


  


  


  這就是印度之門,孟買的標誌。一邊是阿拉伯海,一邊是孟買城

  孟買的鐵路系統從南部的爪尖部位一直延伸到北部的爪根,貫穿孟買城和周邊幾個半島。

  這個鐵路,分為國家鐵路和城鐵兩部份。國家鐵路就是我們觀念上的火車,從一個城市開到另一個城市。城鐵的作用大致相當於我們的地鐵,在市內停的快速交通,每天早高峰把住在北部郊區的上班族運到南部,晚上再把下班的人從南部運回北部的郊區。考慮到孟買城市道路極端的擁堵,開車走一分鐘就要堵10分鐘,因此坐小火車是在孟買市內最靠譜的交通方式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3
 樓主| 酷愛到碗里來 發表於 2013-5-26 15:45 | 只看該作者
 印度的國家火車票分為7個等級,我們曾有位同仁周末試過第七等級的車票,從孟買到艾荷拉巴德,基本就是扒車頂。我不知道孟買的城鐵有幾個級別的車票,我只知道最貴的一等票,從我們在的地方到城南區要60盧比,最便宜的那個等級只要4盧比!

  孟買的城鐵車廂是開放式的,沒有門,很多人半邊身子掛在門外,一是為了風涼透氣,二是為了好玩(常有年輕人作各種開掛特技),三是為了上下車方便,這裡人都是不等停穩就跳車上下的,火車和馬路上的公車還有卡車都是如此。

  印度的鐵軌,一種神奇的腐朽,枕木都爛了

  火車開動時,很多人也是把身子探在外面

  這火車開得不慢哦,大概時速60到70公里的樣子,我們試了一下,這時把半邊身子掛在車外,吹著風頂著太陽,確有一種獨特的快樂感。

  坐多幾次,我們也和當地人一樣,跳車上下了。

  


  


  


  


  


  不過這裡的餐館和攤販宰客也很厲害。

  孟買最豪華的酒店,泰姬馬哈爾酒店的輔樓,遙望阿拉伯海。這個酒店屬於TATA集團。在印度,貌似所有和泰姬陵有關的商標,都屬於TATA集團。

  這是泰姬酒店的主樓。因為以前在這裡發生過針對外國人的恐怖自殺炸彈襲擊,所以酒店的安保比較重視。進門要拆開包給保安看。

  孟買路口等紅燈時的車距。隔壁的車觸手可及

  孟買的一棟住宅樓,下面是商鋪。孟買高架上兩邊都是這樣的住宅樓,黑黑舊舊的。我這真不是想黑印度,而是我在孟買見到的平民住宅樓多為此,有些郊區的政府辦公樓也是這樣的。雖然很破,但是貌似沒有修繕的想法,也不刷油漆粉飾一下。據印度同仁說,別看這些樓外觀很爛,但是結構用料很好,所以就算牆全爛了鋼筋外露了樓也不會塌……

  我想,這恐怕就是印度特色的腐朽,腐而不爛,爛而不塌,因為不塌,所以住在其中和周圍的人也沒有想過要做維護和修繕。

  這是那座著名的富豪豪宅,有二十多層供這家人住,頂樓有直升機平台。個人感覺,設計真是不好看,既沒氣勢也沒美感。不過據說業主平時都在阿聯酋,這棟樓現在主要是他400多號傭人在住

  孟買的商業區,是沒有規劃的。一個專門店旁邊就是一個黑而爛的平房,然後隔著過去一個又是專門店,然後又是兩座黑屋……此照片拍攝於孟買最好的購物中心 Phoenix High Street對面。印度人也很有意思,不許我們拍攝購物中心的照片,害得我們想拍點孟買好的一面的照片都拍不到。

  這是商場內部,我就拍了一張,一個保安就過來表示不許拍照。

  先普及一下個人對印度這個國家的看法吧。

  我覺得一定要先描述一下這個國家的基本狀況,下面談到一些具體的見聞時,大家才有體會。

  首先要說的,我不覺得印度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點不是在埋汰印度,而是和他當年獨立統一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留下了不少隱患。

  你如果嘗試把印度比做一個共和國,或者一個民主制國家,或者一個聯邦制國家,都會遇到很多難以解釋和理解的地方。但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有段時期,特別適合描述現在的印度。那就是先秦時期

  


  


  


  


  


  不錯,就是東周列國時期!印度現在這國家的狀態就差不多出於我們東周列國時期。

  第一條:尊王分封,春秋戰國時期是這樣的吧。中央是周朝,分封出去的各個王侯再建立了自己的諸侯國。西周時,中央強大,諸侯國就尊王,而到了東周時,皇室衰微,大家就不鳥中央紛紛自立門戶了

  印度今天的每一個邦,相當於咱們的省,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咱們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印度中央政府就相當於那時的周朝王室。每個邦,在立法和司法上有非常大的特權,特別是在稅收上。從印度的一個邦,橫跨到另一個邦去送貨,那是要交稅的!如果是從一個大的城市,比如孟買,到鄰近的古吉拉特邦去運貨,你不僅要交對方邦的稅,還要給對方邦所經過的城市交稅!基本和出國無異!在印度,交給中央的稅,是叫DUTY,而tax則專門是指各個邦和城市的稅收。

  各位想象一下,這相當於我從北京送貨到上海,一路上要給河北,天津,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交稅!

  這導致在印度做物流非常的困難,還沒出貨呢,沿路的各邦的特派員就來問你要稅了。在印度,貨運公司有很多不是指我們意義上拉貨的公司,而是專門幫你去擺平沿途各邦的各種稅收衙門,好讓你清關過卡的時候快一點。這些公司很有責任感的呀,我看到一家這樣的公司說:如果你運的是生蔬海鮮,因為交稅時耽誤了,可以在當地免費提供一晚的冷庫,第二天保證幫你擺平!

  第二:書不同文,語不同音,度量不統一!

  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度語,但是全國有近一半的人不會說!

  因為印度有二十到三十個邦,每個邦都有自己的官方用語。這可不是我們粵語吳語那樣的方言哦,而是徹底是從書寫到文法上都不一樣的語言!今天印度的鈔票上,為了表示面額,就用二十三種主要語言一一印出。這還不算每個邦內部還有N種不同語言,如果一起加起來,全印度一共有300多種語言。

  語言不通會造成什麼樣的困擾呢?

  首先就是消除文盲很苦難。你在你們邦終於會用自己邦的語言寫字了,到了隔壁的邦還是睜眼瞎,文盲一個!這給印度人在自己國家裡面遷徙造成了很多障礙。有些人甚至一輩子走不出自己的村子,因為他說的語言和周圍地方的不一樣!

  


  


  


  


  


  說道消除文盲,我要吐個槽。在印度,會寫自己的名字和基本的語句,就不算文盲!但有的人,學會寫名字之後,因為一直沒機會寫字,過了幾天他又忘記了,所以印度的消除文盲比率上還要算上一個退化率!這是說這個人又從非文盲變回成文盲了

  再有一個惡性的,就是文化壟斷!大家可能會問,國家為什麼不能推廣印度語,就像我國普及普通話一樣呢?

  不能,很多邦為了保持自己文化上的「獨立性」,就是不教印度語,別忘記了,每個邦在立法上的獨立性哦。成奈和海德拉巴德就只用泰米爾語,不說印度語。這點很像加拿大的魁北克,為了保持自己法語的地位所以不教英語。我們碰到一個成奈出生的IT主管,在孟買上班,他就只能和同事說英語,因為他從小就沒學過印度語。

  如此一來,能把所有印度人聯繫在一起的語言竟然是英語,而不是屬於本民族的印度語,這也是印度很悲催的地方。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

  印度當年從英國人獨立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注意,整個印度當時是一個文化概念,而不是行政概念。英國人在的時候,滅了土著的王國,拉攏了地方的土司,硬是把幾百個沒啥聯繫的小國和土邦揉在了一起。

  英國人在的時候有實力把大家揉起來,但英國人走了,怎麼辦?

  於是以德里為中心的印度新政府就搞出了一個基本框架,附帶很多協議,跑去和各個土司和王侯談判,只要他們願意簽字加入印度這個大家庭,很多特權可以被認可保留。這類似我們搞的一國兩制,印度搞的是一國多制,只要承認中央主權,你在自己的轄地上該怎麼整就怎麼整吧。於是大量的封建土司和宗族嫡系被保留了,直到今天還在印度的各地有巨大的影響力。

  有些土司當年是很識大局的,簽就簽了。有些,特別是國外背景強點的,就不簽。於是德里就號召當地人,學習甘地前輩的非暴力不合作,集體大罷工,弄得土司們活不下去了必須要簽。如果當地人很怕土司不罷工呢?德里就會從鄰近的邦發動覺悟高的群眾,搞大遊行,一路向這個不簽字的土司老家遊行過去,類似當年墨索里尼進羅馬。

  總之一句話,非暴力。

  印度人不喜歡上片刀這樣抄傢伙的,這和宗教文化有關係。

  這事情要分兩面看,好的一面是在當年國家才建立的時候避免了流血,起到了迅速穩定的統一印度的目的

  壞的一面是歷史殘餘太多,導致印度今天就是個東周列國之類的,各個邦之間互相不買賬,德里就是個吵架的地方。

  這種不買賬還發展成一種社會文化,擴展到印度的各個層面。一個公司里,各個部門互不買賬。城市政府部門之間,互不買賬;城市和城市之間,互不買賬,而總體上城市和農村,也是互不買賬。

  這又導致印度的發展很多時候淪為一個邦,一個城,一個企業,甚至幾個個人的單打獨鬥。提議永遠都是有的,但就是少有進展,因為大家都是互不買賬的

  唯一能讓大家買賬的,就是宗教,還有種姓。前一個很光明,后一個則很苦澀。

  談了這麼多印度的林林總總,還是先回到主題看孟買吧

  出了遍布老殖民建築的城南,孟買的街道基本就是這個造型的

  這和我小時候家門口的菜市場差不多。要說乾淨有序,那絕對是沒指望的,但要說到特別的髒亂差,那已經比貧民窟要強的太多。其實我個人對這種環境並不反感,相反覺得挺熱鬧的。一個街巷有了人氣,有了吆喝的叫賣聲,有時恰恰會讓人產生一種親切感。

  這種街巷過過小日子倒也和諧,但非要背負上趕超上海那樣的使命,就變成了一種自我折磨。

  印度就如這個小巷街市,如果過過小日子,沒人會覺得它不好,相反會覺得它很可愛,但這個國家自創始之初就背負了很多難以承受的遠大理想。

  在黑矮的平房中,新的大樓也在慢慢的爬起。孟買周圍的工業不多,但城市空氣也不好,恐怕也是因為整個城市四處開工的建築揚塵導致的吧。

  我看到這張印度男孩,就不想去回憶當時他身後的垃圾堆。把美麗的事物撕碎就成就了悲劇。如果孟買是和索馬利亞一樣,遍地是持槍暴徒,我們倒不覺得痛苦了,因為廢墟和戰亂在美學上是統一的,兩個事物在概念上沒有反差。但印度人民不是,把這些孩子純真的笑臉和貧民窟,垃圾堆,漫天的烏鴉和滿地的糞便聯繫在一起,我們頭腦的邏輯就接受不了,恰因為我們本能上不能把純真的美和悲慘的髒亂差拼在一塊,這就讓我們的頭腦覺得壓抑,心理覺得恐慌。

  而孟買就是這樣,偶有的高樓和大片的棚戶比鄰而立,互相之間不覺得有任何矛盾對立。

  我一直想啊,我們中國現在也有很多髒亂差,但為什麼我在中國的時候沒感到不適應,而在孟買的街頭常有想反胃的感覺呢。

  回來后我想通了

  中國確實很多地方很臟,但中國是該髒的地方臟,比如垃圾站,化糞池,三不管地區,修了N年的工地,飯店後巷等等;

  而不該髒的地方,比如市民廣場,車站,辦公樓區,景觀路,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是我們會儘力去打掃。

  所以中國的臟是可預見的,可迴避的。你在心理上是有準備的

  印度不是這樣。印度是該髒的地方,非常臟,髒的不忍直視,但你心理上還能接受,誰讓你專門找這種地方去看的呢

  但是印度不該髒的地方,也會臟,從醫院,到中產階級社區,還有寺廟周圍。甚至有時在花園洋房遍布的富人區,走著走著你前方地面突然出現了一大坨牛糞(因為我不覺得狗能拉出那麼一大堆),或者垃圾堆!而且看起來沒有人想要介意去打掃一下的意思。這種臟是突兀的,你心理沒準備的。你本來想著終於從貧民窟里開出來了,到海灘上來享受下熱帶的陽光,然後抬頭一看一對對情侶坐在沙灘上各種垃圾堆間打情罵俏,這怎麼受得了呀!

  這是大使牌計程車的儀錶盤和計價器,看著很懷舊吧。19盧比起跳,車費跳的可快了。但一般我們最多也就跳出過200盧比,那相當於是城中到機場的距離。

  在孟買,常有出租司機看我們是外國人,就把計價器一關,然後開始耍寶了:你們外國人總是怕宰,嫌我們繞路,那這樣,我們出發前商量個價錢,不管多遠我們都按這個錢算,怎麼樣?我覺得從這裡到你們要去的地方要400盧比。

  遇到這種事,我們都堅決要求對方用計價器,這種預付車費的折騰法子就是為了宰客。一般開價400盧比的,實際用計價器只會跳到70,你就是和他殺到二五折,他還是賺。我們一般出發前都算過距離,真要是單程有400盧比,我們早就找酒店聯繫包車了,一天才一千多。

  在德里,宰客更嚴重。德里比孟買還糟糕,孟買好歹有計程車,德里只有三輪小突突!小突突基本不用計價器,理論上15盧比起跳,一公里10盧比,但看你是外國人,肯定想辦法要從你身上榨出個大幾十。

  小突突沒啥好嘗試的,既不舒服也不實惠,而且我們小時候都做過三輪車,沒啥新鮮感。

  孟買灣的油輪。

  孟買港口很有意思,各種船隻扎堆停,漁船,遊艇,擺渡,遠點就是工程船和油輪,還有軍艦!大家加都停在一起,擺渡船就在大油輪和軍艦間穿梭。

  在孟買,從海邊開出去不到五六分鐘,就能貼到油輪的邊上。

  在孟買的時候,我們不敢讓酒店洗衣服,怕的不是水質問題,而是據說整個城的衣服,從下里巴人到星級酒店的,都是送到孟買城著名的千人洗衣場去洗的。

  這洗衣場是下面這樣的景象,這也是網上很多孟買貧民窟照片的拍攝對象。

  這是可能用來洗我們衣服的水池子

  再多的圖片我就不放了。這個洗衣場在一個城鐵站邊上,裡面只有男洗衣工,因為女的挺不住這麼重的體力活。這些洗衣工每個月收入只有幾百盧比,10美元不到。

  所以我們都是在酒店裡用沖屁的水管洗衣服……

  如果大家覺得這就是貧民窟的景象的話,那就口味太輕了。真的貧民窟,我們曾開車路過,一停車,車窗外圍滿了小黑娃乞丐。你要拿相機去拍他們,他們就用力砸窗戶,大叫one photo 10 Rubee! 所以我們沒在真正的貧民窟拍照。那地方想下車,連立足的地方都沒有。

  要開八印度的經濟,就要從他們建國的時候開始說了。先回答你的問題吧。

  印度在傳媒,影視,娛樂,軟體和創意等和第二產業掛鉤不大的方向上發展的都很好,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媒體集團和影視基地(可惜又是不給拍照,不然真是美女帥哥滿照片的飛),覺得他們的思路很新,商業模式很純熟,人才培養也完備,在具體的製作和創意方面比我們的文化產業強,很多中高層都是直接從好萊塢和歐洲高薪聘請的,這方面印度的投入很巨大。

  但是一說道和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相關的行業,印度就嗚咽了。製造業和基建是印度的痛中之痛,工業和農業上都沒什麼亮點,哦,對了紅茶和香料等特種農作物除外。在獨立前,英國人給印度人留下了全印鐵路網,但是刻意沒有在印度展開任何工業基地的建設!印度獨立后,基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依賴蘇俄的援助,90年代后依賴日本,21世紀初是韓國,而現在的電信方面是中國。制約工農也發展的兩個重要問題是物流的困難以及人口制度缺位。

  此外,涉及到政策整體規劃的行業,印度也做的不好,比如金融。孟買的證券市場歷史悠久,而且和中東及東非地區的資金流頗有聯繫,但搞了半個世紀,就是沒做出任何地區影響力!

  但印度不是一點工業都沒有,像最近在國際上很火的TATA集團,還有Reliance等等。印度工業的發展力在最近十年才開始釋放,慢慢登上國際性的舞台,在某些很尖端的方面有一席之地,但總體上依舊屬於只能在印度自己國內小打小敲。不過有些印度企業在代工我們國家品牌的產品了!在印度生產,返到中國貼個中國企業的標籤,再賣到歐美去,呵呵,全球化真是奇妙。

  在印度做生意,我們觀察了一下,覺得非常非常難!一是這個國家政策缺失,各種條令複雜而自相矛盾,作為非印裔的外國人要想往印度注資並在當地展開商業活動,那真是異常的難;二是微觀上,印度群眾的購買慾望很大,購買力卻很小,作為一個外國公司,如何設計一個滿足印度客戶群體需要的產品,是很頭痛的問題。總體形容,這個國家的顧客就和這個國家的領導人一樣,眼高手低,腦海里想的是到瑞士去旅遊,但心理價位是10美元一天……

  可愛的印度保安。每次見到我都要我給他們拍照。

  貌似印度人很喜歡拍照,走在大街上,看到你拿著相機,就會有一大群人自發的站到一起擺pose讓你拍。

  孟買街頭警察的巡邏車。也有可能是軍隊的吧。可能因為經歷過恐怖襲擊,所以孟買熱鬧點的地方都有這樣的小裝甲車在巡邏。不過這車造的山寨氣息十足,能不能有防彈的效果很值得質疑呀!(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52

帖子

1055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55
4
真言 發表於 2013-5-28 21:52 | 只看該作者
好帖:
印度的階層思想根深蒂固。造成效率低下。
不該髒的地方也臟。社會管理沒有輕重緩急,過於隨性平均。
印度的硬體環境差。靠精神支撐著。
印度人很自我。心高手低。要面子消費,但又購買力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