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魂之錨》雷牧師

[複製鏈接]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3-4-18 1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靈魂之錨》

第一集



在加里•奧爾森的記憶中,他特別喜歡講這個故事。

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上帝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以賽亞書》五十二章七節

這部靈修筆記是寫給那些想認識上帝之人的。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麼我有好消息告訴你。首先,你完全有可能深入地認識上帝;其次,通過對上帝的認識,你可以親身?歷他在你生命中彰顯的大能。
這個好消息可不是來自我的,而是來自上帝。在《聖經》中,這個好消息被稱為「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的意思,因為它講述了上帝做成的事情,以及人因上帝的作為得以與造他們的那一位建立個人關係的事情。
這裡所講的內容基於兩個事實。一是,人生來就需要認識上帝。如果不認識他,人的心就不能真正得到滿足,世上的一切也都無法和認識上帝這件事相比。二是,《聖經》告訴我們怎樣親自認識上帝。《聖經》並沒有把我們想了解的所有事情都告訴我們,卻詳盡地向我們講述了應該如何與上帝建立美好的關係。可以十分確定的是,創造人類的上帝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所以凡他所說的,我們都應該聽從。這部筆記中的?文雖然不多,但其內容都是以《聖經》真理為基礎的。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無論你現在的景況如何,這部筆記都會給你帶來益處。雖然有很多人認識上帝,但他們的狀況各不相同。有的正在尋求,有的一腳門裡一腳門外;有的乾脆持懷疑態度,還有一些對基督教信仰知之甚少;更有甚者,他們雖在基督教環境中長大,卻早已遠離上帝。
你是否希望認識上帝,這一點很重要。你可以把自己看成信仰的追隨者,也可以把自己當作旁觀者。其實,你到底是哪種人並不重要。今天,雖然很多人還沒有任何宗教背景,但他們對精神層面的問題非常感興趣。如果你是這類人,那麼這些文字正是寫給你的,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幫助你解決精神層面的問題。
你或許有問題想問。這是好事。嚴肅認真的問題我一定會認真作答。以下可能是你想問的一些問題——
• 上帝是什麼樣的?
• 我怎樣才能認識上帝?
• 我真是個罪人嗎?
• 我的罪怎樣才能得赦免?
• 耶穌是誰?他都做了哪些事?
• 要想得救,我該怎麼辦?
• 成為一名基督徒意味著什麼?
• 我怎樣才能得到上帝所賜的平安?
• 如何確定我能上天堂?

《聖經》講的好消息能夠改變你的生命。《聖經》講述的是有關我們自己、我們最大的問題,以及上帝對這些問題的奇妙解決辦法。除此之外,《聖經》還向我們展現了基督耶穌這個人,並闡述了他把新生命賜給每一個信他的人。這是《聖經》所傳遞的最重要信息。如果你對與《聖經》有關的事情有疑問或問題的話,希望你能敞開心扉讀一讀這些內容,然後再來決定是否接受這部筆記的觀點。
很有可能,你完全不能接受「認識」上帝這一說法。也許是教條化的宗教所致,也許是一些有名無實的基督徒使你對「認識上帝」這件事產生了抵觸情緒。誠然,基督徒的言行有時會成為他們信仰的反面教材,但我希望你在閱讀這部筆記時不要帶著成見。
如果你不打算信耶穌。請放心!我並沒有想說服你改變主意的意思。因為信仰的真諦需要感悟而不是證明,所以我不想通過與人爭論來說服他們接受基督耶穌。《聖經》說,若不是上帝藉著聖靈做工,沒有人能認識上帝。因而,如果你是個懷疑論者,請不要擔心,你的意志不會因為閱讀這部筆記而改變。
從另一方面講,這些文字可以使你的生命得到改變。如果福音的確是從上帝來的好消息,那麼,當你通過基督耶穌親自認識了上帝,並且生命發生了徹底改變的時候,你也不要吃驚。
至此,這裡要談的是《聖經》啟示出來的好消息,是來自上帝的好消息。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就是,慢慢地閱讀每一章,仔細品味其中的內容。現在,我們一起做一個簡單的禱告,作為對你心靈的引導。我鼓勵你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讀這個禱告。如果這些話表達了你的心意,請默默地向上帝做這個禱告。

「上帝啊,我想認識你。如果你確實存在的話,請親自向我顯明。請將與我有關的真理向我啟示。請打開我心靈的眼睛,並在我裡面建立信心。賜我力量,好讓我敞開心扉接受你的真理。請藉著這些文字向我說話,使我能夠認識你。懇求你用真理來回答困擾我的最深切問題。幫助我全心地尋求你。願我尋到你,並以我所尋找到的一切為滿足。阿們!」
上帝永遠不會向那些真心尋求他的人掩面,因而你不必害怕做類似的禱告。如果你全心地尋找,那麼你一定會找到他。為了表達內心的渴望,你可以將自己的名字和今天的日期寫在前面那份祈禱文的邊上。
現在,讓我們言歸正傳吧!認識上帝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明白他到底是誰。

讓我們從這兒說起
如果我對你說「用不超20個字來描述一下上帝」,並且只給你30秒鐘的時間,你會如何作答?你答得上來嗎?這樣的要求對你是否有點不公平?那麼,我給你30年的時間,用20萬字來回答,又怎麼樣?是不是容易點了呢?你是不是離真理更近了一步呢?
上帝是萬物之源,因而我們無法確切地給他「下定義」。然而,我們可以這樣說:認識上帝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活了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或者八十年都不認識上帝,那麼,你生命中已?發生的事情就都無關緊要了;如果你不認識上帝,你的存在就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你錯過了認識上帝的機會,就無法得知宇宙的真理。與「認識造你的那一位」相比,其他事情都是無關緊要的。
我們的需要
認識造我們的那一位
我們生來就是要認識上帝。我們的內心深處有某種迫切地想認識他的渴望,我們的天性中存有不可扼殺的宗教情結。因此,人類社會的每個階段——無論多麼?始的階段——人的頭腦中都存有這樣的觀念,即有一種更高級的能力存在著,在大自然之外,還有一種眼不能見的東西真實地存在著。這也解釋了,日新月異的科學為什麼不能將宗教從這個世界上根除。科學永遠無法根除宗教,因為技術的日臻完善並不能滿足人心靈深處的需要。因而,無數人每天早上要查看自己的星象圖,還有更多的人在拔打靈媒熱線。

沙發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3-4-18 10:12 | 只看該作者
上帝就是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3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3-4-18 22:31 | 只看該作者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3-4-17 21:12
上帝就是愛。

第二集

關於生命,有三個基本問題:
- 我從哪裡來?
- 我為什麼要活在這個世界上?
- 我要到哪裡去?

為了尋求這三個問題的答桉,我們會投入金錢,通過書籍、磁帶、講座去尋找;我們還會長途跋涉去尋找;幾年前,有本登上銷量排行榜首位的暢銷書,該書記述了一位過世婦女的天堂之旅。最近,還有一本書,聲稱發現了希伯來文《舊約聖經》所隱藏的信息,此書也已售出了上百萬冊。人們渴望得到關乎生命的真理。如果找不到真理,他們就會用其他東西來替代,但是替代物往往是一些號稱「能夠提供答桉」的東西。
世界各地的人其實都一樣。從表面上看,人與人的外貌、背景、語言和風俗習慣各不相同。但只要深入探究,你就會發現:一個出生在海地的窮人和一位華爾街律師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的一位教師和新加坡的一位計算機專家也是一樣。無論在哪裡,人都一樣,都有渴望、懊悔、夢想和希望;同樣有愛與被愛的需要;都渴望死後仍被人記念;也都覺得一定有某一位神靈存在,是他造了我們。我們生來就需要認識上帝。因為是他設計了我們。他進而承諾,用他來填充我們的內心,我們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有句至理名言說:「每個人心裡都有個『洞』,只有上帝才能填滿它。」我們可以轉向上帝,也可以用偶像或自己祖先的魂靈去填充心裡的那個「洞」。我們心裡有某種東西,在驅使著我們去尋找生命的終極意義。這個「東西」就是上帝放在我們裡面的。奧古斯丁有一句話常常被人引用,這就是:「為著他自己的緣故,上帝造了我們。如果不在上帝裡面安息下來,我們的心就不能得安寧。」


上帝的心愿
我們應該認識他
整本《聖經》向我們揭示的都是上帝希望我們認識他。從某種程度上講,《聖經》的主題是「上帝多麼愛我們,而我們對他又多麼的悖逆,以及上帝是如何拯救我們這些悖逆之子的」。所有這些,《聖經》說得再清楚不過了。上帝差遣了先知、祭司和各路信使來啟示這些事情。除此之外,他還以書面形式向我們傳達信息。儘管他做了這一切,但我們(人類)對他的作為不以為然——我們忽視他的信息,甚至殺了他的信使。然而,上帝差了他的兒子耶穌基督,以表達他的終極之愛,可我們還是殺了基督耶穌。但是,上帝藉著耶穌的死,為所有的人——也就是為每一個有罪的人——開了一條出路,使他們的罪可以得到赦免。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故事的開頭看看。起初,上帝創造世界,他是「照著他自己的形象」,也就是「照著他自己的樣式」,造了亞當和夏娃。《聖經》中這簡單的幾句話對我們來說意味深長。我們是照著上帝的形象被造的,這意味著我們裡面有著與上帝一致的東西。你我最初被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親自認識上帝。小狗不會禱告,小鳥無法敬拜,魚兒不能讚美,但我們能做這一切。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心靈深處都存在著一種關於上帝的意識,正是這種意識,使得我們想要找出自己存在的理由。

父愛情結
講到這裡,我要告訴你故事的另外一個情節。自從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犯了罪,我們每個人裡面所擁有的上帝的形象就被罪玷污了。我們可以這樣來看一下——
我把「上帝的形象」這幾個字寫在一張紙上。在亞當和夏娃犯罪之前,這張紙平整乾淨。可現在由於罪的緣故,這張紙骯髒、破爛不堪,並且滿是皺褶,但即便這樣,這張紙絕對沒有被徹底毀壞。這就是說,儘管我們都墮落了,但我們仍然有認識上帝的需要,我們仍然想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雖然我們並不知道在哪裡能找到。
用一句很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有著某種「父愛情結」。「父愛情結」描述的是那些生長在沒有父愛或家庭中缺乏父愛的孩子。在這種家庭中,或許父親死了,或許父親拋棄了家人,或許父親太忙而無睱顧及自己的家人。由於父親對自己的孩子很少關心,孩子極度渴望得到父親的愛和認可——哪怕一點點也好。生長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他們非常渴望能有一位父親,有時甚至不惜用其他人(或物)來填補自己心中空落的角色。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這正是整個人類的光景。我們被造是為了認識天父上帝。我們渴望認識他,但我們的罪使我們與他隔絕了。結果是,我們心中總存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父愛情結」。


我們總是找錯了地方
那麼,我們都做了些什麼呢?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我們總是到不該去的地方尋找愛。我們可以畫一張圖來說明這一情景——
找一張紙,在紙的右側?一座懸崖,並標上「上帝」,在紙的左側?另一座懸崖,並標上「我們」,在兩座懸崖中間的鴻溝處標上「罪」。這幅圖所說明的,正是我們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在一邊,上帝在另一邊,而罪橫在上帝和我們之間。內心深處的某種東西在告訴我們,我們?本屬於對面那一邊,即屬於造我們的上帝那邊。於是,我們就會努力去建造跨越這條鴻溝的橋樑。
現在,從「我們」這邊開始,向「上帝」那個方向?幾條線,線條的終點分別位於鴻溝的某處。每條線代表一種我們想靠自己的努力回到上帝那裡的方法,也就是一座橋樑。給這些橋樑分別標上「金錢」、「教育」、「好行為」、「性」、「權力」、「科學」、「成功」、「被認可」、「關係」及「宗教」。你想?多少座橋樑就?多少座,但沒有一座橋樑能夠帶你抵達對面,因為每座橋都在鴻溝的某處終止了。這表明你靠自己的努力絕對無法找到真理,無論走哪條路,你都將落入深淵,並且會在嶙峋的岩石上跌得遍體鱗傷——現實生活帶給人的就是這種後果。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總是找錯了地方」。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吸引我們回上帝那裡,也沒有任何東西能滿足我們內心的渴望。我們需要的答桉,這個世界肯定無法提供。
幾千年前,有一個名叫所羅門的智慧人,他試著尋找生命意義的坐標,最後把自己的感悟記在了《傳道書》中。書中,所羅門講述了自己奢華的人生體驗。他建造房屋、開闢花園、盡情享樂、積聚財富;他擁有眾多的書籍及豐富的人類知識;凡他想要的,盡都如願,沒有什麼是他得不到的。當他嘗盡了世上的一切之後,便開始尋找人生的意義。
所羅門用「我恨惡生命」這三個簡潔的詞來形容自己的發現(傳2:17)。當你嘗盡了一切,再沒有什麼能滿足你,你可以平靜而確定地說:「能做的已?都做了」,此時,你的內心仍覺空虛,那你還能做些什麼呢?所羅門的結論可以作為所有世代的墓誌銘。
簡而言之,這正是我們的問題所在——我們生來就渴望認識上帝。我們每個人裡面都有「上帝留下的空白」,這個「空白」驅使我們尋求造我們的那一位。但我們總是找錯了地方,所以我們永遠找不到他,因而我們對上帝那不竭的渴望也無法得到滿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4
拎不清 發表於 2013-4-19 08:24 | 只看該作者
人家看了,說感受不到上帝的存在。哈哈,白費力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5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3-4-20 10:42 | 只看該作者
第三集


上帝的拯救
使自己能夠被人認識
最終,上帝向我們顯明了一個偉大的真理,那就是除非他親自向我們啟示,否則我們永遠無法認識上帝。我們已傾盡所能,卻總是迷失在黑暗中;雖知道上帝就在那裡,但似乎總也無法找到。然而,上帝沒有讓我們永遠生活在黑暗中,他通過四種主要方式親自向我們顯明——

•通過受造物,每個人都可以看見受造物。
•通過人的良心,每個人都有良心。
•通過他書面的話語,也就是《聖經》,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
•通過他的兒子基督耶穌,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理解這一點。

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後一種方式。耶穌是「神道成了肉身」的。也就是說,上帝以肉身的人向我們顯現。在世上生活的耶穌,他既是上帝也是人;他是完全的神,同時也是實實在在的人。耶穌是至高者的顯現,耶穌的出現就是上帝的出現。你想知道上帝的樣子嗎?看看耶穌就知道了。


有關上帝的一些事實
關於上帝是誰,上帝如何啟示他自己,《聖經》說了很多。但關於上帝的事實,你首先需要知道以下六點。

1. 他永遠以三個位格存在
關於上帝的真理基於這樣一個事實:他永遠以聖父、聖子和聖靈的形式同時存在。聖父是神,聖子是神,聖靈也是神。但聖父、聖子、聖靈不是三位神,而是一位神。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也不是聖父。三位中的任何一位都是神,但只有三位加在一起才能完整體現《聖經》所說的獨一真神。這就是所謂的「三位一體」教義。
有人曾問丹尼爾•韋伯斯特:「像你這麼有才智的人,怎麼也相信『三位一體』呢?」丹尼爾回答說:「現在我還不能假裝明白天堂的邏輯。」「天堂的邏輯」,這個詞用得多好啊!
「三位一體」引導我們謙卑地伏在上帝面前尊崇他,他遠非我們的心智所能理解。為了救我們,他預備好了一切。當我們仍沉淪在罪中的時候,他親自扮演每一個角色來救我們。聖父舍了聖子,聖子在十字架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聖靈把我們引向耶穌。

2. 他是至高的主
上帝是宇宙中最純潔、最簡單、最基本的存在。他是有位格的存在,不是一種沒有位格的力量。他是無限的,因而他不受時空限制,也不會朽壞或衰敗;他是永恆的,在宇宙中無所不在;他是「永不動搖」的,也是「自有永有」的;他是一切的源頭,也是一切力量背後的源動力。
他的品格永不改變,因而他完全值得信賴。他的話既出口就必成就,因為他是宇宙中真正的,也是惟一的「自由意志」。他可以隨心所欲,但他從不任意妄為,無論做什麼,都符合他完美的品格。
上帝是聖潔的。也就是說,他是純全的,毫無瑕疵,與惡全然無關。聖潔使上帝成為上帝。他從不降低自己的標準,也從不妥?,凡他所做的都是正確的、公義的和良善的。在他裡面或從他而出的沒有虛假。他制定法則,沒有人能抗拒。他本身就是一切是非曲直的最終標準。因而,關於你我的一切,他所說的盡都真實。

3. 他創造了萬有
上帝創造了他設計的一切。他從無到有地創造了一切受造物,並親自成就了一切。宇宙的產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由意外或元素雜亂碰撞的結果,更不是宇宙隨機進化的結果。上帝說「有」,於是就有了宇宙。他如此有能力,以至於成了一切有生命和無生命者的源頭。萬有都是他所造的,他大能的話語一出口,萬有就存在了。也就是說,他親自造了你,你被放在這個世界上是有理由的,你生命的終極目的是要認識那位造你的上帝。請花一點時間,想一想這一切。創造萬有的上帝造了你!他當然想讓你親自認識他!

4.他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你
你被造是為了認識上帝。你裡面有某種渴望,要去認識造你的那一位。這種渴望,可能深藏在你的內心深處,也可能此時就在你心中燃燒。或許,你曾?嘗試著用世上的某種東西去熄滅這種燃燒的渴望;或者,你曾設法使這種渴望得到滿足。然而,你一切的努力都無濟於事。這個世界沒有什麼能滿足使你被造時就有的渴望。只有上帝才能填滿你心裡的洞,也只有上帝才能以你所渴望的方式愛你。

5. 他知道與你有關的一切
神學家稱之為「無所不知」。簡單地說,這意味著上帝明了一切事,包括過去的、現在的和將來的。宇宙中,沒有任何發生在他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逃過他的眼目,包括你隱秘的想法、你的夢想以及你未實現的願望。在你的想法生成之前,你還沒有將一切說出,他就早已知道了。他知道你昨夜在哪裡,也知道你和?在一起。無論好壞還是美醜,他全然了解你的生活。那些別人不知道的秘密,又怎樣呢?他也知道沒有什麼是他不知道的。

6. 他在乎你
《聖經》告訴我們什麼是「上帝是愛」,那是完美、無限、無條件的愛。他的愛是白白給予的。他的愛不是對好行為的獎賞,因為沒有人能用好行為「賺取」上帝的愛。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是我們不配得的。沒有什麼禮物能比上帝的愛更貴重。《聖經》說上帝愛那些不可愛的人,更為奇妙的是,上帝甚至連他的仇敵都愛。我們伸出手去攻擊他,向他犯罪,但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上帝就差派自己的兒子來到世上為我們死了,上帝的愛就在此顯明了。
我們需要認識如此愛我們的這位上帝,錯過了對他的認識就錯過了整個宇宙的終極真理。就像到羅馬觀光,你去了羅馬所有的地方,但就是沒有到聖彼得廣場一樣;還像去華盛頓旅遊,哪兒都看了,但就是沒看白宮一樣;也像是到巴黎沒參觀埃菲爾鐵塔一樣;還有,去看超級盃足球賽,什麼都看了,就是沒看足球比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6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3-4-21 03:03 | 只看該作者
第四集



一切的一切都在於上帝
讓我們用一個年輕人的故事來結束這一章內容吧。我認識的這個年輕人,離世時年僅26歲。儘管他在基督教家庭長大,但在20歲前,他深切地?歷了悖逆和心靈上的探索階段。當醫生查出他患了腦部腫瘤后,他的生命發生了改變。手術只切除了部分腫瘤,癌症後來又複發了。
幾個月後,他的健康每況愈下,信心反而越來越大。他開始尋求主——他以前從未這樣做過。上帝的話語變得越來越甘甜。他熱切地向別人作見證,尤其是在眾多的朋友面前。他請求上帝使用他把別人帶到基督面前,無論他在世上的時間還剩多少。
在葬禮上,他的妹妹說起了自己對哥哥的愛,說起了作為一個年輕的女孩,她是多麼想像他那樣,他是那樣的富有激情。當癌症襲來的時候,她所看到的一切是那麼不同,又是那麼刻骨銘心——一切都被改變了,因為她的哥哥已?找到了生命的真諦。哥哥向她表明,無論你在世上活多久,無論你多麼富有,無論你的事業多麼成功,與認識上帝相比,這一切都無關緊要。最終,他的信心傳達了這樣一個簡單的信息:沒有上帝,生命全然沒有意義。令她感到驚異的是,竟然有人能在這麼年輕的時候悟出生命的意義,而他就是自己的哥哥。她滿懷感激,因為哥哥將至關重要的真理留給了自己——沒有上帝,生命全然沒有意義。
女孩子分享完了。幾分鐘后,我站起來分享我的信息。我沒有說太多的話,只是把那個女孩的話重複了一遍:沒有上帝,生命全然沒有意義。
隨後,我在這句話的基礎上做了應用性總結。即使你活80歲,倘若沒有發現這一真理,你就沒有真正的理由存在;即便你賺得了100萬、1000萬,也有成百上千的朋友前呼後擁地恭維你,但倘若沒有悟出這一基本真理,你在靈性上仍然是個嬰孩。

你找到生命的真諦了嗎?沒有上帝,生命全然沒有意義;沒有上帝,一切只不過是過眼煙雲。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認識那位造我們的上帝。認識了他,其他事情才有意義,你所做的一切才有目的。不認識上帝,其他事情都是無足輕重的。

因而,我們要問的是,
- 你認識上帝了嗎?
- 如果不認識,你想認識他嗎?

好消息是,你能夠認識他。然而,在了解好消息之前,我們不得不先面對壞消息。這是我們下一章要談的內容。


與你有關的真理
幾年前,一位朋友給我看了從當地報紙上剪下來的一則訃告,隱藏在這則訃告中的信息有些奇特(見1992年2月25日的《芝加哥論壇報》)。從訃告中我們得知「情報大盜」威利死了。通常情況下,這種消息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可是,當我讀那則剪報的時候,我意識到「情報大盜」威利可不是一般的竊賊。
廣告上稱他是「不可思議的芝加哥重罪犯」。他參與了「類似於達蒙•魯尼恩筆下的社會底層人物所犯下的罪行」。他肆無忌憚地為自己的客戶竊聽電話,他的客戶中不乏各類臭名昭著的暴徒。顯然他是一名慣犯。可以確定的是,在他的犯罪生涯中,威利曾參與詐?保險公司的保險,冒充聯邦代理人,利用賽馬比賽?取錢財(用電子儀器對已?在其他城市開賽的賽馬比賽設賭——這正是保羅•紐曼和羅伯特•雷德福主演的電影《騙中騙》中的故事)。
在威利漫長的犯罪生涯中,曾經有好萊塢的製片商追逐過他,他們想把他的生活拍成電影。然而,有人勸威利不要去拍片。他的土匪朋友曾經語重心長地與他談論過這件事。威利說:「我的黑道朋友曾經問我,『如果你死了,那怎麼才能花掉你拍電影賺來的錢呢?』我聽了朋友的話,拒絕了好萊塢製片人的邀請。」

威利的真名是懷爾特•丹威•普理查德(與作者同姓)。知道了他的真名,我對他的故事越發感興趣了。1984年普理查德先生因在多個州進行詐騙活動而被判刑。當時主審法官對他作了生動的評價:「雖然普理查德先生態度不錯,但他不具備任何減免罪責的條件。」我不禁想:「威利和我是否曾?出自一個家族呢?雖然當時我沒找到什麼直接的關聯。但是,我敢打賭,如果追溯下去的話,我也許會是他的遠親。」

我所想的不止這些。當我思考這件事的時候,我意識到威利的故事也是在說我!威利「叔叔」與我的共同之處,比我願意承認的還要多。稍微想一想就能得出一個令人氣惱的結論,那就是法官對「情報大盜」威利所說的話其實也是對我說的,「雖然普理查德先生態度不錯,但他不具備任何減免罪責的條件」。從《聖經》角度看,這真是個精闢的陳述。是的,沒有任何事實可以使我免罪。

到底什麼是罪
為了避免對自己的評價過於苛刻,需要考查一下G.K.查特?說過的話:「無論其他事情怎麼樣,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生活中我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人並不是我們自己所希望的。」可以確信的是,我們沒有必要就這一點花太多的時間去爭論。就人的罪性而言,如果你有什麼疑問,你可以隨便到世界的任何地方,隨便買一份報紙——哪種語言的都可以——只要讀一讀頭版,你就能相信我說的話。

25年前,精神病醫生卡爾•曼寧格(Karl Menninger)寫了一本里程碑式的書,書名是《到底什麼是罪?》(Whatever became of sin?)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桉,但我這裡的答桉肯定是對的:罪沒出什麼問題,出問題的是我們。我們當然不願意多談論罪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不禮貌的話題,特別是在一些「高雅」的場所。下次,你參加聚會的時候不妨提一提「罪」這個問題,同時可以觀察一下,過多長時間之後別人就轉換了話題。
然而,對這個話題避而不談並不能改變真理。整個人類都出了問題,沒有人能否認這一事實。我們根本就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無論我們怎麼誇口自己的先進技術,但事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仁不義在周而復始地上演。情節和角色在不斷變化,但故事的內容從來都沒有變過。有某種邪惡的東西潛伏在每個人的心裡,沒有哪個人對它有免疫力,也沒有哪個人能豁免,更沒有哪個人是真正無辜的。
你用什麼樣的詞來形容人類的光景都可以——扭曲、被玷污、喜歡犯錯。在某個地方,或多或少地,人類的血液中被注射了毒素。由於這個?因,我們雖然知道什麼是對的,卻常常喜歡選擇做錯的事情。我們任意妄為、肆無忌憚、樂此不疲地去做錯事!

我們看到,整個世界一片烏煙瘴氣。因為我們自己一塌煳塗,所以世界才烏煙瘴氣。問題不在「外面」,而在「裡面」。由於我們的敗壞,這個世界敗壞了;由於我們裡面潛伏著邪惡,這個世界才是邪惡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9: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