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自然壟斷分析電池車為什麼難以推廣

[複製鏈接]

1776

主題

1806

帖子

256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mmy00210909 發表於 2013-4-12 08: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和網友們討論電池車多了,儘管忙得不可開交,但是有空下來就會思考電池車的事:
1.把(內燃機)機動車看成一個整體企業,那麼這個企業向人類提供一種叫做便利的產品。
2.把電池車看成一個企業,他也要向人類提供一種叫做便利的產品。
3.汽車沒油就不能提供便利了,反而增加負便利,加油站可以看作是維持這種便利的必要設施。內燃機機動車的加油站不能給電池車充電,所以遍布全球各個角落的加油站我們看作是內燃機的專營維護店。這一事實構成了內燃機汽車自然壟斷的基礎。
4.新的汽車出現,要想打破這種壟斷必須符合新汽車的單位服務成本(給人提供單位便利的成本)低於內燃機車輛。要知道電池車由於沒有充電站,給人提供的便利幾乎是0.這樣不管分子是多少,在自然狀態下,打破這種壟斷的機會很渺茫。何況電池車還很貴。成本並不低。這裡的成本是:購車成本+維護成本。由於充電不便維護成本也很大。
5.國家出於環保和能源安全的考量,推廣電池車,利用(稅費)政策改變人們購買使用習慣,示範性的建設小區或者城中充電柱,使得構車成本和維護成本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我認為這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有限數量和有限地域的充電柱遠不能稱為便利。充電至少要30分鐘以上(損害使用壽命的快充),這意味著如果在你面前有4-5輛車你就要花數小時等待給自己的車「快充」,我不認為這是便利。而相反的到陌生區域找不到充電柱又怎麼辦?每次出行前要了解該區域充電柱位置,這局限了車輛的移動範圍,也不能稱為便利。只有當到處都是充電柱或者每個加油站都提供充電服務的時候才叫便利。只有到那時候才有可能和內燃機車輛競爭。
6.加油站作為第三方,它可以選擇建充電柱,從而打破機動車的自然壟斷。但是這個商業決策從加油站方面來說有幾大問題:
a.投資巨大。為了能夠提供便利,需要在所有的加油站上都裝充電柱這是上百億的投資。
b.在投資初期必然虧損,這個虧損誰出。而在不能保證電池車今後必然取代機動車的情況下,哪個公司都不會砸錢到這個虧損而且衝擊石化本行的業務。
c.從技術上講,加油站由於必須提供快充服務,但是充電時間遠慢於加油,這樣必須建造比加油泵多幾倍的充電柱以保證每一輛電池車能及時充電。可是問題遠不是這麼簡單,就是數台電池車同時快充電流很大,在有汽油揮發的空間同時進行大電流有爆炸危險的鋰電池快充作業估計是不行的。這意味著必須重新建造一批比現有加油站更大面積的充電站。那麼投資就不是百億元級的了。更何況充電站遍布全國,要全國建造高容量變電站,這種投資甚至是萬億級的。
e.假如是換電池,會簡便點。但是也同樣有充電問題,同樣需要改造電網,需要購置大量電池。我們假設三台電池的購置成本等於一台車,那麼一個加油站平均放100顆電池的話,等於每個加油站買了30輛車。折算下來,你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只要充電時間過長,電池車不會被市場接受。就這麼簡單。
當然汽車壞了也不能提供便利了,電池車的維修也要與傳統維修兼容才行,這點估計可以實現,所以沒有提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