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評蘇27墜機:訓練事故是提高戰鬥力代價
犧牲精神應在全社會發揚
戴旭
3月31日,中國空軍一架蘇 -27戰機在山東榮成海域不幸墜毀,兩名飛行員犧牲;而4月1日又是「海空衛士」王偉在「中美撞機事件」中犧牲12周年的紀念日。清明節前的兩件事連在一起本能地引發國人對於民族犧牲精神的追思。(只有摔飛機才能真正摔出中國空軍的戰鬥力,而這一切都是在為戰爭準備!而與此同時,美國為彌補巨大的財政赤字削減了大量的訓練經費,三分之二的航母無法出動,連美國空軍引以為傲的「紅旗軍演」也無法進行。曾經美國空軍的訓練小時優勢正在成為中國空軍的優勢。這才是美日真正害怕的地方。)
據專家分析,蘇27飛行員有可能是為避免飛機危及居民區或為挽救飛機而貽誤跳傘時機。依筆者對中國空軍的了解,這種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不管時代如何變幻,也不管社會如何物質主義盛行,中國軍隊一直把為人民服務、報效祖國、奉獻犧牲當作政治教育的主基調。因此,在中國軍隊的歷史上,每個時期都會湧現出關鍵時刻以祖國、人民利益為重,毫不猶豫犧牲自己的事迹。
中國空軍正在逐漸擺脫保安全的訓練思維,一切以打仗為根本標準持續進行白熱化的高強度訓練
圖為中國空軍蘇27大編隊
犧牲具有神聖般的含義,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是靠著犧牲精神來維繫的。不能想象一個自私自利的族群能夠在歷史的進化過程中生存延續下來。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生生不息,就在於歷代都有各種各樣的犧牲者,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但他們以自己的湮滅使整個族群因此具有了強大的維護整體的精神向心力。
軍人是以犧牲生命為本職的特殊職業,在所有的犧牲中,以生命的犧牲為最高犧牲。而社會正是因為有了軍人這個以犧牲為職業的群體,才有了能夠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但是,相當長時間以來,中國社會利己思潮泛濫,軍隊中片面強調保安全,為此不惜削弱訓練強度。看起來小單位保持了平安、和諧,其實是讓社會大多數的利益受損,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還無形中侵蝕了軍隊中傳統的犧牲精神。世界任何國家的軍隊,都不會因為過於注重自身安全而置國家安全和公眾安全利益於不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