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假定人民幣兌美元達到1比1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5-21 15: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在,人民幣在升值,即將突破6.1關口。一些人很緊張,尤其一些以出口為導向的小企業主很緊張,大喊大叫。說什麼人民幣升值已經影響了他的生意,人民幣每升值0.1,他的單位利潤就減少10塊,強烈呼籲中國採取同等的量化寬鬆政策,推動人民幣貶值。

   過去,青衫老祖是強烈譴責美帝的以鄰為壑的逼迫人民幣貶值的霸道行徑的;但是,自從美帝實行了盤剝世界的無限期量化寬鬆美元政策之後,事情的性質已經變了,它已經不是壓人民幣升值了,而是自己做惡了、以輸出通脹迫使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的貨幣被動升值了。而美帝一旦開始做惡,就不是中國能夠遏止的了,於是乎人民幣不可扭轉的升值了。至此,美國實際已經拉開了全球金融大戰的大幕,它要在全球玩點石成金的「財富魔術旋轉門」,中國除了迎戰別無選擇。

   面對美帝的無限量化寬鬆,中國的對策無非有倆:一是跟著貶,二是默許人民幣升值。在反覆對比分析后,青衫老祖傾向默許人民幣升值。為什麼呢?

   一、貶值並不符合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基本政策走向。貶值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擴大出口,保護以出口為導向的加工企業。這些企業大多是在上次全球產業轉移過程當中誕生的,對國際市場具有太大的依賴性。它們對國際市場比較熟悉和了解,對國內市場、對中國消費者反而不了解、不熟悉,讓它們搞出口轉內銷,搞本土化,它們普遍反應是水土不服。所以,它們成為鼓吹人民幣貶值最積極、最活躍的群體。但是,公共政策的焦距能夠長期對準它們嗎?當GDP是唯一道理的時候,應該;但是,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講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講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均衡發展,講正確積累與消費關係、適度擴大消費的時候,公共政策的焦距就應該從出口導向型的產業離開,轉向內需拉動型企業、轉向服務型產業、轉向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了。而推動人民幣貶值,與公共政策的焦距轉移,恰恰是背道而馳的。

   二、反過來再看人民幣升值問題。升值究竟有沒有好處呢?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讓我們引入西方經濟學常用的手法,假設。什麼假設呢?假設人民幣升值到人民幣兌美元1比1,會是什麼樣子?青衫老祖認為,這不是不可能的,當然也決不是現在就可以、就能夠做到的。所以說是假設。

   假設人民幣兌美元的比率是1比1,則:

   ——中國2012年的GDP高達52萬億美元,是美國的3.46倍,人均達到4萬美元,中國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一台進口賓士僅需要3萬人民幣。

   ——中國的白領階層年收入可以達到20萬美元。投資美國移民只需要在中國工作5年。
   ——一台蘋果手機只需要500元人民幣。

   為此:

   ——全球高端人才將向中國集中。在中國工作,在美國生活,將不是天方夜譚。因為,中國踢的最臭的足球運動員年薪也不少於100萬人民幣(美元),好的球員出國1000萬人民幣(美元)不是難事。

   ——中國可以買掉整個世界。中國每年可以創造20萬億美元以上的消費能力,32萬億美元的投資能力。全球的所有資源型國家、能源型國家將大受其益。

   ——人民幣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第一貨幣(結算和儲備)。因為,中國的GDP將佔全球的45%以上;美國將僅佔13%。

   ——中國企業在全球500強中將佔主導地位。美國的許多企業將自動退出500強。如中國中鐵建,其經營額將高達4800億美元。美國的沃爾瑪將黯然失色。

   ——好萊塢將破產。原因是,好萊塢的一線明星、導演都不得不跑到中國的電影公司混飯吃。

   ——美國航母艦隊將停止海上航行。原因是,美國再也無法廉價消費來自中國的工業品,不得不削減軍費開支。而且,失去美元霸權的美帝再也沒有辦法通「過讓世界通脹」的方式彌補巨額財政虧空。

   ——中國軍費按目前比例將達到7200億美元,若按GDP佔比2%安排,將超過10000億美元。中國將可以養活10個以上的航母作戰群。

   哈哈,夠牛吧。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人民幣升值將提高中國的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實際收入水平,從而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人民群眾生活。這與中國經濟升級版暨3.0版的要求是一致的。
為此,面對美帝的無限期量化寬鬆美元的政策,中國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默許人民幣穩步升值。圍繞人民幣升值,推行「金融興國」戰略,加大力度,採取或繼續採取以下策略。

   (一)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家化是對沖美帝無限期量化寬鬆美元的副作用的最利之矛。美元每貶值一分,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就增一分,使用、存儲人民幣的願望就高一分。如此,即使中國的存量美元儲備貶得一文不值,中國依然獲利巨大。這實際也是一種「購買」,即,以美元儲備的消耗,購買了人民幣的國際化、硬通貨化。還等於政府對百姓的轉移支付。也就是說,政府的外匯縮水了,但百姓的購買力提高了,過去需要30萬元才能買的賓士車現在只需要5萬元了,這實際也是等價交換的關係,中國不虧。

   (二)走出去。中國已經走出了對外資的「渴望期」,長期的外貿順差使中國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中國政府應該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向跨國公司大踏步邁進。

   (三)吸引外部高端人才入華。人民幣升值將大幅度增強高端人才入華工作的願望。中國為此要因勢利導,對國外高端人才實行門戶開放。中國綠卡的配額要大幅度增加。對國內急需人才,要拓展入籍通道。

   (四)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中國第三產業在GDP中所佔比例太低,不到50%。理想的狀態應該是5:25:70。所以,中國發展第三產業的空間還很廣闊。那麼,中國第三產業為什麼成長乏力呢?原因很簡單,就是消費力不足。眾所周知,第三產業實際是消費產業、服務產業,是以居民的消費能力為支撐的。沒有消費力,也就沒有第三產業的成長力。10元錢理一次髮與1000元美一次容相比,無疑是美容所產生的GDP、所拉動的就業和經濟更多。由此可以說,人民幣升值與發展第三產業的要求是一致的。我們應該緊跟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加速發展第三產業,發揮第三產業對結構調整中失業的就業人口的托盤作用,以及科研、設計、諮詢、金融、營銷、影視等高端、創意產業對產業升級的引領作用,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適時推出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經步驟,中國必須作出決斷。中國之所以在資本可自由兌換面前舉棋不定,無非是害怕國際金融投機分子的狙擊。青衫老祖認為,國際金融大鱷狙擊別國支付能力的前提是美元稀缺;而目前的狀況是美國無限期量化寬鬆美元,美元過剩。在中國人民幣確立了良好的信譽度,並以中國的製造業能力為信用擔保的情況下,推動人民幣與外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是可行的,特別是在人民幣處於升勢的情況下,更容易為國際社會所接受。在這方面,中國的膽子可以再大一些,思想可以更解放一些。

   到2020年,人民幣兌美元能夠突破1比4,就是了不起的成績。因為,按2020年中國GDP100萬人民幣計算,中國屆時的GDP總量也已經超過25萬億美元,美國,只有跟在中國的屁股後邊哀嘆「逝者如斯夫」了。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0

主題

50

帖子

6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3
沙發
火眼真睛 發表於 2013-5-22 12:03 | 只看該作者
美國的製造業回歸,可能中國人要到美國去買廉價品了。下一次經濟危機可能是中國而不是美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