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女性內衣解放史:蘇式乳罩曾經是女性唯一的選擇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950年代:蘇式乳罩女性唯一的選擇

  50年代,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勞動是美,簡樸是美,乳罩等表現女性性感的服飾被禁止。因為當時與蘇聯友好,服飾也受蘇聯影響。女性內衣主要是傳統的蘇式乳罩。

  從那個時代過來的喀秋莎女士有過這方面的經歷:

  五幾年,我的嫂子被派到莫斯科去學俄文,回國探親時給了我一件巨大無比的乳罩,使用一種金黃色的華達呢那樣的料子做的。蘇聯人製造東西追求結實耐用,兩根帶子上的扣子是鋼的。帶子上海印有「蘇聯製造」。在當時來說,這確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奢侈品。

  這種巨無霸的乳罩只適合蘇聯女士,用在中國女性身上顯得非常的寬大,但是當時對於中國女性來說並沒有什麼可挑選的餘地。外罩寬大的幹部服,列寧裝,女性的曲線優美身材被掩蓋在寬大服裝之下,實在無美可言。

  按照當時的文獻記載,婦女以蘇式乳罩為時尚,但是蘇聯的大乳罩,並不適合小巧玲瓏的中國女性,許多中國女性,對胸部的保護,主要是傳統法的背心,棉布做的無襯乳罩。缺點是不能像90年代功能性乳罩,對乳房缺陷進行修復。好在當時的女性從小鍛煉的機會多,多勞動,胸部發育好,不要乳罩修整也可以。

  50 年代的旗袍是最後的輝煌,但是這種輝煌卻令人刻骨銘心。今天我們重新審視當時穿旗袍女子的老照片,我們驚詫那種從骨子裡流淌出的美麗。我們不具備透視眼,無法看透旗袍下面究竟穿的是怎樣的內衣,但是我們卻可以感受到旗袍與內衣磨合得非常協調,因為旗袍將女子胸部襯托得飽滿,圓潤,卻看不出內衣的痕迹。

  一直到了50年代中後期,一度出現穿花衣之風,壓箱底的旗袍又拾起,穿在身上,女性的婀娜身姿像一朵綻放的鮮花展示在人們面前。從照片中我們不難看出旗袍使中華女子胸部優美的輪廓表現得淋漓盡致,美麗動人。

  1960,1970年代:內衣談不上裝飾

  60年代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空前的浩劫,使剛剛恢復女性曲線美時尚再次成為泡影,歷史倒退了,緊跟時代的服飾也倒退了,軍便裝的大行其道,扼殺了時裝之美。女子內衣更是受到壓抑,再次被寬大的軍便裝掩蓋了。這時候女子內衣主要是一些背心,簡易的乳罩。

  70 年代改革開放,服裝也開始走向新生。乳罩再次出現,不過這時候的乳罩做工非常粗糙,全部是棉布,樣式模仿蘇聯的布拉吉,樣式呆板,主要起護胸的作用。六七十年代大商場內衣銷售櫃檯只有三五尺寬,品種非常單調。夏天除屈指可數的幾個款式的棉紗背心,三角褲,別無選擇;冬季亦然,充其量棉毛衫有圓領,V領之分,至於調整體型的品種,唯一的只有布乳罩,遠遠談不上裝飾盒美化。

  女性內衣主要是背心,汗衫之類,少量的乳罩。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穿汗衫,背心就是她們的選擇,談不上什麼對胸前的肉疙瘩進行保護。突出了胸部曲線,乳房輪廓,就會被社會視為醜行,資產階級意識,處處受鄙視。用束胸布嚴嚴實實地裹著,約束它的生長。到商店裡賣乳罩,還小心翼翼捏著鼻子說話,生怕別人發現。就是這麼簡單的乳罩,卻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女性唯一可以稱的上內衣的產品,流行了30年左右。如果說要評選最長壽,最暢銷的女性內衣,這款棉布乳罩無疑是唯一上榜的產品。然而這個冠軍的頭銜,並不能讓我們感到自豪,有的只是苦澀無奈。

  1980年代:「三圍」概念出現

  80年代初期,中國女性依然沿襲幾十年不變的老款式。在人們的思維意識中,內衣與外衣在功能上面料上都沒什麼區別,也談不上保健意識。幾十年就這麼過來了。女性並沒有感覺到,或者說社會環境讓她們無法證實自己的身體究竟與男性有什麼區別。

  確實,過去社會強調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甚至有口號稱,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也能做到。服裝上的區別主要是衣領等明顯部位。不少女性以身著男性服裝為榮,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假小子」、「鐵姑娘」的稱謂流行一時。至於內衣上的差別,當時不做強調。要看到80年代的內衣照片是比較困難的,當時人們對內衣非常保守,又有誰敢大膽地穿著內衣拍照?泳裝嚴格上也是內衣的一種,只不過屬於特定季節,特定環境下穿的內衣。我們從當時的泳照照片中,不難看出保守的意識,遮擋得嚴實,除了領子略低,腿和胳膊必須露出來,再沒有透氣的部位了。

  到了80年代中後期,改革開放了國外洋貨陸續進入國門,國外的觀念也開始影響人們。人們在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開始重新審視服裝,以及女性的內衣。「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的民諺被重新拾取。服飾不再是小節,女性內衣不能再馬虎。女子內衣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的開,因為改革開放,與國外的交流增多,女性服飾的開發也受到重視,款式有了較大的變化。與內衣有關的「三圍」概念在80年代出現,人們終於知道內衣對女性體型塑造的重要作用。

  1990年代:內衣崇尚「薄,透,露,瘦」

  到了90年代,女子內衣不再只是乳罩單一的形式,從形式到材質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功能開發也非常完善了。在國外,女子內衣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國外品牌大肆進入國內,給國內的女子一種驚喜——原來內衣還有這麼多的功能,這麼的美。儘管一件名牌內衣價格不菲,可是白領階層的女性仍然一擲千金。這時候的女子內衣分為若干系列。生理衛生類有衛生內衣,汗衫內褲;調整體型類有腹帶,束腰,束褲,連體衣等;運動休閑類有內衣,睡衣,弔帶衫等。色彩上突破了白色,紅色,黑色,有了靚麗的色彩,像藍黃灰綠等,此外還有橙色,琥珀,酒紅等鮮艷的色彩。

  女子內衣講究薄,透,露,除了保健的功能外,更加註意內衣的性感作用。人們已經接受了內衣傳遞性感信息的觀念。採用蕾絲,網紗,萊卡等布料製作的內衣,具有了朦朧隱約的美感。女性穿上這種內衣,真是嫵媚盡顯,風情萬種。這時候的內衣更加註重功能與款式的研究與開發,一方面款式的求新求變,另一方面內衣還注意對身體缺陷的彌補。

  新技術使女性內衣不僅色彩艷麗,而且更加註重休整體態線條,盡顯曲線魅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