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40年前朝鮮經濟曾比肩日本超越中韓

[複製鏈接]

970

主題

1283

帖子

226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953年朝鮮半島停戰,當時的北方一片廢墟,基礎設施被摧毀,工業企業被破壞。由於遭受大量傷亡,勞動力非常短缺。1954年,朝鮮執行恢復國民經濟的三年計劃,1957年起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1961年執行第一個七年計劃(後來又延長3年)。1970年11月,在朝鮮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金日成宣布朝鮮已成功地轉變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
  有統計稱,朝鮮戰爭結束后的10年,朝鮮經濟年均增長率高達25%,世界最高。1960年,東德媒體讚揚朝鮮為「遠東經濟發展的一個奇迹」。而在亞洲國家的工業化發展上,60年代的朝鮮和被認為創造戰後經濟奇迹的日本並稱。60年代末,朝鮮農村全部通電;70年代末,朝鮮糧食實現自給自足;80年代初,全部耕地面積的70%實現灌溉,插秧的95%和收割的70%農活實現機械化。1984年,朝鮮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實現了糧食自給並部分出口。朝鮮工業同樣獲得飛速發展。朝鮮是蘇聯為首的經互會的觀察員國家,與蘇聯東歐集團基本採取記賬式的貿易。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朝鮮人均GDP、人口壽命、識字率大大提升。當時朝鮮的社會福利水平也比較高,1979年已實行全面的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制度,實現對小學到大學的全體學生和幼兒園兒童免費供應外衣、內衣和鞋子等生活必需品。朝鮮社會的財富分配大大平均化,沒有貧富差距。一般認為,1979年的朝鮮已是一個準現代化國家。
  同期,韓國的主要工農業產品指標雖與朝鮮相當,但由於韓國人口超過朝鮮一倍,加上韓國社會嚴重的貧富懸殊,實際上1979年前韓國在現代化方面遠遠趕不上朝鮮。
  朝鮮經濟取得飛速發展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半島實現停戰後,朝鮮政府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決策,確定了農、輕、重以及軍事工業發展的適當比例;相對和平穩定的世界及周邊局勢;與國際社會有貿易來往;自然災害較少以及健全的農田基建設施等;來自蘇聯東歐集團以及中國的援助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不過,從上世紀90年代起,朝鮮經濟開始出現衰退並逐漸惡化。主要原因是:國際政局動亂特別是蘇東劇變,讓朝鮮對外貿易嚴重受挫;國際援助銳減,朝鮮自身經濟結構嚴重失衡,軍工發展消耗了巨大的財富,不僅排擠了農業和輕工業,也排擠了民用生產資料的生產;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和農田基建因年久失修導致抵禦災害的能力減弱;擴大軍備導致工農業勞動力短缺;由於美國等西方大國的封鎖和經濟制裁,朝鮮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朝鮮的國際政治合作空間日漸萎縮,等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6: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