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崔永元花了三年才讓女作家梅娘開口

[複製鏈接]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者:關捷



      昨天下午,我的好友翟永存在Q上對我說:「梅娘去世了。前一段還讓她看書的封面,不料,書未印出,人竟走了。她是民國最後一位女作家,她走了。」態度上很傷感,不久前,她採訪過梅娘,並且即將出版《梅娘自述》。我最早聽說梅娘這個名字,是在採訪崔永元的時候,我在後來的一篇名為《全速前進,崔永元搶救瀕危的歷史真相》的文章中這樣說——

     由於歷史的原因,很多老人不願意開口。但崔永元就是要苦口婆心地請他們開口講出那些秘密。

    採訪88歲的作家梅娘,崔永元和張鈞做了三年的說服動員工作。

    2008年5月,崔永元聽說有個北平淪陷時期著名的女作家梅娘還健在,並且生活在北京。梅娘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與張愛玲齊名,當時曾有「南玲北梅」之稱。

    梅娘早期接受革命進步思想,後來,到淪陷區尋救國之路。她的作品《蚌》《魚》《蟹》這三部小說是她的代表作。並獲日本文學大獎。三部作品描寫了在日本佔領下男性中心社會裡中國女性抗爭不屈的真實。她公開批評殖民生活,而她對婦女問題的關注有效地緩解了統治者對她作品政治內涵的察覺。她沒有受到日本人的迫害,反而得到了日本文化人的高度評價。

     2008年6月,崔永元派張鈞去採訪。老人很敏感,一小時的時間裡,她只講老家鬧土匪的事。並且,她堅決反對用攝像機拍她,只說:「我們隨便聊可以,拍攝不行。」

    張鈞知道老作家心中的痛,因為她曾一度被錯誤地定為「漢奸文人」。老人平了反,但她仍然心有餘忌。

    張鈞回來后,把情況告訴了崔永元。崔永元說:「慢慢來,以後,逢年過節我們就去看她,跟她交朋友。」從那時起,張鈞幾乎成了梅娘家的常客。但老人不為所動。

     她的女兒雖然同情張鈞,也願意幫忙,但她說服不了母親。

     2009年,張鈞聽說她女兒要帶她去美國。就買了營養品,去看望老人。當時梅娘正坐在院子里曬太陽。張鈞說:「您老什麼時候回來,告訴我一聲,到時候,我來看您。」老人笑笑說,謝謝。這時,保姆把她推進了屋子。後來,老人的女兒在電話里對張鈞說:「你別急,到了美國,我再勸勸她。」

     2010年10月,梅娘的女兒給張鈞打來了電話,「張老師,您來吧,這回有戲了,我媽想通了。」

     張鈞走進梅娘家。這回他看到了一張明朗的臉。

    連續三天,梅娘講述了自己的一生。為了這三天,張鈞苦苦地等三年。

     需要我現在補充的是,還應有這樣一段文字——

     1957年,梅娘被劃為「右派分子」,開除公職,寫作權力被剝奪,被送進地處北京昌平的一處勞改農場。因無人照料,她體弱多病的二女兒被強制送進福利院,不久因病夭折,家中只剩正念中學的柳青帶著年幼的弟弟艱難度日。文革中,梅娘的兒子染上肝炎,治療不及時,於1972年死去,從此,梅娘只剩下柳青一個親人。柳青被作家史鐵生視為「自己寫作的領路人」。在史鐵生看來,正是這位大女兒,讓「孫姨」(史鐵生這樣稱呼梅娘)有了決心活下去並且「獨自歌唱」的理由。

1978年平反后的梅娘,回到農業電影製片廠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出版社寄給「梅娘」的信,傳達室都稱「查無此人」,因為,整個單位沒人知道「梅娘」就是孫嘉瑞,更沒人知道當年名震文壇的「南玲北梅」。

經過一些文學史研究學者上下求索,終於在茫茫人海中考古般地「發現」了尚在人間的梅娘。曾經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據重要一席的她,重新浮出水面。

   在所有的評價中,我喜歡張中行先生生前的評價——「實感之一是,也是值得驚詫的,作者其時是個大姑娘,而竟有如此深厚而鮮明的悲天憫人之懷。我一向認為,走文學的路,面貌可以萬端,底子卻要是這個,她有這個,所以作品的成就高,經歷的時間長仍然站得住。」

  關於梅娘,大約就是這些,現在似乎也只能說這些。翟永存在她的書里能說多少,我不知道,但我存有期待。可是,我特別想記住梅娘留給世上的一句話——

  「青空悠悠,時序裊裊,強力壓頂時我敢於按著良知行事,可以說已經煉就了泰山崩於前而不驚的坦蕩。我只執著於人類的共同願望,那就是理解、和諧、前進。」

我在崇敬這位老鄉的同時,勉勵自己要向她學習。

梅娘走了,她是一個時代的梅影,堅貞、美麗、芬芳。「執著於人類的共同願望」正是人類的希望。梅娘因此而堅貞、美麗、芬芳。梅的美麗不在形而在骨,梅娘的一生,擔得起她的筆名。在我們懷念她的傷感里,還有更深的痛,那就是我們現在和未來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梅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21: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