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89歲金庸獲北大博士學位

[複製鏈接]

2632

主題

3089

帖子

62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2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極品 發表於 2013-6-6 19: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庸先生在華人世界乃至歐美眾多知名學府獲得過名譽教授、教授、名譽博士名銜和博士學位。包括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及博導(后辭職)、終身教授;2005年被劍橋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名銜,后以81歲高齡在劍橋攻讀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2010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近日,有自稱北大學生的網友在網上傳了一張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的照片,而證書的主人正是查良鏞(金庸原名)。記者從北大中文系原系主任陳平原教授處證實,金庸先生確實從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北大國學研究院院長、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看到這張照片,很多網友好奇:89歲高齡的金庸先生是如何修滿學分,完成博士學業的。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沙發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3-6-7 03: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3-6-7 04:36 編輯

北大已公開答覆,金庸仍是在校生。

金庸拿到北大博士文憑? 北大回應:仍還是在校生

2013年06月06日08: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就金庸北大讀博一事,北大官方昨日表示,金庸2009年申請攻讀北大國學院博士研究生,仍還是在校生。一位金庸的同年級博士生同學對記者說,他在學校沒見過金庸,第一次班會,老師點名「查良鏞」,金大俠就沒到。

昨天,北大校方回應記者:經與研究生院核實,金庸2009年申請攻讀北大國學院博士研究生,仍還是在校生,網上所說畢業不屬實。

金庸所讀的院繫到底是什麼?記者昨日登錄北大官方網站,並沒有北大官方所說的國學院,而是有一個叫做北大國學研究院的機構。北大中文系教授陳曉明昨天向記者證實,金庸先生確實在北大讀博士,導師袁行霈,所讀的院系應該是國學研究院。

金庸所讀的國學研究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機構?記者詢問了北大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國學研究院是一個聯合體,屬於多學科交叉領域,國學研究院是一個虛體性的研究機構,由北大人文社科類的多位教師組成,沒有編製,也沒有固定經費。據了解,國學研究院自2002年起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主辦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博士班,但並不單獨招生,考生需報考中文、歷史、哲學和考古四個專業其中之一,且在網上提交報考信息時備註為「國學研究院」。在北京大學官方網站公布的2013年重點交叉學科招生簡介中,國學研究院共有7名導師,金庸的導師袁行霈是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教授,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隋唐。

金庸所讀的學位是否全日制的博士?有無學分要求?如何修學分?北大研究生院招生辦工作人員聲明,報考國學研究院無論哪一個專業都需要通過當年北大統一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學制4年,修滿學分,並且論文答辯獲得通過,才可以分別授予相應的博士學位。按照金庸2009年入學算起,今年確實應該畢業,不過北大的相關人士表示,博士生延期畢業也是常事。

金庸先生是如何修完學分的呢?會和其他博士生一起上課嗎?昨天,記者找到一名與金庸同年級的中文系博士生,他告訴記者,在入學的第一次班會上,班主任點名,「查良鏞!」但是沒人答應。然後,有同學說他2008年就報過名,但因身體原因沒來報到。這名學生說自己沒在學校見過金庸,即便是英語和政治這樣的公共課。「不過港澳台的學生不用上,所以,金同學自然也不用上的。」教授陳曉明也說金庸不會和其他博士生一起上課。「他那麼大歲數了,主要是做博士論文,上課修學分,他可以交讀書報告、寫作、對問題的看法,博士生的作業都是論文。」至於金庸先生的論文寫什麼,陳曉明表示不太清楚,平時能不能在學校里碰到金庸,陳曉明說碰到過一次,「北大有一些活動他會參加,平時他應該會跟袁先生經常見面。」記者多方聯絡袁行霈先生未果,之後又就金庸今年未畢業是不是因為學分沒修完的問題致電金庸在香港的辦公室,其助理說:「那你們可以去問消息源,我們這裡不清楚。」(見習記者 李澤偉 董鑫)

新聞內存

金庸入學當年的博士考題

如果按照北大官方所說,金庸2009年開始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當年金庸所報專業的統一考試包括外國語和兩門專業課。記者在北大中文論壇找到了2009年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魏晉隋唐五代文學方向的考題,包括名詞解釋、詩詞賞析、問答題和綜合題四種類型。主要題目摘錄如下,

名詞解釋:沈詩任筆,《初學記》,《唐詩歸》,《唐風集》

問答題:

1.西晉詩風及其得失

2.李杜影響中晚唐詩的表現

綜合題:

1.宋元明清文論中關於「體」、「派」的重要理論及其異同

2.兩漢辭賦的淵源及流變

3.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文化的異同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