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企處長移民加拿大成藍領 望兒子回國發展

[複製鏈接]

1776

主題

1806

帖子

256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過去十年,越來越多的精英通過移民渠道,獲取他國永久居民權或國籍。在他們看來,優質教育、清潔空氣、安全食品、資產轉移、安全感,都將在移民的彼岸得到。移民,也因此常被人看作是「人往高處走」。但近日有媒體報道,有白領為了移民,賣房賣車跑到國外去賣水果、開雜貨鋪、火鍋店,在異鄉備嘗艱辛。那麼,中國移民在異國到底過得怎樣?現代快報記者採訪多位移民者和業內人士,了解他們在異國生存、打拚的經歷。

  「你應該像小鳥一樣長上翅膀,四處飛翔。」南京人Lucy至今牢牢記得,媽媽從她上幼兒園時就叮囑的話,而她也是個有力的踐行者。從南京到北京上學,再移民到澳洲,如今擔任澳大利亞澳新置業投資公司亞太區總經理職位的她,已經成為其他移民者羨慕的、「能打入外國人圈子的那部分人」,對此,她笑著輕描淡寫地回復了一句,「可能因為我工作比較賣力吧。」同時,她也始終強調,「我的根在中國,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能放棄,我時刻感覺自豪。」

  能成為移民者中的一個「成功樣本」,離不開Lucy的勤奮吃苦,這也是每個移民者的必經之路。他們中,有的抱著「日子會慢慢好的」信念,埋著頭默默打拚堅持;而有的,則在漫長的不能適應的日子裡,痛苦並糾結著。

  國企處長變身加拿大藍領

  希望兒子將來回國發展


  人物:Jeff // 移民方式:技術移民// 移民時間:1990年代

  對於移民這件事,Jeff時常會假設「如果沒有移民會怎樣」。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Jeff趕上了第二次移民潮,當年在國內一家企業當處長的他,義無反顧地選擇技術移民加拿大。

  「那會兒想得很簡單,覺得國外有更大的發展,抱著『淘金』的想法,來到溫哥華。」現在,Jeff在當地一家公交公司供職,周三至周六下午3點工作至晚上12點,負責車輛的整修、保養。

  和預想的不一樣,Jeff從一個「處長」變成了「藍領」。而因為勤勞,他又去考了個駕照教練執照,每小時收費35加幣。雖然錢掙得不少,但Jeff有時還是會「後悔」:「當初哪能想到國內發展速度這麼快,也許我不移民,光在國內買幾套房子,也能賺不少吧。」這種不平衡,在於Jeff看見了不少周圍新出現的「投資移民」:他們不用在本地工作,就能過上Jeff曾經辛苦奮鬥得來的日子。這一切新出現的差別讓Jeff覺得,現在國內掙錢多。「兒子準備回國發展,那邊機會多、平台也大。」

  Jeff現在一直籌劃的是,兒子回國發展,自己也要回國養老。「回國過上小日子,那種養養雞鴨,閑雲野鵝、休閑自得的田園生活。」每次Jeff說起自己的「養老計劃」,剛過去的新移民總會笑他「不現實」,「完全不了解現在國內的情況啊」。

  相比上世紀80至90年代的第一波以依親、打工為主的移民潮,第二波移民大多和Jeff一樣,選擇的是「技術移民」,而這一批人是懷揣著典型的「異國夢」漂洋過海的。他們通過勤勞致富,取得居民身份或國籍,為的是下一代的發展或是自己的追求。

  而在2005年、2006年之後,第三次移民潮逐漸轉為「商業移民」「投資移民」。這波人的「國門出走」大多為了孩子教育,或是在國際浪潮中的商業便利,甚至只是諸多領域的安全感。

  相比「前人」,擁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投資移民」這批人,要相對輕鬆很多,壓力也少了不少。

  「每一個移民出了國,都會有一至三年的『陣痛期』,這很正常。」南京僑業投資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的業務總監袁先生自己就是「過來人」。上世紀90年代「義無反顧」地去了加拿大,對於剛去時的苦深有體會,「但日子會慢慢好的」。他接觸的絕大部分客戶,最終都能實現理想中的「安居樂業」。還有很多通過國外再深造,能迅速獲得當地的經驗、積累人脈、打開圈子。

  他不否認,也有一小部分人,由於個性或其他原因,「混不下去」。「該不該移民,不能一概而論,這是個開放命題。」袁先生說,他覺得移民到國外過得好不好,和「北漂」「南漂」之後過得好不好是一樣的,「看個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9: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