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漢族少年的中國夢(44)滿蒙血債帶來的仇恨

[複製鏈接]

510

主題

606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華少年 發表於 2013-5-10 18: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個漢族少年的中國夢(44)滿蒙血債帶來的仇恨

歷史上,我們皇漢民族先祖所流的每一滴血,我都會讓滿族人和蒙古人十倍償還而不止。

我就在這裡公然宣揚仇恨。

仇恨是自然大道對邪惡勢力自然反應出來的,不是無緣無故的,仇恨是奇門大道很重要的方面,仇恨是維護宇宙的極強大的正義武器,令一切邪惡為之膽寒。而所謂的 恕道是老子孔子等都嚴辭批判過的邪靈的歪理邪說,是破壞宇宙的極陰險的東西。不要站在仇恨的對立面上,只有邪惡才想消滅仇恨,只有邪惡才會與「仇恨邪惡」 作對,只有邪惡才會用盡辦法讓別人忘記仇恨,違背自然狀態。率性而為,快意恩仇,這本身就是自然大道的體現。

我們皇漢民族歷來講,君父之仇九世不忘,有仇不報非君子。這是真正的道德。這是真正的宇宙的理。仇恨是不可以壓抑的。

孫中山先生說「滿清貪殘無道,實為古今所未有!二百六十年中,異族凌殘之慘,暴君專制之毒,令我漢人刻骨難忍,九世不忘」!

魯迅說:「對我最初的提醒了滿漢的界限的不是書,是辮子,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的頭,這才種定了的,到我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文字獄的血跡已經消失,滿洲人的凶焰已經緩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時的禁書,我想他都未必看見。現在不說別的,單看雍正乾隆 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 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裡面, 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我們有必要知道某些勢力不想讓我們知道的真相。

整個的滿清統治的歷史,就是一個殺戮與奴役的歷史。全面的民族壓迫與奴役 徹頭徹尾的殖民統治。當年滿清入關后在中華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慘絕人寰的屠城悲劇,大肆燒殺劫掠之後,清廷又竭力抹殺漢族的民族意識,漢人被迫剃髮易服改 穿難看至極的滿人服飾,使延續五千年的漢族衣冠毀於一旦。

明末甲申之變,崇禎皇帝自盡煤山,滿清入關一路殺,在這殘暴的大屠殺中,直隸是"一望極目,無盡荒涼",河南是"滿目榛荒,人丁稀少",湖廣是"彌望千 里,絕無人煙",素稱天府之國的四川更是"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即使抗戰時期日寇實行三光政策最慘烈的華北地區也未出現過這種凄慘的景象。當時明朝人 口約為一億五千萬人,清軍入關后第一年就殺了七千萬。清軍入關,一遇抵抗,必"焚其廬舍","殺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滿所欲",屠掠濟南,城中"積屍十 三萬,運河之水皆赤"。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江陰,血洗江南、嶺南,屠崑山、屠嘉興、屠常熟、屠蘇州、屠海寧、屠廣州、屠贛州、屠湘潭,接著屠大同、屠 四川……,清寇甚至勾結荷蘭殖民者,攻屠思明州(廈門)。燒殺淫掠,慘絕人寰,屍積成山,血流成河,南方一帶的城市一個個被血海籠罩。屠城滅種之暴是後來 的日本人都"自嘆弗如"的,說下不了滿清那樣的狠手,那可全是用冷兵器殺的,那時還沒機關槍呢,全手工殺的。單揚州一地就屠殺了80萬,而日本南京大屠殺 才30萬。清軍陷崑山,對平民實行大屠殺,當天的死難者就達四萬,「崑山頂上僧寮中,匿婦女千人,小兒一聲,搜戮殆盡,血流奔瀉,如澗水暴下」。屠大同的清酋自述「朕命大軍圍城,築牆掘濠,使城內人不能逸出,然後用紅衣火炮攻破, 盡行誅戮」,不僅大同全城軍民屠戮殆盡,「附逆抗拒」州縣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殺。1650年廣州屠城,70萬啊,"再破廣州,屠戮甚慘,居民幾無噍類。…… 累骸燼成阜,行人於二、三裡外望如積雪。因築大坎痤焉,表曰共冢。""甲申更姓,七年討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極。血濺天街,螻蟻聚食。飢鳥啄腸,飛上城 北,北風牛溲,堆積髑髏。或如寶塔,或如山丘.……"。這類血淋淋的事例在史籍中屢見不鮮。古語云:「殺降不祥」,清軍往往以「惡其反側」等借口將來降 軍、民屠戮一空(顧誠《南明史》)。

17世紀,在通向長城關口的大道上,經常可見數萬成群衣衫襤褸的漢人男女哭哭啼啼的行走,漢奸兵在揮舞鞭子驅趕。馬上的韃子兵,用野蠻人的牲口話不斷歡呼大叫,狂飲搶來的美酒,盤算著今天「收穫」的財寶。這些磕頭求饒、保住小命、被迫「謝恩」留活口的漢人,只好去當野蠻人的奴隸,沒有價值的老頭老太小孩子早已就地殺死。男丁押去莊園做農奴苦工,女的分配給滿人奴隸主淫樂...

被滿清殺害的新建人徐世溥,著有《江變紀略》,僅有抄本傳世,該書於乾隆四十四年被滿清禁毀。最近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了。書中對清兵攻破南昌城的暴行進行了詳細的記載,特別是清兵將婦女抓來「各旗分取之,同營者迭嬲無晝夜」輪姦的獸性,更是人間罕見。轉戰燒殺三十七載,方才初步平定中國。繁華的大都市盡毀 於清軍之手,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幾乎殺絕之後才下令「封刀」。 整個中國「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幾被殺盡,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順服的「奴才」,其實東方的落後於西方,正 是始於明朝的滅亡。

揚州十日 一六四五年四月,清軍進攻南明,兵圍揚州。史可法正在揚州督師,率揚州軍民拚死抗擊清軍,困守孤城,歷七晝夜。二十五日城破,軍民逐巷奮戰,清軍付出了慘 重的代價才攻克了這座城市。城破時史可法被俘,守軍戰鬥到最後的一兵一卒,多鐸勸他歸降,史可法說:「我中國男兒,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頭可 斷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義。清軍在揚州大掠十日,血腥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燒殺淫掠,無所不為,無惡不作,象一群長著野蠻筋骨的怪獸,作盡傷天害理之 事。十天之後,揚州的男人們被屠殺殆盡,繁華都市頓成廢墟。僅揚州一城,死者即達八十餘萬,不光是殺,任何婦女都有可能抓住被成群的士兵輪姦。《揚州十日記》描寫清兵殺人如麻,流血有聲,讀了之後,令人毛骨悚然,如游地獄,忘掉人間。80萬漢族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文化,被滿清侵略軍殘酷的殺害,整整十天,那是怎樣暗無天日的十天!怎樣的憤怒與絕望!當時的漢人,恐怕會覺得本民族的末日到了吧。揚州,自從那次大屠殺之後,從千年大都市,變成了一個小城市,這個大家有目共睹。南京大屠殺之後的南京卻並沒有如此。可見,揚州屠殺之烈,遠甚於南京!

嘉定三屠 清廷「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命令一下,嘉定、江陰軍民發出「頭可斷,發決不可雉」,所謂「民風柔弱」的江南民眾的反抗怒火,卻在松山、崑山、蘇州、 嘉興、紹興、江陰等地熊熊燃燒。嘉定城中民眾不分男女老幼,紛紛投入了抗清行列。乙酉年七月初四嘉定城破后,清軍蜂擁而入。當屠城令下達之時,清兵「家至 戶到,小街僻巷,無不窮搜,亂草叢棘,必用長槍亂攪。」「市民之中,懸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 清兵「悉從屋上賓士,通行無阻。城內難民因街上磚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紛紛投河死,水為之不流。」若見年輕美色女子,遂「日晝街坊當眾姦淫。」有不從者, 「用長釘釘其兩手於板,仍逼淫之。」史家慨嘆:「三屠留給這座城市是毀滅和不知道德為何物的倖存者。」血腥屠殺之後,清兵便四齣掠奪財物。史載:如遇市 民,遂大呼獻財寶,「惡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所獻不多者,則砍三刀而去。是時,「刀聲割然,遍於遠近。乞命之聲,嘈雜如市。」(魏斐德《洪業─清朝開 國史》)朱子素的筆記《嘉定乙酉紀事》載「兵丁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其入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獻不多,輒砍三刀。至物盡則 殺。故殭屍滿路,皆傷痕遍體,此屢砍位能非一人所致也。」大屠殺持續了一日,約三萬人遇害,「自西關至葛隆鎮,浮屍滿河,舟行無下篙處」(《嘉定乙酉紀 事》,下同)。更有甚者,清軍「拘集民船,裝載金帛、子女及牛馬羊等物三百餘船」,滿載而去了。

殺戮的恐怖並未嚇倒民眾,清兵一走,四散逃亡的民眾又再度聚集,一位名叫朱瑛的反清義士率五十人進城,糾集民眾,又一次佔領控制了嘉定。「鄉兵復聚,遇剃 發者輒亂殺,因沿路燒劫,煙焰四路,遠近聞風,護髮益堅。」清軍再次鎮壓,因嘉定居民聞風逃亡,這一次的目標主要是城郊,「數十里內,草木盡毀。……民間 炊煙斷絕。」 「城內積屍成丘,惟三、四僧人撤取屋木,聚屍焚之。」尤其是外岡、葛隆二鎮,因為組織鄉兵進行了抵抗,幾乎被燒殺殆盡。此為嘉定第二屠。

抵抗的餘波還在繼續。八月二十六日,綠營把總吳之藩造反,但這是一次無望的起義,很快就被覆平,清軍惱怒,嘉定也再遭浩劫,連平息吳的造反外帶屠戮平民, 嘉定城內外又有兩萬多人被殺,這是嘉定第三屠。朱子素的《嘉定乙酉紀事》結尾:「以予目擊冤酷,不忍無記,事非灼見,不敢增飾一語,間涉風聞,亦必尋訪故 舊,眾口相符,然後筆之於簡。後有弔古之士,哭冤魂於凄風慘月之下者,庶幾得以考信也夫。如果說前兩次屠城,對滿清而言,多少留下一些「隱患」的話,那麼 這第三次屠城,他們可謂「如願以嘗」。因為在這滿城的累累白骨之上,總算插上了「削髮令已行」的旗幡!史載:在滿清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內民眾無一投降 者。

江陰屠城 從閏六月初一到八月中秋兩個多月期間,清軍屢攻不下,喪亡「三位王爺和十八員大將」,而江陰城中糧食眼看就要告罄,但戰士們卻士氣越發的激昂,高唱著「江 陰人打仗八十日,寧死不投降」的雄壯軍歌。清軍又調來西洋大炮轟城,八月二十日,江陰城被清軍攻破。清軍攻進江陰后,十分痛恨江陰人民的頑強抵抗,就下令 屠城,「滿城殺盡,然後封刀」。全城人民「咸以先死為幸,無一人順從者。」大砍大殺了三天,被屠殺者達17萬兩千人,未死的老小僅有53人。江陰這小小的 城池,抵抗清兵達80多天之久,打敗了清軍二三十萬的大軍,殺死了七萬五千多清兵,使滿清侵略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中國通史》,丁文主編)

江陰屬於無錫地界。三百多年後,北京滿學會會長閻崇年到無錫,簽名售書宣揚當年滿清的屠城是「促進了民族融合」,「開創了民族團結」,「為祖國現代疆域打 下了基礎」。當場被漢網的「大漢之風」掌摑,但是「大漢之風」迅速被「和諧」,並遭到拘禁。而官方對閻崇年卻沒有任何懲罰。

滿洲貴族的全國統治確立之後,為了使漢人變成一個沒有思想、逆來順受的奴才民族,曾經嚴厲執行一個長時期的文化殺戮和奴化政策。不遺餘力的搜書、焚書、刪 除、篡改古書,舊書新書凡是有涉及外族的地方,一律修改,有詆毀的地方,全書抽毀或禁行或全毀,竭盡全力消滅自己殺人起家的罪證!這就成就了滿清的另一項 功德--文字獄。現存的作者一被舉發,充軍、殺頭、籍沒連接一大套。留下來的成績是一大部經過抽、改,經過「消毒」(民族思想)的四庫全書,一大套禁毀書 目,和幾萬萬被壓迫人民的仇恨。滿清文字獄處治之殘酷、殺戮之兇殘,流毒之深廣,都是空前絕後的!滿清皇帝為了維護其嚴酷的民族壓迫和殖民統治,不僅大規 模的殺人,而且「誅心」,凡是有一點點的思想火花,一點點的獨立人格,一點點氣節的人,全部撲殺!

滿清的文字獄是空前絕後的。比如戴明世所著《南山集》,曾用南明王朝皇帝朱由榔年號,還引述方孝標所著《黔貴記事》,結果戴明世寸桀而死,全族屠戮。方孝 標已死,剖棺銼屍,兒子孫子一律處斬。為《南山集》做序的知名作家方苞也幾乎被絞死。胤禎時期,禮部侍郎(教育部副部長)查嗣庭在江西主持考試時,因試題 中有「維民所止」一句,被認為是故意砍掉「雍正」的頭,查自殺后仍被銼屍,所有的兒子被斬。禮部尚書(教育部長)沈德潛寫了一首《詠黑牡丹》詩歌:「奪朱 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句,乾隆誤會是影射清王朝以外族奪得朱明皇位的逆詞,令剖棺銼屍。徐述夔去世多年後,1778年乾隆皇帝在徐的遺著《一柱樓詩集》中 讀到「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讀到「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拋半邊」、讀到「明朝期振奮,一舉去清都」的句子,認為他是「顯有興明滅清之意」,遂將 其剖棺銼屍,後代問斬。著名的文字獄案還有「汪景祺之獄」「名教罪人錢名世」「曾靜呂留良案」「屈大均詩文案」「王肇基獻書案」「胡中藻之獄」「劉裕后 《大江滂書》案」「王寂元案」等等等等,數不勝數,甚至連病瘋者也不放過。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個,製造文字獄的手段一個比一個搞的瘋狂,乾隆更是殘酷 到變態的程度:吹毛求疵、深文周納,「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把心腸論濁清」都成為株連、殺戮的罪證。動輒「立斬」「立絞」「棄市」「凌遲」 「寸磔」「開棺戮屍」「滅族」,無所不用其極!在主子的授意下,奴才更是捕風捉影,大肆株連無辜,乾隆也知道底下的奴才肆意濫殺,但卻並不鬆手,獨裁者要 的就是這種效果「寧可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 滿清統治者以此來造成專制淫威下的恐怖氣氛,來震懾士人,對漢族有骨氣、有獨立自主精神的人恨之入骨,象雍正那樣不惜把呂留良挫骨揚灰!讓被壓迫者不要有 一點點膽敢和壓迫者搗亂的念頭!文字獄的暴虐、焚書、篡改,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據記載,滿清王朝一共搞了160餘件文字獄案件,平均一年半對文人開刀問 斬一次。「避席畏聞文字獄,著述都為稻糧謀」正是當時的文人士子風聲鶴唳般的真實寫照。從思想探索的角度看,滿清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最黑暗的奴隸時代!

通過重修或編寫文獻典籍,淡化漢民族意識。清政府在編纂《四庫全書》時提出:「凡宋人之於遼、金、元,明人之於元,其書內記載事迹,有用敵國之詞」者,在 《四庫全書》中要「夷之改彝,狄之改敵」。魯迅對此有過評價:「賊」、「虜」、「犬羊」是諱的;說金人的淫掠是諱的;「夷狄」當然要諱,但也不許看見「中 國」兩個字,因為這是和「夷狄」對立的字眼,很容易引起種族思想來的」。

不僅不利於滿清的文獻被禁毀,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 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毀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 文字獄如此之徹底,一篇吳三桂的「反滿檄文」,一本《揚州十日記》,一本《嘉定屠城記略》,竟在中國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中國曆 史上的民族政權交替時代有過,但從來沒有一個像滿清統治者這樣,徹底摧毀漢人的衣冠、服飾,徹底絞殺漢人的民族意識,從精神上到肉體上徹底把漢人弄成完全 順服的走狗!滿清統治者非惟酷毒暴虐、戾於刑獄;所「漢化」深者:工於心術而極力摧殘漢人,尤其漢族士人之民族意識!較之前代的外族統治者,更加陰險、卑 劣、刻毒!

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華夏文化自從四庫全書之後,就全面斷層了。

下面,我主要列舉滿清官方資料,以及第三方敘述的滿清暴行。
  
第一部分:滿清官方屠殺文告

首先,滿清自己發布過大量屠殺文告,其中最著名的,是滿清官方資料《清世祖實錄》卷十七 順治二年六月丙寅中的記錄:

「自今布告之後,京城內外,直隸各省,限旬日盡行剃完。若規避惜發,巧詞爭辯,決不輕貸」。並宣稱:「所過州縣地方,有能削髮投順,開城納款,即與爵祿,世守富貴。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盡行屠戮。」(爝火錄卷四)

滿清在四川1649年的另一份文告,口氣也非常類似:「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滿清另一份官方史料,《東華錄》卷五順治元年條,則記載:「不隨本朝制度剃髮易衣冠者,殺無赦。」鎮江知府告示則是:「一人不剃髮全家斬,一家不剃全村斬」!並將反抗者的人頭,集中起來恐嚇人民。
  
順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江寧巡撫土國寶宣布:「剃髮、改裝是新朝第一嚴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論紳士軍民人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動!」
  
在以上滿清官方的宣告中,充斥了大量「屠全城」、「盡行屠戮」、「殺無赦」、「全家斬」、「全村斬」的兇惡威脅。而下面列舉的資料,則證明,滿清的公開威脅,絕不僅僅停留在口頭。
  

510

主題

606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沙發
 樓主| 風華少年 發表於 2013-5-10 18:37 | 只看該作者
第二部分:滿清(后金)入關前的大屠殺
  
首先,滿清入關前,其對遼東漢人的大屠殺,也大量見諸於原始文獻,以下列舉諾干:
  
天命九年正月,努爾哈赤下九次汗諭,清查所謂「無谷之人」(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漢人),並諭令八旗官兵「應將無谷之人視為仇敵」,「捕之送來」,最後於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殺了從各處查出送來之無谷之尼堪(滿語之謂漢人)」。這是公開的種族滅絕!
  
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爾哈赤又指責漢民「窩藏姦細,接受札付,叛逃不絕」,命令八旗貝勒和總兵官以下備御以上官將,帶領士卒對村莊的漢人,「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馬斬殺」。
  
作為第三方的朝鮮史料,《李朝實錄》光海君十三年五月,也記載了遼東漢人的悲慘遭遇:「時奴賊既得遼陽,遼東八站軍民不樂從胡者,多至江邊…… 其後,賊大至,義民不肯剃頭者,皆投鴨水(鴨綠江)以死。」
  
第三部分:滿清入后的大屠殺
  
1、滿清官方資料和第三方資料:滿清入關后,對自己大屠殺最赤裸裸的供認,就是順治七年十二月清宣大山西總督佟養亮揭貼,「大同、朔州、渾源三城,已經王師屠戮,人民不存」!滿清檔案:順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宣大巡按金志遠題本《明清檔案》第十一冊,A11-20中,更是由於「城破盡屠」,只好請求釋放剩下的5個「無憑究擬」的犯人。《朔州志》也承認:「城破,悉遭屠戮」。

廣州大屠殺,得到中立的第三方資料證實。義大利籍耶酥會士衛匡國(Martin Martini,1614~1661)在《韃靼戰紀》中記述:「大屠殺從11月24日一直進行到12月5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殘酷地殺死,他們不說別 的,只說:『殺!殺死這些反叛的蠻子!」,(杜文凱:《清代西人見聞錄》53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年6月版)。荷蘭 使臣約翰紐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聯合省的東印度公司出師中國韃靼大汗皇帝朝廷》一書記述:「韃靼全軍入城之後,全城頓時是一片凄慘景象,每個士兵開始破壞,搶走一切可以到手的東西;婦女、兒童和老人哭聲震天;從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處街道所聽到的,全是拷打、殺戮反叛蠻子的聲音;全城到處是哀號、屠 殺、劫掠;凡有足夠財力者,都不惜代價以贖命,然後逃脫這些慘無人道的屠夫之手。」(司徒琳著,李榮慶等譯《南明史》13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12月版)。
  
遠離世俗的出家人,則記載了這次大屠殺的具體規模。《廣州市宗教志》:「清順治七年(1650),清軍攻廣州,『死難70萬人。』在東郊烏龍岡真修和尚僱人收拾屍骸,『聚而殮之,埋其餘燼』合葬立碑」。值得注意的是,廣州70萬人遇害這個數據,應該是由當年負責收屍的和尚們記載下來的,可是說是直接記錄,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數字,至今還記錄在廣州大佛寺的網頁上。我佛慈悲,出家人果真不打妄語。經過滿清的大規模屠殺后,「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
  
官方檔案中記載如下:直隸「一望極目,田地荒涼」(衛周元,痛陳民苦疏,皇清湊議,卷1),河南是「滿目榛荒,人丁稀少」(李人龍,墾荒宜寬民力疏,皇清湊議,卷4),湖廣「彌望千里,絕無人煙」(劉余謨,墾荒興屯疏,皇朝經世文編卷34)。
  
滿清最高統治者參與大屠殺的鐵證:順治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揚州十日的大劊子手豫親王多鐸,將屠殺中掠奪的「才貌超群漢女人一百零三」,奉獻給滿清最高酋長。順治帝獲得十名,攝政王多爾袞獲得三名,輔政鄭親王濟爾哈朗三名,肅親王豪格等各二名,英郡王阿濟格等各一名。(《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中冊,第一九七頁。)

2、各種時人筆記和地方志的記載:
   
崑山大屠殺,「總計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墮井投繯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倖免者十之一。」(《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卷五一兵 紀),「殺戮一空,其逃出城門踐溺死者,婦女、嬰孩無算。崑山頂上僧寮中,匿婦女千人,小兒一聲,搜戮殆盡,血流奔瀉,如澗水暴下」!(《研堂見聞雜記 罰》)

南昌大屠殺,「婦女各旗分取之,同營者迭嬲無晝夜。三伏溽炎,或旬月不得一盥拭。除所殺及道死、水死、自經死,而在營者亦十餘萬,所食牛豕皆沸湯微集而已。飽食濕卧,自願在營而死者,亦十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載鹵獲連軻而下,所掠男女一併斤賣。其初有不願死者,望城破或勝,庶幾生 還;至是知見掠轉賣,長與鄉里辭也,莫不悲號動天,奮身決赴。浮屍蔽江,天為厲霾。」(徐世溥《江變紀略》)

廣州大屠殺,「甲申更姓,七年討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極。 血濺天街,螻蟻聚食。飢鳥啄腸,飛上城北。北風牛溲,堆積髑髏。或如寶塔,或如山邱。五行共盡,無智無愚,無貴無賤,同為一區。」(《祭共冢文》王鳴雷),「可喜屠廣州,孑遺無留;逸出城者,擠之海中。」(倪在田《續明紀事本末》)

南雄大屠殺,「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屍如山莽充斥。....死者無頭生被擄,有頭還與無頭伍。血泚焦土掩紅顏,孤孩尚探娘懷乳。(清軍文書陳殿桂,《雄州店家歌》)

嘉定大屠殺,「市民之中,懸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清兵「悉從屋上賓士,通行無阻。城內難民因街上磚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紛紛投河死,水為之不流。」「日晝街坊當眾姦淫。」有不從者,「用長釘釘其兩手於 板,仍逼淫之。」,「兵丁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其入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獻不多,輒砍三刀。至物盡則殺。」(《嘉定乙酉紀 事》)

潮州大屠殺,「縱兵屠掠,遺骸十餘萬」,揭陽縣觀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屍聚焚於西湖山,將骨灰葬在西湖南岩。福建同安縣屠城死難5萬餘人,梵天寺主持釋無疑收屍合葬於寺東北一里之地,建亭「無祠亭」,墓碑上則刻「萬善同歸所」。

常熟大屠殺,「通衢小巷,橋畔河干,敗屋眢井,皆積屍累累,通記不下五千餘人,而男女之被擄去者不計焉。」「沿塘樹木,人頭懸累累,皆全發鄉民也。」(《海角遺編》)
   
揚州大屠殺,這個就不多說了。除了著名的《揚州十日記》外,還有《揚州城守紀略》(「初,高傑兵之至揚也,士民皆遷湖瀦以避之;多為偎Γ信e室淪喪 者。及北警戒嚴,郊外人謂城可恃,皆相扶攜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長號,哀聲震地。公輒令開城納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亟收公(史可 法)遺骸,而天暑眾屍皆蒸變,不能辨識,得威哭而去」)、《明季南略》(「廿五日丁丑,可法開門出戰,清兵破城入,屠殺甚慘」)等資料。

各地為剃髮的分散屠殺:「去秋新令:不剃髮者以違制論斬。令發后,吏詗不剃髮者至軍門,朝至朝斬,夕至夕斬。」(《陳確集》卷三十)

還有著名的《江陰城守紀》:「滿城殺盡,然後封刀。……城中所存無幾,躲在寺觀塔上隱僻處及僧印白等,共計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
前清的罪行罄竹難書……

3、清軍的性暴行(揚州十日和江變記略中的常見資料,以下不列入)
  
順治二年7月30日,清軍至沙鎮,「見者即逼索金銀,索金訖,即揮刀下斬,女人或擁之行淫,訖,即擄之入舟。」「遇男女,則牽頸而發其地中之藏,少或支吾,即剖腹刳腸。」(《研堂見聞雜錄》)順治二年,清軍實施揚州大屠殺后,至無錫時,「舟中俱有婦人,自揚州掠來者,裝飾俱羅綺珠翠,粉白黛綠。」(《明季南略》卷4)
  
順治元年(1644)4月,清兵到達盩厔縣境內,生員孫文光的妻子費氏被掠去,「計無可托,因紿之曰:『我有金帛藏眢井中,幸取從之。』兵喜,與俱至井旁,氏探身窺井,即倒股而下。兵恨無金又兼失婦,遂連下巨石擊之而去。」(民國《盩厔縣誌》卷6)清興安總兵搶奪婦女達100多人,「淫慾無厭」。製作長押床,裸姬妾數十人於床,「次第就押床淫之。復植木樁於地,銳其表,將眾姬一一簽木樁上,刀剜其陰,以線貫之為玩弄,拋其屍於江上。」(《平寇志》卷12)清軍江陰大屠殺,抗拒清軍姦淫被害婦女,按照滿清地方志統計為101人。(道光《江陰縣誌》卷20《烈女》)清軍揚州大屠殺,抗拒清軍姦淫被害婦女,按照滿清地方志統計為100多人。( 雍正《揚州府志》卷34 )

清軍圍困嘉定城時,在城外,「選美婦室女數十人,……悉去衣裙,淫蠱毒虐。」嘉定淪陷后,清軍搶掠「大家閨彥及民間婦女有美色者生虜,白晝於街坊當眾姦淫;……有不從者,用長釘釘其兩手於板,仍逼淫之。」「婦女不勝其嬲,斃者七人。」(《嘉定屠城紀略》)
  
清兵在江陰的觀音寺「掠婦女淫污地上,僧惡其穢,密於後屋放火。兵大怒,大殺百餘人,僧盡死。」(《明季北略》卷11)順治二年(1645)江陰城陷時,有母子3人,「一母一子,一女十四歲。兵淫其女,哀號不忍聞」,后兵殺其子,釋母,「抱女馬上去」。又有一兵「挾一婦人走,后隨兩小兒,大可八歲,小可六歲」,兵殺二子,抱其母走。(《明季南略》卷4)
  
順治二年(1645)5月9日,南京失陷時,當塗孫陶氏被清兵所掠,「縛其手,介刃於兩指之間,曰:從我則完,不從則裂。陶曰:義不以身辱,速盡為惠。兵稍創其指,血流竟手。曰:從乎?曰:不從。卒怒,裂其手而下,且剜其胸,寸磔死。」(《明史》卷303)崑山縣庠生胡泓時遇害,其妻陸氏21歲抱著三歲的兒子,欲跳井,被一清兵所執。「氏徒跣被發,解佩刀自破其面,……氏罵不絕口,至維亭揮刀剖腹而死。」(光緒六年《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卷36)

4、滿清掠奪虐殺漢族奴隸
  
崇禎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軍在畿輔、山東一帶掠去漢民四十六萬二千三百餘人,崇禎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軍又「俘獲人民三十六萬九千名口」。(《清太宗實錄》)滿清入關后,繼續劫掠人口。 順治二年八月辛巳日諭兵部「俘獲人口,照例給賞登城被傷之人。」(《清世祖實錄》)漢人奴隸遭受非人的虐待,大量自殺。康熙初年,「八旗家丁每歲以自盡報部者不下二千人」(《清史稿》),由此推算,僅自殺的漢人,在滿清入關前後幾十年間,就不下10萬人。被虐待致死的,更不在少數。由於滿清的瘋狂虐待,大量漢人奴隸逃亡,「只此數月之間,逃人已幾數萬。」(《清世祖實錄》)
   
滿清統治者為了制止逃往,強化其1626年頒布的《逃人法》,順治皇帝,「有隱匿逃人者斬,其鄰佑及十家長、百家長不行舉首,地方官不能覺察者,俱為連 坐」。順治六年又改為「隱匿逃人者免死,流徙」、「再行申飭,自此諭頒發之日為始,凡章奏中再有干涉逃人者,定置重罪,決不輕恕」(《清世祖實錄》)
甚至投靠滿清的大漢奸靖南王耿仲明,由於收留了逃亡漢人奴隸,也被迫自殺。

5、滿清遷海暴行:
  
康熙三年(1664)三月初六,清軍大隊兵船入東山,「盡驅沿海居民入內地,築牆為界,縱軍士大淫掠,殺人山積,海水殷然」(《台灣鄭氏始末》「一時人民失業,號泣之聲載道,鄉井流離顛沛之慘非常,背夫棄子,失父離妻,老稚填於溝壑,骸骨白於荒野」(《台灣外志》)
  
福寧州,「州地以大路為界,南路以州前嶺為界,松山、後港、赤俺、石壩近城亦在界外。道旁木柵,牛馬不許出入。每處懸一碑曰:敢出界者斬!」「越界數步,即行梟首」(乾隆二十七年福寧府志卷四十三)
  
莆田縣,「著附海居民搬入離城二十里內居住,二十裡外築土牆為界,寸板不許下海,界外不許閑行,出界以違旨立殺。武兵不時巡界。間有越界,一遇巡兵,頓時斬首」「每出界巡哨只代刀,逢人必殺。……截界十餘年,殺人以千記」」(《清初莆變小乘》
   
(廣東香山縣)「初,(廣東香山縣)黃涼都民奉遷時。民多戀土。都地山深谷邃,藏匿者眾,平藩左翼班際盛誘之曰點閱,抱大府即許復業。愚民信其然。際盛 乃勒兵長連埔,按名令民自前營入,后營出。入即殺,無一人幸脫者。復界后,枯骨遍地,土民叢葬一埠,樹碣曰木龍歲冢,木龍者,甲辰隱語也」(道光七年《香 山縣誌》卷八)

四、對於屠殺規模的估計
  
筆者對明清之際,人口變遷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明代中國人口,最後的全國官方統計,為5,165.5459人,時間為明光宗泰昌元年。(明熹宗實錄卷4)。以上人口數字,當然是不完整。因為人口被大量隱瞞。通常認為,明代人口,實際上僅是官方所掌握的賦稅人口。很多人口學者(包括海外學者)認為,明代實際人口,大約在1億到2億(高王凌:《明清時期的中國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期)和葛劍雄、曹樹基:《對明代人口總數的新估計》(《中國史研究》1995 年第1期))。
  
尤其是人口學權威葛劍雄在《中國人口發展史》強調:「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應有1.97億人。萬曆二十八年以後,總人口還可能有緩慢的增長,所以明代的人口峰值已接近二億了。」而有些樂觀的西方學者,則估計在1600年左右,明代人口為2.3億人,甚至還有峰值2.9億的估計,但明顯偏高了。綜合來說,認定明末人口在2億左右,已經成了人口史學界的主流觀點。
  
與明代人口相比,在官方統計上,滿清最初的全國人口統計,為1,063.3326人(比明光宗泰昌元年減少了4000多萬),時間為清世祖順治八年(清實錄世祖卷61)。而在滿清控制全國后的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入關后第48年),全國人口也只有1,943.2753人。僅相當於明光宗泰昌元年人口的36%!
  
誠如很多學者所指出的,清初人口,在雍正朝前,同樣存在嚴重的缺漏現象。學者們對1650年前後的中國人口,同樣做出了估測,但數值差異很大,在4000萬-1億左右。其中,1億這個最高數字,是何柄棣根據他對1650-1700年的人口增長率估計數字平均推算的。從滿清對人口統計和賦稅制度加以變化后的全面人口統計 看,何柄棣的估計明顯偏高,而且他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在1650-1670年之間,大陸上的殘酷戰亂和滿清的屠殺,並未停息,換句話說,這個時期的人口 增加率,不可能是1650-1700年的平均水平,而應該是大大低於這個水平。
  
由上述情況分析,在1660年左右(滿清基本控制大陸),中國人口的最高數值,不可能高於5000-8000萬人。與明末公認人口相比,減少約1億2000萬到1億5千萬以上。如果考慮到新增人口,則損失總數更是巨大。其中固然有大量死於災荒的人口,但由於滿清控制全國,所以因為遷外遷減少的人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在考慮了上述因素的情況下,推定有幾千萬甚至超過1億人口,遭到了滿清的屠殺,是有充分依據的。甚至可以說是極端保守的。
  
  我宣布要清算滿清的罪惡,有些人害怕了,說「都是過去的事情,無所謂了,提它幹什麼」。
  現在的一切事情也都會成為過去,現在的一切事情都不要提了么?
  所以怎麼能因為事情過去了就不提呢?這不是理由。將來事情即使解決了我還照樣提呢。
  哦,過去的事情,無所謂了,既然過去的事情無所謂了,那麼我提一提,又有何妨呢?
  你為什麼那麼害怕我提呢?  你為什麼不想讓我提呢?
  你不是說過去的事情無所謂了么?
  嘴在我身上,我有言論自由,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弟子們記住,誰不讓你提過去的事情,誰就是現在心裡對你有鬼。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篡改歷史,向你隱瞞真相的,就是眼前對你別有用心。所以,它不想你知道過去的真相,怕你覺醒了對它不利。
  某些人越是不讓我說,我就越說;越是向我隱瞞,我就越要探究個水落石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8: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