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東部安全環境解析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4-29 2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王英

一、朝核危機演繹得驚心動魄

緊張的東北亞格局對我國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東北亞地區歷來是世界戰略重地,主要大國在此各有盤算。在這個地區,匯聚了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四個,除歐盟外,美國、日本、俄羅斯與中國均在此有著重大的利益關聯,存在著複雜的利害關係。美國企圖主導東北亞地區事務:冷戰結束后,美國將其對外戰略定位在如何更好地維護其在東北亞的「霸權」。為了照顧盟友的利益,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同時避免直接與朝鮮接觸而致外交空間的收縮,美國主張多邊機制解決朝核問題,並不斷對朝鮮施加壓力,以壓促變,試圖使朝鮮半島局勢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最終勾畫出一個針對中國的龐大戰略輪廓。中國的崛起和朝鮮的核試驗都令其極度不安。為此,日本不斷加大防衛力量,加強美日同盟,「無核三原則」也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俄羅斯待價而沽:面對北約東擴的壓力,開始轉而拓展東部外交空間。為此,俄國調整了其東北亞戰略和半島政策,奉行「南北等距離外交」,以恢復其在東北亞的影響力,實現重建大國地位的目標。中國努力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作為朝鮮的友鄰國家,從地緣戰略上看,朝鮮半島是中國與海權大國的緩衝地帶。歷史上以中俄為代表的陸權大國,與以日美為代表的海權大國,都曾圍繞朝鮮半島問題進行過激烈的鬥爭,給中國東北乃至全國的安全造成過嚴重威脅。作為中國的鄰邦,朝鮮半島一旦被其他大國掌控,中國東北、華北、華東等多個戰略方向和地區必將直接處於其他大國的壓力之下,中國的戰略迴旋空間勢必被大大壓縮,而一旦東北地區成為中國安全的主要關注點,勢必牽制中國對台灣問題、東南沿海領土權益等其他重大問題的戰略考慮,中國對外戰略將因此變得處處被動、時時受限。因此,朝鮮半島在中國的地緣戰略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朝核危機發生后,中國政府不僅強調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同時也強調要解決朝鮮的合理安全關切問題。這些立場無不反映了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利益所在。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積極斡旋朝核危機。但是,從朝核問題一波三折的發展進程可以看出,中國的外交斡旋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朝核問題迄今為止非但沒有形成實質性的突破,相反,朝鮮我行我素的「挑釁行動」不斷升級,退出六方會談、核試驗、射導彈、發衛星等一系列行動將朝核危機一次次推至戰爭邊緣。

朝核危害不容小視,中國必須充分重視朝鮮半島的地緣戰略價值及其對中國安全所具有的獨特意義。半島若成為「核彈火藥桶」,就可能導致東北亞地緣戰略格局的重組。美日也將藉機強化軍事同盟和軍事存在,加快部署導彈防禦系統,按照他們的意圖推動東北亞地區安全機制。美日的封鎖和制裁還將加重朝鮮經濟和政治困難,對我國東北的社會穩定產生不利的影響。

中國是對朝核危機當事雙方能夠產生影響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之一,無疑可以發揮建設性作用。朝核問題的複雜性和危害性使朝核雙方都不願把矛盾激化到兵戎相見的程度,尋找妥協是解決危機新的契機。不管今後採取什麼樣的折衷方案,只要尋求政治解決途徑,中國都是理想的斡旋者。

二、「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中日關係是中國東部值得警惕的不安全因素

歷史問題已經成為中日關係發展的死結。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社會出現了否認南京大屠殺、慰安婦,修改歷史教科書,日本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參拜靖國神社,甚至美化其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罪行等一系列事件。中日兩國政府為此一再交涉,學者屢發評論,民眾反響強烈,國際輿論稱之為困擾中日關係的「死結」。如何突破這個僵局?這涉及到日方如何正視歷史、而中方如何超越歷史的問題。

領海主權爭議持續發酵。由於歷史、地緣戰略和資源爭奪等原因,中日之間存在釣魚島主權爭議和東海大陸架劃分問題。日本宣稱從地質構造、國際習慣法和國際承認等方面擁有對釣魚島的主權,並且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釣魚島上進行了大量的軍事和政治造勢活動,設燈塔、建神社,舉行頻繁的有針對性的軍事演習,武力阻止中國民間的保釣行動,阻撓中國政府維權執法行動等,使釣魚島問題成為中日之間最棘手的問題之一。2012年9月的購島行為更是將中日兩個大國推向了對抗的境地。至於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中方主張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日方主張中間線原則,矛盾懸而未決。海上劃界涉及國家主權和國家根本利益,同時又會影響到兩國關係及雙方民族感情,是一個十分複雜和敏感的問題。現階段解決中日海洋權益之爭的選擇有三:其一,政治解決;其二,訴諸武力;其三,國際仲裁。目前,政治手段解決爭端面臨困境,法律手段解決爭端需要權衡,軍事手段解決爭端不符合我國的和平發展戰略。因此,這是中日雙方都很難下的一盤棋。

美日軍事同盟出現新變化

美日同盟一直是戰後美國亞太戰略的核心,但這一同盟建立在美國的軍事控制上,以犧牲日本的自立為前提,具有明顯的不對等性:如美軍半永久性地駐紮在日本,並對日提供單方面保護;日本在戰略上服從美國,但不承擔在海外協助美軍聯合作戰的義務,即不得行使「集體自衛權」和對外以武力解決國際爭端。隨著美國將全球戰略的重心轉移到亞太地區,日本作為美國僕從國的地位迅速上升。美國對於日本追求政治大國與軍事大國的地位持默許、縱容態度,日本也與美國的亞太戰略積極配合,將中國作為主要對手加以遏制,美日聯合插手南海問題就是例證。這加大了中國解決海洋權益爭端的難度。

三、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仍然面臨複雜的安全隱患

兩岸缺乏廣泛的政治認同。政治認同是政治互信的必備條件,也是政治互信的結果或體現。雖然兩岸現在還處於「先經濟」的階段,政治議題還沒有提上日程。但是,兩岸關係發展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淺層次的「易」事上,也不可能停留在脫離政治的經濟階段,兩岸關係最終需要政治解決。但從目前島內的執政當局來看,馬英九的大陸政策核心可以用簡單的幾句話來加以概括:首先就是不統、不獨、不武;其次則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再次則是按照「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依民主程序,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台灣未來的前途;第四則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良性發展兩岸關係。過去如此,未來亦將如是。顯然,維持現狀是其首選,政治議題仍是其不願觸及的禁地。「法理台獨」仍有死灰復燃的可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台獨」勢力活動猖獗,不斷變換手法進行分裂活動,嚴重損害了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馬英九的上台避免了近期台灣法理「獨立」的可能性。但台灣問題不是短期內所能解決的。就理論而言,島內政黨輪替將是一個常態,民進黨等台獨政黨再次上台不是沒有可能。況且,島內政局變化之快,常常在預料之外。台獨勢力一旦重新執政,「法理台獨」活動必將再起。只要台灣問題一天不解決,「法理獨立」的隱憂就會一直存在下去。

國際社會一些勢力分裂兩岸的意圖依然如故。台灣是美國牽制中國的一顆棋子,美國企圖利用台灣牽制並消耗中國的戰略資源,遏制中國崛起。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關係最符合其戰略利益,以台制華將是其長期戰略。台灣是可以卡住日本「脖子」的一個卡子,日本作為資源高度匱乏的國家,海上交通運輸線是其「生命線」,台灣正處於其「生命線」的關鍵位置。因此,介入台灣問題,擾亂兩岸關係也是日本的一項周邊戰略。

四、東南亞是我國安全利益的重要掣肘因素

東盟國家對中國的政策具有兩面性。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受來自西方的「中國威脅論」影響,東盟國家擔心歷史上的中華帝國捲土重來,因此對中國保持警惕。目前,東盟對中國採取既接觸又制衡的戰略。

南海海洋權益爭端面臨國際化威脅。南海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交通要衝地位和可觀的經濟價值,使其成為各方覬覦之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正式生效,以及中國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的上升,美國對南海的基本政策已經由「不介入」轉為「介入但不陷入」。美國意圖插手南海,給南海周邊國家的對華政策帶來消極影響,中國海上鄰國有「合縱連橫」、共同制衡中國的趨勢,菲律賓和越南的強硬立場和行為很大程度上源自美國承諾和支持的鼓舞。中國在南海處於「打不了、談不攏、拖不起」的不利處境。打不了是因為條件尚不具備;談不攏是因為爭議雙方的目標差距太大;拖不起是因為國際法尊重「先佔為主」的原則。圍繞南海問題,國內出現了主戰和主和的對立爭議。

非傳統安全領域的負面影響不斷顯現。在中國與東盟之間關於主權和領土爭端等傳統安全問題不斷激化的情況下,非傳統安全問題的負面影響也不斷顯現。這包括毒品、非法移民、資源和環境安全、恐怖主義、金融安全等在內的非傳統安全問題。特別令人擔憂的是,2002年以來,東南亞地區已成為全球恐怖主義頻發的重災區之一。由於地域毗連或相近,周邊非傳統安全因素上升,中國受到外部非傳統安全威脅侵害的可能性增大。

總之,由於半島僵局難以破解、日本對外戰略的進攻性加強、海上問題矛盾激化、戰略憂慮刺激軍備競賽等因素,加之美國構築第一島嶼鎖鏈遏制中國,中國東部海洋方向的安全利益不斷受損,安全環境正在惡化。這是中國崛起歷史進程中必然會面臨的挑戰,也是必須解開的一道難題。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1: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