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彭首次出訪有《圍魏救趙》的奇效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3-27 22: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習近平帶著漂亮的媳婦作為中國國家元首和第一夫人的身份出訪俄羅斯,坦贊尼亞和南非諸國,引起國內外媒體對中國新外交風格的極大關注。

毛澤東時期,他老人家不出訪。鄧小平時期,他的年紀已經偏大。帶著夫人出訪的江澤民和胡錦濤,老婆都是普通人,沒有什麼值得媒體好關注的。唯一彭麗媛,年輕,漂亮,時髦,而且具有天生的表演藝術,實在是給中國婦女和男人都長了臉了。連她所帶,所穿的國產貨,也成了媒體捕捉的『獵物』,可能對壓制洋貨需求,促進國貨品牌產銷,都有意想不到的廣告效果。

然而,這些都不是習彭首次攜手出國的主要焦點。我要講的焦點,恐怕只有中國主管外交的官員才知道是什麼?

從胡溫政權,轉移到習李政權的前一年,是中國國際問題最集中的一年。外國勢力,尤其是美國和中國周邊的國家,都不約而同的給中國找碴子,就連中國最好的小朋友,朝鮮,在胖小三的領導下,也開始不聽話了。

朝韓之間的矛盾,開始升格到了核武器,核戰爭的時代。外國列強希望中國能夠控制好朝鮮,尤其是美國和韓國,它們怕的很。

日本和釣魚島,使中國非常頭疼。動武,誰都不想;不動武,中國覺得實在憋屈。越南是靠中國的支援才在上世紀70年代把美國佬給趕出領土的,後來不乖,鄧小平1979年讓人民解放軍給它『自衛反擊戰』了一下,消停了30年。可是現在,由於南海油田的開發,越南又不乖了。菲律賓的警察連本國的劫匪都害怕,就是不怕中國人,真是豈有此理?

中國在亞洲的外交地位,出現了『四面楚歌』的格局。其中,美國是這個『外交陷阱』的始作俑者,乖乖,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亞的戰火還沒有滅,美國佬的三個航母艦群就直接開入了亞太地區,實在是讓中國人喘不過氣啊,難道不是嗎?

美國從來就沒有看好中國。以前,中國窮,想靠美國技術和市場,搞出口貿易,搞產業升級。所以,對於美國的欺行霸市,中國人總是忍氣吞聲。2001年加入WTO之前,美國老是用人權,西藏,等問題挑釁中國。中國只能忍辱負重,美國才讓其國會通過一年一度的最優惠國待遇。

美國人超高消費,亂搞次貸和長期保持超額的貿易逆差。中國人老老實實的給美國的高消費不斷輸血,到目前為止,中國擁有美國1.3萬億美元的國債。美國人隨時隨地可以給美元吹泡泡,來貶低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務。

這明明是美國佬吃了中國老百姓的血汗,美國人反過來說世界經濟危機是中國人故意貶低人民幣造成的。靠,美國人每年都把經濟諾貝爾獎給拿走了,結果就弄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這不是我故意貶低他們的水平,而是,他們實在是太不講道理了。

危機還沒有過去,中國人還在為美國的危機買單。結果,美國又再來一出不同的戲:亞太進軍,經濟上搞不過中國,試一試控制中國的軍事影響。通過鼓動台灣勢力,亞太勢力,甚至連印度,日本,菲律賓和越南都被拉起來,一起壓制中國。

對於朝鮮,核試驗不給中國面子。有些專家認為中國可能會放棄朝鮮,其實,這些專家,一點也不懂中國需要什麼?

在面對諸多挑釁面前,朝鮮越『不乖』,越提高中國用這張牌的外交價值。中國只需要表面上反對朝鮮核試驗,而實際上暗暗的偷笑就可以了。如果為了自己的安全,就在鴨綠江和牡丹江的中方安裝各種反核措施就萬事大吉了。朝鮮對中國不會是威脅,反而,它可以成為中國一顆更好的棋子。

中國最頭疼的是美國。因為,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是經濟超級大國,但還遠遠不是軍事和外交的超級大國。

俄羅斯曾經有過輝煌,不過其輝煌在1990年的時候就被戈爾巴喬夫粉碎了。現在的普京就想恢復這樣的輝煌,可是,要重新變為超級大國,談何容易?

如果中國有俄羅斯的軍事和科技實力,就能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與美國抗衡的第二個超級大國。因此,俄羅斯和中國成為天然的超級大國夥伴關係。中俄的聯手,就可以抗衡美國。

當然,俄國人不蠢,他們知道中國對俄國好是有目的的:資源,軍備和地區霸主穩定器的三大作用。中國對俄國也有好處:市場,資本和商品。

國際關係,本來就是互補,互相利用的關係。所以,習近平和彭麗媛的第一個站就是俄國。普京用11輛摩托車給他們開道,足見中國對俄國的重要性了。

那麼,為啥第二站是坦贊尼亞呢?

習近平到了坦贊尼亞最大的濱海城市(Dar es Salaam)時說的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永遠而且是靠得住的朋友。』

坦國於上世紀60年代,脫離英國的殖民地,在尼雷爾總統的領導下,走一條和中國一樣的社會主義道路。1996年前,首都在達爾斯撒拉姆,是坦的最大城市,人口近3百萬人。1996年,遷都多多瑪(Dodoma),人口20萬人。

坦國面積94.5萬平方公里,人口4600萬。全國人口50%低於15歲,每個婦女生產率5.08,比中國的1.3,高出數倍。5歲以下的嬰兒死亡率7.8%,人均預期壽命53歲。2012年人均GDP不到500美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

毛澤東1970-75年間花了許多錢,幫助坦贊尼亞和尚比亞,建設一條長達1800多公里的坦贊鐵路。同時,中國每年派出大量的醫生,技術工人和熟練農民,到坦贊尼亞幫助搞經濟建設,教育和醫療建設,為當地的社會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

我1990-96多次作為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經濟顧問到過坦國的三個不同城市工作,主要培訓當地的農業幹部和大學的老師。在坦贊尼亞工作期間,我親眼看到中國的工作人員,尤其是醫生和農民在那邊是如何為坦贊尼亞的經濟建設做出艱苦努力的。他們遠離祖國,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工作。有的還沒有回國,就染上了瘧疾以及其它在中國早已絕跡的致命疾病。有的工人,在沒有完成使命之前,就在當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就是他們長期的努力,贏得了中國在非洲的地位。西方人進入非洲,明明就是為了加強殖民地的作用,卻老是罵中國人到非洲的主要目的就是掠奪資源,奴役非洲。這是本末顛倒,他們無視中國60多年來對非洲長期的幫助和努力。

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國家,尤其是世界銀行,在非洲搞結構調整和市場自由化改革,把非洲本來就沒有希望的經濟,推到了極端。我在坦贊尼亞和衣索比亞看到世界銀行的專家,能夠一夜之間就把當地的農業貿易組織徹底搞掉,同時,自由貿易體系又沒有及時建立起來,使當地的農民無法賣出產品,農業貿易徹底陷入癱瘓狀態。世界銀行不僅在農業,而且,在教育和醫療領域,也都推廣了同樣的市場改革方法。我1996年以後,就再也不想在非洲幫助改革了,因為,我知道這是沒有任何前途的改革。

沒有想到,1996年以後,中國開始大規模進入非洲。從此,非洲長期沒有發展的經濟,出現了比較快的增長。我認為,中國對非洲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習近平選擇非洲,在那裡找到中國最好,最靠得住的朋友。坦贊尼亞是中國在非洲最好的朋友,而且,數十年如一日。坦贊尼亞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尼雷爾的領導下,坦贊尼亞在東南非洲,南部非洲,乃至整個非洲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後面的總統,繼承了尼雷爾的精神,與中國保持長期的親密關係。

習近平給坦贊尼亞帶去了100億美元的投資項目,200億美元的貸款,對坦贊尼亞的經濟發展,將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刺激作用。在中國大舉進軍國際市場的時期,投資坦贊尼亞是最保險的非洲投資目的地。中坦關係是雙贏的關係。

在自己周邊見到巨大外交困局的時候,習近平的外交突破點,選擇了俄國,牽制了美國,選擇了坦贊尼亞和非洲,說明他看到了中國的過去,也看到了中國發展的未來。非洲,成了今後30年中國對外投資的熱點。

把俄國和非洲搞好了,把周邊的困境先擱置不理。等在前面的地方贏得分數和信心以後,再回過頭來,處理目前周邊的外交困局。這不僅給習近平贏得了時間,也贏得了威信和經驗。這是一招非常漂亮的《圍魏救趙》的外交戰略,充分體現習近平和新一屆領導人的外交智慧,也讓我們看到了和平和發展的新局面已經被打開。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