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拿命換兒女上大學"透露生存艱難的悲愴

[複製鏈接]

320

主題

426

帖子

716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壑 發表於 2013-4-2 21: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了兒女能讀書上大學,藍田忠每年離家都擬好遺囑,從四川資陽老家回到北京房山的礦上。這一干就是8年。2010年,藍田忠和15名工友,被查出患上了塵肺病,但礦也因政策原因被關閉了。「我認命了,但不後悔,我的命換來了娃娃們上大學的機會,至少他們不用再跟我一樣了。」說完,50歲的藍田忠,轉過頭悄悄抹淚。(3月20日《新京報》)
  藍田忠跟其他600萬塵肺病患者一樣是悲哀的,他們透支健康和生命換來的收入,可能無法為其後續的治療埋單。或許很多人沒有見過塵肺病患者晚景的悲慘,但若是目睹了他們在人生最後階段,被折騰得面目全非的樣子,恐怕很多人會驚恐萬狀,心中的陰霾也將揮之不去。塵肺病如此恐怖,然而依然擋不住一些人繼續邁進的腳步,如同蛾子撲火一樣,用生命作為代價,去換取接受教育的權利,底層群體的生存狀況如此悲愴,令人不免動容。
  從最不幸之中尋找安慰的話,藍田忠還算得上幸運。畢竟用命換女子上大學的願望得到了實現,孩子的努力與記刻苦,讓其獲得了期冀中的回報,而艱難的維權成功,也可以聊以自慰。但更多抱以同樣期待的人,恐怕未能如願,孩子不但沒有步入大學殿堂,還可能因為留守而學壞,患上了塵肺病,即便像張海超那樣「開胸驗肺」也未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在他們面臨死亡的那一刻,其身與心的痛苦,恐怕非旁人所能洞悉。
  要獲得免受恐懼的生存,弱者就應當受到照顧,要獲得公平正義陽光的照顧,底層的艱難就應當得到重視。「窮人經濟學」和「窮人教育學」不能僅是一句動聽的口號,而要成為實實在在的措施和行動,並轉化成可以感知的成果。我們有理由相信,假若社會救濟再健全一點,教育資源再公平一點,底層向上的路徑不是如此艱難而逼仄,誰又會拿生命去換不可知的未來呢?「拿命換兒女上大學」的悲愴之處在於,健康和生命的損失是可以預知的風險,而上大學的前景卻難以預料,以一種近乎於賭徒的心態,去進行人生的抉擇,這不僅是一個群體的悲劇,更是一個社會的悲哀。
  假若教育補助更健全一點,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上學的權利,「上得起學」和「上得好學」都能做得更好一點,不再為學費而愁的人,恐怕也不會如此義無反顧;假若勞動保護更健全一點,勞動權益以獲得最大的保護,罹患塵肺病的機會更少一點,「拿命換兒女上大學」就不會成為痛苦的源泉,而為成為幸福的期待;假若社會的公平更多的一點,成功和成長的機會更大一點,階層固化不再根深蒂固,讀大學不再成為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也不會逼得弱者拿命去換取。
  只有在資源化生存的社會裡,拼爹遊戲會成為一種恐怕的潛規則,有關係的利用關係,有金錢的利用金錢,圈子社會、裙帶關係,加劇了窮人生存的空間,增大了發展的壓力,無資源可拼的窮人,窮得只剩「命」的弱者,才會如此堅定而決絕,才會如此悲狀而悲涼。或許,對於窮人們來說,有限的救助並不是他們最大的期盼,渴望一個公平的環境,更有機會參與平等的博弈,讓自己的權利獲得足夠的保障,才是最急迫解決的課題。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沙發
shanren 發表於 2013-4-3 02:58 | 只看該作者
這還不是最悲慘的部分:壓垮這些底層最窮苦的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們拿命換來的兒女上大學的機會,在吞噬了他們的賣命錢之後,卻讓這些窮苦子女們出來后根本找不到就業機會!這樣的窮人本來就上不了好的中小學,高考的分數普遍不太高,最後上個某些公司辦的三本私立「學院」,從師資到設施都一團糟,那紙文憑更是還不如那張白紙值錢!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3: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