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放棄美國籍要被猛宰一刀 人數創紀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3-5-12 19: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萬 維 讀者網      2013-05-11

  放棄美國國籍的人數在2013年第一季度創下15年來新的歷史紀錄。中新網說,雖然放棄美國國籍可能聽起來不那麼愛國或有避稅嫌疑,也有很多人反對這種個人行為,但律師表示,這要歸罪於美國令人困惑和巨大的稅收系統。「系統規則如此混亂和複雜,以至於美國人在不經意間就會觸犯法律。」前聯邦檢察官傑弗里·尼曼(Jeffrey Neiman)強調,「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放棄美國國籍的人數不斷刷新紀錄。」

  廣州日報據美國《福布斯》雜誌8日報道說,美國聯邦政府本周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的第一季度共有679名美國公民放棄美國國籍,這個數字已經是去年放棄美國籍總人數的四分之三,也創下了自1998年美國政府開始公布名單以來的歷史新高。如照此速度發展,2013年可能成為「告別美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份放棄美國籍的最新名單當中出現了兩位知名人士:馬哈茂德·卡爾扎伊,此人是阿富汗總統哈米德·卡爾扎伊的兄弟;伊莎貝爾·蓋蒂——蓋蒂石油公司繼承人克里斯托弗·蓋蒂和社會名流皮婭·蓋蒂的女兒。伊莎貝爾·蓋蒂還是紐約大學的一名學生。

  今年1月,馬哈茂德·卡爾扎伊在接受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阿富汗電台採訪時表示:「之所以放棄了我的美國公民身份,是因為過去12年我一直在阿富汗工作。接下來,我可能在阿富汗積極從事政治活動,所以我決定放棄美國護照。」馬哈茂德是喀布爾銀行的股東之一,該銀行是阿富汗最大的銀行,但於2011年捲入貪腐醜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一名國際稅收律師菲爾·霍金表示,最近幾年來,美國國稅局開始嚴查公民的海外銀行賬戶和收入,如此多人放棄美國國籍「是美國國稅局這些盤查帶來的後繼影響」。霍金透露,他有不少來自中東的客戶要求持有雙重國籍的子女在繼承家族財產之前先放棄美國國籍,以免承擔美國沉重的財產稅。

  近年來,有超過3.9萬名美國人為了減免罰金,選擇向美國國稅局坦白了自己在海外的秘密賬戶,但是官方卻認為這個人數只是冰山一角。2010年,共有1530多人放棄美國國籍。

  在法國和英國,這種現象也越來越多見。法國著名演員傑拉爾·德帕迪約移民到了俄羅斯,與法國高達75%的富人稅稅率相比,俄羅斯只有13%,比新加坡的18%還要低。在英國,年收入超過100萬英鎊的納稅人人數比過去減少了60%。

  根據美國官方統計,去年共有932名美國人放棄了美國國籍,其中包括美國歌后蒂娜·特納、社會名流兼詞曲作家丹尼斯·里奇以及臉譜創始人之一愛德華多·薩韋林。薩韋林搬到了不徵收資本利得稅的新加坡;而作為億萬富翁馬克·里奇的前妻,丹尼斯·里奇則將節省數百萬的稅費;蒂娜·特納移民到了瑞士,原因據說就是不滿美國政府的稅收制度。絕大多數的美國海外公民都受到雙重徵稅的影響。

  據報道,放棄美國國籍也不是能揮揮手就能走的,離開之前可能還要交一次稅。

  放棄國籍者必須提供之前五年內在美國的納稅證明,如果個人資產超過200萬美元或者在過去五年當中平均的年收入超過15.5萬美元,則必須上繳「離境稅」。例如,如果你在離開之前把房產賣掉了,那麼則需上繳賣房所得的15%。不但美國公民放棄國籍要繳離境稅,即使是綠卡持有者也要「留下買路錢」。

  北京商報引述專門從事移民事務的律師的話說,許多富人在放棄國籍的過程中,進行到一半打了退堂鼓,因為他們得知國內稅收署將檢查他們的全球收入,尋找逃稅的證據。而「要想找到一位報稅記錄無懈可擊的『脫籍者』非常難。」

  業內人士透露,走完整個程序一般需要一至兩年。為避免個人成為無國籍人士,美國要求放棄美國國籍的人要入其他國籍。除此以外再加上數萬美元的法律諮詢費,以及在交出美國護照時要交的脫籍稅。

  根據美國現有稅收體制,無論你生活在蒙大拿或蒙古,你都需要為你創造的財富納稅。美國是全世界對公民境外所得課稅的少數國家之一。2012年有630萬住在國外的美國公民須要在6月底前申報境外所得稅。附屬於國稅局的全國納稅人權益維護人辦公室去年12月公布一項報告,舉出國外報稅的困難包括文件繁瑣、缺乏網上報稅工具和語言障礙。對於想要合法避免境外報稅的納稅人,惟一的選擇是放棄國籍。

  過去25年來,有許多百萬及億萬富翁放棄美國籍,其中包括嘉年華游輪公司已故創辦人阿里森以及前福特汽車公司董事丁曼。

  但現在連不是很有錢的人也要放棄美國國籍,這些人認為,放棄國籍不只是涉及稅負沉重,還涉及反對美國官僚制度和隱私。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2: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