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它們與諾貝爾獎同行 盤點各種科學與工程學獎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5-8 02: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5-8 02:09 編輯

2013年05月07日08:18    來源:科技日報   

  自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以來,它已毫無爭議地成為學術領域最崇高、最有價值的獎項。在促進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等領域發展的同時,它也使經濟學、文學以及和平等領域受益匪淺。

  然而,由於歷史原因,諾貝爾獎目前只設有6個獎項,其授獎範圍未能涵蓋其他眾多科學與工程學領域。基於此,近年來,由一些國家政府或民間人士設立、旨在促進其他領域發展的各類獎項不斷增加,其中多個獎項甚至毫不掩飾其刻意仿效諾貝爾獎的宏志。《經濟學人》雜誌網路版近日的文章,盤點了目前的各種科學與工程學獎項。

  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

  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是一個全新的國際性獎項,2011年11月英國政府設立此獎,旨在獎勵在工程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或團隊。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獎金為100萬英鎊(約合150萬美元)。

  3月18日,首屆「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頒獎儀式在倫敦的皇家工程學院舉行。該獎項的首屆得主共有5位:他們分別是網景公司創始人馬克·安德森、萬維網創始人蒂姆·伯納斯·李爵士、谷歌公司資深副總裁兼首席溫特·瑟夫、TCP/IP協議合作發明者和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創立人羅伯特·卡恩、數據包發明者路易斯·普贊。

  英國皇家工程院發表的一份聲明認為,這5個人都對網際網路和萬維網的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給我們的通訊方式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催生了全新的行業。」據英國皇家工程院稱,儘管首屆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授予5人,但未來每屆得主不會超過3人。

  圖靈獎

  圖靈獎素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之稱。該獎由美國計算機協會設立於1966年,以英國科學家、計算機科學先驅阿蘭·麥席森·圖靈的名字命名,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科學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圖靈獎對獲獎條件要求極高,評獎程序也極為嚴格,一般每年只獎勵1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才會出現2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共享此獎。

  3月13日,美國計算機協會將2012年圖靈獎授給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教授沙菲·戈德瓦塞爾和工程學教授西爾維奧·米卡里,以表彰他們在密碼學和複雜理論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兩人共享25萬美元獎金。

  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

  菲爾茲獎是由國際數學聯盟頒發的獎項,該獎以加拿大已故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的名字命名,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從1936年起開始,菲爾茲獎每4年頒發一次,獲獎者為2至4名年齡在四十歲以下、具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目前該獎項的獎金約為1.5萬美元。

  在數學領域裡比菲爾茲獎的獎金更為豐厚的是阿貝爾獎。該獎項是挪威政府為紀念著名數學家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200周年誕辰而設立,每年頒發一次,獎金為100萬美元。自2003年起,由挪威自然科學與文學院的5名數學家院士組成的一個委員會負責評獎工作。3月20日,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皮埃爾·德林獲得本年度阿貝爾獎。

  基礎物理學獎和生命科學突破獎

  基礎物理學獎和生命科學突破獎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兩項「豪華版」新獎項。

  基礎物理學獎是由俄羅斯億萬富翁尤里·米爾納出資設立,其目的就是為了搶奪諾貝爾獎的風頭。2012年7月31日,霍金等9位理論物理學家獲得了首屆基礎物理學獎,每位獲獎者獲得300萬美元獎金,這一數目是諾貝爾獎的2.5倍。今年3月20日基礎物理學獎在瑞士的日內瓦舉行了頒獎儀式,在美國著名黑人演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得主摩根·弗里曼的主持下,整個頒獎活動極富「奧斯卡獎」頒獎典禮的味道。

  生命科學突破獎則是由米爾納、谷歌公司共同創辦人謝爾蓋·布林及其夫人安妮·沃斯基(著名基因測序公司23andMe的創辦人)、社交網站臉譜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等人共同出資設立,旨在激勵那些致力於治療頑疾和延長人類壽命的科學家,每位獲獎者獲得300萬美元獎金。今年2月,來自美國、荷蘭和日本等國家的11位科學家獲得了首屆「生命科學突破獎」。今後每年將有5位科學家有機會獲得這一大獎。

  搞笑諾貝爾獎

  巨額獎金固然極具誘惑力,但金錢卻並非萬能。儘管米爾納及其諸多富豪好友出手闊綽,就聲望而言諾貝爾獎依然當之無愧地稱雄於各類獎項。此外,雄厚財力也並非促使獎項本身引人注目的唯一方式,專司諷刺的搞笑諾貝爾獎就是一個另闢蹊徑的獎項。

  搞笑諾貝爾獎由美國科學幽默雜誌——《不可能的研究年報(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的創辦者馬克·亞伯拉罕設立,從1991年起每年頒發一次,授予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卻發人深省」的研究。頒獎儀式定於每年的10月,在諾貝爾獎頒獎前1至2周舉行,地點為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該獎項關注的範圍可謂五花八門,如對可口可樂殺精屬性的研究、惡毒咒罵的止痛效果等都曾獲獎。與其他學術獎項不同的是,搞笑諾貝爾獎得主得不到任何獎金,但要求所有獲獎研究都曾發表於著名學術雜誌。

  2012年搞笑諾貝爾獎得主為一組神經科學家。他們將一條死亡的三文魚放在腦部掃描儀下,之後向其展示了若干張照片,然後發現了很像三文魚大腦電活動之類的東西——這是一種很紳士的方式,主要是為了提醒其同行:在當下十分時髦但又異常棘手的腦科學研究領域中,必須對那些錯誤測試結果保持高度警惕。(鄭煥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5-8 22:08 | 只看該作者
本版謝絕任何形式的廣告,尤其是牙刷版式廣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1: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