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安倍一聲吼,「萬歲」難回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3-5-3 1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觀察者網     2013-05-03      作者:劉元海

  4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他精心準備的「恢復主權日」紀念儀式上做出了令人震驚的舉動:他在典禮最後的致辭結束之後,突然轉身對端坐於御座之上的明仁天皇高呼「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緊接著,會場中響起了一陣整齊而響亮的「天皇萬歲」之聲。可是,透過電視屏幕,筆者看到了明仁天皇臉上的尷尬表情,這番「山呼萬歲」顯然不是他想要的。(見觀察者網5月2日視頻:安倍晉三高舉雙臂高呼天皇萬歲)

  這一事件,打破了自昭和天皇裕仁發表「人間宣言」以來政界對「天皇萬歲」口號的禁忌,應該說是一件非同尋常的政治事件。此事發生之後,部分日本政治人物對安倍的做法提出了異議。例如,自民黨的執政夥伴公民黨黨首山口那津男指出日本憲法明確規定了主權在民,他對安倍的行為是否遵循這一原則提出了疑問。儘管山口28日在會場上其實也跟著安倍喊了「天皇萬歲」,但事後卻表態說自己是不情不願的。而在自民黨內部,也有不願意具名的高級幹部認為如果安倍當時喊的是「日本國萬歲」就不會有問題了。日本共產黨則毫不客氣地批評安倍此舉毫無疑問是對天皇的政治利用。

  對於來自於黨和政治對手的批評之聲,日本政府的表態極為低調曖昧。根據《朝日新聞》的報道,在4月30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官房長官菅義韋對於記者有關安倍高喊「天皇萬歲」是否與「國民主權」觀念相符的問題,只含糊了事地還了一句「因為是自然發生的,作為政府不應該對此發表評論」的話來應付。

  另外,筆者也注意到,無論是在電視、網路還是在紙質媒體上,出人意料地幾乎未對安倍的「天皇萬歲」做任何議論。日本各大媒體的緘默與平素它們在這類政治新聞上的迅速反應、大肆渲染的作風大相徑庭。看情形,日本政府分明是要讓這件事趕快在日本國民的視線中消失了事。從日本政府和媒體兩方面迅速而默契地展開輿論危機管控這一點來看,這一事件的意義和影響確實不應該被低估。

  不過,對安倍這一輕率舉動做過分的解讀是不必要的。如果死摳戰後日本憲法中有關「象徵天皇制」的條文,自然可能會從安倍這一聲「天皇萬歲」聯想到他在否定日本主權在民的觀念,並且得出他想復活戰前天皇制國家這樣的結論。但是,並非筆者在這裡替安倍辯護(此人當然是如假包換的右翼),他所設想的「美麗的日本國」裡面並沒有給昭和天皇式的「大帝」預留下座位。也就是說,當今的右翼政治家們的政治思維其實已經和「天皇制」脫鉤了。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毫無疑問負有戰爭責任的昭和天皇由於美國的政治庇護而逃脫了制裁。作為交換,他成為了美國人對日本實施間接統治的工具,按照美國人的意圖發揮著作用。在這個過程中,以吉田茂和岸信介為代表的一批舊官僚掌握了日本的政權,形成了統治戰後日本的自民黨保守政治架構。當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正式生效(所謂「恢復主權紀念日」的真正由來)之後,這一群保守政治家便頂著被憲法架空為「體現日本國民團結的象徵」的昭和天皇開啟了戰後日本的發展道路。誠如日本政治學學者后藤致人所揭示的那樣,歡送走了美國佔領軍后的昭和天皇,並不安於一個橡皮圖章的虛對國家政務的「御下問」和首相「參內」對自己的彙報,千方百計地對日本的政治施加影響。從《佐藤榮作日記》的有關記錄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昭和天皇每一次的「御下問」都包括了外交、治安、經濟和教育等國家政治的各個方面。其干政的勁頭與戰前相比其實也並沒有減退許多。

  當50、60年代,日本左翼運動在方興未艾的時候,保守政治家們利用了有戰前經歷的國民群體對天皇的崇信,每每借重天皇的言論為他們的保守主義政經政策背書。在這一時期,天皇成為了保守政治的精神支柱,天皇的金科玉言又好像戰前那樣左右這政府的執政方向了。在支持日美同盟、防蘇反共等大政方針上,昭和天皇的影響和作用可以說是無所不在的。

  不過,時局終究不能與戰前的軍國主義時代相提並論了,進入70年代,由於日本的左翼運動隨著日本經濟的崛起而日漸消沉,加之以田中角榮為代表的自民黨「革新派」的掌權,昭和天皇的「御下問」與「內奏」越來越無法為政治家們所接收。結果,田中角榮讓防衛廳長官向新聞界披露了天皇干政的事實。儘管當時日本朝野對此時並沒有形成某種共識,但畢竟政治家與天皇之間的心理隔閡已經是昭然若揭了。從這以後,直到1988年裕仁駕崩為止,天皇的問政終於成為了一種單純的形式。而當今的平成天皇自即位以來就一直自覺地履行著「象徵天皇」的職責。

  至於安倍晉三的政治藍圖與天皇之間的關係。筆者認為,他的右翼主張以及試變由和平憲法保障的戰後日本政治體制的政治抱負當然是毋庸置疑的。2006年安倍晉三第一個任期中接受右翼媒體《呼聲》(Voice)訪談之時,已經明確地表示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終結戰後的歷史」(在同一個訪談中,他也表達了將中國作為最大對手的心聲)。不過,他所期望的能夠領導這一次歷史變革的人可不是在千代田皇居中研究海洋生物的明仁天皇。通過《美麗的國家》這本小書,我敢確定安倍首相的這幕歷史劇的主角是留給自己的。至於,他給天皇設定的角色,毋寧說如同某一些日本名嘴所鼓吹的,天皇最好是「無色透明的玻璃容器」一般能夠反映全體國民的思想。只不過,這所謂的全體國民

  不過是安倍和他的保守主義同僚罷了。正如日本共產黨所評價的那樣,安倍的「山呼萬歲」僅僅是在利用天皇罷了。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60

主題

450

帖子

29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4
沙發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5-3 12:07 | 只看該作者
還是這句話:外國右派多愛國,中國右派多漢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3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5-4 06:01 | 只看該作者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5-3 12:07
還是這句話:外國右派多愛國,中國右派多漢奸。

有道理,中國最值得警惕的是這麼一批東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20: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