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盛或因資本壓力清空工行

[複製鏈接]

320

主題

534

帖子

399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3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jinbu 發表於 2013-5-21 08: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月20日下午收盤后,高盛通過場外大宗交易方式,以每股5.47-5.5港元的價格出售了大約15.8億中國工商銀行行H股,套現約11.2億美元。至此,高盛已出清其在工行所有持股,7年投資累計獲利65.1億美元。

兩名消息人士對騰訊財經稱,高盛此舉並非看空中國,除了獲利了結外,目的之一或為籌資應對資本壓力。

並非看空中國

對於此次高盛清空工商銀行,以及近期外資投行頻頻堅持內地銀行股,有評論認為,這反映出外資投行看衰內地銀行前景的傾向。

不過,一名接近此次交易方的消息人士對騰訊財經稱,高盛此舉並非看空中國,清空工行的主要目的是為獲利了結。高盛對工行的投資始於2006年,股價已經從1元附近漲至5元上下,高盛已經對這樣的回報感到滿意,希望結束這筆期限較長的投資。

此前,連續出售中國平安股權在內的中國資產的滙豐控股也曾對騰訊財經稱,出售並非不看好中國經濟,「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主要的動力。滙豐將在這個策略性市場繼續投入,進一步服務於中國的經濟發展。」

有分析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對華爾街巨頭的聲譽打擊極大,整個金融行業都面臨重塑形象的問題。金融危機之後,外資金融機構連續出售中國資產,有重塑形象的考慮,通過增加股東回報,以求重新獲得投資者和客戶的信任。

此次減持,已是高盛在12月內連續第三次出售工行H股,加上更早前的三次,2011年11月、2010年10月、2009年6月,高盛通過六次減持清空了2006年購入的共計7%的股份。其中,數次減持均被新加坡國有投資機構淡馬錫接手。

另一名消息人士對騰訊財經稱,高盛數次場外大宗交易都迅速由其他境外投資者接盤,且折扣率較低(低於5%的市場平均水平),凸顯出不同的境外投資者對中資銀行投資價值也有一定的差異性。

不過,對於此次交易,接盤者是否仍是淡馬錫,該消息人士稱不能確認。

此前,在2012年4月接盤高盛出售的價值23億美元工行H股時,淡馬錫控股中國區總裁丁瑋曾公開表態稱,淡馬錫看好工行長期發展潛力,看好中國經濟。

或為應對資本壓力

該消息人士還稱,今年以來,全球經濟走勢複雜,監管層對提高銀行資本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強化,為高盛帶來一定財務壓力,這可能是高盛選擇減持的原因之一。

不過,上述接近交易方的消息人士則對騰訊財經稱,高盛目前財務流動資金充裕,應對巴塞爾協議Ⅲ的監管並不成問題,出售工行確實客觀上有益於資本充足率的合規,但並不是主要目的。

然而,根據3月7日美聯儲對18家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高盛集團被指表現疲弱。在當次測試的「假想危機」中遭受200億美元的損失,其一級資本與風險加權資本的比例將下跌至5.8%,略高於最低要求的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