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反腐劍指「大師」?

[複製鏈接]

259

主題

267

帖子

190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疆餅 發表於 2013-3-31 19: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網記者近日調查採訪發現,近年來貪圖虛名、權錢交易、結幫營私等醜惡現象在國內文化藝術界時常出現,這種文化腐敗損傷了文化藝術的健康發展,而且與個別黨政官員的腐敗息息相關。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副主席邊發吉對此也深有同感:「有些『大師』在民間叫得挺火,頭銜高得嚇人,什麼『聯合國大師』『亞洲勳章』,頒發這些頭銜的組織很多都是虛的。但圈外的人有時不懂這些,容易被糊弄。我們有時候碰見了,他都不敢打招呼,溜之大吉。」
「要成為『大師』,戲曲圈內公認在專業上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自己創新的表演風格,二是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三要有許多高水平的徒弟。」京劇武生名家郭景春的弟子、河北省政協委員馬永祥說:「現在有些『大師』只熱衷於收徒弟,有的收上百個,徒弟里很多是老闆,還有廚師、攝影師等,收徒弟是為了賺錢。」
許多文化界人士表示,假「大師」身上有很多耀眼光環,而花錢買榮譽、花錢買獎項在許多比賽和評優中成為潛規則。一些業內人士透露,有些全國戲曲比賽如果不送禮別想拿獎,就算票友的業餘比賽也是如此,「一般初賽都會讓你參加,進複賽就得掏錢,看錢打分。這哪是藝術?」
官員搭台「大師」唱戲 文化腐敗牽扯官員腐敗
「文化腐敗的根源是利益驅動、利欲熏心,也牽扯到一些官員腐敗。有的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把資質平平的文化工作者捧成『大師』,『大師』有身價了,創作的作品成『珍品』了,『大師』得利,一些官員拿這些『大師』作品送禮,也得利,雙方就結成了利益共同體,雙贏。」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青年書法家朱友舟說。
一位曾擔任過全國政協委員的國內著名畫家告訴記者,現在一些政府部門喜歡召集書畫家搞筆會,期間創作的藝術品有時會被少數官員中飽私囊。「我就親身經歷過一次,在一次官方組織的筆會上,我們國內幾名藝術水準很高的書畫家聯合創作了一幅畫,非常難得,這幅畫被一位領導拿回自己家了。」
另一方面,受官場文化影響,部分藝術品的價值也按官職大小論價。據記者採訪了解,某地有人曾花上千萬元收藏了一位書協主席的字,結果這位主席下台後,字貶值到100萬元。「這充分說明文化圈內官職已經與經濟利益掛鉤,許多人拚命鑽營就為了在協會當個主席、秘書長、理事之類的,拿官場上的身份去賣自己創作的藝術品。按官職大小給藝術價值排序,主席的字就比副主席的好,副主席的字比秘書長的好。這種行為對藝術本身是一種傷害。」朱友舟說。
一些文化界人士建議,領導尤其是高級領導幹部如果不是非常專業,不應該隨便對文化藝術者做出評價。「
有些人熱衷於跟領導拍照,借給領導表演時接受幾句讚揚,回來就神氣十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京劇名家說,「這些人通常四處散布:某某領導說我是『大師』,然後大家就都接受這個事實了。而真正踏實從事藝術的人不會這麼浮躁。」
反腐敗成高壓態勢 文化界不能成盲點
「拿戲曲界來說,有沒有真才實學,到台上一亮相一張口,行家一下就能辨識出來。評獎時應該請德高望重的大家做評委,增加『實戰』考核。」馬永祥說。他還建議,應該在文藝界取消名譽終身制,實行動態管理,如果查實有人出現違法違紀行為,就要拿掉他的頭銜。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文化研究專家胡小武認為,文化界要營造讓思想飛揚的人文環境,要構建創新人才成長的教育模式,還要倡導文化人的自我塑造,構建激勵文學藝術者成長為「名家」「大師」的競爭機制,妥善處理當前存在的如學術團體機關化、文化名人官員化等問題。「凈化文化的中介機構,比如說文聯、書協這類藝術組織的工作風氣,要減少獻媚,抑制討好某些特殊群體的心理。」
「藝術品的好與壞,藝術家成就的高與低,一定應該是由藝術家的專業、技法、創新這些純藝術的角度來衡量。藝術家應該做一個相對超脫的人,真正用十年磨一劍的心態來提升自身藝術水平。藝術家要有這樣的自信。藝術家需要推廣,但不一定要跟權力結盟。如果要想做一個真正的、在歷史上能留下印記的『大師』,我覺得應該要回歸藝術本真的方向,如此善莫大焉。」邊發吉說。
許多文化界人士表示,目前反腐敗已形成高壓態勢,文化界不能成為盲點。在文化界的榮譽評比和比賽評獎中,如果結果引起普遍質疑,應啟動調查追究機制,對權錢交易、小圈子活動進行嚴厲打擊,按照黨紀國法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而當前這些環節的問責仍屬盲點。
另外,對於官員收受藝術品的現象,紀檢部門可以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專門鑒定藝術品真偽和價值,制定對藝術品賄賂的司法認定標準及程序,在國家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制度中也可包括珍貴藝術品,將其置於國家法律制度監督之下,以有效遏制官員在文化界的受賄行為。
澳籍毒販在廣州被判死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網站1月18日發布消息,澳大利亞籍被告人伊卜拉欣•加陸(外文名IBRAHIM JALLOH)因走私毒品罪被依法判處死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是本周內第二個因販毒在中國被判處死刑的澳大利亞人。1月16日,柳騰蛟在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被以走私毒品罪判處死刑。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13-4-1 21:3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應該立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