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了你的家庭和後代不「被同性戀」 (ZT)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3-4-28 06: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非基督徒在加拿大華人網站發表)

我曾經是自由黨(聯邦和安省)的支持者,但是,由於「性」問題,我不得不反對自由黨,因為這關係到我(以及公眾)的家庭和子孫後代的前途。

日前聽朋友說,安省自由黨正著手在安省教育系統中貫徹「同性戀教育」,他向我推薦「銀禧社」網站(jccsa.ca)題為「多倫多教育局「挑戰害怕同性戀反異性戀主義(Challenging Homophobia and anti-Heterosexism)政策」的新霸權主義」的文章,閱后讓我十分驚異和困惑。今日又從「多倫多華語電台」的聽眾交流節目中得到證實,讓我由驚奇至擔憂,最後是憤怒。而絕大多數公眾根本對此事一無所知,被蒙在鼓裡。

網文說:「隨著今年九月份學校開課,安省教育廳要求所有公費教育局(包括公立教育局和天主教教育局)內學校推行所謂「平等及包容教育政策」(Equity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Policy)。而全省最大的教育局,今年初推出一份教育局文件「Challenging Homophobia and Heterosexism: A K-12 Curriculum Resource Guide」(「挑戰害怕同性戀反異性戀主義:幼稚園至十二年級的課程資源指引」),以反歧視為口號,內容卻涉及不少關於同性戀家庭,雙性戀等多種性傾向的教材。

原官方鏈接: (已被刪除)
http://www.tdsb.on.ca/wwwdocumen ... 202012%20update.pdf

多倫多教育局TDSB新鏈接: (已被刪除)
http://www.tdsb.on.ca/_site/view ... 88&pageid=34067

簡而言之,該教材向幼童(幼稚園至三年級)進行針對傳統性別和家庭概念的批判,灌輸「模糊性別」的概念。比如讓他們習慣於男扮女裝和女扮男裝,模糊性別的外在特徵;閱讀「雙爸(雙媽)家庭」之類的讀物(如My Two Mums, My Two Dads之類的書),以淡化「男爸女媽」的家庭概念。借各種機會讓這些心智初開的蒙童喪失對性別界限的辨別能力。

對於大童和中學生,則是要他們模仿同性戀活動和學習同性戀知識。如鼓勵學生在校內舉辦同性戀遊行(Gay Pride Parade),還要求學生不僅閱讀同性戀雜誌,例如Xtra! (該雜誌在同性戀群體中頗負盛名,其中有許多不適合兒童和青少年閱讀和觀看的圖片),還要從中剪報來彙集資料,必須下一番工夫,費一番心血。

中國曾有某名人名言:「培養科學家,要從幼兒園抓起!」如今自由黨治下的安省「培養同性戀,從幼稚園抓起」!更有甚者,這項教育是「強制」的,學生家長被「屏蔽」在外,其合法的權利被剝奪,既無權要求停止這項課程,也不許為子女選擇「缺席」,學習和認同同性戀成為「必修課」!

自由黨政府的這種「性取向」據說是為了避免性歧視,要「包容」同性戀。對此我覺得他們太弱智(由此也明白了他們屢屢犯錯的根源,並懷疑他們繼續執政的能力),加拿大的平等、博愛、人權不是最好的反歧視教育嗎?對公民從小加強這些加拿大基本價值觀的教育是最有效的!如果反同性戀歧視就必須模仿和認同同性戀,就要模糊性別差異,那麼反對種族歧視和反對對殘疾人的歧視又將如何呢?白人怎樣去模仿和認同黑皮膚?健全人也必須模仿殘疾人嗎?怎樣模糊白皮膚和黑皮膚的差異?怎樣模糊健全和殘疾的差異?

坦白地說,我曾經是歧視同性戀的,但是出國多年來的文化熏陶對我非常重要,自由、平等、博愛、人權以及和同性戀者的接觸,改變了我對同性戀的態度,雖然我不贊同這種性取向,但是我尊重他們,所以我們可以平等相處。其實自由黨的上述課程才是對同性戀的真正歧視,表面上似乎在關心,實際上是將同性戀者當作一個標本,刻意地向公眾展示他們的「與眾不同」,這是對同性戀者的極不尊重!

這個課程是利用「同性相愛」的教育,剝奪了我們的小孩從小接受「異性相愛」教育的自由,剝奪了公民選擇教育的自由,是以一重貌似合法的手段,將我們的孩子向同性戀群體驅趕,這是我決不能接受的。不管我的孩子將來的性取向如何,現在讓他從小就學習和認同同性戀,就是毀我家庭,毀我子孫!從家族的根子上下手,真夠毒啊!

中國歷史上有一種比「挖祖墳」更加惡毒的惡行,就是「毀子孫」。仇家利用手段引誘對手的孩子不走正道,從「吃喝嫖賭抽」到「坑蒙拐騙偷」,無所不能,讓這家的子孫把這個家毀了,最後斷子絕孫。如今從小「教育」孩子們向同性戀「步步深入」,雖然不能說「學壞」,但是可以殊途同歸地達到斷子絕孫的結果,社會真是「進步」了,手段真是「現代化」了。

我們和麥肯迪無仇,與自由黨無冤,他們為何要毀我子孫?我們交了一筆又一筆的稅,被麥肯迪揮霍了也就罷了,我可以褲腰帶一勒再勒,但也不能用我的錢來毀我子孫呀?誰毀我的子孫,我就毀誰的前程,這事沒商量!
  哥們姐們,為了你家和安省華人的「香火」,請趕快轉發,讓儘可能多的人知道真相,大家齊心合力,用手中的選票共同阻止這一害人的「變態教育」!

聯邦大選時,使我對自由黨反目的重要原因也和「性」有關。自由黨和新民主黨聯手推行「心理性別法」,一但實施,男人若在心理上感覺自己是女性,就可以進女廁所或女更衣室,誰趕他出去誰犯法;反之亦然。如果我站在小便池前,背後有「心理男性」的大姑娘小媳婦來回穿梭,我是沒法尿尿的(不知哪個男人有這種特異功能),我要是趕她們出去我就犯法了!如果大姑娘小媳婦在游泳池更衣室剛脫光,近來一幫「心理女性」的小夥子圍著,也是合理合法的,你要反抗就是你犯法!

有個支持自由黨的老太太說:「這次我都沒投自由黨的票!雖說我是個老太太,那我也不想讓男人進女廁所!」 請你說說這自由黨是怎麼了?瘋了?從聯邦到安省都「性瘋狂」?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沙發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3-4-28 06:31 | 只看該作者
(綜合新聞)

據《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報道,漢密爾頓(Hamilton)地區一位父親,杜魯基斯(Steve Tourloukis)將當地教育局告上法庭,因校方不允許他的孩子不上校內具爭議的性教育課程,控告學校教師未能尊重其家庭的宗教信仰。大多區許多家長也開始向當地學校施壓,要求子女所在班級如果要討論一些宗教敏感話題時,需提前通知各位家長。

身為牙醫的杜魯基斯是一名希臘正教(Greek Orthodox Church)信徒,他的女兒和兒子在漢密爾頓公立教育局(Hamilton-Wentworth District School Board,簡稱HWDSB)分別就讀1年級和4年級。他向學校要求,在討論家庭、婚姻及性等問題時應提前發出告知,以便其可以適時決定,是否應該提前對孩子進行教育,或是直接缺席某些課程,但遭到拒絕。

「我的孩子是我的。他們是屬於我的,而不是教育局。」 杜魯基斯說道,並駁斥了將孩子轉入私人學校或是天主教教會學校的提議。

「為什麼要讓他們轉學?我是納稅人……我並不認為,其他人的偏見就得影響到我孩子的入學。這裡是自由的國度,這裡是加拿大,這絕不可能。」 杜魯基斯指出。

本周一(9月10日),杜魯基斯對記者表示,教育局以該做法對其他學生不公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他於上周五(9月7日)提起了訴訟,目前,他的指控尚未在法庭得到證實。

他解釋說,「我的訴求是合理的。只是給我觸及特定話題的課程、活動或學習材料的提前通知,我認為準許我讓孩子不上那些指定的課程或活動是必要的。」

杜魯基斯的訴求得到非營利機構「家長教育辯護權利基金」(The Parental Rights in Education Defense Fund)的支持。在該會周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杜魯基斯解釋他在與學校多次交涉不成後,才提出了這次訴訟。

2010年春天,杜魯基斯參加了學校局一個關於新的公平政策會議。他解釋說,「在那個持續一個半小時多的會議上,他們反覆告訴我,如果允許我的孩子不上一些特定課程,某程度上是對其他孩子的歧視...可是因著我們信仰的緣故而不歡迎我們到公立學校,卻不視為歧視,我被他們的虛偽感到震驚。」

註: 具爭議的性教育課程指同性戀教育課程。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3-4-28 07: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來往加國 於 2013-4-28 07:14 編輯

加拿大網站 2012-10-05

多倫多教育局本周初向屬下學校發布了遷就中性學生(transgender students)的指南。

依照此指南,學校必須依照學生自我認可的性別給予遷就,學生有權使用認為合適自己性別的廁所,而非被限定使用學生出生性別所決定的廁所。指南鼓勵每所學校至少建設一中性廁所。

多倫多教育局在指南中說∶「要求學生提供醫生證明、身分文件等證明自己的性別,這種政策不可讓人接受。學生自我認可才是確定他們性別的唯一標準。

該指南還說,在沒有獲得學生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校方不得向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透露學生的性別狀態(gender status)

多倫多教育局鼓勵學校在新學年開始之初與學生交談,以確定該學生喜歡以哪種性別身分與家長交流。

以上指南是多倫多教育局在中性學生向人權組織投訴後作出的回應。一年之前,中性學生投訴說,因為性別原因,他們常常被排斥在某些學校開設的項目之外。

多倫多教育局發言人伯德(Ryan Bird)說,新政策意味著再沒有人會有遭排斥的感覺,「無論處於何種狀態中的人,我們都想讓他們在學校感到安全和受接納。」

該指南沒有具體說明它適用於多大年齡的學生,但它卻對自認為是中性人的教職員工也適用。

註:注意transgender一詞,是同性運動的新詞,指個人的性別自我認可,或稱為心理性別變性人。
學生有權使用認為合適自己性別的廁所可理解為生理男性心理女性者可進入女廁所,生理女性心理男性者可進入男廁所。在加拿大安省,該法案已經擴大到公共浴室、公共衛生間。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3-4-28 07:13 | 只看該作者
2011-10-12  環球華報 (大溫哥華區)

據「文化衛士」(Culture Guard)組織的負責人辛普森女士(Kari Simpson)披露,最近在本拿比學校發生一起離奇事件:一位12年級男生堅持要上女廁所,因為他聲稱自己是「變性人」。事件引起該校女生驚慌,訴說沒有安全感,一些穆斯林女孩認為她們的人權受到侵犯,因為穆斯林信仰規定女孩遮蓋的頭髮是不能讓男生看到的。其實,這個案例只是學校走向混亂的開始。


今年本拿比家長組織反對5.45草案失敗后,同性戀等團體士氣大增。最近活躍在大溫地區各學校的男同性戀組織趁機大力推銷的一套所謂的《教師資源手冊》(Out in Schools ,簡稱OIS),就是一例。OIS公開打出的旗號還是「反對校園欺凌活動」(Anti-bully program),可本質未變,是為了向學生洗腦,讓他們認可、欣賞、讚揚同性戀。


令人震驚的是,其手冊中的「青少年資源單元」,竟然列出色情網站和色情熱線電話。例如checkhimout.ca中有網頁播放不堪入目的鏡頭,並鼓勵男孩放縱情慾,不用擔心後果,因為有免費艾滋病和各種性病檢查 (其實是納稅人付錢)。另外,還有一個網站"Won't got weird",將父母描寫成一群憤怒和愚蠢的人,鼓勵孩子反叛。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OIS這個出自鼓吹同性戀的電影機構——Out On Screen的產品,竟由Telus、 TD Bank 等大機構資助和BC教師聯會推薦。早在2004開始,溫哥華的公立中學就開始使用,並且邀請OIS的負責人Johnstone到學校宣傳,他還帶著pizza和汽水去款待學生。「文化衛士」認為,OIS搞的所謂「反欺凌活動」,大量內容與反欺凌無關,實際上是一個「色情通道」,引誘學生模仿同性色情性行為。因此,辛普森女士以刑事犯罪,一狀告到溫哥華警察局(內容詳見cultureguard.com)。


本拿比學校局在5.45政策還未通過前一年就急不可耐地購入32套Out In School, 今年九月開始向每所本拿比中學發一套,包括DVD,這件事不巧又被「老對手」——父母心聲(Parents Voice)抓個正著。上次雙方過招中,本拿比學校局主席海斯先生信誓旦旦保證5.45開門之後,教學中肯定不會涉及性行為云云,現在謊言不攻自破。殊不知,人家要搞的核心就是這個,因為他們的邏輯是,只有讓廣大同學們認可和欣賞同性戀(當然還有什麼雙性戀等等)的生活方式,才不會去歧視他們,性行為就是其生活方式的核心部分,最容易吸引學子們的好奇心,最好孩子們都去學,接受了、學會了,何來「歧視」?現在,大溫各校同性戀組織如雨後春筍,公開招攬普通學子,其海報就貼在學校辦公室醒目之處。


今年春天,抗議5.45草案的本拿比家長們, 雖然未能成功阻止草案通過,但他們雖敗猶榮 ,一個月內吸引全國各大媒體的高度關注,喚起人們的警覺和思考。今年11月中旬,本拿比學校局的學務委員就要重新選舉,「父母心聲」準備再接再厲,推出自己的候選人組成團隊,替換這些不作為學委。除對5.45草案不滿外,「父母心聲」的家長們對現任學校局無法容忍之處還在於,學校局長期以來浪費資源,未能專註教育,使得本拿比在大溫公校排名一直敬陪末座,是大溫唯一沒有國際公認IB課程的學區。「父母心聲」還希望學區遵守聯合國人權宣言,恢復家長在子女教育選擇的優先權,鼓勵家長與子女的正常交流,阻止一些長期打著美麗謊言、混亂道德倫理的團體干擾學校教學。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