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要戰,我便戰:熊添龍翼,共對蒼鷹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3-4-7 08: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幾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率團訪問了俄羅斯,這是習近平上任后的首次出訪,訪俄期間中國與俄羅斯達成多項戰略共識並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習近平還訪問了俄國防部並參觀了俄聯邦武裝力量指揮中心,成為第一個訪問此地的外國國家元首,此外中國還與俄羅斯簽署了新的武器購買合同,與中國國家元首以往數次訪俄不同,新華社評論此次出訪具有「歷史意義」,這個意義是多方面的,中俄現在的關係在歷史上處於最好的時期,中國與俄羅斯的盟友關係在逐步加深,中俄走到一起,是世界霸權勢力謀求新秩序的必然反應與結果,能夠深刻影響世界仍然由霸權力量主導的世界格局,成為穩定地區發展與和平的正能量,極大加深了中俄兩國的利益及光明前景。

  一、美國對中俄的遏制與打壓最終促成中俄聯合

  蘇聯解體之後,蘇美爭霸變成美國一家獨大,但是紅色霸權的瓦解並沒有讓美國滿足,美國對同樣是資本主義的俄羅斯的打壓一天也沒有停止。因為俄羅斯是蘇聯主要的遺產繼承者,遼闊的國土及仍然強大的軍事力量依舊可以威脅美國。美國在簡單的戰略調整之後對俄羅斯展開了緊鑼密鼓的戰略部署。1994年1月,北約峰會首次提出北約東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為了彌補蘇聯解體后歐洲出現「安全真空」的借口,積極拉攏逼迫東歐及獨聯體國家加入北約。為了防止俄羅斯的崛起,打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美國最為積極充當了獨聯體國家加入北約的策劃者,1999年和2005年,不少東歐國家分批加入北約,步步向俄羅斯進逼,與俄羅斯接壤的拉脫維亞以及愛沙尼亞被拉入到北約陣營之中,北約甚至將觸角擴大到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企圖完全將俄羅斯孤立於歐洲之外,俄羅斯為了不讓這兩個對俄羅斯極其重要的國家加入北約,經過艱苦的鬥爭,才讓自己生存空間一息尚存。但是美國並沒有就此放棄,仍然在努力地拉攏。北約建立的初衷是維護歐洲的安全,現在實質上是美國牽制歐洲各國的一種手段,更是防範和打壓俄羅斯的戰略橋頭堡。

  對於美國來說,俄羅斯軍事上最能威脅美國的就是戰略核力量,所以美國在俄羅斯的周邊大力部署反導系統,從太平洋西岸、阿拉斯加再到東歐,美國的反導計劃層層緊逼,環環相扣。亞太地區的反導計劃以基本完成,現在就剩東歐仍在與俄羅斯的角力之中。雖然美國宣稱其反導計劃並不針對俄羅斯,而是為了防止彈道導彈的擴散,在西太是為了防範朝鮮,在本土的阿拉斯加部署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安全,但是在東歐的部署的解釋就太牽強。美國的反導計劃就是為大國準備的,確切地說,就是針對中俄,朝鮮的核試驗是美國在亞太推行反導計劃的極佳借口。美國的反導計劃,意義不僅僅是軍事部署,同樣是政治較量,可以說能夠讓美國部署導彈和大型預警雷達的國家,都和美國是盟友或者准盟友關係,即使不是盟友,也被拉入到美國的陣營之中,美國的反導計劃的觸角伸到哪裡,美國的戰略利益與生存空間就伸到哪裡,美國的空間與利益越大,那麼他渴望壓制的國家的空間和利益就越小。

   美國打壓俄羅斯的目的不是單一的為了歐洲和自身的安全,美國有更大的戰略計劃,那就是控制歐亞大陸進而完成全球霸權,美國要控制歐亞大陸還有兩種戰略企圖沒有實現,第一就是「大中東計劃」,即西起摩洛哥、東到中國的廣袤地區,讓這一地區成為美國的私人產油區,搞垮這一地區一切反對美國的政府。尼克松曾經講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美國二戰後的一大戰略重心就是中東。2001年,美國以反恐為名入侵阿富汗,進入中亞,這一舉動可謂一舉多得,是實施「大中東計劃的第一步」,同樣阻斷俄羅斯通過中亞阻斷俄羅斯向印度洋進發,向西則是干擾中國從中亞或得油氣資源。接著,美國又以風捲殘雲之勢摧毀了親俄反美的薩達姆政權,伊戰之前,眼看著薩達姆准許俄羅斯和中國的石油公司進入伊拉克而不允許美國時,美國再也等不及了,美國以凌厲的戰爭截斷了伊拉克石油流向他國的企圖,也斬斷了俄羅斯的一支戰略手臂。美國雖然從伊拉克撤軍了,仍然在醞釀著大中東計劃的最後幾步,即讓敘利亞的巴沙爾下台,再搞掉內賈德政府,如果美國順利完成這幾步,中俄崛起複興就太難了。美國控制中東石油,就可以通過通過控制中東石油產量來控制油價,讓石油價格想降就降想升就升,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之一,無法對中東產油大國施加影響,就無法左右油價,目前油氣資源是俄羅斯外匯的最大來源,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對石油的定價,就是去了這一戰略武器的作用,那麼俄羅斯民族期盼的復興就無限期延緩,對於中國,美國控制整個中東對中國是致命的,中國的發展太需要中東的石油了,美國如果順利完成中東布局,中國就只能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就像尼克松所說的那樣,完成了「大中東計劃」,控制了石油,美國的第二個戰略目標就是完成對中俄的圍堵,最大限度地延緩中俄的崛起。

  蘇聯解體前後,美中蜜月期結束了,這段中美關係最好的時期是美國單方面終結的,當時出於遏制蘇聯的目的,中國當時還未改革開放,國力很弱,美國選擇發展與中國的關係,蘇聯的不存在,中國對美國來說沒有了利用價值,再加上美國不能容忍中國的迅速崛起,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就開始了。96年台海危機時,美國出動兩個航母戰鬥群粗暴干涉中國內政,1999年空襲南聯盟時,蓄意炸掉中國大使館,2001年美國飛機中國領空撞下中國飛機,這一系列的事件清晰地表明美國對中國的打壓,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美國急於實施「大中東計劃」,暫緩了對中國的遏制與打壓,中國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令美國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在這十年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迹。美國打伊拉克,只是油價大漲,俄羅斯的復興也在提速,美國眼看中俄發展如此之快,很快推出了「重返亞太」戰略,加緊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美軍也推出了旨在針對中俄的「空海一體戰」戰法。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甚至還以戰爭警告,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評估中心」副主任理查德·費舍爾就曾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的衰退與中國的崛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制止這種對比繼續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戰爭。」張召忠將軍爆料,美軍利用其先進的偵測船與無人機對中國的抵進偵查從未停止。美國還隔三差五地在西太地區舉行海空聯合演習,聲勢浩大,遠不像是對小國的示威。此外,美國經常指責中國軍費開支不透明,渲染中國軍費不透明。除了軍事上,美國對中國的經濟遏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不僅逼迫人民幣升值,還通過量化寬鬆讓中國購買的美債大幅縮水。前不久,一件小事足以說明美國對中國強烈的防範心態,在美國教育部的網站上,以英文引用了毛澤東的名言「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有美國網民發現后在社交網站分享,事件迅速傳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因此受到批評。網站事後刪除了有關內容,先是改成「今日無警句」,后又換成了林肯的名言。對此,有美國參議員聲稱,教育部必須解釋為何引用「共產主義者」的話。美國連中國的聲音都不允許存在,又怎會允許中國崛起之後與美國分享利益。

  瓦解一個對手,不僅要從外部施壓,搞亂內部也是一種手段。美國是運用這種手段地高手。9.11事件,中國和俄羅斯都支持美國的反恐行動,所以本拉登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恐怖分子。但是車臣的獨立,美國在背後大力支持,稱車臣恐怖分子是「自由戰士」,企圖讓車臣分子成為從內部搞亂俄羅斯,掀起俄羅斯各共和國的獨立運動。和俄羅斯一樣,在中國也有企圖分裂中國的勢力,謀划藏獨的達賴,企圖策劃疆獨的熱比婭,還有東突分子,這些企圖分裂中國的人恰恰很受美國歡迎,是美國的座上賓,奧巴馬就曾分別會見這些頭目,這也表明了美國為分裂中國的恐怖勢力提供了多大的幫助和支持,藏獨分子和疆獨分子在中國策劃的幾場大型騷亂事故,背後都無法脫離美國的影子。

  牛頓的經典力學闡明了一個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政治博弈中就是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特別是在大國的博弈中尤為明顯,美國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擠壓使後者都有切實感受,因此作為歐亞大陸上兩個最大的國家,必須採取共同應對的措施,毛澤東說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現在是美國的目標同時指向中俄,中俄只有聯合起來反制,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方法。

  二、中俄正在建立才成熟的夥伴關係

  最近簽署的中俄聯合申明的第一句話就充分肯定了中俄正處於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大國關係,這局面是來之不易的,蘇聯解體以後,中俄開始走近,由於俄羅斯經濟的萎縮,急需硬通貨,中國成為第一個進口俄最先進的Su-27戰機的國家,這一舉動使西方大為震驚。此後,俄羅斯的先進武器源源不斷地向中國湧入,包括後來中國從俄引進的Su-30戰機、S-300遠程防空導彈、基洛級潛艇、現代級驅逐艦以及反潛直升機,極大增強了中國的軍事實力,對推動中國國防現代化有積極的貢獻,中國還從俄羅斯大量進口石油。中國的安全與能原需求為俄羅斯的經濟復興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此外,中俄兩國作為大國對北約空襲南聯盟的態度也是極其相近的。

  但雙方的關係仍在探索中,並不成熟,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並不盡人意。第一是中俄沒有足夠重視雙方的核心利益,比如俄羅斯的海洋石油公司準備與越南合作,開發南海石油,,而且俄羅斯還向與中國有南海爭端的越南大肆出售武器。而中國在北極的一些意圖引起了俄羅斯的反感。南海對於中國的意義不必贅言,俄羅斯的插手必然導致南海問題的更加複雜化,是中國人不能容忍的。對於北極,現在環北極圈內的幾個國家爭得不可開交,中國也不必趟這趟渾水,而俄羅斯即將在北極地區部署作戰旅,北極在某種意義上對於俄羅斯就如同南海對於中國的意義。第二是中俄之間的互信不深。在中俄軍事合作的問題上,俄羅斯一直未敢將頂尖軍事技術出售給中國,俄羅斯出售給中國的Su-30戰機弱化了性能,比出售給印度的要遜色一些,而像S-400等先進武器,俄羅斯因擔心中國仿製其技術而未予出售。西方經常炒作中國部署在東北的軍隊不是為了維護朝鮮半島局勢,而是有朝一日奪回曾被沙皇俄國奪去的原屬於中國的遠東大片領土,俄方將領表示,中國在中俄邊境修建了發達的交通設施,表面上是為了中俄資源與商品的交易,實際上具有很強的軍事意義。

  但是現實逼迫中俄必須要努力消除彼此之間的彼此猜疑,互相尊重雙方的核心利益,深入加強合作。後來俄羅斯官方明確表示反對第三方介入南海爭端,實際上是暗示肯定中國對南海的主權,所以中國在北極問題上也應該考慮俄羅斯的利益及立場。這次的中國領導人訪俄,帶回了時隔十年的中俄重大武器交易單。大國之間的武器交易是非常敏感的,在這次訪問之前,國內權威軍事雜誌就深度分析過中俄有關Su-35戰機的交易是俄方的炒作,大多數網友表示中國已經具備研發兩款隱身戰機的能力,無需向俄購買Su-35戰機。但是結果還是出乎了多數人的意料,俄將出售中國24駕Su-35戰機,Su-35戰機是俄現役最先進的戰機,之前俄並未將其出售給其它國家,中俄在軍事合作領域的一些猜疑正在消除,這次武器交易中,還有中俄雙方共同建造4艘拉達級潛艇,有西方媒體報道,該潛艇將成為雙方技術互補打造的典範,中國這次將充分學習俄羅斯的艇體設計,俄羅斯將向中國學習AIP推進技術,相信此後中俄必將在武器研發上有更大的合作。對於俄方將領對中國軍事用意的猜忌,其實經過雙方領導人的努力,中俄邊境線已經全部劃清,中俄已不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為雙方的深入合作掃清了障礙。此次訪問,俄方非常有誠意,將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指揮中心向中國領導人開放,這一舉動確實震驚了西方,因為他們沒有想到,西方的挑撥離間完全不起作用,中俄關係能夠經受考驗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三、中俄聯合將大有作為

  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的加深,使中俄在傳統合作領域和新的合作領域都能夠向前邁進。中俄的聯合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整個中亞、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加強這個廣大地區國家的互相信任,防止外來勢力干涉這一地區,就要充分鞏固上海合作組織的成果,中俄是上海合作組織重要的國家,在時機成熟時,對有意願的國家要積極接納,在幾個觀察員當中應該儘早接納伊朗為成員國,這個作用是多方面的,伊朗相比上合的其他國家,在地理位置是距離東亞最遠,上合的影響力就能夠到達中東。伊朗國內政治穩定,上下團結,幾乎沒有恐怖分子的滲入,伊朗如果加入,就能幫助監視危害上合幾個成員國的恐怖組織。最重要的一點是,伊朗現在成為美國侵略的對象,美國一旦入侵伊朗,會動搖整個世界的和平,但是一旦伊朗成為上合成員,上合組織不可能坐視不管。上合提前可以做的是防止美國為軍事打擊伊朗造勢,識破美國為打擊伊朗編造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目的是維護世界的和平。除了伊朗之外,上合可以積極吸納中亞國家,盡量減少美國對中亞的涉足,美國以反恐為名進入中亞之後,美軍就賴著不走,在阿富汗的持續駐紮姑且可以作為美國繼續反恐的理由,但是繼續要求使用上合成員國之一吉爾吉斯斯坦的瑪納斯空軍基地,就不得不令人懷疑其動機,這一舉動是中俄不能容忍的,就好比美國不會允許北約國家中有中俄部隊的進駐。美國的意圖是圍堵中俄,瑪納斯空軍基地續租的問題不僅僅是美俄的較量,也事關中國的利益,更對整個上合組織有很大的影響,中國不能坐視不理,中國必須在這一問題上闡明立場,和俄羅斯一道斬斷美國伸向中亞的觸角。在東亞地區,朝鮮越來越玩火,朝鮮半島雙方劍拔弩張,當前局勢又成為了美國入侵朝鮮的絕佳機會。美國第一次入侵朝鮮的時中國站了出來,但現在過去了六十年,支持中國的蘇聯不復存在,但是俄羅斯不會坐視不管,中俄的聯合將讓美國不敢輕舉妄動,中國領導人參觀俄聯邦武裝力量指揮中心的畫面,西方不會視而不見。

  中俄新的武器交易將會成為拉開中俄全方位軍事合作的標誌。中國雖然已有兩款隱身戰機升空,並不代表中國的航空實力與西方的差距已經沒有,發動機問題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據西方權威軍事雜誌分析,中國花大力氣自主研發的渦扇-10大推力發動機、渦扇-13中等推力發動機並沒有中國隱形戰機試飛的首選,因為中國在先進發動機上仍有核心材料技術沒有突破,導致這些發動機的穩定性和耐久性比俄羅斯的AL-31F及RD-93仍有差距。中國這次引進Su-35戰機,不僅有助於緩解中國的空防壓力,還附帶引進了比AL-31推力更大的117S發動機,俄羅斯用雄厚的航空工業實力造就的這款戰發動機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對於雙方而言,俄羅斯的下一代發動機AL-41F和中國的下一代發動機「渦扇-15」也正在研發之中,雙方能夠充分合作交流,促進各自先進發動機的儘早誕生。在這一次的武器交易中,並沒有中國渴望得到的S-400防空系統,原因可能S-400剛服役不久,現在俄羅斯的生產製造好沒有滿足國內的需要,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很有可能購買這一先進的防空系統。在這次的訪問中,中俄宣布今年將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作為第四次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這次演習的地點選在日本海的大彼得灣,目的就是警告美俄對中俄越來越緊的戰略壓縮。相比美國動輒就在亞太糾集多國舉行大規模演習,中俄的演習實在是小巫見大巫,相信此後能夠見到由中俄主導的在中遠海的更大規模的演習。針對美國即將在中東完成大中東計劃,中俄應該有所作為,在聯大狙擊西方只是第一步,必須要讓美國看到中俄維護世界和平,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堅定決心,揭穿美國自由民主的「美麗」謊言。

  在經濟上,中俄一方面可以繼續擴大油氣資源方面的合作。由於波斯灣附近局勢越來越不明朗,中國的石油需求面臨很大的危險,必須尋求石油進口的多種渠道,俄羅斯的油氣資源是俄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俄羅斯現在跟歐洲的油氣毛衣前進越來越不樂觀,因為在裏海地區,美國的戰略打壓步步緊逼,使得俄不會大量在此修建油氣管道。中俄最近在油氣合作上有新的進展,中俄將增大原油交易規模。俄羅斯將開採在東西伯利亞儲藏豐富的石油,這些石油不僅僅向中國出售,還可向韓國日本出售,對促進東亞地區的合作有重大意義。08年的金融危機給了世界很多啟示,美元作為現在的世界貨幣水分太大,特別在亞洲,美元的走勢能夠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好壞,所以實際上所有國家都在拜託美元的控制,為防範此後出現的經濟危機,一旦美元出現問題,那麼國家間的自由貿易就變得尤為重要,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以及中日貨幣互換協定能夠推動地區經濟的良性發展,對拜託美元的控制很大的作用,不少經濟學家提出亞洲模仿歐盟推出亞洲經濟共同體,現在中日韓就在嘗試,下一步可以與俄羅斯商議,建立中日韓俄自由貿易區,不斷地增強亞洲國家的經濟融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0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