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禁用「特供」,更須向「特權」說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3-4-1 2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京報[微博] 2013-03-31 02:30


  新京報社論

  有關方面應該有所警覺,禁用「特供」標識之後,還要謹防特權的使用更加低調而隱蔽。

  日前,國管局、中直管理局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的通知》,根據通知要求,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及所屬行政事業單位使用、自行或授權制售冠以「特供」、「專供」等標識的物品。

  去年,多個部門下發通知,禁止商家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起到了不錯的效果。此次,國管局、中直管理局再次下發通知,則將管束的對象指向了黨政機關,值得肯定。

  那些印著某某黨政機關、國企名稱的「特供酒」等等產品,傷害了黨政機關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顯然,那些掌握權力者享受著「特供」的種種好處,怎麼還會和民眾同呼吸、共命運?「特供」的背後就是特權,禁用「特供」、「專供」標識,也就是向特權說「不」。

  現在,各種「特供」亂象紛呈。媒體曝光的不只是有茅台、五糧液等「特供」酒,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也打起了「特供」牌。從四川監獄系統特供五糧液,到河南檢察院特供酒,種類繁多。特供的物品從煙酒到菜蔬,琳琅滿目,商家還藉此炒作,杜撰出很多冒牌的「特供」產品。這種亂象所呈現出的,是從商家到某些機關,對權力的崇拜,以及擁有權力的優越感。

  禁用「特供」標識,可能會很快見效,不過,要消除特權滋生的土壤,則並不那麼容易。不排除一些機關單位確實不再用「特供」標識了,但實質上仍在享用著從煙酒到蔬菜等特供產品。對此,有關方面應該有所警覺,禁用「特供」標識之後,還要謹防特權的使用更加低調而隱蔽。

  禁用「特供」,向特權說「不」,需要與轉變作風聯繫起來。十八之後,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六項禁令」,改進工作作風、會風、文風。改進作風不只是厲行節儉、反對奢侈浪費,反對「特權」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領導人出行不封路、嚴格執行公務車輛配備和公務接待標準等,目的也很明確,就是反對特權。一些黨政機關使用「特供」、「專供」標識物品,正是一種不良的作風,而且影響極壞,和公款吃喝一樣令公眾反感。所以,各地各部門也有必要跟進,從取消「特供」開始,向各種「特權」說「不」。

  另外,「特權」意識的存在,本質上是因為權力失范、職能錯位。在一些官員的眼中,權力不是為民眾服務,而是為領導服務,為本部門服務。掌握權力者應該謙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不應謀求特殊利益,或以「特供」自利,以「特權」示人。消除「特權」滋生的土壤,就是要規範權力的運行,需要權力的運行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同時,通過法律和制度建設將權力關進籠子里。

  禁用「特供」,反對「特權」,當然還需要依法進行監督、問責,鼓勵民眾監督、曝光。希望,通過標本兼治,權力運行更加清廉、高效。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1: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