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家電業為何連年虧損?

[複製鏈接]

1776

主題

1806

帖子

256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mmy00210909 發表於 2013-4-28 08: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本家電企業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創造過多項世界第一,松下、索尼、夏普、日立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品牌。然而,曾經不可一世的「家電王國」今天卻面臨極大困境,家電企業全線虧損。松下2012財年虧損額高達7650億日元,夏普去年半年的虧損就創下3875億日元的歷史紀錄,索尼電視機部門半年虧損為155億日元。據最新統計,日本三大家電企業2012年全年虧損接近1.7萬億日元。為此,國際評級機構已將松下和夏普的信用等級降為垃圾級。

  日本家電企業的敗落並非起於今日。自2005年起,日本家電和電子產品的銷售就逐年疲軟,顯露出後勁嚴重不足的趨向。電視機是家電和電子產品的代表,儘管松下、索尼和夏普紛紛投入巨資研發新產品,但仍被韓國的三星、LG趕超過去。到2012年,韓國兩大企業的產品佔全球電視機市場的份額為34%,而日本6大企業的份額僅為31%。銷售業績排名中,三星名列第一,LG位居第二,松下屈居第三,索尼、夏普、東芝排名更是靠後。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電子通訊市場上,日本企業也遠遠不及蘋果和三星,其市場佔有率連年下降。2007年,日本家電和電子產品年出口額為17萬億日元,2012年降至11萬億日元。截至去年底,松下家電部門已經連續3年虧損,索尼更為慘重,連續虧損時間長達7年。日本家電和電子行業已被日本業內人士稱為「長期蕭條的夕陽產業」。

  近來,日本全國上下深刻反思家電業衰敗的原因。有人將責任推到亞洲企業的崛起上,但更多的專家反躬自省,認為歸根結底在於日本企業經營戰略的失敗。最近,韓籍經營專家金美德在分析了日韓企業的經營特點后指出了問題所在。一是日本企業過於依賴技術創新,而忽視了市場銷售。金美德認為,日本企業擁有最先進的家電製造技術,而且創新能力很強,如索尼的科研投資和技術力量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日本企業歷來篤信「好酒不怕巷子深」,固守「只要產品好,不愁賣不出」的觀念,對市場動向和消費需求的分析不足。相反,韓國企業將經營重點放在市場銷售上,對不同的消費群體提供不同的產品,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韓國企業秉承「並非最好的,但是最適合你的」觀念,因而能很快佔領市場。

  二是海外人才戰略的失敗。由於日元長期升值,日本企業不得不將生產轉向海外,因此,如何運用當地人才,並通過他們了解市場,生產出適合當地的產品就成為企業「走出去」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日本企業囿於傳統觀念,更相信本國人員,管理層和關鍵崗位大多使用日籍職工,因此當地職工就喪失了努力奮鬥、爭取更高職位的積極性。

  三是日本政府自貿戰略(FTA)的失敗,沒有為企業開展國際競爭創造良好的條件,導致日本產品陷入曲高和寡的窘境。韓國已經和45個國家簽署了FTA協議。而日本政府過多地顧及國內農產品市場,又擔心開放建築和服務行業影響本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而在FTA問題上縮手縮腳,進展緩慢。據調查,主要進口國對韓國家電和電子產品的關稅率為5%,而對日本的產品則高達13%。韓國產品的優勢顯而易見。

  面對連年虧損,日本企業並沒有「重整河山,東山再起」,而是選擇全面退出家電生產的戰略調整。目前,日立、三菱、東芝幾乎放棄家電生產;松下決定大幅縮小家電部門,將投資重點轉向汽車、飛機用電子儀器;索尼已經全面縮減電視機的生產和投資,今後著重開發商業利潤更為豐厚的醫療器械。夏普的結局最為悲慘,由於前期投入過多,回收困難,資不抵債,將面臨或被收購、或破產倒閉的境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2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