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已走下坡路 中國若要雪恥應拿其開刀?

[複製鏈接]

194

主題

212

帖子

32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據「戰略之頁」報道,自1949年以來,全中國人民致力於「洗清百年恥辱」,日本與西方列強或成為「首要報復對象」。

  若要洗清百年恥辱,中國首先會拿誰開刀?是與中國有血海深仇的日本?是阻撓中國崛起的美國?是強佔中國領土的俄羅斯?是扣押中國漁民的菲律賓?是與中國發生過戰爭的越南?或者是其他國家?

  對於這樣一個大的議題,並帶有極度敏感色彩,不禁佩服小編的膽色。

  完全出於調侃,說說自己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大題目,不敢以偏概全,更不能意氣用事,特別是關於中國未來戰略發展的問題。大家僅當娛樂。

  習總上任伊始提出的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及中國夢的實現,已經有了略不同與鄧公以來幾位領導人以韜光養晦為基線的戰略思路,但是,今天的中國依舊給自己定位於發展中國家。居於這一點,復興之路依舊任重道遠,只是在韜光養晦上加一點有所作為的色彩。

  「洗清百年恥辱」並不是韜光養晦,也不僅僅是有所作為,而是大有作為的表現。甚至可以譽為民族復興之戰。

  我們不陌生中國在幾十年來所確立的對外發展政策。1955年,於萬隆會議,中國同印度、緬甸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五項原則內容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1974年,鄧公在聯大特別會議上再次強調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都應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1988年,鄧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確提出以五項原則為準則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對於此,中國一直堅持到了今天,從未有絲毫動搖。這一對外策略也吻合韜光養晦的基本國策。很多人詬病這些條條框框約束了中國在維護自我主權的張力,過於保守甚至軟弱,其實不然。

  中國在面對改革開放的起步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的,計劃經濟全面向市場經濟轉變,打開國門擁抱世界,裁軍100萬••••••這對於外部環境並不比今天更樂觀的那個時期,顯然是冒了一定的風險。今天看來,卻是完全值得的。而這個定調也基本奠定了未來中國近30年的發展方向。走到今天,中國顯然讓世界吃了一驚,GDP世界第二,經濟貿易量世界第一。最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漸漸從韜光養晦中走了出來。列強們紛紛以狼來了為標題抹黑中國也就不奇怪了。

  奧巴馬曾經有一番言論令我們值得深思:如果讓13億中國人過上美國人這樣富裕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災難?奧黑口黑不足為奇,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為什麼不呢?話說到這裡,其實個人覺得西方已經感覺到已經沒有辦法阻止中國實現自己的夢想了。

  有人估計又會噴我在粉飾太平,自己去意會吧,不過多解釋。

  談到雪恥,才會把這種冗長的官話做一個鋪墊,不了解中國怎麼想,就不可能知道中國怎麼做。

  中國今天的國際地位已今非昔比,可是依舊顯得孤立。是都不願與中國為友,還是中國不結盟的策略導致許多國家不屑這樣做?我們知道政治與利益是不可分割的,其實實力是導致這兩者無往不利的保障。一手胡蘿蔔要甜,一手大棒要狠,才有可能讓你播下的利益種子獲得收穫。美國是這樣做的,可是它真的收穫了嗎?不盡然吧!打了那麼多年仗,落下一屁股虧空,結了一大堆冤家。中國何去何從,成為今天口水最多的議題。

  仔細看看中國奉行的對外策略覺得貌似與美國正好相反。中國反對武力,美國則樂衷於戰爭。冷戰後美國參與的戰爭不勝枚舉,海灣戰爭,波黑戰爭,南聯盟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中國在美國忙於世界紛爭的同時在幹嗎?在全心全意的發展經濟,改革開放。

  中國不結軍事同盟,可是美國則樂衷於拉幫結派,製造一個又一個大的小的軍事同盟。不聽話的,不是打就是壓,不是分化就是政變••••••臨了,盟友危害自己的利益時,那也是一樣的不客氣。阻擊歐元,打壓日元。呵呵,這種同盟果然霸道。

  總認為中國軟弱的人或許太不了解中國文化中的那個「忍」字和一個「穩」字。

  美國自冷戰把蘇聯拖垮后,唯一不放心的就是中國。在美國人眼裡,只有中國變了色,那麼整個世界才真正的有了共識。所以,中國的發展總是伴隨美國的挑釁。美國不挑釁中國的底線,都不好意思和中國打招呼。所以中國對美國的憤恨也就罄竹難書了。

  如此剖析中美的淵源,真正意義就是要說明一個問題:中國雪恥的主要障礙就是美國扳倒美國,一切釋然。

  我們先看看周邊的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的複雜關係。

  與中國有邊界糾紛的佔多數。如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越南,菲律賓,汶萊等等。與中國有利益衝突的以美國為代表。然而與美國有軍事同盟關係的則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為代表。另外還有一個特殊地區,那就是台灣。

  中國首先要做的就是以經濟共同發展為手段穩定與美國沒有軍事同盟的國家,這裡以俄羅斯,印度為代表。中國以金磚國家為契機將這二者以經濟發展為紐帶聯繫在一起。美國曾希望帶著印度建立小北約,然而印度也不傻,知道被人當槍使的後果。至於南海的越南,可謂是時不時要敲打一下才能消停的主。越南自己很清楚,美帝是什麼貨色,越南用血的教訓獲得了認知,可是面對南海巨大的資源利益又不甘心被中國收回。直接對抗中國,其結果它比任何國家都有發言權,所以但凡像菲律賓這樣的楞頭青跳出來的時候,也會不失時機的敲一下邊鼓。至於結果,不言而喻,越南也僅僅如此而已。心有不甘卻無可奈何。其實很多國家都有一樣的心態,對於領土糾紛,恐怕只有這個時候跳出來或可得之一二,如果等中國再強大一些,基本上是毫無希望了。

  對於鬧的凶的東海釣魚島爭端的日本,南海的菲律賓,無不是仰仗主子美國在背後的支撐,不然,它們的心態與越南不會有太大的區別。面對日漸強大的中國,它們無非是以為中國為求穩任何事情都會以息事寧人來解決。其實,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今天,日本和菲律賓壓力感覺最大的就是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壓力。各國經濟的彼此依賴,就看誰依賴程度的大小決定對外策略的軟硬。卡死菲律賓的農產品進口,遏制其旅遊業,無異於對菲律賓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日本你再二,架不住中國立刻清光所有日本國債,讓日本的量化寬鬆死於襁褓。其結果就是,日本與菲律賓的當權者立刻感到根基不穩。

  有人會問為何日本與菲律賓依舊賊心不死。簡單,政客可以容許自己犯錯誤,卻打死不會承認錯誤。安倍晉三為了即將到來的參議院競選,不得不打碎牙齒往肚子里咽。量化寬鬆得不到應有的效果,經濟局面不容樂觀,民意完全倚靠釣魚島爭端支撐著。如果釣魚島服軟,那麼安倍命不遠矣。同理,即便安倍在參議院競選獲得勝利,但是經濟依舊處於低谷,他依舊要成為短命鬼。試想他會怎麼做?阿基諾三世的命運或許會好一些,因為它沒有日本那種自我託大的壓力。中國基本不予以正眼看他,建立三沙市,基本上已經開始收關子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跑題了,其實不然。我們看清楚今天的對外形式,才可以決定拿誰開刀了。

  首先,我們基本可以排除那些與美國沒有同盟關係的國家。俄羅斯,我們剛剛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這個變化是值得欣慰的。互惠互利,達成共識。有一個理念必須明白,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非軍事同盟,而是在利益上達成共識並且共同維護。對於中國今天的實力,有這樣的保障顯然是如虎添翼了。大膽猜測,中國很可能會採取與俄羅斯相互妥協的方式解決遺留問題。

  印度,我們與之交過手,雖然對中國有諸多不滿,可是介於中國的實力和當年的教訓,印度國內的共識基本採取貌似進攻的守勢。今天中國在印度洋的一系列活動令印度極度不安,恐怕略微帶有誇張的守勢也要適度調整了,不然中國很可能把印度給包圍了,這一點對於一邊的巴鐵恐怕是樂見其成的。猜測,印度將會是最後一個解決爭端的國家。

  越南,與印度的境遇雷同。唯一的區別在於,越南更傾向於騎牆派,隨風倒。礙於政治體制的不同,越南很難與美國結成真正的軍事同盟,但是借力打力的本事還是不容小覷。當然它又不同於泰國的完全騎牆派。猜測,中國與之很有可能再會有一戰,局部但是決定性的海戰。這個不打不成器的傢伙。

  中國的雪恥之路重點在東海,而東海重點在台灣。這一點最後再詮釋。

  東海有兩個經濟強國,韓國和日本。都以為日本更為囂張跋扈,仇恨也更深。其實個人以為,如果韓國沒有半島問題有求於中國,其本質不會輸與日本。我們在韓國與日本關於竹島爭端可以看出,韓國的民族主義也非常強盛,訴求不亞於日本,甚至更甚。面對一個完全可被政客所利用的因素,我們不可輕易忽略。所以我一直認為,當背景沒有美國因素的前提下,韓國與我們的領土主權爭端未必比日本更容易解決。並且,韓國更善於利用美國同盟來壓制日本。猜測,對於韓國與我爭端勢必與朝鮮半島統一一併解決為好。

  日本,今天已甚囂塵上的事件,中國能夠做的就是儘可能把握釣魚島的主動權,以此為基礎達到一個新的穩定局面。為何?因為東海問題並不是單純的中韓或者中日問題,實際上是中美博弈的問題。要解決東海一系列問題,其基礎必須先解決美國。

  解決美國在亞洲對我的遏制是一個大議題。中國有一種策略叫做聲東擊西,還有一招叫做圍魏救趙。當美國重返亞太,將軍事重心東移的時候,直面對抗顯然是不理智的選擇。一來實力不夠,二來時機不成熟。

  話說美國雖然經濟低迷,一屁股外債,不得不把軍費減了又減,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容小覷。看看它的軍備,心知肚明,這是一個賠錢的買賣。真動起手來目的未必達到,兩敗俱傷是一定的。

  何時是時機呢?個人以為,棋局已經開盤,就看博弈的手段和那麼一點點運氣了。

  美國如期開始了QE3的行程,效果褒貶不一,至少在失業率上依舊高居不下。不管如何,量化寬鬆都是一個短期行為,如何讓經濟重新進入軌道必須另有圖謀。今天的美國給人一種印象,那就是建設的不會,破壞的有。這種習慣於霸權政治的國家似乎已經沒有耐心做一些長久的經濟復甦策略,一味追求短期速成。這樣做的後果不難預見,那就是九屁股債還了八屁股,仍然還有一屁股••••••

  中國的策略很簡單,那就是針對美國目前最脆弱的部位一刀捅下去,什麼?美元作為世界第一貨幣的地位。無論是金磚銀行的倡議,還是對歐元國家的救助,抑或是與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貨幣互通,再或者是中日韓經濟自貿區的談判,還或者是東盟十加一的經濟合作無一不是有此用意。

  有人詬病中國購買大額美債的問題。殊不知,如果中國把外匯握在手裡,早就被美國的量化寬鬆化於無形,投資歐元更是血本無歸。相反,握著美債,控制好人民幣的堅挺和匯率,足夠彌補這一窟窿,同時還握住了美國的軟肋。你敢亂來,我就當廢紙一樣拋售美債,想想美元匯率會怎麼樣呢?當然,那樣非打仗不可,所以這玩意和核彈一樣只能威懾。

  中國如此做的目的首先是壯大自己,使人民幣成為世界主要貨幣之一。其二就是分化美元對世界經濟的控制力。打不垮它,也要弱化它。那時候的美國也就再也不能隨意利用量化寬鬆來掠奪世界的財富從而稀釋自己的龐大債務。失去這種利器,美國天文數字的債務夠美國忙活上百年。當然,美國清楚這個道理,但是頹勢無法逆轉。對中國既愛又恨的心態自然而然形成今天特殊的美國心態,即依賴中國市場的繁榮,甚至不允許任何爭端來打破這一狀態,因為如果中國發生戰爭,美國的經濟狀況會失去基本的活力,這對本來就陷入低谷的美國經濟無疑是滅頂之災。這就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微妙之處。另外美國又不想中國發展太快,對自己的全球霸權形成威脅,尤其是美元地位的威脅。可是這樣處處為難的做法又能維持多久呢?

  不要以為美國不敢正面與中國衝突,雖然它總是讓自己的小弟跳到腳面來噁心人。投鼠忌器的原因是一來經濟上的互通有無無法分割,二來中國手裡握著大筆美債。如今中俄又進入蜜月期,歐洲又自身難保,美國也頗感獨木難支。囊中羞澀的滋味難以名狀。

  如果真有一天美國經濟跳了懸崖,會是怎樣的局面呢?那就是中國雪恥的機會到了。

  美國經濟的發展其實有一個前車之鑒,誰?大英帝國。大家可以想一想美國是如何取而代之的。真的到了那一天,美國只會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與中國結成一個以經濟發展為主體的友好關係並退出亞太範圍修身養性,其狀態會如俄羅斯今天所採取的防守策略。沒人敢惹,但是也不會去招惹別人。這樣,中國就可以進入收割季節了。

  南海失去美國的庇護,菲律賓之流自然瓦解。再不濟利用中國在東盟的影響力孤立一下菲律賓如何?本來就內亂不斷的菲律賓還會有空亂打中國的主意嗎?越南我說過,不服可以放馬過來。

  東海依舊是問題的重點。如果朝鮮半島統一被金正恩的孩子氣提前的話,那麼中韓之間的「默契」一定會是一種另類的情況。

  核心在日本。美國退出亞太,對日本的看護勢必會有一個質的變化。日本會出現兩種可能性,一如美國一樣走衰敗之路,從此與世無爭。二日本的右翼繼續抬頭,勢必將獨立自衛權等憲法條款進行修改,武力全面提升,新軍國主義抬頭••••••我們面對的很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日本。核心問題不在於釣魚島,而是日本會如今天的朝鮮一樣搞核武器。那時候以中俄美共同主導的世界格局勢必會出現今天面對朝鮮一樣的局面。日本窮兵黷武大搞核武••••••中國可以趁勢發起維護戰後秩序的對日戰爭。釣魚島不在話下,台灣也不在話下,或者真的可以在臂章上寫著「駐日部隊」的字眼,呵呵,意淫了,不過挺爽。

  之前我跳過了台灣問題,因為不能一概而論。台灣只要不主動獨立,個人以為任何時候不要妄談武力攻台。

  中國之所以對台灣一再容忍是有深刻的原因的。(話說有人會認為我是彎彎了,不管了。)

  作為中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的歸屬是不容置疑的。由於台灣對於中國大陸及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美國始終對台灣重點控制,尤其是政治與軍事。這就形成了一個怪象,彎彎經濟靠大陸,政治軍事靠美國,協防靠日本。彎彎頗有些應接不暇的意味。

  說不武力收復台灣,用意有三。

  其一,國際上對於台灣的歸屬沒有明面上的非議,至少和中國建交的國家是如此。既然是自己的土地,難道用內戰方式解決是明智的嗎?這顯然不符合中國的國際形象。當然台獨例外。

  其二,台灣問題外因為主,也就是日美支撐原因。內因其次,也就是一股台獨勢力問題。排除外因,內因自然迎刃而解。可以和平歸屬,何必相煎太急?

  其三,作為一個比較成熟的經濟實體,當年紅極一時的亞洲四小龍,用戰火去收回,符合中國利益嗎?顯然是行不通的。再說,武力收回的負面因素也很難一時平復。把台灣打個稀巴爛只會是中國人自己的損失。

  敏感問題不過多贅述,僅此而已,大家評議。

  揚揚數千語,聒噪眾生,勿噴輕砸,娛樂少許。呵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9 17: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