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3-4-22 18:05 編輯


從停車場坐市內遊覽車12分鐘觀光, 抵達斜塔所在地.




這塔的傾斜度取決於拍攝角度, 塔壁內側螺旋上升, 294級台階達到頂部. 羅馬式風格, 圓柱形六開廊. 看來設計考究, 時間允許的話應該進去參觀. 有從佛羅倫薩出發的一日游, 估計仔細看需要2天-比薩大學及早期著名科學與工程貢獻.













http://web.mit.edu/jpnet/articles/JapaneseLanguage.html#intro 日文漢字-MIT
目前假名佔50%, 漢字40%, 西方詞10%(1981年日本政府頒訂1945個"常用漢字").
-掃了一眼文部省的官樣指南, 看來過去日語中級班的有些淵源, 演化與片假名和外來語的關係等基本概念還遠遠不到位. 昨天晚上在NHK看了一個長達一個小時的節目, "核電站事故日美聯合調查報告". 東京電力和日本核電安全委員會大屏幕顯示中中文物理名詞不少, 除了設計中兩套光鍵備用供電系統忽略了嚴酷自然災害因素以外, 職工知識儲備與應急訓練不足亦為致命缺陷. 兩座核反應堆燃料組合融化, 導致產生大量氫氣進而引發爆炸. 反應堆上方的巨大儲水罐基本上沒有啟動, 全日本沒有人見過緊急冷卻水降溫產生的巨大蒸汽流, 誤報險情(在美國核電站做的實驗非常壯觀). 調用的消防車即時注入了數百噸冷卻水, 但是由於所有備用電源全部失靈, 分流閥不能有效關閉, 將近一半水注入了儲水罐, 壞了大事. 在義大利全球最先進的高壓液態工業規模實驗裝置模擬了事故(絕大多數核電設備高壓管道系統均經過其檢測, 義大利在空中公共汽車系統工程等方面亦舉足輕重; 英國引擎, 法國宇航空氣動力學等設計), 結論為如果60%冷卻水到位即可化險為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