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當前爭奪的焦點是釣魚島 !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4-2 17: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3-4-2 17:53 編輯

作者   男爵

      近期,我方頻頻出招。透過這些紛繁複雜的表象不難看出,劍指釣魚島將是近期軍事戰略的重中之重。

一、新聞背景

      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戚建國3月21至23日訪問印度期間,印中同意落實中斷5年的第三次陸軍聯合演習等軍事交流計劃,雙方還討論了新的邊境防務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在邊境不向對方開火等條款。

      3月23日,習總應普京建議參觀俄羅斯國防部和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顯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軍事合作方面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月26日,以「井岡山」號兩棲船塢登陸艦為首的4艘戰艦編隊26日抵達曾母暗沙。這裡靠近中國宣示的「九段線」的最外沿,距離馬來西亞大約80公里,距離汶萊不到200公里,而距離中國大陸海岸則為1800公里。

    4月1日,3艘中國海監船相繼駛入釣魚島12海裏海域巡航。這是繼3月18日之後中國公務船再次駛入該區域,也是日本野田佳彥政府自2012年9月上演「購島」鬧劇發生以來的第35次。
二、背景分析

    中印二軍互不開火,使我軍能夠在短中期內避免在解決釣魚島爭端中可能需要面對的多線作戰的不利態勢。

      中俄在軍事、能源領域加強協作,一方面增強對美日戰略威懾,另一方面可極大緩解我國進口石油嚴重依賴通過馬六甲航線的掣肘。修建以俄羅斯為主要供應方的東北方向的能源進口戰略要道,無疑將成為特殊情況下最安全的石油輸入命脈,一旦東海、南海激烈對抗,我方可以無視馬六甲海峽的掣肘而放手一搏。

      海軍編隊赴曾母暗沙宣示主權,可有效震懾南海諸國的非分之想,降低南海爭端的激烈度。

      朝鮮半島對抗,表面激烈,實則相安無事。從軍事力量對比看,若無外力介入,南韓遠非朝鮮對手;從當前經濟狀況看,老美已經喪失了長距離跨洋大規模作戰的能力;從美國自身利益看,介入朝鮮半島之爭將無利可圖。不論朝鮮如何努力,朝鮮嚴重依賴中國的現實無法改變。此外,朝鮮高調的本身也說明其身後有我們撐腰。

三、重溫黃岩島模式

      2012年中菲黃岩島爭端,我國一方面加強對黃岩島的實際控制,一方面運用多種手段迫使菲律賓退讓。

      黃岩島模式使南海諸國意識到,對抗中國九段線區域內的主權領土主張已經不再現實、不再可能了。

      此外,奪回黃岩島,一則可絕美國再次染指南海之念,二則有力回擊菲越的囂張氣焰,三則迫使南海諸國心有忌憚而有所收斂。真可謂一舉多得之舉措。

四、東海爭端在緊迫程度上重於南海

      我們在南海有九段線,九段線符合我國領土主權主張。六十多年無人異議的九段線,為我們逐漸收回南海爭議海域、島嶼提供了堅實的法理依據。換言之,因為九段線的長期存在,所以南海爭端遠不如東海爭端那麼緊迫。畢竟,我方在南海的布局還未完備、尚需時間。

      東海爭端的迫切性表現在:存在一條日本一廂情願的「東海中日中間線」,日本針對釣魚島的購島鬧劇。   



      東海爭端聚焦於釣魚島。      

      奪回釣魚島,這條所謂的「東海中日中間線」也就隨之不復存在,我國東海疆界將向東方大幅拓展,屆時划入內海的面積將難以估量,因為中日主張的劃界線相差200多海里。

      由此可見,我們主張的南海海域面積已經成為了一個定數,我們主張的東海海域面積目前仍為一個變數,還需要不斷地努力和鬥爭。這便是東海爭端在緊迫性、重要性上重於南海的根本原因。

五、釣魚島之爭,日本實力遠遜於我們

      1、經濟

      在經濟上,日本持續20年衰退,至今仍未見底;中國持續20多年高速增長,至今仍未見頂。

      日本國債已經超過其GDP的230%,地方政府債券超過其GDP的50%。近20多年來,日本累計投入十幾兆美元也沒有將本國經濟刺激起來,也反映出日本政體存在自身無法克服的嚴重問題。日本國債比歐盟成員國加起來還多,經濟規模只有美國的三成,可債務規模是美國的7成。

      2、海上自衛隊

      日本海上自衛隊總噸位是中國海軍的四分之一。常規潛艇16艘,大中型水面作戰艦50艘,飛機、直升機大約200架,兵員4.6萬人。中國海軍潛艇80多艘,各種大中型水面作戰艦上百艘,飛機直升機6百多架,兵員26萬 。

      3、造船能力

      日本造船業的國際市場份額為2%,中國是50%左右,相差20多倍。中國一年下水的軍艦相當於日本十年總和。

      4、飛機製造能力

      當前,日本幾乎可以說不具備獨立研發和量產戰機能力,不具備製造預警機的能力。中國一年半時間製造的飛機相當於當前日本戰機總量。日本戰機產量為一年5到8架,極限產量為一年12架。

      5、釣魚島現狀

      中國海監漁政約一千多艘,而且不斷地將退役軍艦改裝成海監船,而且不斷地製造新船。日本海保現有艦船357艘,其中半數為不足500噸的近海巡邏艇。

      釣魚島海域處於我海監控制之下,維持著四艘海監船和若干漁政船的常態化巡邏,身後有東海艦隊護航。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船經常被我海監、漁政驅趕而疲於應對。

六、釣魚島的未來

      如果日本想同中國進行軍事對抗,須將每年10萬億日元國防預算提高到20萬億日元,但以日本目前經濟實力來看實屬心有餘而力不足。沒錢,小日本還想玩軍事對抗?呵呵。至多二年,小日本自己便累的爬不起來了,武士道又如何,沒實力你就當孫子吧,呵呵。

      日本海、空、天、電磁、遠程打擊諸多方面均遠遜於我們,日本高負債註定它沒有經濟實力支持釣魚島海域的持久對抗。中日釣魚島海域對抗結果無疑是日本喪失「實際控制」,我方運用黃岩島模式最終成功收回釣魚島主權,東海劃界也將隨之向東拓展200多海里。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4-2 17:51 | 只看該作者
      之所以沒有談及老美,一來老美不會為垂死的日本撐腰,二來釣魚島海域中美之爭老美並無勝算。
      下面將去年寫的一篇文章列出以供參考:

      談起當今各國軍力,多用美國標準按照戰爭動員能力、核武數量及二期製作能力、海陸空武器力量及數量、以及戰爭經驗等進行比較,繼而得出美國第一、俄羅斯第二、中國第三的結論。絕大多數朋友對此結論深信不疑。

      這個結論正確嗎?其評判依據客觀嗎?須知不同的前提會推導出不同的結論。天河雨露認為,可能並沒有多少人會認真思考此問題。此在,本著不唯書、不唯上、不唯美(國)原則,立足當前我國戰略思維和實際情況對中美軍力進行中國式評判。

一、人類歷史經歷戰爭模式的演進

      交戰區域依次為:陸地、海洋、天空、太空。

      交戰模式依次為:

      1、陸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交戰各方更多地通過殲滅敵軍方式以實現佔有敵方陸地領土之目的,陸軍為戰爭主角,陸戰思維風靡一時。

      2、海空軍高度介入下的陸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著空軍、海軍大規模投入,戰爭向以爭奪制空權和制海權為有力輔助手段、以陸軍攻佔敵方領土決定最終勝負的模式轉變。

      3、以遠程、空中打擊為主「非接觸性戰爭」模式:近代經典戰例為1999年科索沃戰爭,體現為以遠程、空中精確打擊為主「非接觸性戰爭」的交戰模式,通過制太空權為軍事打擊提供精準目標數據,通過電磁干擾癱瘓敵方通信聯絡,預警機、電磁干擾機高調亮相,高科技手段下信息化戰爭初步展現。傳統陸戰思維慘遭摒棄,空天實力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因素。

      4、「海天空磁」一體戰:以爭奪制太空權為主,以海戰、空戰、電磁干擾戰為輔的現代戰爭模式,要求交戰雙方均具備太空戰實力。因為此前交戰中最多只有單方擁有太空實力,所以此模式尚未出現。未來極可能在具備太空戰實力的中美俄之間的局部戰爭或局部衝突中得以展現。

二、現代戰爭的發展趨勢

      1、打擊而非領土佔領

      在以往領土佔領方式的戰爭胡總,由於需要陸軍大規模介入而使戰爭費用居高不下、交戰時間持續不絕。1999年科索沃戰爭表明,對於缺乏戰略縱深的小國、島國而言,非接觸性的遠程打擊比地面進攻消耗少、持續時間短,卻同樣能夠達到使敵方屈服之政治目的。此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始,勝利方最終不得不從佔領敵方的領土上撤出。所以,佔領敵方陸地領土的意義越來越小。

      2、核威懾使未來的世界大戰胎死腹中

      核大國,彼此都有核,很難出現爭鬥到你死我活的慘烈程度。因為,沒有哪個政客、政黨敢冒毀滅人類之大不韙而將敵對核大國逼迫到非核大戰而不可之境地,所以,核大國缺席或有限度參與的戰爭無法演變成世界大戰。

      有核國和無核國交戰,有核國因「有核有理」而立於不敗之地,同樣使戰爭無法演變成世界大戰。

三、當代中美戰略思維的差異

      中國軍力超常規發展始於1990年海灣戰爭之後,戰略思想從初期"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發展到當前"一切為打贏"、"全面做好新時期軍事鬥爭準備"。經過二十年持續不懈的努力,在陸、海、空、電磁、太空諸多領域獲得長足發展,並在天空、電磁、太空領域傲視天下群雄。鑒於我軍航母尚未服役,天河雨露認為,我方戰略目標仍然為「打贏國境線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的各種戰爭」!

      美軍軍力超常規發展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戰略思想主要體現為:以航母戰鬥群、軍用大型運輸機為手段實現中遠程兵力投送,維護其已有的海洋霸權和世界霸權地位。

      戰略思維的差異進而決定了軍力發展方向的差異。中國謀求區域型大國地位,武力發展由以往被動式防禦轉化為當前主動型防禦。這和美軍存在本質性區別。

四、現代戰爭中軍力強弱的衡量標準


      現代戰爭表現為「海天空磁」一體戰,依照重要程度依次為:

      1、太空戰實力   

     (1)、是否具備"在保有己方衛星前提下攻擊敵方衛星"之能力

      眾所周知,在現代戰爭中,諸多兵種戰時通信指揮、打擊目標數據定位均離不開太空中的衛星,衛星是軍隊的眼睛,是戰爭之神的靈魂。失去眼睛和靈魂,航母、戰機都將成為聾子、瞎子,宙斯盾將成為一堆廢鐵,即使有再多的兵力和裝備也終將成為無奈的浮雲。所以說,"在保有己方衛星前提下攻擊敵方衛星"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

     (2)、中段反導能力

      鑒於部分導彈(如洲際戰略導彈等)有一部分屬於太空飛行,且反導數據採集不能完全脫離衛星,所以將中段反導能力歸納到太空實力中。

      遠程打擊和中段反導是現代戰爭中的「矛」和「盾」,假若你的矛不夠鋒利、你的盾不夠堅固,你自稱軍力天下第一將無疑於自吹自擂!

      2、電磁戰實力

      主要包括電磁干擾和電磁干擾對抗、網路戰、裝備隱形、預警機。

      3、中遠程打擊能力和防範能力

      4、交戰區域的制海權、制空權爭奪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天河雨露將陸軍基本排除在外。

五、我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中美軍力對比

      由於中美戰略思維的差異,中美軍力各有所長,主要表現為兵力遠程投送能力方面的差異。所以,在我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如何有效地揚長避短是克敵制勝的決定因素。

      1、太空戰實力對比

     (1)、空天飛機

      中國有神龍,美國有X—37B,貌似平手。但中國超強功率固態激光器世界一流、別無分號,可對X—37B構成實質性威脅。   

     (2)、陸基導彈打衛星

      2007年1月11日,中國曝出令世界為之震動的地基導彈擊毀在軌運行衛星的成功試驗。有些國際媒體認為這是繼美國之後的第二次成功試驗;而另有媒體宣稱,用地基導彈打衛星,只中國一家,美國只做過用攜爆衛星追毀目標衛星的試驗。
  
      中國直升式反衛星武器長足發展,對美國在低地球軌道運行的照相偵察衛星、光電成像衛星、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電子情報衛星等構成嚴重威脅。據稱,只需部署20枚直升式反衛星武器,便可摧毀美國國家安全太空成像系統主要依賴的六到七枚光電偵察成像/合成孔徑雷達衛星;若再多部署20枚直升式反衛星武器,則可摧毀各由三顆衛星組成的四個共軌式衛星群座,從而使美國海軍喪失賴以鎖定敵方戰艦和陸基防空系統的手段,無法使用超視距衛星制導導彈攻擊上述目標。

     (3)、潛射彈道導彈打衛星

      對於距地球表面3.5萬千米低傾角赤道軌道和地球靜止軌道運行的軍事通信衛星、導彈預警衛星以及電子偵察衛星,通過彈道導彈核潛艇潛射彈道導彈予以摧毀。

     (4)、陸基激光系統

      據稱,2006年8月到10月間,中國曾數次使用高能陸基激光系統「致盲」或「照射」途經中國上空的美國偵察衛星。筆者未見美國有此能力的相關報道(若有,敬請指出,以便集思廣益)。  

      我軍超強功率的固態激光器世界一流,2.2兆瓦級超強功率固體激光器、每秒30萬千米速度、智能控制環這幾項技術的突破,使我軍具有超距攻擊性激光雷達,並研製成功超距高能攻擊性激光武器。美軍沒有突破這幾項技術,仍停留在幾乎無實戰作用和意義的化學激光武器階段。

     (5)、共軌式反衛星武器

      中國於2008年9月進行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中,航天員在完成出艙任務並自主飛行第31圈后,從軌道艙的頂部向太空釋放出一顆伴飛小衛星。此舉顯示中國已掌握利用共軌式衛星秘密偵察、甚至攻擊敵衛星的技術。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伴飛小衛星曾在距離國際空間站僅有25千米之處飛馳而過,此舉被認為是對衛星發動的模擬攻擊。筆者未見美國有此能力的相關報道(若有,敬請指出,以便集思廣益)。

     (6)、中段反導能力

      2010年1月11日,中國宣布成功地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打了於2010年1月6日深夜宣布向台灣出售「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的老美一記重重的耳光!由此不難看出,中國對於陸基中段反導是多麼地自信滿滿!目前,各國部署或正在研發的反導系統大致分為:陸基、海基、空基和天基(在太空部署)四大類,其中最為成熟的就是陸基反導系統,而中國此次進行的正是陸基反導試驗。

      美軍於2010年1月31日下午針對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進行試驗,儘管成功發射目標導彈和攔截器,但卻未能成功實施攔截。可以毫不諱言的說,美國此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失敗了。

      2010年2月,美軍使用裝備在波音747飛機上的機載激光器進行反導試驗,二次成功,一次失敗。如何試驗的呢?將飛機事先升空至指定空域,打擊已知前進方向的導彈。暫且不論實戰中對手是否給你留有飛機升空的時間和機會,僅從把激光器機載于波音747上便可看出這是否具有實戰意義。不禁想起美軍在星球大戰計劃中的種種舞弊行為,呵呵。

     (7)、衛星導航系統

      美國有GPS,中國有北斗。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15顆北斗衛星,覆蓋亞太完全不成問題。另外,在抗電磁干擾方面,北斗明顯優於GPS。

      2、電磁戰實力對比

      我軍裝備電磁干擾彈、多種型號的反輻射導彈、電子干擾機,2012年8月央視新聞播出戰機在空中釋放電磁干擾彈和金屬鋁箔的鏡頭說明戰機都具備了干擾能力。戰時我軍可用反輻射導彈首先摧毀敵軍防空雷達,而後續飛機投放或炮兵遠距離發射的電磁脈衝炸彈將「燒毀」敵軍計算機通信網路。據稱,當前我軍在制磁權爭奪上已無視老美,更不用說日本了。

      2011年12月,伊朗利用技術手段捕獲美軍RQ-170無人機。

      美軍方稱:伊朗利用美軍方早就知曉的導航系統方面的問題,操縱這架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隱形無人機幾乎完好無損地降落在了敵方的領土上。真是笑話!假如美軍真的知道存在技術缺陷,還會派此無人機進入伊朗領空使之被擒?
      此外,伊朗有實力捕獲美無人機?據傳,一個中國軍方三人小組赴伊朗,利用網路戰技術手段捕獲美無人機。無論如何,僅憑美軍無人機被完好無損地捕獲,便可分出中美網路戰實力之高下!

      3、中遠程打擊能力和防範能力

     (1)、導彈攻防中的「矛」和「盾」

      中國導彈技術世界一流已獲各方公認。

      無論常規導彈還是核導彈,全部可以採用固體燃料以及車載發射方式,導彈部隊機動性增強大大提升了規避衛星偵察能力。成功試射的搭載多個分彈頭遠程戰略彈道導彈東風-5B成為突破敵方反導體系之利器。美國把反導系統部署到中國家門口,中國則突然連續試射了三種戰略核導彈(7月24日試射新型公路機動式東風-41型多彈頭導彈,接著試射「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8月20日試射東風-5型戰略核導彈),上述三次遠程戰略導彈試射有一個共同點:搭載分導多彈頭。通過採用隱形彈頭並增加彈頭數量或加入誘餌彈頭(後者可以迷惑導彈防禦系統的目標跟蹤設施),以提高對美軍導彈防禦系統的突破能力。此外,我國建造的地下萬里長城也為二次打擊提供有力保障。

      究竟是中國分導式多彈頭之「矛」鋒利無比,還是美國反導之「盾」牢不可摧?

      美國唯一能對洲際彈道導彈實施攔截的地基飛行中段攔截系統被奧巴馬譏為「未經驗證的導彈防禦系統」,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2)、新型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列裝,使我軍在遠程火力投送方面領先於世界其他強國。2008年列裝的「衛士-2」射程已達480公里,當前新型遠程火箭炮的射程只遠不近應該屬於常規思維。

     (3)、多種型號的激光武器成為中遠程打擊的利器。

     (4)、我軍潛艇在靜音、航速、攻擊能力等方面世界一流。

      4、交戰區域的制海權、制空權爭奪

      由於我軍中遠程打擊能力出類拔萃,敵方航母進入我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海域必將成為多種方式飽和攻擊的標靶。由於航母無法近距離抵近戰區,其艦載機制空能力將基本等同於我軍陸基起飛戰機。

     (1)、制空權——美軍主流戰機美軍F22、F35和我軍殲20、殲21對比

      美軍F22、F35使用的是「隱形塗料」,我軍殲20、殲21使用的是「隱形材料」。請注意,這其中的區別相當大!

      F22事故頻發,美軍飛行員曾拒飛、罷飛,美空軍曾下令禁飛,當前又慘遭停產。F22尚且如此,簡化縮小版F35性能如何不言而喻。暫且不論F22是否真的被我軍雷達發現而失去隱形功能,也不論先後三架F22入侵我國領空被擊落的傳聞是否屬實,僅從「飛行員拒飛、罷飛」現象看,能說F22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扯淡!吹牛!無恥!可能不少朋友憤怒了:「你小子竟敢污衊F22!」那麼我想問:「你和美軍飛行員,究竟誰誰更了解F22?」這就是美軍的高科技?送它一個字「呸!」在網上收集資料時竟然發現「F22停產,美軍新戰機將會更加具有戰鬥力」真的很無語,F22失敗了,難道失敗就一定是成功之母?難道重新研製一款新戰機竟如此容易?

      我軍殲20、殲21已經列裝了?不知道,僅屬天河雨露個人推測。

      讓我們回憶一下當年殲10公開時的情形:1998年3月23日殲10-01樣機首飛,2003年交付部隊試用,2006年12月《新聞聯播》播出《我國新型國產第三代戰鬥機裝備部隊》,2007年1月5日正式編入戰鬥序列,2008年10月27日珠海航展首次公開亮相。

      據傳,2003年-2004年已經列裝。

      據報道,2003年12月21日上午一架中國殲-10戰機從青島起飛沿黃海經過東海在東經30度附近飛行掠過釣魚島上空后返回中國,事後1小時日本官防廳才由美國提交情報中得悉此事。據悉中國殲-10戰機飛行過程日本軍方雷達竟未發現的事實造成日本高層一片驚慌,日官防廳蒔田秋吉次長為此提出辭呈。報道最後說:中國此舉意在警告日本不要插手台灣事務。

      從上述軌跡不難看出,殲10在正式公布2-3年之前已經列裝。那麼,當我們看到殲20、殲21樣機時,真實情況又如何呢?
      我國一向信奉「國之利器豈能輕易示人」之理念,據以往舉措判斷,已經公開的殲20、殲21不一定沒有成軍!不一定就是最先進機型!

     (2)、制海權

      不可否認,由於我軍航母尚未列裝,航母戰鬥群尚未顯現,海軍整體實力還弱於美軍。

      鑒於我軍出類拔萃的中遠程打擊能力,美軍航母戰鬥群無法進入我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海域,其航母作用幾乎等同於我國沿海陸地機場,其艦載機等同於我軍陸基起飛戰機。美軍航母戰鬥群戰力因此而大打折扣。

      我軍潛艇在靜音、火控方面出色性能足以打破美軍所謂的反潛神話。

      2007年11月,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美軍航母戰鬥群在日本南部和台灣之間軍事演習期間,中國潛艇成功越過了12艘擔任屏護任務的美軍艦船組成的防禦圈,在距離「小鷹」號航母僅幾英里的地方上浮。很多朋友質疑「我軍潛艇靠近美軍航母緊急上浮」相關報道,讓我們分析一下該類事件的可信度:

      首先分析「美軍提先發現中國潛艇,卻佯裝不知,直到中國潛艇游曳到演習中心區域才不得不迫其上浮」之說是否成立:軍事演習中心海域彙集了各種通信信號和艦艇的聲納信息,任何演習方都不會視對方潛艇進入收集大批數據而無動於衷。所以「佯裝不知」一說不能成立。

      其次分析我軍宋級潛艇完成任務後為何敢上浮。天河雨露認為,上浮的目的是讓美軍知道小宋的存在。作為並非我軍先進型號的宋級潛艇敢於上浮而不擔心受到攻擊,說明絕非單艇的偶然行為,周圍海域應該有更先進、更強大的潛艇群集結支援。這才是小宋不懼被攻擊的真正原因。

      無獨有偶,2009年,美國海軍約翰·麥凱恩號「宙斯盾」驅逐艦等四艘軍艦在南中國海和東南亞六國海軍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聯合軍演,期間,約翰·麥凱恩號「宙斯盾」驅逐艦拖拽聲納被中國潛艇撞擊。

      上述二次爭鬥中美究竟誰居上風?我方對此並未否定,只是輕描淡寫地稱:純屬偶然和巧合。若美軍在爭鬥中居上風,以美軍一貫的張揚個性,不高調宣揚其海軍戰力是無法想象的。你在中國海域軍演,你知道中國海軍列裝了潛艇,你竟然不知道中國潛艇已經潛入你腳下,還逼迫中國潛艇不得不塗鴉「到此一游」主動地告知你。軍演中尚且如此,假如在實戰中,你如何能堪中國海軍一擊?你的海軍戰力究竟如何?

      寫到這裡,不由得想起2012年9月21日一則報道: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在經歷了51年的征戰服役生涯之後將於2012年12月1日正式退役。企業號服役51年說明了什麼?問美國海軍:「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5、再談一下中國海軍裝備的水雷

      說到水雷,可能不少朋友會不屑一顧。二戰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蘇軍出兵東北嗎?是美軍投擲的二顆原子彈嗎?天河雨露認為不是,是布放在日本周邊海域航道的水雷阻斷了日軍的生命線!沒有生命線,原油無法運入,戰機無法起飛,戰艦無法開啟,還如何戰?如何能戰?

      目前已知的我軍水雷,按布設方式分類主要有沉底雷、錨雷、火箭上浮式水雷、漂雷、定深水雷等;按制導方式分類主要有碰撞觸髮式、音響自導式、磁感應式、電腦識別式、遙控制導式等。據稱,我軍部分型號水雷已具備智能化,可以在實戰中判別敵友。

      可以說,水雷是對付日本海軍和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另一利器。

六、我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中美軍力對比結論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4-2 17:53 | 只看該作者
六、我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中美軍力對比結論

      由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在中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發生局部戰爭和軍事衝突中,中方綜合戰力遠強於美軍戰力。

      由於我軍航母尚未成軍,兵力遠程投送能力遠遠不足,無法有效保證中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外交戰區域的制海權和制空權,所以,在中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外發生局部戰爭和軍事衝突中,美軍綜合戰力遠強於我方戰力。

      為何很多人不認為我軍能在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戰勝美軍?

      1、習慣性思維使然

      美國是軍火出口大國,高調宣揚其武器性能有助於其市場營銷。不可否認,二戰時美軍武器的確是先進的;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中,美軍武器也是先進的。那麼,以往的先進就一定說明當前也先進嗎?

      遙想二戰之前,法國是世界公認的歐洲大陸第一軍事強國,波蘭軍方躊躇滿志地宣稱使用騎兵可以輕而易舉攻克柏林,沒有人認為德軍能有何作為,甚至在制定進攻波蘭作戰計劃時,德軍高級將領普遍質疑德軍能否戰勝波軍。正是希特勒執著堅持,才使德軍輕鬆擊敗波蘭。正是此後希特勒一次又一次地力排眾議並取得戰場勝利,才使德軍高級將領越來越信賴希特勒,才使希特勒越來越固執己見。也正是由於希特勒的固執己見,才導致德軍在「巴巴羅薩」閃擊蘇聯戰爭中出現轉折並最終失敗。二戰後,同盟國為掩飾戰場上曾慘敗於德軍的尷尬和低能,不惜無限誇大德軍裝備性能和數量上的優勢。數十年後,隨著很多檔案逐次解密,歷史真相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在世人眼前:二戰中德軍在裝備性能、數量上並未居明顯優勢,德軍使用數量、性能基本相同的裝備,創新性地使用裝甲集群、俯衝轟炸、閃電戰、於一點或多點突破敵軍防線後繼續攻擊前進而非傳統思維中迂迴切割包抄以殲滅敵軍等戰術,才使同盟國軍隊如此地不堪一擊。

      由此可知,固有思維不可一成不變,因為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物可能就是「變化」,以往的強大並不意味著當今依然強大。

      2、軍迷情結

      作為軍迷,對於武器、軍隊、戰力肯定會存在一個迷戀對象,這是天性使然,本無可厚非。好萊塢戰爭大片一次又一次地強化了這種情節,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一次又一次地神話了美軍不可戰勝的強者形象。但我們也需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尤其是今日中國,絕非伊拉克、南聯盟、阿富汗此類小國可比。當年進攻伊拉克,美軍動用七個航母戰鬥群。試問,若與中國交戰,美軍能有幾個航母戰鬥群參戰?是否進入中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

      3、自卑情結

      百年來,中國曆經屈辱,飽受磨難。短短几十年,我軍就能成為強者之軍?這是縈繞在很多朋友心頭難以揮去的質疑。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中華民族是最聰明的民族,我們完全有能力用比別人更短的時間實現跨越式發展!近幾年各種先進武器成功試驗,都選擇在反制敵對方的關鍵時點,說明這完全可能根本不是什麼試驗,而是自信的展示!讓我們逐步建立大國國民應有的自信、沉穩的民族品格吧。

七、未來航母戰鬥群成軍才是我軍真正走向藍水海軍的重要標誌

      為何以前沒有建造航母?以前我們的資金和技術不足以支持建造航母;以前被動式防禦戰略不需要建造航母;以前我軍各種非對稱殺手鐧有實力擊敗敵方航母戰鬥群。

      為何現在要建造航母?現在我們的資金和技術已足以支持建造航母;現在我國在世界很多國家擁有石油、礦產資源,需要一支強大的藍水海軍漫步天涯式地保衛我們已經擁有的海外資產。

      有了自己的航母戰鬥群,才能保證兵力遠程投送,才可以通過航母艦隊獲得遠距離區域的制海權,才可以通過航母艦載機取得遠距離區域的制海權。

      我軍首艘瓦良格舷號16,讓我們共同期待國產航母11、12、13、14、15!屆時,將成為海軍由以往近海防禦型海軍向藍水海軍轉變、由以往農耕民族向海洋大國跨越的重要的里程碑!        

八、在我國周邊1000公里範圍之內,我軍不懼美軍,更何況釣魚島日軍

      日本因二戰戰敗受國際公約限制,不能擁有核武器。即使日本有核武器,它敢和中國玩核大戰?日本是島國,缺乏戰略縱深,不打核戰爭,日本既不會亡國也不會滅種;打核戰爭,亡國尚在其次,恐怕種也被滅了!

      日本不能建造航母,為了追求大國形象,先後建造五艘准航母或輕型航母,即只能起落武裝直升機。分別為:滿載排水量超過18000噸的直升機航母「伊勢」、「日向」、滿載排水量1.3萬噸「大隅」級兩棲攻擊艦「大隅」、「下北」、「國東」。最先進的「伊勢」號飛行甲板可同時起降4架大型直升機,機庫還可容納11架直升機,裝備「宙斯盾」相控陣雷達以及先進的火炮、導彈和指揮通信系統。

      中日兩軍實力本質性差異主要表現為:

      1、日軍太空戰實力基本可以被忽視

      日本不具備打擊和致盲衛星能力,不具備中段反導能力,沒有空天飛機,衛星導航系統依賴美軍易受電磁干擾的GPS。

      2、日軍無法取得釣魚島空域制空權

      日軍主流戰機服役期限長。70架F-1戰鬥機/海上攻擊機生產於1976年,140架F-2支援戰鬥機生產於1996年,150 架F-15J生產於1981年,109架 F-4EJ Kai 鬼怪Ⅱ生產於1987年。日本一直急於採購的美製F22慘遭停產。日本原計劃採購的42架F-35飛機,價格由當初採購時數千萬美元猛然飆升為2012年5月的令人咂舌的2億美元,而且數年內難以到貨。

      和中國主流戰機相比,日本的確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東西。

      3、日軍無法取得釣魚島海域制海權

      釣魚島海域在我軍遠程火箭炮的射程之內,超出射程範圍的日軍軍艦難敵我軍中遠程打擊和潛艇攻擊。
      4、日軍無法取得釣魚島海域制磁權

      在制磁權爭鬥中,我軍已無視美軍存在,更遑論日軍!

      制空權、制海權、制磁權、太空實力,日本無一項能夠抗衡中國,試問:日本將如何戰?憑什麼戰?如何能戰?
      所以,釣魚島爭端日本膽敢亮劍,中方將完勝!

九、釣魚島爭端最終解決模式推測


      由於日本受自身實力所限以及美軍不會介入,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概率將微乎其微。

      中國將通過釣魚島海域直接對抗、經濟戰絞殺、貿易壁壘等多種手段迫使日本放棄釣魚島主權。因為,涉及主權問題,我方已退無可退,必將強硬到底。

      釣魚島爭端,最終將以「黃岩島模式」而告終。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6: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