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公開支9000億」系捕風捉影(求證·探尋喧嘩背後的真相)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3-4-19 1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3年04月19日

  

 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三公」開支數據備受關注,長期以來有多個版本:有說9000億元,有說1000多億,數額相差巨大,其中9000億元版本還曾引起廣泛關注。不同的「三公」開支數據從何而來?哪個更可信?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近日對說法源頭進行了調查核實。

  「三公」開支9000億從哪來?

  最早提出的作者也無法提供準確來源

  2006年,北京大學教授王錫鋅做客中央電視台《新聞1+1》時說,「有的說我們『三公』加起來達到9000億,……相當於我們財政支出的接近30%。」

  一石激起千層浪,9000億這一數字引起熱議。其依據是什麼?記者近日採訪了王錫鋅。

  「我所引用數據是從《學習時報》得到的。」王錫鋅說,「具體數據相關部門沒公開,自然就沒有。」

  據了解,2006年《學習時報》刊登過兩篇提及「三公」開支的文章。一篇是2006年2月27日第324期發表的《政府行政和職能改革的八個問題》,這篇文章是記者鄧聿文對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的專訪,文中提到「目前中國公車消費每年在3500億左右,接待消費在2000億左右,出國費用在2000億左右」。

  周天勇表示,在國外,不方便接受採訪,「我在《中國向何處去》一書中進行過較仔細研究,得出了數據,以後再沒算過。」

  記者檢索該書後,找到作者推算的2007年數據,「行政事業公車、公招和公出三項費用為7690億。」周天勇告訴記者,「2006年(的數據)是預計,2007年是保守的計算。」

  另一篇是3月13日第326期刊登的《政府管理改革的幾個切入點》,文中寫道,「2004年,我國至少有公車400萬輛,公車消費財政資源4085億元……全國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億元以上,二者相加總數高達6000億元以上……據2000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1999年的國家財政支出中,僅幹部公費出國一項消耗的財政費用就達3000億元。」

  記者聯繫了《政府管理改革的幾個切入點》的作者,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

  竹立家說,有關2004年公款消費的數據引自《同舟共進》雜誌,其它部分數據引自2006年2月27日《學習時報》中的一篇文章,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政府行政和職能改革的八個問題》。

  《同舟共進》是廣東省政協主辦的雜誌,竹立家教授所引用的文章是發表於2005年12期的《從五大浪費「黑洞」看節約潛力》。文中指出,「全國政協提案曾披露過,……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約有350萬輛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每年耗資約3000億元人民幣。全國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億元以上……據《中國統計年鑒——2000》顯示,1999年的全國財政開支中,幹部公費出國所消耗的費用(3000億元)。」

  通過溝通,記者了解到本文作者顏玉華是江蘇省射陽縣體育局退休的老局長。

  「資料引用都是有出處的,」顏玉華說,「引用過一份全國政協提案,但具體情況記不清楚了。」

  這份提案被記者在隨後的調查中意外查到。而記者專門去查閱文中所提的《年鑒》,卻並未找到相關數據。

  每年公車消費數千億元?

  從1000億到4000億都不是官方來源

  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李煒光認為,「司機補貼、私車公用或發放車補等,只要國家財政掏錢買單都應該算作公車消費。」

  「當前我國每年用在公車方面的費用約為4000億元左右。」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官方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250萬輛公車,但我認為還要多一點,在350萬輛左右。」葉青說。根據自身經歷,葉青認為一輛公車每年的花費在10萬元左右比較正常。「350萬輛公車乘以10萬,再加上公車私用方面的成本,我覺得公車經費在4000億元左右。」

  當記者進一步詢問250萬輛公車這一「官方數據」從何而來時,他表示無法解釋清楚。

  另一種說法是每年公車消費為3000億元。

  2006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時任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盟安徽省委主委劉光復提交提案《培養公務員節約意識 建設節約型的公務機關》。其中談及「有人測算,公車只有1/3為公務所用,1/3為領導私事,1/3為司機所用,這樣算下來,每年公車私用達2000多億。」也就是說,每年公車消費3000多億元。

  針對提案中的數據,記者採訪了劉光復。據介紹,提案中涉及數字並非取自官方機構或是內部資料,而是通過整理研究各種報紙期刊以及網路信息資源所得出的數據,依據的材料包括:2003年3月8日新華網刊發的《公車改革勢在必行》,2005年9月26日《中國產經新聞》刊發的《公務車改革只打雷不下雨 到底觸動了誰的利益》,2005年9月29日《經濟參考報》刊發的《將公務車標準降到10萬 能治理車輪的腐敗?》,2005年12月19日《第一財經日報》刊發的《處長車補憑什麼是農村教師工資的六倍》,2006年1月5日《新京報》刊發的《公車也應逐步「小排量化」》。

  上述報道均表示,公車消費每年在3000億元以上。2003年的《公車改革勢在必行》一文提到,「【第0225號提案】……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約有350萬輛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耗用約3000億元人民幣。」而其他報道都未指出統計數據的確切年份,模糊地稱「目前」。

  第225號提案是當年的全國政協提案,提交者是南京師範大學原副校長陳凌孚,「這是當時民進江蘇省委參政議政處提供的初稿。」陳凌孚說。記者隨後聯繫參政議政處,工作人員稱,「初稿是一位姓謝的會員寫的」,而材料來源是「在網上搜集的」,具體情況因時間太久記不清楚了。

  這份提案與顏玉華引用的政協提案內容完全一致,初步判斷,顏玉華當年所引用的正是這一份提案。

  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國每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超過1000億元。刊登於2012年5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的《公車改革路在何方?》,文中提到:「據財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每年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增長率在20%以上,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超過1000億元。」但該文作者告訴記者,文中數據不是本人採訪得來,而是引用同事數據。也記不清楚引用哪位同事的報道,現在也找不到來源了。

  關於公車消費眾說紛紜,而公款接待的數據同樣撲朔迷離。2006年10月30日《瞭望》雜誌一篇文章稱,2006年8月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提供了一個數據:「2004年全國公款吃喝3700億元。」

  記者致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該部發展戰略處處長高輝清查詢后表示,相關課題成果確曾使用過「2004年全國公款吃喝3700億元」這一表述,同時表示這一數字並非獨立調查得來,而是「引用自《中國改革》2006年第一期」。

  記者查詢了當期的《中國改革》雜誌,在「讀者來信」欄目一篇署名「馬千里」的文章《構建和諧社會:務必著力降低執政成本》中,提到「以2004年的數據估計,全國公款吃喝3700億元。」記者隨後聯繫安徽省政協得知,該文作者是安徽省政協委員、省國稅局原局長。但經多次努力,記者無法聯繫上馬千里本人。

  2004年「三公」支出1201億元

  該數字屬權威發布,但最新數據難提供

  「『三公』不是財政學上的概念,而是從民間流行起來的說法。」李煒光說,「目前中央部門的絕大部分都公布了『三公』支出的數據,部分地方政府也在公布。」

  李煒光解釋,雖然政府的財政管理上接納了民間「三公」的說法,但實際統計中並沒有這方面的科目。「要公布『三公』支出,必須把分散在各項支出中『三公』的數額分別統計出來,這種統計可能不夠準確和規範。」

  實際上,「三公」開支有「三公經費」和「三公消費」兩個概念。

  「『三公經費』是財政上做了安排的用於『三公』開支的資金,『三公消費』則包括了財政安排相關資金和非財政資金用於『三公』消費的各種資金,『消費』的額度大於『經費』。」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說,「比如出國考察是企業出的錢,到企業去吃請,這些也屬於老百姓講的『三公消費』,但不是『三公經費』。」

  人民網2006年的報道《我國每年公款消費近9000億元的說法不實》,採訪了財政部預算司有關負責人。報道梳理了一份財政部預算司提供的2004年公款消費數據:公車數量180萬、公車消費1000億元、公款伙食費172億元、幹部公費出國費用29億元,三項支出總額約1201億元。

  「1201億元計算的是納入財政預算用於三公開支的額度,而社會所傳『三公消費』,涉及預算內外及其他渠道用於『三公』的總開支,後者大於前者。」蘇海南說,概念不同,統計口徑自然不一樣,計算結果也會不同。「各級政府要把各種用於『三公』開支的財政預算內外資金統計清楚並控制住;此外還應轉變政府職能和作風,減少並逐步杜絕非財政資金的『三公』消費。」

  「納稅人關注『三公』,其實是關注政府如何花錢。」李煒光指出,之所以出現多版本的「三公」開支,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全國範圍「三公」數據的缺失。截至目前,只有「1201億」是比較官方的數據。而最近年份的數據是多少,難以統計。

  對於各種版本「三公」支出的傳播,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電視系主任孫振虎說:「網路傳播是一個輿論場,信息在其中互相傳送與接收,不僅是信息的傳播,還有對原始信息的解讀。個體的轉帖等於是對原始信息進行了重新編碼,往往帶有個體的情緒,並加入了個人的理解,這種理解越來越多以後,原始的信息反而被弱化了。」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3-4-19 13:06 | 只看該作者
               人民網評:「三公經費」只減不增,方能取信於民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2013年04月19日

財政部18日公開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79.69億元,這一數據比去年的預算執行數減少1.26億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減少0.29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減少0.33億元,公務接待費減少0.64億元。

自2010年首次公開部門預算以來,今年是中央部門連續第四年推進部門預算公開,與往年相比有明顯的三大亮點,一是部門「三公經費」預算首次與部門預算同步公開,這更便於公眾監督預決算情況;二是預算的一些科目更加細化;三是「三公經費」只減不增。

對於公眾來說,最感欣慰的當屬「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在今年3月17日與中外記者見面時,李克強總理提出「約法三章」:本屆政府任期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如今恰好過了整整一個月時間,我們可以發現承諾正在兌現。

推動預算公開,削減「三公經費」,既是打造透明財政、民生財政的需要,也是打造廉潔政府、廉價政府的必經之路。不公開透明,公眾實現知情權、監督權就是虛妄之談;不削減開支,就無法取信於民,正如李克強所稱,民生支出是剛性的,不能減,只能增,那就需要削減政府的開支,「要用簡樸的政府來取信於民,造福人民,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中央部門在壓縮「三公經費」上做出了表率,地方政府應該積極跟進。去年5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2012年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明確要求,「今後,中央部門須公開車輛購置數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國(境)團組數量及人數、公務接待有關情況等;省級政府的『三公』公開,也擬在兩年內實現全覆蓋。」而據媒體報道,截至2012年年底,有1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公開了「三公經費」,但公開的部門數量不盡相同,多的有29個,少的只有1個。不公開「三公經費」,公眾就無法有效監督,也不可能知道政府有沒有削減經費。

當然,無論中央部門還是地方政府,在「三公經費」的公開上有必要更詳細,除了讓公眾看得見,還要讓公眾看得懂,更要條分縷析,讓公眾看得一清二楚。在我國香港行政區,預算會細化到添置座椅、換燈泡等細節上。除了細緻,還應該完善制度設計,正如去年6月27日國家審計署署長劉家義提出:目前「三公經費」概念不清晰、口徑和標準不夠規範,不利於發揮約束和控制作用,也容易造成社會公眾誤讀。

讓公眾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這是政府的責任;不該花的錢一點都不能花,把錢花在刀刃上,這既靠政府的自覺,更需公眾監督。從公開「三公經費」到削減「三公經費」,並形成嚴格的制度化安排,方能更好地打造民主財政、廉潔政府。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3
小辣辣 發表於 2013-4-19 21: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13-4-19 21:28 編輯

擺事實,講道理的一篇好文章。雖然無結論,但告訴我們許多真相和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如何做。。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450

帖子

29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4
4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4-19 23:06 | 只看該作者
哎呀,我真老了,竟然忘記了今年是公元哪一年!
希望laodai能提供一個比較完整的中央和地方三公消費的最新官方累計總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5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4-20 04:08 | 只看該作者
不管怎麼說,就這一件三公,事實是,社會主義還不如資本主義

真的很可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98

主題

2123

帖子

224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47
6
禾苗 發表於 2013-4-21 21:33 | 只看該作者
1000億和9000億的共性都是腐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7
小辣辣 發表於 2013-4-23 02: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13-4-23 02:56 編輯
禾苗 發表於 2013-4-21 21:33
1000億和9000億的共性都是腐敗。


尊敬的版主:那就何必談數字?? 何必談真假數據????何需查真實數據????真作假時假也真。無為有處有還無。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2

主題

281

帖子

327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7
8
沁園春•雪 發表於 2013-4-23 21:39 | 只看該作者
小辣辣 發表於 2013-4-23 02:24
尊敬的版主:那就何必談數字?? 何必談真假數據????何需查真實數據????真作假時假也真。無為有 ...

半斤對八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9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3 23: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4-24 00:30 編輯
沁園春•雪 發表於 2013-4-23 21:39
半斤對八兩。
當然,無論中央部門還是地方政府,在「三公經費」的公開上有必要更詳細,除了讓公眾看得見,還要讓公眾看得懂,更要條分縷析,讓公眾看得一清二楚。在我國香港行政區,預算會細化到添置座椅、換燈泡等細節上。除了細緻,還應該完善制度設計,正如去年6月27日國家審計署署長劉家義提出:目前「三公經費」概念不清晰、口徑和標準不夠規範,不利於發揮約束和控制作用,也容易造成社會公眾誤讀.
讓公眾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這是政府的責任;不該花的錢一點都不能花,把錢花在刀刃上,這既靠政府的自覺,更需公眾監督。從公開「三公經費」到削減「三公經費」,並形成嚴格的制度化安排,方能更好地打造民主財政、廉潔政府。


「三公」消費每年超萬億,是什麼阻礙中國走向真正富強?  紅網 是博客。鏈接被屏蔽,這是原題,一搜索就可查到全文。

1000億。9000億。超萬億。明天可能再暴一個數十億,不知哪個是半斤? 哪個是八兩???真相不要緊,捕風捉影沒關係。只要能說明有不正之風就行????所以老百姓也沒有必要知道真實數字。而政府也不需要公布可核查的真實數字,反正是半斤八兩而已。嗚呼!!!!樓主最後一段向政府的要求白寫了。對某些人來說,他們不需要真相。有幾個不可查實的數字就夠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50

主題

1307

帖子

1403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3
10
chnqiang 發表於 2013-4-24 01:08 | 只看該作者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3 23:28
「三公」消費每年超萬億,是什麼阻礙中國走向真正富強?  紅網 是博客。鏈接被屏蔽,這是原題,一搜索就 ...

您覺得現在的三公消費大概應該是多少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1

主題

6683

帖子

316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61
11
和諧2008 發表於 2013-4-24 01:20 | 只看該作者
連自己都不知道真相的人是沒有資格打假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2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4 04: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4-24 05:05 編輯
和諧2008 發表於 2013-4-24 01:20
連自己都不知道真相的人是沒有資格打假的。

「1201億元計算的是納入財政預算用於三公開支的額度,而社會所傳『三公消費』,涉及預算內外及其他渠道用於『三公』的總開支,後者大於前者。」蘇海南說,概念不同,統計口徑自然不一樣,計算結果也會不同。「各級政府要把各種用於『三公』開支的財政預算內外資金統計清楚並控制住;此外還應轉變政府職能和作風,減少並逐步杜絕非財政資金的『三公』消費。」
讓公眾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這是政府的責任;不該花的錢一點都不能花,把錢花在刀刃上,這既靠政府的自覺,更需公眾監督。從公開「三公經費」到削減「三公經費」,並形成嚴格的制度化安排,方能更好地打造民主財政、廉潔政府。


人民有權利知道真相。我現在不知道真實的三公消費數字。政府有責任和義務把真實的三公消費(包括變相的三公消費)真實的向人民公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450

帖子

29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4
13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4-24 06:16 | 只看該作者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4 04:23
人民有權利知道真相。我現在不知道真實的三公消費數字。政府有責任和義務把真實的三公消費(包括變相 ...

就是就是。俺們只想知道真相,只要知道真相,不管是90億還是9000億,絕不批評政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4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4 07: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4-24 08:22 編輯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4-24 06:16
就是就是。俺們只想知道真相,只要知道真相,不管是90億還是9000億,絕不批評政府。 ...
[公眾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這是政府的責任;不該花的錢一點都不能花,把錢花在刀刃上,這既靠政府的自覺,更需公眾監督。從公開「三公經費」到削減「三公經費」,並形成嚴格的制度化安排,方能更好地打造民主財政、廉潔政府。

[
不該花的三公消費,那怕只有9億,也該批評。老兄真幫政府說話啊。欽佩!! 關鍵是真相,是明細的用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450

帖子

29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4
15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4-24 07:44 | 只看該作者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4 07:26
不該花的三公消費,那怕只有9億,也該批評。老兄真幫政府說話啊。欽佩!! 關鍵是真相,是明細的用途!!! ...

問題是你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國防預算告訴你一個實數,你知道怎麼用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6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4 08: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4-24 09:07 編輯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4-24 07:44
問題是你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國防預算告訴你一個實數,你知道怎麼用嗎? ...


國防經費任何國家都不會給你明細表,不要把兩者混為一談。三公消費,政府沒有理由保密。人民有權利了解真實的三公消費。我們應該批評的是政府不應該不如實公布三公消費,而不是無根據的網上所傳的數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450

帖子

29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4
17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4-24 10:39 | 只看該作者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4 08:25
國防經費任何國家都不會給你明細表,不要把兩者混為一談。三公消費,政府沒有理由保密。人民有權利了解真 ...

政府會告訴你哪些是官員私人娛樂公費報銷嗎?恐怕連政府自己都搞不清楚吧?最多告訴你一個預算數,一個實際支出數。其他你還能知道什麼? 知足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8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4 22: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4-24 22:24 編輯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4-24 10:39
政府會告訴你哪些是官員私人娛樂公費報銷嗎?恐怕連政府自己都搞不清楚吧?最多告訴你一個預算數,一個實 ...


這就需要輿論的壓力。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像現在這樣捕風捉影的數據,是形成不了壓力的。便宜了政府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450

帖子

29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4
19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4-24 23:22 | 只看該作者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4 22:21
這就需要輿論的壓力。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像現在這樣捕風捉影的數據,是形成不了壓力的。便宜了政府了。 ...

這話我同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9: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