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英國「鐵娘子」之死說說中風

[複製鏈接]

4406

主題

4492

帖子

623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2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據悉,1979年5月英國保守黨大選獲勝,撒切爾夫人出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創造了蟬聯三屆、任期長達11年之久的記錄的女首相,被譽為英國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多次中風后罹患痴呆症。早在她83歲時,卡蘿爾·撒切爾出版《在金魚碗里游泳》一書,詳述「鐵娘子」的病情,她說,早在2000年就發現母親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記憶力明顯衰退,經歷痛苦和掙扎。醫生說,這是多次中風留下的後遺症。

  87歲的鐵娘子最終還是被「中風」打垮,她的不幸讓我們不得不感嘆:疾病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應當珍愛生命,守衛健康!

  什麼是中風?

  中風也叫腦卒中,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疾病。是由於大腦裡面的血管突然發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缺血、缺氧而引起。臨床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

  出血性卒中包括臨床上診斷的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兩種,腦出血患者多會表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半身癱瘓甚至昏迷不醒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很快死亡;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顱內動脈瘤破裂或腦血管畸形破裂引起,一般發病較急,頭痛劇烈,以中青年人居多。

  缺血性卒中臨床常用的診斷分類名詞較多,包括腦梗塞(或稱腦梗死)、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發生缺血性卒中一般癥狀較平緩,絕大多數患者意識清楚,表現為半身癱瘓或無力、言語困難、肢體麻木等。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導致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日益增多,腦卒中在中國已上升為第一位死亡原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與生命。據估計,我國腦卒中每年新發病例約200萬人,每年死於腦卒中超過 150萬人,腦卒中后存活者約有600~700萬人。在存活的患者中,約75%~80%會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重度殘疾超過40%。約有1/4至1 /3可能在2至5年內複發。醫學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嚴重危害我國中老年人健康。

  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1)高血壓。高血壓是原因,中風是後果,血壓與中風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高血壓會使血管的張力增高,也就是將血管「緊繃」,時間長了,血管壁的彈力纖維就會斷裂,引起血管壁的損傷,使血液中的脂質物質容易滲透到血管壁內膜中,這些都會使腦動脈失去彈性,動脈內膜受到損傷,形成動脈硬化、動脈變硬、變脆、管腔變窄。而腦動脈的外膜和中層本身就比身體其他部位動脈的外膜和中層要薄。在腦動脈發生病變的基礎上,當病人的血壓突然升高,就很容易引起中風。

  2)糖尿病。糖尿病屬於中風疾病的易患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的發生率較正常人要高5倍,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其中以糖代謝紊亂為主。胰島素不足使葡萄糖轉化為脂肪而使葡萄糖的貯存量減少,大量脂肪被分解成甘油三酯和遊離脂肪酸,尤以膽固醇增加更為顯著,以致造成高脂血症,加速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

  3)高血脂。血脂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物質,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被中斷。這種情況發生在腦,就會出現缺血性中風。

  4)肥胖。臨床觀察發現,肥胖者與一般人比較,發生中風的機會要高40%。為什麼胖人容易發生中風呢?國醫康護院專家稱,這與肥胖者內分泌和代謝功能的紊亂,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因素有關。此外,胖人還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這些都是中風的危險因素。

  5)吸煙。據國內資料統計,約有20%的腦血管病患者吸煙會導致中風。煙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可使人的體重下降、食慾減輕,但同時又有胰島素抵抗和皮質醇增加,這些都是導致血糖和血壓升高的因素,最終形成以上原因導致中風。

  中風的前兆

  許多人不了解中風的種種先兆,即使這些中風先兆出現了,他們全不以為然或者無所覺察。大量臨床經驗證明只有少數病人在中風之前沒有任何徵兆,絕大多病人都有以腦部瞬間缺血的表現而發出的各種信號。

  1、頭暈。中老年人中風前兆,會反覆出現瞬間眩暈,突然自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幾秒鐘后便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是中風的先兆,應及早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2、肢體麻木。中老年人出現肢體麻木的異常感覺,除頸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舌頭髮脹等癥狀,或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突然發病或單側肢體乏力,站立不穩,很快緩解后又發作要當心。

  3、眼睛突然發黑。單眼突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后便完全恢復正常,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這是中老年人中風先兆最常見的癥狀,是因為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中風的又一信號是反覆發作、眩暈欲吐、視野縮小或復視。

  4、原因不明的跌跤。由於腦血管硬化,引起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平衡障礙,而容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癥狀。

  5、說話吐辭不清。腦供血不足時,使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癥狀之一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辭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應引起重視,還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齒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6、哈欠不斷。如果無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現連續的打哈欠,這可能是由於腦動脈硬化、缺血,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現,是中風病人的先兆。

  中風的預防

  預防中風的重要性已經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醫學家們正從各個方面探索中風的預防措施。衛生部等15部門聯合制定的《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腦卒中發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內,死亡率下降5%。預防中風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及時治療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降低中風的危險因素。如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滯血症、肥胖病、頸椎病等。高血壓是發生中風最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中風的一個中心環節,應有效地控制血壓,堅持長期服藥,並長期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重視中風的先兆徵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或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發現后要儘早採取措施加以控制,及時到醫院診治。

  3、消除中風的誘發因素,如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要注意心理預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要遵守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壓急劇升高,引發腦血管病;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4、飲食要清淡有節制,飲食要有合理結構,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製品、魚類,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高脂肪、高鹽(特別是腌製品)的食物;戒除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

  5、戶外活動應注意保暖。應在室內逐步適應環境溫度,調節室內空調溫度,不宜過高,避免從較高溫度的環境突然轉移到溫度較低的室外。

  6、中風患者還要注意平時外出時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頭系鞋帶等日常生活動作要緩慢;洗澡時間不宜過長等。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沙發
arznith 發表於 2013-4-11 13:52 | 只看該作者
你那些都落後了,現在實行的是無任何問題的中風或者說「說死就死」。

沒三高,沒不良嗜好,沒預兆,沒家族歷史。

唯一的要點是:時間對了該你閉嘴休息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